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205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江苏省植保站 发布,江苏省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 种植耐病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扬麦、宁麦、镇麦等耐病品种,压缩高感品种种植。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一是适期用药。病害中等及以下流行年份,把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药;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高感品种防治适期提早至破口期。二是选用对路药剂。推广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等单剂及其复配剂,亩用纯药不少于:氰烯菌酯25ml、咪鲜胺15ml、戊唑醇25ml、多菌灵4g;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在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高的地区,应限制使用

2、多菌灵。上述药剂施用同时,可加入适量生化制剂如强力增产素、丰产灵、植物活力素、磷酸二氢钾等任一种,药肥混喷,保粒增重。三是正确开展防治。亩兑水量手动喷雾不少于50、机动弥雾不少于20,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至少防治2次,间隔5-7天。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全省各小麦产区,推广规模1800万亩。,玉米粗缩病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 坚持走调整播期避病和种植耐病品种、药剂防治灰飞虱相结合的路子。调整播期。选择安全播种期,避开玉米感病叶龄期,种植春玉米或麦茬玉米,不种半夏玉米,使玉米感病敏感叶龄错开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高峰期。春玉米播种要确保5月下旬灰飞虱迁移扩散前可见叶龄达7-10叶以上,夏玉米

3、在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以后播种。推广耐病品种。推广苏玉19、苏玉10号、华单1号、农大108等耐病品种。药剂防治灰飞虱。选用吡虫啉、吡蚜酮、丁硫克百威等药剂拌种防止玉米苗期灰飞虱传毒;选用吡蚜酮、异丙威、稻丰散、敌敌畏等药剂叶面喷雾防治灰飞虱。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海、沿江与淮北玉米产区,推广规模400万亩。,玉米螟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 农业防治。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集中处理以压低越冬虫源;压缩春夏玉米混种面积,减少转移为害。生物防治。以菌治螟,以白僵菌粉、Bt拌炉渣或细土于新叶末期灌心,或用Bt喷雾。化学防治。以心叶末期药剂灌心为主,穗期喷雾对穗部保护为辅。使用毒死蜱、辛硫磷、甲维盐

4、、溴氰菊酯等灌心。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江、沿海与淮北玉米产区,推广规模300万亩。,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 坚持“抗、避、断、治”的防控措施。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推广徐稻3号、徐稻4号、淮稻9号、南粳46等抗条纹叶枯病良种;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压缩武运粳21、华粳6号、淮稻5号、6号、优系列等高感品种种植面积。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混发区,选用高抗条纹叶枯病、较耐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适期迟播。尤其是加大机插、旱育、小苗抛栽等有利于适度推广播期轻简栽培措施的推广。推广秧田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机插秧面积较大及灰飞虱发生量大、条纹叶枯病或黑条矮缩病感病品种比例高的地区,水稻播种

5、后用20目以上防虫网或15-20g/平方米的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科学防治灰飞虱。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把握麦田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盛期、以及大田二、三代若虫发生盛期的药剂防治。秧田期,常规水育秧田从出苗开始用药,机插秧田在揭无纺布后立即用药,水育秧和机插秧带药移栽。大田期,机插稻“活棵”后、直播稻2-3叶期用药一次;在三代灰飞虱若虫高峰期,结合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螟虫等虫情对所有达标田块实施药剂防治。选用吡蚜酮、异丙威、稻丰散、敌敌畏等药剂,并坚持持效性好与速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注意交替用药,延缓灰飞虱抗药性的产生。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

6、区域为全省,推广规模2000万亩。,条纹叶枯,黑条矮缩,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 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不偏施氮肥,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生物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稻纵卷叶螟在中等以下发生程度时,推广Bt螟虫专用菌株及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等生物农药。化学防治。一是适期用药。对稻飞虱,坚持“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把握害虫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盛期开展适期防治,尤其对褐飞虱,重点抓好8月下旬六(3)代药剂防治,减轻灌浆期七(4)代防治压力;对稻纵卷叶螟,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高峰期,适期开展防治。二是正确选用药种。对稻纵卷叶螟

