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0803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脑复苏及其研究进展.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赤峰市中蒙医院,CPC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时,所实施的基本急救,目的在于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保护脑、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在于抢救与技能的熟练和准确,在于对重要脏器功能保护的强烈意识。,CPCR的内容,1.对心搏骤停的认识 心搏骤停也称循环骤停,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搏,为意外性非预期死亡,也称猝死。心搏骤停与慢性疾病终结期的死亡有质的不同,骤停时自主呼吸和循环刚停止,大脑活动暂时中断,细胞尚未达不可逆损伤阶段,及时正确的施行心肺脑复苏,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心脏停搏为慢性疾病终结期,机体组织在长期受损后已发生质的改变,救治希望明显低于前者。因此

2、对心搏骤停病人应争分夺秒,尽全力行复苏救治,越早实施训练有素的抢救,复苏的可能越大,故必须强调现场急救。,2.心搏骤停的原因和诊断,2.1主要原因:2.1.1、急性心脏疾病:心室纤颤、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2.1.2、突发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药物过敏、手术麻醉及诊疗操作中意外、严重颅脑及心脏大血管创伤;2.1.3、严重哮喘、肺动脉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中毒、急性大量脑出血;2.1.4、急性内环境障碍:严重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低血糖等)、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休克);,2.2心搏骤停的诊断 心搏骤停后,呼吸将很快

3、停止;呼吸停顿后,心跳也将随后终止,最终因缺血缺氧死亡。能否抢救成功,与发现时间有关,故及时迅速判断心脏呼吸障碍有极重要的意义。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喘息、发绀、呼吸停止和瞳孔扩大。研究表明:心脏骤停510s 致昏厥;15s 出现抽搐(阿斯氏综合症)及大小便失禁;30s呼吸停止;60s瞳孔开始散大;46min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必须争取在4分钟内行有效CPR,不宜过分强调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改变:心室纤颤:最常见,占90%,心电活动为宽大畸形,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心室静止:心电图上无心室活动波,呈平线或仅见房性P波(心室纤颤时间长后将转为此型)。心电机械分离:

4、心电图表现为缓慢、宽大畸形、频率20-30次/分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现,为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冠心病死亡者,60%为猝死,大多发生于院前,其他原因造成的循环呼吸骤停,也常因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死亡、致残。一旦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医务人员及现场人员应立即实施CPR,同时尽快由周围人员报EMSS系统。,3.急救与处理,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急救医学会讨论,并制订的心肺复苏实施法,将CPCR总结为:基本生命支持期(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期(Advenced Life support,ALS);复苏后生命支持或长期生命支持期(Prolonged or pos

5、tresuscitative Life support,PLS)。各期分别又分3个步骤,即“三期九步骤”。,A(Airway):畅通呼吸道 尽量拉直气道,采用头后仰颈部上提法(无颈部损伤者)或头后仰下颌上提法,双手颌法用于有颈部损伤者;清理气道,防止舌后坠,必要时将舌拉出,或放置口咽通道,保持呼吸畅通。,3.1基本生命支持:指紧急供氧期,B(Breathing):人工呼吸、氧疗 迅速向肺内吹气2次(口对口、口对口鼻或面罩吹气),单人徒手复苏采用2:30;双人2:15(如非气道堵塞存在者,可先行胸外按压)。尽快高浓度给氧,放置口咽道,面罩人工气囊支持;有条件时应行气管内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14

6、-18次/分),保证氧疗PO28kpa,SPO290%。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迅速确定胸骨中下1/3交界,以速率100次/分行胸外按压术,胸骨下压45cm,下压和放开胸骨时间比为1:1,双肘伸直。持续以上B、C操作,保持头后仰,重复5个循环后,检查效果(间隔时间30秒),直到自主循环有效恢复。,D(Drugs and fluids):给药和输液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首选静注肾上腺素1-2mg/3-4分钟,必要时加大剂量重复给药;静脉点滴升压药(多巴胺:阿拉明=2-3:1);保证循环血量,可考虑建立双通道;测血生化、血气,了解内环境,尤其是酸硷紊乱情况,并及时纠正。,3.2进一步

