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9389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小抄参考.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应考指南(央本) 说明:该复习应考指南是与中央电大本课程责任教师网上交流后,根据责任教师提出的复习考试要点整理形成的,对学员掌握本课程有关知识和复习应考有很大帮助,请未听复习课的学员按该复习应考指南认真复习。一、基本要求1、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的汉语言文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生。2、考核的依据本课程的考核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主教材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唐诗宋词(程郁缀著)是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3、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

2、材中所有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的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述。 4、计分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80。5、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平时作业的形式,每学期四次,作业题目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取其中两次作业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一百分,考试时间为一百五十分钟。试题类型大

3、致包括填空(20分左右)、名词解释(30分左右)和论述题(50分左右)三类。6、考核注意事项:(1)先易后难。既先把自己有把握能独立完成的试题认真做好,再仔细分析自己没有把握的试题,尽力做完,不留空题。(2)填空题。必须准确,无错别字。(3)名词解释。答出时间、人物、作者、著作、内容、影响等要素。例: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4)简答题。要点齐全,并简略论述

4、。例: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毛诗序解释“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5)分析性试题。回答时一定要首先把定义的内容基本描述出来,然后把其概念包含的几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再结合作品详细分析论述。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要就理论谈理论,就文章谈文章。例:陶渊明对

5、盛唐田园诗的影响陶渊明高于盛唐诸位诗人的地方就在于,他经历了一次出走(仕)与回归,出走(仕)使他对官场的污浊喧嚣,真正有透彻的认识。事实上古代很多文人都曾经有过这种认识,而陶渊明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有毅然决然弃官归隐的勇气。而且他的回归田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田园,他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起喝酒,过着一种真正的躬耕陇亩,自食其力的普通农民的生活。当然,陶渊明与普通的农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田园,可以说陶渊明的回归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了原来。而盛唐田园诗人虽然对官场的黑暗污浊也有许多不满,在失意落拓时也会有归隐的想法,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如王维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

6、活,而孟浩然虽然一直没有出仕,但却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像“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样的句子,都表明孟浩然身在田园,心在廊庙。而且他们虽然居住在乡村,过得却不是农民的生活。陶渊明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王维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而王维却是“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我们可以说王孟等一直在观望田园,在远远看着农家的劳动和生活,而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这是王孟和陶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 但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和艺术风格对盛唐

7、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盛唐田园诗主要描写优美清雅的田园风光、古朴温馨的田园生活、古朴真淳的人际关系;表现手法上大多以白描为主,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也清新自然;总体风格淡雅悠远、神韵天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了陶渊明的影响。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1、平时作业册。平时作业作好后,应交老师检查,更正,确定作业无误,再复印一份,并经常阅读,作为复习考试之用。2、期末复习指导。应熟记期末复习指导上的复习要点,并认真做好复习题,交老师检查,更正,确定无误,并经常阅读,作为复习考试之用。3、中央电大在线资料:网上教学文本;重难点辅导。网上教学文本有一些考试信息,需认真分析领会;重难点辅导有一些答题技巧,

8、可以模仿。三、复习考试重点辅导上编:诗经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 诗经的编集、流传 答案: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 诗经部分的第一章是诗经的编集、流传,在这一章里,请大家重点掌握一下诗经的编集。古代主要有采诗说、献诗说两种说法。 答案:关于献诗说,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内证。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至于采诗说,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我们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推断采诗制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

9、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关于诗经的编辑,还有一种重要的说法,就是孔子删诗说。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第二章 诗经的分类 答案: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风者,民俗歌谣之诗;雅,天子之乐曰雅;颂,宗庙之乐歌 重点掌握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诗经本子是依照风、雅、颂的体例来编排的。那么风、雅、颂又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关于这一点,古来也众说纷纭,今人多认为是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因为在诗经的时代,诗和音乐是融合为一的,按照诗歌