7、,推广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稻丰散、丙溴磷、茚虫威、毒死蜱、甲维盐等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推广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异丙威等高效低毒单剂及其复配剂,示范烯啶虫胺。要交替使用农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菊酯类等农药,注意对水生生物、蜜蜂等生物的安全用药。三是科学施药。水稻生长中后期,推广使用大容量高压动力施药器械,提高防治效果。粳稻区9月20日后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防止稻谷农残超标。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全省,推广规模2000万亩。,纵卷叶螟,稻飞虱,小麦赤霉病图片,小麦赤霉病典型症状,回主标签,防治适期:小麦扬花期,灌浆期各一次,玉米粗缩病图片,节间缩短,传播媒介:灰飞虱,回

8、主标签,玉米螟图片,回主标签,水稻条纹叶枯病图片,整株症状,典型症状,传毒媒介灰飞虱,回主标签,水稻黑条矮缩病图片,田间症状,传毒媒介灰飞虱,后期症状,回主标签,稻纵卷叶螟图片,回主标签,成 虫,幼 虫,回主标签,二化螟图片,危害状,后期白穗,群集幼虫,成虫,棉盲蝽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 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清除杂草;平衡施肥,合理化学调控,适时打顶去边心,去多头苗。化学防治。春季一代成虫扩散前对虫源田及苗床周边杂草用药防治,减少虫源;二至五代,凡棉田新被害率达5%或百株虫量达5头以上时,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连同周边杂草一并防治;推广毒死蜱、啶虫脒、丙溴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对准嫩头、边心和

9、蕾铃,上午或傍晚喷药,由四周向中间施药集中围歼。机动弥雾机兑水30kg;背负式喷雾器苗蕾期兑水50kg,蕾铃期和花铃期兑水75kg。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海、沿江与淮北棉区,推广规模200万亩。,烟粉虱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 坚持“控点保面、压前防后”的防治策略,春末夏初烟粉虱由温室内向露地作物上扩散前,狠治温室烟粉虱,压低基数,减轻夏秋季防治压力。(1)农业防治:调整作物布局,切断桥梁寄主。在烟粉虱核心发生区,调整种植禾本科等非寄主植物,如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葱、蒜等,形成作物隔离带,控制迁移扩散。建议大棚轮种芹菜、韭菜、生菜等烟粉虱非喜好作物。冬前培育无虫苗。利用60目防虫网

10、覆盖,冬前培育无虫苗,确保深秋定植到保护地的蔬菜苗不带虫。摘除下部黄叶。摘除植株下部叶片,减少虫卵。(2)物理防治:悬挂黄板诱杀成虫。矮杆作物悬挂黄板高度为高于作物顶部10-20cm;高杆作物为植株高度的2/3处。每亩挂25*40cm黄板40-50块。防虫网覆盖。使用60目防虫网覆盖,阻隔烟粉虱进入大棚内危害。(3)化学防治:抓好3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大棚揭膜前和7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夏秋季两个阶段防治。选择毒死蜱、噻嗪酮、敌敌畏、吡虫啉、啶虫脒、苦参碱、阿维菌素等药剂。手动喷雾亩用水量40-60kg,机动弥雾亩用水20-30kg,均匀喷施,确保喷到叶背。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2、推广区

11、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海、沿江与淮北蔬菜主产区,推广规模300万亩。,桑螟防控技术,1、关键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秋蚕结束后及时清扫蚕室内外潜伏的桑螟,消灭桑螟越冬幼虫;冬季剪去桑树上的枯枝、枯桩,减少桑螟越冬场所;秋季束草诱集桑螟在其内越冬,第2年春芽萌发前解束并烧毁;清除田间杂草;春蚕上蔟后及时夏伐,人工淘汰杀死未老熟的第1代桑螟幼虫;人工捕捉,捏杀低龄幼虫,摘除叠叶,集中处理。化学防治 在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适应“治虫保蚕”的特点,抓好化学防治,采取“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即兼治1、2代,主治3、4代,挑治5代。重点抓好3、4代桑螟2龄幼虫高峰期的防治;对5代桑螟发生量大的地区,划片

