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632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 许秀萍,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硫和氮的氧化物”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思路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 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 硫的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硫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以及 对空气的污染和危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1)、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意识。(3)、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 原性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 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3、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4

3、、教学难点:,二氧化硫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性质的多重性, 设计实验 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一学生的现状,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查阅资料、猜想性质,设计实验探究性质,最后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饯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

4、能力。当然,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三、学法指导,我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猜想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小结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二氧化硫的化学

5、性质用“褪色原因”进行了很好的整和,各项活动的安排强调学生的参与,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氧化硫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新闻报道中常见的物质,所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收搜索,了解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正面反面应用。课堂上组织同学交流讨论,并借助多媒体展示丰富、生动的图片,学生分析猜想在这些事件中可能体现了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二氧化硫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学习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分析问

6、题的能力。,2合作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了把二氧化硫使石蕊变红,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品红褪色,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整和起来,我把教材顺序和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先分析漂白性,再讨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 (1)合作学习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展示课前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硫气体,由学生通过看、闻、实验等小结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进一步巩固学习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2)演示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把储存于针筒里的二氧化硫气体缓缓推入滴有品红的水里,讲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同时出示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新

7、旧报纸,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思考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最后列表比较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并用动画辅助说明。说明:由于二氧化硫的制法教材不作要求,也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二氧化硫在课前收集储存于针筒里。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时,为证明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我在试管口放置一瓣红色鲜花,并在试管口套上一小气球,防止逸出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这样改进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也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提出问题: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如何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来证明?如何操作?学生讨论,相互补充,得出方案,最后选择方案进行分组实验

8、探究,汇报结果。小结练习:练习书写SO2与水,NaOH,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SO2与水反应的可逆性,指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同时存在SO2,H2SO3,H2O。猜想: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是褪色还是变红呢?学生实验验证,教师点评。,(4)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理论推测:二氧化硫除了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外,可能还会有什么性质?讨论:如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选择什么物质?为什么?讨论: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就一定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吗?还需要补充什么实验?学生:还可能是SO2漂白了溴水、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把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或者是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

9、生成了H2SO4。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汇报结果,练习书写方程式。,说明:在这两个环节上,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注意了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在讨论中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不是立即予与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相互评价,得出最佳方案。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二氧化硫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这一点上,我设计了引导探讨颜色褪去的原因分析,并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突破了常规教学中在这一环节上的简单处理,一方面与前面SO2的漂白

10、性知识进行了整和,加,深和巩固了SO2的漂白性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SO2的多重性质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独立表现。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学生实验用到的二氧化硫气体均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代替,课前准备好分发于学生课桌上。既方便实验,又避免了教室环境的污染。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只作简单提出,不作深入讨论探究,这样处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在合作讨论、实验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勇于质疑的品质,培养了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

11、识。,假如你是化学实验室的老师? 假如你是环保工作人员?说明:用这种方式结束新课,与课开始时提出的社会问题相呼应,体现了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为人类社会服务。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让学生有一种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感觉。,知识应用:讨论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带来的 社会问题,五、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硫(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 毒的气体,易溶于水(1:40),易液化(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2、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3、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三)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结束:,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的要求,采用分析猜想、实验探究的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