10、的音乐来划分风雅颂是合理的。第三章 周民族史诗 答案: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一、记叙周民族产生、发展的历史;二、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以周民族的发展历史为中心,以几次大迁徙和大战争为重点,记叙了周民族从产生、发展直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当时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周民族史诗的文学价值:一、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二、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三、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四、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状态 周民族史诗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代表了公元前

11、11世纪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周民族史诗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为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第四章 农事诗 答案:这一章的重点是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农业生活诗是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豳风七月就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大约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首代言体诗。 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一、再现当时的阶级差异;二、反映西周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农业生活诗的艺术成就:一、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二、撷趣富有深意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 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七月中用物候形象地表现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表达方式独特而生动。农事

12、诗还往往撷取生产生活中富有深意的片断,引发人们的思考,使作品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隽永的韵味。大田中寡妇拾穗的细节描写就有这样的效果。 第五章 燕飨诗 答案: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燕飨诗的价值表现为以下几点: 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 燕飨诗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是要通过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 燕飨诗的历史价值: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 燕飨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宾之初筵中记载

13、的三爵之礼,就是古代燕飨中必经的程序。 燕飨诗的审美价值:一、和谐欢快的风格;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第六章 战争徭役诗 答案:徭役诗所表现的主要情感:一、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二、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 诗经中反映徭

14、役的诗很多,这些诗的内容纷繁复杂,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共同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徭役违背了人伦常情,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鸨羽、君子于役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二是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等。 第七章 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 答案:讽喻怨刺诗的内容: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 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怨刺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15、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八章 婚姻诗与爱情诗 答案: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 婚恋诗的内容:一、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静女、鄘风柏舟、蒹葭; 二、婚礼场景的描绘和对新婚的祝贺,如桃夭、硕人; 三、婚姻不幸的哀叹

16、,如氓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反映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其中有的写男女之间互相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叔于田等;有的描写了男女欢会的场景,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等;有的写男女之间真切深挚的相思,如王风采葛、郑风子衿等;有的写求而不得的惆怅,如秦风蒹葭等,有的写婚姻爱情自由的追求,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第二,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其中有的描写了结婚的仪式和场景,表达对新婚的祝贺和礼赞,如卫风硕人、召南桃夭等;有的表达了婚嫁中的欢乐、幸福、离别等各种情感,如唐风绸缪、邶风燕燕等。第

17、三,描写婚姻不幸的弃妇诗,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氓。 婚姻爱情诗的艺术价值:一、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二、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三、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四、生动活泼的语言。 婚姻爱情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上,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婚姻爱情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

18、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第九章 诗经的文化精神 答案:一是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二是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四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这四点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第四点,也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一、直面现实的艺术;二、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 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歌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其二

19、是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用个体的抒情来表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十章 诗经的艺术形态 答案:这一章从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的文化精神和诗经的语言形式四个方面论述了诗经的艺术形态特点,我们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经的创作论意义和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诗经的创作论意义:一、功利主义的创作自觉; 二、个体诗人的出现; 三、艺术美的自觉追求。 诗经的创作具有三大特征,其一是诗经的创作标志着功利主义的诗的自觉。周人带有明确写作目的的创作,造成诗经与原始诗歌的根本不同,标志着中国诗歌创作自觉的开始,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明确的政治功利目的指导下创作的优秀作品。其二是个体

20、的诗人开始出现,诗歌已经开始由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抒发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发展过渡,诗歌中开始出现个性的存在,这显示了诗人对个体自我的认识,这也是人性的一种初步觉醒,是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文学自觉的前提。其三是诗经作品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体现出美的意识的觉醒,周人开始借助美的规律来更好的实现其功利目的,在诗的创作中追求美,从而使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这三大特征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已经脱离了原始自发的阶段,开始飞跃发展。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四、重章复沓的章法 诗经作品

21、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这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其次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第十一章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答案: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表

22、现为三个方面,即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这三方面中请大家重点掌握第一方面,即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 下编楚辞第一章 “楚辞”的文体、传播和结集 答案:楚辞的来源:一、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 二、楚地的乐曲和民歌 楚辞的文体特点:一、宏伟繁复的体制结构 二、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 楚辞作为一种新诗体,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其一就是体制的宏伟繁复。和诗经作品相比,楚辞的大部分作品篇章都比较长大,而且还有许多复杂的体