12、挑治,在幼虫2龄高峰期、尚未卷叶前防治,药剂选用敌敌畏、辛硫磷、乐果、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等,要注意交替用药,延缓桑螟抗性的产生。稻桑混栽区稻田治虫严禁使用蚕区禁用农药,如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菊酯类、沙蚕毒素类、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等药剂及其混配产品,防止产生家蚕中毒事故。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各蚕桑主产区,推广规模10万亩。,桔小实蝇防控技术,1、关键防控技术(1)检疫措施:加强对来自疫区果品检疫,做好本地柑桔等果品外调检疫。(2)农业防治:清除虫害果。害虫发生高峰期,及时清理落果和挂树虫果,深埋或浸淹。冬耕灭蛹。在12月底至次年2月初对果园进行二次土壤浅翻,做到翻一次再捣耙

13、1-2次,每次耕翻深度在5cm左右,大量杀死越冬虫蛹。切断桥梁寄主。在柑桔、桃等果树的连片种植区周围,砍除零星的石榴、枣等杂果树,切断桔小实蝇转移危害途径。适度修剪树枝。去除过密植株,拉大行距与株距,剪除距地面过近枝条,适当拉开中上部枝间距离,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桔小实蝇繁衍环境。(3)物理防治:性诱剂诱杀。应用桔小实蝇性诱剂(甲基丁香酚)诱杀成虫,在性诱剂中混合敌敌畏、马拉硫磷等杀虫剂。亩悬挂5个诱捕器,10-15天添加一次诱剂,两个月更换一次诱芯。黄板诱杀。在果园中悬挂黄板进行诱杀。适时套袋。于桔小实蝇未产卵之前对果实集中套袋,阻止产卵危害。(4)化学防治:土壤处理。在5月下旬桔小实

14、蝇越冬成虫羽化前,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于傍晚对果园进行地面撒施,以杀死羽化成虫,降低虫口密度。树冠喷药。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桔小实蝇成虫高发期,对发生重、落果多的果园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树冠喷药,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对轻发地区结合柑桔后期病虫防治,进行兼治。果实收获前20天停止用药。2、推广区域及规模 重点推广区域在苏南及沿江地区水蜜桃、柑橘等果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10万亩。,Bt螟虫专用菌株,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类专性昆虫病毒,其加工制剂是病毒杀虫剂。性能:核型多角体病毒呈十二面体、四角体、五角体、六角体等,直径0.5-15uM,包埋多个病毒粒子,由

15、蛋白质组成,不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1mol/l盐酸,溶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及硫酸的水溶液和乙酸。多在寄主的血、脂肪、氯管、皮肢等细胞的细胞核内发育,故称核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经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通过中肠上皮细胞进入体腔,侵入细胞,在细胞核内增殖,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病虫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病毒也可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专化性强,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比较稳定,在无阳光直射的自然条件下可

16、保存数年不失活。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土壤中可维持感染力达5年左右。未见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鸟类、益虫、鱼等安全。不耐高温。易被紫外线杀灭,阳光照射会失活。能被消毒剂杀死。应用: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已在约20个国家用于防治棉花、高粱、玉米、烟草、西红柿的棉铃虫。世界上成功地大面积应用过的还有松黄叶蜂、松叶蜂、维基尼亚松叶蜂、舞毒蛾、毒蛾、天幕毛虫、苜蓿粉蝶、粉纹夜蛾、实夜蛾、斜纹夜蛾、金合欢树蓑蛾等害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自己分离培养,大面积田间治虫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棉铃虫、桑毛虫、斜纹夜蛾、舞毒蛾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氰烯菌酯,理化性质毒性环境安全生物评价应用

17、,回主标签,氰烯菌酯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氰烯菌酯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外观为白色固体粉末;熔点123-124;蒸汽压(25):4.5*105Pa;溶解度(20):难溶于水、石油醚、甲苯,易溶于氯仿、丙酮、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稳定性:在酸性、碱性介质中稳定,对光稳定。化学名称:2-氰基-3-氨基丙烯酸乙酯。氰烯菌酯25%悬乳剂外观为可流动的灰白色悬浮液体,存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沉淀,但经手摇动,应恢复原状,不应有结块。悬浮率90%;倾倒试验:倾倒后残余物5.0%;湿筛试验(通过75m试验筛)98%,产品在常温条件下质量保证期为2年。,回主标签,氰烯菌酯的毒性,毒性:氰烯菌酯

