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9740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普高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秘密启用前自贡市普高2015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 文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存。第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注意事项: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隽永/眷顾 贻误/懈怠 狼藉/慰藉 玷辱/粘连B惴惴/湍急 踉跄/谅解 裨益/奴婢 阻塞/塞车C木讷/纳

2、凉 阿胶/阿谀 步骤/凑合 绮丽/涟漪D插屏/屏气 浸渍/啧啧 束缚/速成 蜕变/拓展答案:D(依次读:pn/bn,z/z,sh/s,tu/tu。A依次读:jun/jun,y/di,j/ji,din/zhn。B依次读:zhu/tun,lin/lin,b/b,s/si。C依次读:n/n,/,zhu/cu,q/y)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熟谙 下马威 微言大义 锱铢必较B蛾眉 渔水情 气贯长虹 如法炮制C座标 老搭档 急中生智 虚与委蛇D搅扰 综合征 转弯抹角 肢离破碎答案:A(B渔鱼,C座坐,D肢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和谐号动车是当前科技创新的代表性产品,是当下最

3、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之一,这与明宇集团创新建设一体化人居空间的理念异曲同工。B精准医学也称精准医疗,尽管人们可以在字面上大致理解这一计划,但对于这一计划的准确含义还是有模糊的地方,和众说纷纭的说法。C当生活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或是生活的本意,而家居艺术氛围的营造与延伸,恰是弥补精神空缺的必要途径之一。D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应,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答案:C(A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与语境不符。B众说纷纭,指各种各样

4、的说法多而杂乱。与后文“的说法”语意重复。D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与语境不符,此处应用“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地图代表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在被人类发明、利用的过程中,地图反映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传递着特殊的文化信息,积淀了厚重的文化。B在正常工作的两个月昼内,“玉兔”号月球车利用搭载的测月雷达等科学载荷,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月壳的浅表结构等重要数据。C川菜的创新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从市场反馈来看,效果确实有限,这是由于传统川菜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的

5、原因,想要进行改变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与尝试。D高端测试技术是英特尔独有的、最新测试技术,选择落户成都,不仅将助力英特尔成都工厂的全面升级,更有助于中国ICT产业持续创新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答案:B(A主宾搭配不当。可在“科技发展”后加“(的)水平”。C句式杂糅,删去“由于”或“的原因”。D暗换主语,需在“选择落户成都”前加“英特尔”。)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各种方言版的影视,比如四川方言版猫和老鼠,可谓是小孩子的最爱,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更包含了陕西、天津、东北等多个地方的语言。由于各个地方的语言文化特色,也产生了很多笑话。无论是从情

6、感还是文化传承方面讲,说方言,学方言,懂方言,都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方言是历史留给每个人的珍贵遗产,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无论现代文明如何洗礼,乡音的基本信息永远丢不了。由于方言众多,就难免会产生一些笑话。这些笑话逐渐成为人们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小插曲,并被人收集。一天,两个四川人去北京打工,两人下了火车,不知道路,杂办呢?走路又不知道路,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打的,上车后,都不敢说话,一个就对另一个说:你开腔我不开腔。另一个也对他说:你开腔我不开腔。司机想,“你开枪,我不开枪”,遇到抢劫的了,于是把他们送到了派出所。方言笑话牵起了方言生命的脉搏,很多人爱方言,因

7、而编制方言笑话。方言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方言笑话给人们带来了愉悦身心的好处,更多的是方言作为一类独特的语言使人类的语言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但是方言也存在着危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认为,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方言作为一个地方的特色,理所当然应该使其发扬光大。如果方言消失,很多地方戏曲,如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广东的粤剧等都可能会消失,那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在方言文化陷入如此的尴尬局面时,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方言歌曲,比如湖北的“龙船调”、“山路十八

8、弯”等,已被冷落一旁,为流行的英文歌曲和标准的普通话歌曲所替代。现代的年轻人必须因为工作或者家庭的原因而不得不使用普通话,很难想象多年以后,当其他地区的人来询问关于自己家乡的方言时,自己一概不知,那又会是如何一种尴尬的场面。方言与俗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俗文学产生的基础,民歌、传说、民间故事、地方戏曲、曲艺等是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方言本身属于地域文化,而方言又是厚重的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生存的根基,与地域文化具有一种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五花八门的方言存在,也就没有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地方文化。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方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