23、制形式,如离骚、涉江、哀郢等篇的乱辞,抽思的“少歌”、“倡”等,这是楚辞体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楚辞体的另一重要诗体特征是独特的句式、语调。与诗经相比,楚辞作品句式大都比较长,而且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特别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楚辞中的“兮”字有多种位置和意义,其位置有的在每一句的之间,有的在上下句之间,有的在下句末。这些“兮”字既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这是屈原的创造,是楚辞所独有的。 第二章 诗人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答案:本章的重点是屈原所处时代的特征和屈原的生平。 时代特征:一、兼并战争空前激烈,统一局面即将出现 二、变法运动在各国相递进

24、行 屈原生平:屈原的美政理想、屈原的蒙冤被疏和被放逐、屈原的作品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因为优异的品德和才学得到了楚怀王的拔擢和信任, 受命担任左徒的要职,屈原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美政”的理想。屈原的美政理想即是进行政治改革,对内“举贤授能”,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合纵抗秦,收复失地。这些对于楚国的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屈原的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和反对。在上官大夫等人的馋毁下,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原的改革失败了。蒙冤被疏后,屈原离开郢都,流浪汉北,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楚怀王被秦国拘留后,屈原对罪魁祸首子兰等非常愤恨,结果又遭受他们

25、的馋害,被长期流放江南。秦军攻陷郢都后,屈原不忍见国破家王的惨剧,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了自己的理想。屈原流传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第三章 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离骚 答案:在这一章里,我们重点掌握离骚的主旨和它的美学内涵、艺术世界 离骚的主旨:忠冤之情和爱国精神 离骚是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歌, 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是其主线,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和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后半部分主要写诗人遭馋被疏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内心的冲突,以及诗人最后的抉择。 离骚的美学内涵:崇高、悲壮、奇丽 离骚的美学内涵表现为三

26、个方面,首先,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了诗人崇高的美的人格、美的形象。其次,离骚具有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这使诗中充满了不能自已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其三,离骚具有奇丽的艺术美。屈原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使离骚立意炫巧、结构宏阔、风格奇丽,具有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特色。 离骚的艺术世界: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神话、往古、香草美人构成了离骚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世界。首先,离骚中出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屈原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

27、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它们结撰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使它们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取得了极强的抒情达意效果,如诗人的三次升天遨游。其次,诗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榜样;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再次,屈原在离骚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诗人构思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意象,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又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失望与希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更显得

28、曲折尽致,深微动人。 第四章 情理兼备的咏史诗天问 答案:在这一章里,希望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天问的性质:别开生面的咏史诗 从整个内容来看,天问是一首独特的咏史之作,它的前半部分是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发问,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天问的艺术特色:一、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感情相结合 二、灵活多变的问句形式 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在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这首先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天问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

29、,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其次,天问通过众多疑问词和虚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独具风采。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加上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了全诗雄肆活脱、穷极幽渺的风格,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第五章 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答案:这一章请大家注意以下内容: 九章的名称和篇目 九章是屈原的一组短篇政治抒情诗,共九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九章的代表作品:橘颂、哀郢、涉江 九章的九篇作品中请大家重点掌握橘颂、涉江、哀郢三首,并能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第六章 具有神话色

30、彩和爱国内容的组诗九歌 答案:九歌的性质:利用楚地祭祀旧礼为哀悼为国捐躯的将士而作的一组具有民俗性的爱国诗篇 九歌的艺术特色:一、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情味悠深的语言。 九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艺术珍品,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为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的塑造上。九歌大多篇章写的是自然神的故事,诗中所描写的神的生活环境、容貌体态,无不符合它们自然物的特点。同时诗人又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人的性格,使它们和原始神话中的神区别开来。其次,九歌还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因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湘夫人开头的几句即是代表。九歌的诗歌语言,以情味悠深见长,它往往十