18、原药和氰烯菌酯25%悬乳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 均5000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大耳白兔皮肤、眼睛均无刺激性,豚鼠皮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为弱致敏物(致敏率为0);原药大鼠13周亚慢性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44mg/kgd,雌性为47mg/kgd;3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氰烯菌酯原药和氰烯菌酯25%悬乳剂均为微毒杀菌剂。,回主标签,氰烯菌酯的环境安全评价,环境安全生物评价:氰烯菌酯25%悬乳剂对斑马鱼LC50(96h)7.7mg/L;鹌鹑(急性经口)321mg/Kg;蜜蜂(胃杀

19、毒性)LC50(48h)536mg/L;家蚕LC50436mg/kg桑叶。该药对鱼、鸟为中毒,蜜蜂和家蝉低毒。要严格按登记规定使用,不得污染各类水域化境,不得在河塘等水域清洗施药器具,以避免造成对有益生物的不利影响;在鸟类保护区禁用本品;使用时注意对蜜蜂的保护。,回主标签,氰烯菌酯的应用,应用:氰烯菌酯对镰刀菌类引起的病害有效,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通过根部被吸收,在叶片上有向上输导性,面向叶片下部及叶片间的输导性较差。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25%悬乳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为375-750g(有效成分)/hm2,折算后每亩用纯药25-50g,于小麦扬花期至盛期采用喷

20、雾法均匀喷药。根据病情,一般使用1-2次,间隔7d左右。每生长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1d。对作物安全,未见药害发生。,回主标签,咪鲜胺,回主标签,戊唑醇,回主标签,多菌灵的使用技术,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回主标签,多菌灵的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作用机理: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防治对象:(1)防治瓜类白粉病、疫病,西红柿早疫病,豆类炭疽病、疫病,油菜菌核病,亩用50%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兑水喷雾,于发病初期喷洒,共喷2次,间隔5-7天。(2)防治大葱、韭菜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茄子、黄瓜菌核病,瓜类、菜豆炭疽

21、病、豌豆白粉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西红柿、莴苣、菜豆菌核病,西红柿、黄瓜、菜豆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豇豆煤霉病、芹菜早疫病(斑点病),用50%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以上喷雾均在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间隔710天喷1 次,连续喷药23次。(3)防治西红柿枯萎病,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防治菜豆枯萎病,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60-120倍 药液浸种12-24小时。(4)防治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用50%可湿性粉剂1份,均匀混入半干细土10001500份。播种时将药土撒入播种沟后覆土,每平方米

22、用药土10-15公斤。(5)防治黄瓜、西红柿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波灌根,每株灌药0305公斤,发病重的地块间隔10天再灌第2次。(6)对花生控旺有一定作用。,回主标签,多菌灵使用注意事项,注意事项(l)多菌灵可与 一般杀菌剂混用,但与杀虫剂、杀螨剂混用时要随混随用,不宜与碱性药剂混用。(2)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3)作土壤处理时,有时会被土壤微生物分解,降低药效。如土壤处理效果不理想,可改用其他使用方法。(4)安全间隔期15天。,回主标签,多菌灵使用使用方法,使用方法:防治枣、苹果、梨树等病害:用50%多菌灵或50%

23、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10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或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10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于落花后7-10天开始喷药,以后视降雨情况,隔10-15天降雨后喷药,在干旱季节无降雨时可不喷,但在雨季或空气潮湿、夜间树上长时间结露时,无降雨也须按间隔10-15天定期喷药,至果实采收前30-40天停止,可防治枣、苹果、梨等果树的轮纹病、炭疽病等叶果病害。防治枣树病害:枣树落花后发现病芽梢时,经人工仔细清除病芽梢后,开始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以后视降雨情况,隔10-15天后喷药1次,可防治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对易感病品种病梢不易控制时,可喷洒8000倍40%福星药液+10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1-2次,或结合夏剪清除病梢,压低菌源,再喷多菌灵或波尔多液。以后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至果实着色期停止。,回主标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