9、失,这种多元文化的消失,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在方言笑话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乐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正视方言的促进一国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性,必须看到方言文化现阶段所处的不良地位,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请先保护好方言,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更有生命力。5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方言是由各个地方不同特色的语言文化形成的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B方言使人类的语言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并能促进一国文化的多元化。C方言比普通话更加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它在文艺表达里广受欢迎。D方言与地域文化关系密切,它既属于地域文化,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答:C(“方言比普通话更加生动幽默、有趣传神”错,绝对化。)6下

10、列对要保护好方言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言是乡土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历史遗留给人类的一项宝贵的遗产。B方言受到了很多人喜爱,方言笑话带给了人们很多乐趣,没有方言就没有笑话。C方言是地域文化生存的根基,方言消失带来多元文化的消失,其损失无法估量。D方言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五花八门的方言成就了五彩缤纷的地方文化。答案:B(“没有方言就没有笑话”错。)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因为包含了陕西、天津、东北等多个地方的语言要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B方言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这种牵起方言生命的脉搏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C方言作为

11、一个地方的特色,应该发扬光大。方言一旦消失,地方戏曲如越剧、沪剧、粤剧等都将随之消失。D方言具有促进文化多元化的作用,使我们的民族更有生命力,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该首先保护好方言。答案:D(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无相关信息。B“这种牵起方言生命的脉搏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错,文中“牵起方言生命的脉搏的”指的是方言笑话。C“将随之消失”绝对化,原文是“都可能会消失”。)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12、而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始皇制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帐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自书契以来,惟东汉吕强、后唐张承业二人号称善良,岂可望一二于千万,以致必亡之祸哉?然世主皆甘心而不悔,彼自以为聪明人杰也,奴仆熏腐之余何能为,

13、及其亡国乱朝,乃与庸主不异。或曰:“扶苏亲始皇子,秦人戴之久矣,陈胜假其名犹足以乱天下,而蒙恬持重兵在外,使二人不即受诛而复请之,则斯、高无遗类矣。何哉?”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夫岂独鞅悔之,秦亦悔之矣。荆轲之变,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李斯之立胡亥,不复忌二人者,知威令之素行,而臣子不敢复请也。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岂料其伪也哉?周公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4、孔子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其恕矣乎?”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奸,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然其令行禁止,盖有不及商鞅者矣,而圣人终不以彼易此。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今至使人矫杀其太子而不忌,太子亦不敢请,则威信之过故也。夫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内外相形 形:对照。B以参夷为常法 夷:诛灭。C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回:改变。D威信之过故也 过:过错。答案:D(过分

15、,太甚)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反而上崩 人非生而知之者B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C圣人为天下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D则斯、高无遗类矣 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A(均为连词,表顺承。B分别为:副词,表揣度,大概;代词,它,代“地动仪”。C分别为:动词,治理;动词,给予。D分别为:连词,表顺承,那么,就;连词,表假设,如果。)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本部分共4大题,12小题。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16、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译文:当商鞅的变法推行的时候,他要求的没有不能获得的,禁止的没有不停止的,商鞅自认为自己的功绩已超越尧舜并凌驾于汤武之上了。(译出大意,1分。“行”“轶”“驾”译正确一处,1分)(2)李斯之立胡亥,不复忌二人者,知威令之素行,而臣子不敢复请也。译文:李斯拥立胡亥,不再忌惮扶苏和蒙恬的原因,是知道严厉的法令一向执行,臣子是不敢再向上提出请求的。(译出大意,1分。“立”“忌”“素行”译正确一处,1分)11第卷文言文中,苏轼向后世的人主提出了哪些为政的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答:采取不引发动乱的策略,而不是依仗个人的聪明;谨防宦官之祸;

17、摒弃严刑峻罚;以忠恕为心,推行平易亲民的政策;使上下信息相通,不给奸人投机取巧的机会。(一点1分)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限画9处)(4分)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云门道中晚步李弥逊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注】在浙江绍兴。在陕西蓝田,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辋川图。(1)中间两联写“晚步”所见之景,表达

18、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旁晚时分,诗人独步山野,目光随着游云追逐夕阳,脚步紧随流水奔向前溪,樵夫归来,孤烟散去,牛卧犁旁,小麦青青,(2分)描绘了一幅风景清新、充满生气的山村春晚图,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感情。(2分)(2)有人评价尾联“化实为虚,不但笔法有了变化,诗境也添了空灵的意味”,请简要赏析。(4分)答:尾联从前三联的写实,转为写虚,(1分)将诗人自己游云门所见之景比作王维的辋川图,想象自己白发拄杖、醉扶靑藜沉醉在画图中。(2分)借助想象,诗人既在画中又在画外,诗境凭添了几许空灵的意味。(1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19、自省也。(论语)(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3)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5)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黄 土 高 崖周 涛那天,我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站立在陕北的黄土高崖上。我本来是为着寻一处最早的长城遗址,不料那看着不高的塬竟像是没

