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205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保护教材理念与内容解析,2,一、发展观念的变革,环境与发展相伴产生,从相互制约到和谐发展,人类社会关于发展与环境的认识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八大公害和增长的极限,到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从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世人的共识。几十年来,环境与发展思想变革的浪潮迭起,不仅促进了发展理念和对策的重大变革,而且围绕着改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两个核心,在全球引发了一场绿色文明的重大变革。,3,发展观念的变革经济优先发展论,论据:尽管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但是,环境污染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有些污染还相当

2、严重。推论:“先污染,后治理”是一条客观规律。只有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才能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发生事件 一系列充满死亡气息的公害事件;1962年寂静的春天论述杀虫剂、特别是DDT对鸟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危害。人类大面积患病甚至死亡的环境事件,4,发展观念的演变均衡发展论,古罗马俱乐部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组织多国科学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于1972年发表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人类社会的增长由五个方面构成:工业化发展、人口剧增、粮食短缺、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翻一番所需时间:17世纪是250年;20世纪70年代是33年;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工业生产、资

3、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都呈现指数增长。,增长的极限预言:(1)地球和资源是有限性,如果这些增长超过地球所能承载的极限,后果很可能是人类社会突然地、无可挽回地瓦解。(2)发展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可以推迟“危机点”的出现、延长增长的时间,但它无法消去“危机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5,发展观念的演变均衡发展论,报告对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给出了一个激烈的解决方案:“零增长”,即人类社会应该在均衡状态下谋求增长。保持均衡状态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口和资本的基本稳定。于是,发达国家就可能维持高水平的稳定,而发展中国家只能维持低水平的稳定,这样的约束条件显然是

4、不公平的。,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反增长”的错误观点。这显然有失偏激,以至于反对者以同样的关键词著书没有极限的增长进行反驳。但瑕疵不能淹没这个闪耀人类自我反省光辉的报告。该书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广泛的辩论,它所提出的五种发展趋势被人们归纳为“人口、资源、发展、环境”四大全球问题。,6,发展观念的演变协调发展论,只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与环境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条件;经济发展可能影响和制约环境质量;技术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又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技术和物质保证。,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存在着物质及能量的交换关系。经

5、济再生产由环境获取资源,经加工生产将一部分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产品;另一部分作为废物直接排放环境或回收利用后将残余废物排向环境。因此,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对“经济环境”系统进行控制,使之处于协调的最佳运行状态。,7,发展观念的演变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坚持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发展目标;坚持“代际公平”的原则,努力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持一个永续利用安居乐业的环境。,1984年10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领导下,集中世界最优秀的环境和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用了900天的时间,到世界各地考察,写成了我

6、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报告。,报告向人类发出严肃的警告:人类的失败,可以概括为“发展”的失败和“人类环境管理”的失败。环境危机、发展危机和能源危机是同一个危机。许多发展形式损害了它所立足的资源环境,环境恶化又破坏了经济发展。,8,发展观念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历程和发展观念的演变之后,联合国选择从民间机构手中接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大旗。1992年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明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个国家的.万名代表就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五名世界儿童代表用稚嫩的语言,呼吁与会领导人采取行动,确保后代能继承

7、一个摆脱贫困和环境恶化的世界。出席会议的国家政要,对孩子们的呼声作出了回应:“我们深深感到,迫切需要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光明、充满希望的新世界”。,9,人类历史积淀文明在20世纪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被一层一层地揭开。人类似乎已经摆脱了自然的奴役与支配。然而,严酷的事实打破了人类主宰世界的神话: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粮食短缺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面对这样一个危机丛生的时代,人类应该怎么办?借以古希腊哲人的话:“认识你自己!”的确,人类是该反省和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行为和发展理念!,二、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认识危机丛生的世界,10,二、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

8、认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1978年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91年开始转入市场经济,创造历时25年的经济发展成就:人均GDP:1090美元外汇储备:4033亿美元农民年均收入:2476元居民年均收入:7703元,机遇: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人与自然关系难协调资源消耗最多,二、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状况,高投入,建国以来,我国GDP增长10倍多,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资本形成占GDP比重(%)大:1980 1995 2000 2003(年)34.9 40.8 36.4 42.7(%)增加1亿元GDP需要的投资(亿元):

9、六五 七五 八五 九五 十五(前3年)1.8 2.15 1.6 4.49 4.99(亿元),二、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认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高消耗,主要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增加%)火电耗煤 钢铁耗能 水泥耗能 乙烯耗能 22.5%21.0%45.0%31.0%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 灌溉水利用系数0.4,是国外先进水平一半 工业万元产值用水100立方,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每万元GDP耗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钢 铜 铝 铅 锌 5.6 4.8 4.9 4.9 4.4,13,二、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认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高排放,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是发达国

10、家的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发达国家的10多倍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世界第一 其中,COD排放量1348万吨,世界第一 SO2排放量2120万吨,世界第一 CO2排放量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14,二、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认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难循环 资源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能源利用效率 33%比国外低 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55%25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 30%20 每年有500万吨钢铁、20多万吨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大量废塑料、废玻璃弃为垃圾,15,二、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认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低技术低附加值

11、工业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压力。低效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美国的1/46 日本的1/41 法国的1/34 德国的1/32,16,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课程地位,模块设计特点:关注生产生活中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模块设计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全球和周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观察、分析和思辩能力,17,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课程结构,环境与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管理,18,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

12、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社会环境:生产力、科技、制度、宗教等 环境 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生物、阳光等,原生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污染大面积生态破坏突发性污染事件,19,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学原因,不能正确估计环境资源价值,商品和劳务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成本,具体表现为:环境成本外部化 生态系统功能单一化 产权界定不清,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20,生态系统中,人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其具有高级思维活动能力和强烈社会意识而占有特殊的位置;人依赖自然又需要改造自然人变革自然又必须顺应自然人控制自然又受到自然条件的控制人支配自然又受到自然力的约束,人与环境的关系,既包含适用,又包含冲突,是有冲突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人类自己,三、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