31、分单纯自然,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令人有读之不尽、味之无穷之感。 九歌的代表作品:东君、河伯、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 九歌的十一篇作品中,希望大家能重点掌握上列六篇,要能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理解和分析。 唐诗宋词第一章 绪论 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唐诗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答案: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

32、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句式、句法、韵律、对仗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 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

33、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 ,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

34、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在这一章,希望大家重点掌握唐代山水诗和唐代田园诗。 答案: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早在先秦时期时期,自然山水就已经作为背景描写出现在诗歌创作中,这为后来山水诗的定型、成熟奠定了基础。山水诗的日渐成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的观沧海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首山水诗。为山水诗奠定基

35、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在山水描写中“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朝齐诗人谢脁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的情感意趣,将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这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唐代,山水诗的创作盛极一时,王维、孟浩然、李白等都是唐代山水诗的代表。 唐代山水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也体现这唐代诗歌的总体特色。初唐山水诗创作的局势尚未打开,还沿袭着六朝细致描摹的特点,缺少情景交融的意境;山水名句较多,而山水佳篇较少。 盛唐山水诗的特点: 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一、清,以王孟为代表; 二、雄,以李杜为代表。 到了盛唐时,

36、山水诗的创作蔚为大观,诗人们对山水的体会更加深刻,把握和刻画山水的艺术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盛唐山水诗语言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其风格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一是雄,以李杜为代表。 孟浩然山水诗特色:清淡 代表作品:秋登万山寄张五、临洞庭 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闻一多先生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秋登万山寄张五就体现出这一特色,但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起成为描写洞庭湖的佳作。

37、 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一、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 二、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代表作品:终南山、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诗在谢灵运精雕细刻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王维的山水诗还特别追求画意,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他的代表作终南山、山居秋暝都体现出这些特色。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雄奇豪放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代表作品:蜀道难、望天门山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从描写

38、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蜀道难就集中体现了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田园诗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的,他的田园诗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唐宋田园诗的创作非常兴盛,作者多为隐居不仕的文人或弃官归隐的仕宦。如孟浩然、王维、范成大等。 唐代田园诗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盛唐田园诗,多用

39、白描的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风格自然清新,情趣盎然,神韵天成,受陶渊明影响较大。王维和孟浩然是其最重要的代表。 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代表作:过故人庄 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淡远,语言简朴纯净,他的过古人庄写景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可爱,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并且对后世田园诗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从过故人庄脱胎而来的。 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新晴野望 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都是有着永恒艺术魅力的田园诗珍品。 第三章 友情送

40、别诗词论析 答案:在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里,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三节唐人送别诗论析、第四节宋人送别词论析和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我们所讲的这些送别诗,大都是七绝或七古,林庚先生曾经说绝句和七古是最奔放的诗歌语言

41、,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 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宋人的送别词可以分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而后者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如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这些词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唐宋送别诗词中常见的

42、意象很多,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 唐宋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

43、合在一起,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恨;而且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代有折柳留客的风习,“杨柳”与送别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唐宋送别诗词中也多用“杨柳”来抒写离别之情。 酒也是送别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最著名的要数王维的渭城曲了。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答案:这一章的重点是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 “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

44、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注定了它有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从形态上来说,它是文学,是诗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也具有历史性,它有史的依据。 二、“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在于“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怀古是动因,而言志抒怀采是最终的旨归。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是咏史怀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

45、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还可以从眼前之景,遥想往昔的景象,这是跨越历史的空间切割。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转换,这正是咏史怀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特质。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答案:这一章的重点是唐代咏物诗。咏物诗到了唐代开始蔚为大观,它已经逐渐脱落了旧时代的气息,呈现出唐代诗歌的风貌。唐代咏物诗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唐代咏物诗的艺术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珝未展芭蕉 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实现表现为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

46、极为新奇生动。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艺术特色的第二点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 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唐代咏物诗还常常借咏物来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的特点。例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