20、有尽头,一塬未尽,更大更高的一塬又起,塬塬相套,绵亘不绝。它仿佛是无休止地向天空接近,却又永远无法成为天空的一部分;一眼看去,它是那样浑厚地隆起,毫不峻峭高拔,但是上着上着,你却突然大大地脱离了平川。积雪仍然大面积地杂驳在塬上,塬垴上有时呈现出一片谦卑的村庄,村庄里的道路像稀泥露出的牙床。长城遗址已经凹陷成一道寂寞的土巷了,夹拥着它的是两户农家的矮土墙,墙上有一些矮枣刺。这些住在长城上边的人家十分宁静,丝毫不认为生活和考古有什么关系。那天,我转过了几座山塬,心里有大量空洞麻木的感觉升起,它们游移、碰撞,在心灵深处发出迟重无力的钝镐挖冻土的声音,使人感到无法产生思想只剩下两条腿不自觉地向前走。远

21、远地看见一个农民,他先是蹲在地里,然后站起身来,远远望着我。我朝他站立的那个塬尽头走过去。近了,我看见他丝毫没有表情地笑了一下,用手朝前面指了一下。我朝前走过去,忽然发现眼前呈现出一座惊人的黄土高原大峡谷。而我,正站在一个黄土高崖顶上。我的目光像两只跌扑进空谷里准备起飞滑翔的老鹰似的,被巨大的惊心动魄的大峡谷揪下去,欲起不甘,欲下不能,心也随着往下沉落。由于完全没有准备,也由于麻木,我被这突然呈现的、如此大气磅礴的地貌景象给震住了。大地仿佛在它最厚的地方无声地裂开了,把它内部难以置信的真实展示给你看。又仿佛是远古神话里的什么人物,譬如共工之类的神,一斧头劈在了这里,留下这道大伤疤至今没有愈合。

22、它令人想起“鬼斧神工”这个词。千丈断崖在峡谷两边耸立、对峙,犹如用清一色的雄浑褐黄所堆积塑造而成的大型雕刻。它的险陡,它的色泽的纯正,它的背景的绵亘万里直铺天外,几乎壮阔得有了不真实感。四周全是绵延的黄土山冈,大地的肌肉、筋腱,厚墩墩、磁甸甸地皱着叠着拥挤着鼓胀着紧绷着在一起,宛如向天空表演健美。当然更像一群巨大的黄色公牛,拱起坚实的脊背、强硬的粗壮脖颈。从这个令人晕眩的高崖俯瞰下去,黄土崖壁陡阔的大断面一层一层,宛若大蛋糕的切面,褐黄温厚,似乎还有一点毛茸茸的质感,是一种厚壤的踏实可靠的险峻。峡谷底部开阔的几十公里黄土沟涧和坦荡滩地上,一条看起来细小弯曲的河流在浅蓝灰白的天空下闪着亮光。它是

23、那么细柔、幼小,却含有风尘仆仆的劲气,带着不同凡响的力度;它搁置在周围如此巨大雄浑的背景里,居高望去,像一条发亮的游丝或是穿越戈壁的发光铁轨那样,弱小而又坚定。“那是个什么水?”我指着它。“黄河。”农民低声回答。黄河?啊,怎么能是大名鼎鼎的黄河呢?黄河怎么可以就这么无声无息地从这里走过,没有仪仗队,没有欢呼?它在亿万年堆积而成的黄土厚层中扭动着身躯,坚定地向东运行,仿佛急于赶去赴海的约会。它一路上折叠了平原,挤弯了村庄,劈开了山岭,推开了巨石谁能挡得住它呢?它一路上一边走一边成长,从淙淙泉溪长成青海少年一般的活泼的小河,从小河长成具有号召力的青年领袖似的宽阔雄壮的一脉大水,从大水长成经历艰苦曲

