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9264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精析精讲之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鱼我所欲也.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相关内容:出师表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公输 2012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出师表 一、一词多义 1、遗(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给予)(2)深追先帝遗(y)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二、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2、当奖帅三军(激励)3、臣本布衣:平民 。 4、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5、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 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 义:适宜,恰当。 9、宫中府中 宫中:宫廷中。 府中:朝廷

2、中。10、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 刑: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14、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15、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 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18、以咨诹善道 咨诹:询问19、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三、朗读节奏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四、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

3、足。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4、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

5、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

6、存亡之秋也。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六、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

7、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3、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答案要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汉室之隆

8、七、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即可。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章中找到依据。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10、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2012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朗读节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二、理解性默写 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中心:阐述造

11、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2、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4、第一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5、第一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

12、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6、第二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3、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9、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 *都经受过苦难的磨炼 五、开放性试题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

14、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2012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鱼我所欲也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

15、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二、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比如“恶、患、甚、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8、呼尔而与之,行

16、道之人弗受。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

17、恶”。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C)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4、归纳段意:第一部分: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二部分: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1层: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2层: 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批评见利忘义。5、文中所指的比生命

18、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6、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7、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8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9、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义)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 10、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11、非独

19、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四、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 *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 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

20、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

21、诺选择坚定信念。 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

22、,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10、据“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

23、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12、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三年中考题公 输专练一、200

24、8 成都市 公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6分,每小题2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诺。”(节选自公输)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B.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C .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D. 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5、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9.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分)译文:_ (2) 胡不见我于王?(2分) 译文:_ 答案 :6.C(固:

26、应解释为“本来”) 7.D(D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项前句“以”解释为 “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8.C(公输盘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9.(4分)(1)(2分)杀害(或“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智”的意思计1分)(2)(2分)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二、(09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

27、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_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_答案

28、;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2、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简答: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三、(09山东枣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服。(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知而不争: 不可谓知类: 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

29、顿。(1分)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来源:21世纪教育网9翻译下面句子。(2分)夫子何命焉为?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分)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答案 :7同“悦”,高兴 解说 劝谏,劝阻 明白事理8荆 国/有 余 于 地/而 不 足 于 民9先生有什么见教呢?10(1)闻、起、行、至、见。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2)班门弄斧 墨守成规11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