7、生命支持:指恢复自主循环,恰当选择药物治疗通路中心输液: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外周输液:药物循环时间较长,峰浓度较低。需用液体续推20毫升并抬高肢体。骨内插管法(IO):能提供一个不塌陷的静脉丛通路,能够类似与中心静脉输送药物,并采集实验室血样本。气管内途径:血药浓度低。,E(Electrocardiogrpghy):心电监测 观察有无心律紊乱,有无心跳再次停止或电机械分离等,随时予以处理。F(Fibrillation treatment):电击除颤 电除颤是心室纤颤的首选治疗,越早处理越好,胸外除颤单相波除极量300360J/次,双相150-200J/次,必要时可重复。同时持续胸外按压以

8、提供氧和能量物质,增加除颤后恢复灌注心律的可能性。并静脉静注胺碘酮150 mg-300 mg,续以24mg/分维持点滴,必要时可重复静脉注射。,G(Gauging):评估 判断和治疗致命的原因,判断是否有救活的可能性。,3.3复苏后生命支持:指稳定心肺,重点脑复苏和加强治疗,H(Human menlation or cearebral resuscitation):恢复智能和脑复苏 尽早采取脑保护措施。保证脑灌注压和供氧,防止脑水肿,采用头部亚低温疗法,注意改善脑部微循环,使用钙阻滞剂,并争取尽早高压氧治疗。I(Intensive care):重症监护 收入ICU,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实施严密的

9、监测护理、纠正内环境紊乱,减轻缺血缺氧造成的细胞因子、有害介质等损伤,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尽早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BLSCPR时的第一线药*肾上腺素:可有力兴奋受体,增加外周血管张力,提高冠脉注压;同时还有兴奋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解除支气管痉挛,是CPR时的首选药物。可经静脉推注1-2mg,如尚未建立静脉通道,可经气管插管注入。必要时递增量重复给药。,4.CPR时的药物治疗,*胺碘酮:可控制室性及室上性异位快速率性心律紊乱。是目前心肺复苏时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首选药物,150300mg/次静注,加水20ML,可重复用药,续维持静点(24mg/分)

10、,用于预防室颤等复发。*利多卡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常用药物,50-100mg/次静注,加水20ML,可重复用药,530min后可重复,维持静点(24mg/分)。,*阿托品:可解除副交感抑制,加速心率,0.51mg/静注,对心动过缓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有作用,总量不宜超过2mg。*皮质激素:有助于稳定细胞膜,恢复钠钾泵功能,防止脑水肿,改善循环,稳定溶酶体膜,防止细胞自溶,从而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常用甲强龙80-120mg静注,外伤所致心肺功能严重障碍,用量可增大。,*多巴胺:210ug/kg.min静点,通过兴奋作用增加心排量,并能扩张肾和肠系膜血管;10ug/kg.min静点,可同时兴奋受

11、体,产生收缩血管作用,升高血压。多巴酚丁胺的效应强于多巴胺,但无明确肾血管效应.*阿拉明:兴奋a受体,用于升高动脉血压,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故常与多巴胺合用。可先用25mg加水5-10ml静脉推注,再以1:24比例与多巴胺合用,如阿拉明2050mg+多巴胺40100mg+5%GS 250ml静点。,ALSCPR二线用药:速尿:适于治疗肺水肿、脑水肿,以及血容量补足后改善肾灌流情况,可用2040mg/次静注,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快速静点。胞二磷胆碱、醒脑静:可改善脑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山莨菪硷:中等量使用,以改善微循环。,5.其他治疗:,5.1保证氧供给 呼吸循环骤停后,机体将发生缺氧、酸