24、折而终不改暴躁豪直本性的中年汉子似的北方的河!但是最后,它长成了我们苦难民族的母亲。这条河经历了人生的全部阶段,变演了从绿林好汉到苦难母亲的正负两极,它真是够包容、够概括的了。现在它正在大峡谷里闪烁着泪光!“妈妈的心呀鲁冰花!”我想起这支儿歌,才觉得这歌其实是唱黄河的,黄河是应该用这样一种情调唱的,它是应该有这样一种细柔、弱小的形象在里面的。呵,高崖阔壁,深沟巨壑;呵,饥鹰下掠,樵夫半悬。这时只有一条细细的、发光的小蛇,逶迤爬行在大裂痕的底部,它还有很远很远的路,它,也是黄河。(节选自周涛游牧长城)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A文章开篇着力描写陕北“塬塬

25、相套,绵亘不绝”、“无休止地向天空接近”的独特地貌景观,为后文写黄土高崖惊心动魄的气势做了铺垫。B文中对谦卑的村庄、宁静的长城人家、带着没有表情的笑的农民等的描写,写出了陕北黄土高原农村自然、古朴的生存状态。C写黄土高崖,文章从“我”的感受、千丈断崖、四周绵延的黄土山岗、站在高崖俯瞰等多个角度落笔,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D文中引用儿歌鲁冰花的歌词“妈妈的心呀鲁冰花”,觉得鲁冰花“其实是唱黄河的”,表达了对柔弱哀伤的黄河母亲的依恋之情。E文章结尾一句,“它还有很远很远的路,它,也是黄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寄寓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隐隐担忧。答案:D、E(D“哀伤”错,E“比喻”

26、“隐隐担忧”错)16站在黄土高崖,面对不同景象,“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答:面对绵亘不断的黄土塬,宁静荒凉的村庄,感到空洞、麻木;面对高大陡峭的黄土高原大峡谷,感到震撼、赞叹;面对生命力强盛的坚定东行的黄河,“我”惊讶、赞美。(一点2分)17文章题为“黄土高崖”,后半部分却用大量篇幅来写黄河,有什么作用?(6分)答:形成对比,大名鼎鼎的黄河,在黄土高崖下却细得如一条小蛇,从侧面衬托了黄土高崖的高大险峻,雄浑壮阔。深化文章主旨,对黄河在黄土高崖巨大雄浑的背景里弱小而又坚定的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这块黄土地的深沉赞美。由黄土高崖写到黄河,丰富了文章内容

27、,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一点2分)18根据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的内容和语言,具体分析周涛散文的风格特点。(6分)我毫无疑问地崇尚豪放派,我只能被它感动、击中,并且坚信这一脉乃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可贵、最伟大、最值得发扬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我的文学性格。周涛 答:周涛的散文豪放雄奇,正如作者所言,崇尚豪放是他的文学性格。(2分)从内容上看,作者笔下的黄土高塬,绵亘不绝;黄土高崖,高大险峻,气势磅礴,粗犷壮美,憾人心魄,这些都为散文营造了豪放雄奇的意境。(2分)从语言上看,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大量使用奇特的比喻,雄浑的排比来写景状物。写黄土山冈的浑厚,把它想象为一群表演健美的演员,比作一群巨大的黄色公牛

28、;在作者的笔下,山谷可以用斧头“劈出来”,目光可以变成跌进空谷起飞滑翔的老鹰;黄河气势磅礴“折叠了,挤弯了”等等,充分体现了豪放雄奇的语言风格。(2分)六、(10分)19请给下面的2014年度十大新词语社会领域分布情况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2014年我国流行文化发展的特点。要求:至少答出两个特点;语言准确、简明、连贯。(4分)2014年度十大新词语社会领域分布情况表国 内国 际经济新常态、沪港通、一带一路时政占中、深改、小官巨腐、抗埃(抗击埃博拉)环保APEC蓝娱乐微信红包冰桶挑战答:更多关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内生活领域;影响国计民生的经济、时政话题更受关注;关注重大国际时事,不乏国际

29、视野。(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0请结合杜甫的文学创作或高老头的有关内容,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6分)要求:紧扣句首观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正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大师和经典表现出了恒久的魅力。 答:“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对战争苦难的深刻控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贫富差距的无情揭露,“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大济苍生的由衷渴望杜甫笔下这一系列现实主义的壮丽诗篇,最终成就了他中华民族不朽的“诗圣”。紧扣句首观点,2分;修辞准确,2分;语言简明、连贯,意思完整,2分。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两个人喝水,都喝了半杯水,一位说:“我已经喝了半杯。”另一位说:“我还有半杯水没有喝。”不同的人从这则寓言中获得了不同的启示。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