12、中毒、代谢紊乱等一系列变化,施行人工呼吸时其含氧量仅为1617%,最大肺泡氧张力只有10.7kpa(正常13.3kpa);机械辅助呼吸是理想的通气疗法,首先采用控制呼吸模式,高浓度氧(100%)吸入,以尽快提高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此后依据氧供给达基本需求(PO28kpa,SaO290%)后逐渐减低吸入氧浓度。并尽早争取高压氧治疗,改善预后。,5.2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首先改善通气,随呼吸性酸中毒纠正,循环的再建,组织细胞缺氧酸中毒改善。如休克、循环停止时间长,PH仍30ml/h),保证肾灌流,调整输液量,积极防治脑及肺水肿,适时应用利尿剂。5.4细胞营养、尽早采用抗氧自由基活动药 磷酸

13、果糖、细胞色素C;甘露醇、维生素E、大剂量维生素C、谷胱甘肽、别嘌呤醇等。,6.复苏有效指标,颈动脉搏动恢复,瞳孔由大变小或出现光反射,四肢出现抽动,肌张力增加,自主呼吸恢复,血压开始上升(SP12kpa)等。,1.电击除颤已成为BLS的一部分 心室纤颤占心脏停跳的80%以上,其氧耗量是其他停搏心肌的4倍。一般情况下,心脏储备糖元仅能维持心脏跳动4分钟,故应尽量缩短室颤时间。电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的最有效方法,199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上,将早期除颤排在“生存链”(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位置。可对心跳骤停病人采用盲目除颤,即一旦明确心跳骤停,在无心电监测条件下,首先考

14、虑电除颤。,CPCR的研究进展,据统计,院外心跳骤停者,如一分钟内给予电除颤,长期存活率达90%,一分钟内开始CPR而未除颤的长期存活率为4060%。每延迟一分钟电除颤,除颤成功率将下降107%,迟十分钟除颤,几乎难以奏效,心室纤颤将很快转变为心电静止。,2.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改进 胸外心脏按压,以能扪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为有效。测量证明,一般胸外挤压加压时SP在10.68KPa,减压时2.73KPa,平均只有5-3KPa,故主动脉舒张压很低,冠脉灌注不足,难以提供心脏复跳的条件。2.1附加腹部按压(加压)术IACCPR 可提高外周血管阻力,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及冠脉灌注压,增加静脉回流血量,但需另

15、一人操作:两手交叉置于患者脐部,在按压胸部松开时用力压腹,但勿挤压膈肌,按压力量约13.3KPa。92年随机对照24小时存活数增加,但长期生存无改善。,2.2 有条件可争取经皮心肺旁路技术(CBP)1969年Travenol 公司生产轻便CPR(用直/交流电的体外循环机),装有氧气瓶便于使用。Mooney一年内对11名传统心肺复苏失败者行CPB,将21F,17F导管分别送入股静脉、股动脉,当流量达34.5L/min时,平均动脉压回升到70mmHg,全部存活。物品:电池驱动式CPB机,一次性氧合器2个,A、V管道各一套,17、19、21F动脉插管各1根,23、25F静脉插管各1根,灭菌器械包1个

16、.5%GNS500ml5,局麻药、肝素、氯化钾、鱼精蛋白。,3药物 心肺复苏与心肌血流有关,心肌血流取决于冠脉灌注,主动脉压-右心房=冠脉灌注压(CPP),如CPP15mmHg,复苏可能性大,而仅靠胸外心脏按压,冠脉灌注压不够,需药物配合。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等可选择性使动脉压升高,增大脑血流压差,增加灌注量。其中肾上腺素作用最强(升主动脉压颈动脉压、改善冠脉、脑血流),与用药量有关。增大用量达0.1-0.2mg/kg,动脉压上升,有利于复苏。但大量使用造成心肌氧耗递增,血管收缩效应令人担忧。,纳洛酮:心搏骤停等应激状态下,常有内啡肽释放增加,-EP可进一步加重心肺功能的抑

17、制。纳洛酮可有效拮抗各种内源性吗啡物,尤其是-EP,可用0.8mg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以提高CPCR成功率。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是一种非肾上腺素能样血管收缩剂,可引起冠脉和肾脏血管收缩,每次40u静脉注射。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有用于肾上腺素效果差者,可能有益于调节血管张力。,4.复苏治疗 4.1亚低温治疗得到肯定 低温用于脑复苏有数十年历史,一度过于强调低温,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血粘度增高、氧解离曲线左移、心律紊乱,故对低温治疗产生争议。近年研究证实,亚低温(中心温度=32-33摄氏度)治疗疗效确切,不仅降低了氧耗,保护了血脑屏障,而且减少了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抑制了内源性毒物对脑的损

18、害。保持适当的温度,适时进行缓慢复温治疗,可大大减少以上副作用的发生。,降温方法:“中心体温”观察窗口以耳蜗、肛温为接近。降温部位有局部(头部)、全身之区别;方法有体外(表皮、灌肠)、循环血液降温等。目前温度控制效果确切、可控性强的方案是经血循环的全身降温方法,如温度探针及调节功能集一体的血管植入法。,4.2心肺复苏中循环时间及给药方式选择 测定证实全身最长循环时间(足背A-足背A)=3min,故CPR给药间隔以3-5min为佳。经外周静脉给药,药物到达大动脉高峰1.5-3min,经中心静脉(颈内、锁骨下)高峰缩短。采用“弹丸法”,即先静注药物后用10-20ml液体冲击灌注,可缩短循环时间的4

19、0%。未建立静脉通道时,可从气管内给药,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剂量应比静脉给药大2-2.5倍,并加生理盐水5ml稀释,注药后快速向肺内吹气几次,以便加快吸收。,5.容量复苏研究进展 5.1控制性容量复苏概念 指对于具有创伤后有活动性出血伤员,实施控制性容量复苏策略。其内容为,在损伤控制手术前,对患者的液体补充,采取“目标性控制策略”,如以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5mmHg,或收缩压控制在85-90mmHg为补液方案。目前容量复苏策略还需进一步验证。但至少告诉我们,创伤后的容量复苏,必须避免过量输液可能造成的有害后果。对于创伤导致的严重损伤,应采用尽快后送、沿途控制继发损伤、维持基本组织氧合

20、的策略,,5.2容量复苏的液体选择 5.2.1小容量复苏 指7.5%氯化钠液(HS),4ml/kg用于复苏可很快提高血压,维持时间较长,保证组织灌流,并减少容量过多至组织水肿问题。,5.2.1.1 HS对脑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组织酸血症是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所以策略上应建立在防止由酸血症诱发的内皮细胞水肿上,为此应尽早行小容量复苏,从而稳定循环,缩短低血压和脑缺血氧时间,减少高AG型酸血症等。5.2.1.2 HS的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HS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减少白细胞粘附作用。,5.2.1.3预防脑损伤 创伤至脑损伤的复苏目标是恢复脑灌注(CPF),用小剂量的HS静点,可使颅内压(ICP)最低,而CPF维持最好。5.2.1.4用量和脱水病人使用中的问题 严重出血、脱水、血球压积明显下降,短期给3个以上量HS,可致酸碱紊乱,所以先用平衡盐液;HS使用时速度不宜太快,短期内大量使用可能引起出血;用量应2个量。,5.2.2晶胶体液的选择 循环复苏的目标是保障基本灌流,维持组织氧合。为达此目标,对创伤后液体复苏的要求是在防止过量输液的同时,应注意溶液在循环血中维持的时间,及其对微循环的改善,炎性因子、介质、凝血功能等的综合作用。因此,经海湾、伊拉克战争,美国等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液体复苏用药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右旋醣酐500ML,加7.5%氯化纳250ML现场复苏方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