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240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社科]皇家园林赏析.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名园,第一章 皇家园林,第一节:皇家园林概说第二节:皇家园林实例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北海公园,第一节皇家园林概述,一、历代皇家园林1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体现。2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御苑”。3.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4。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邻,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称为大内御苑;大多数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分别称为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第一节皇家园林概述,周文王的“灵囿”,以自然的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到了秦汉,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著名的上

2、林苑囊括了长安城的东、南、西的广阔地域,关中八水流经其中,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处。其规模虽然及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地铺陈罗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此时的皇家园林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士大夫玄谈玩世,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受到这种时代美学的浸润,宫苑的规模虽不及秦汉,但在内容上却有着更严谨的规制,表现出一种人工构建结合于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的发展已升华到较高艺术水平。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两者协调统一,洛阳的“西苑”和骊山的“华清宫”,可是为这个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3、,第一节皇家园林概述,到了北宋,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与技法的紧密细致则有过之,其中东京的御苑“艮岳”,就是这个时期最接触的作品。元、明两代,皇家造园活动相对地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建设。直至清代,皇家造园方才兴起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代的皇城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就很自然地转到园林方面。加之王公贵族很不习惯于北京城内的炎夏溽暑之苦,提出择地另建“避暑宫城”的拟议。待到康熙中叶政局稳定、国力稍裕时,便在北京西北郊和热河

4、,相继经营皇家园林。到乾隆盛世,进一步扩建、新建,在北京西北郊最后建成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集中体现了皇家园林的主要特色。,第一节皇家园林概述,二、皇家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便是“皇家气派”。具体言之,大致有以下五点:(一)规模宏大(二)园址选择自由(三)建筑富丽(四)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第一节皇家园林概述,(五)全面吸收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广泛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技艺。2.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3.仿制复制名园。,第二节皇家园林赏析之颐和园,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颐和园原是帝王的离宫御苑。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第一节皇家园林概述,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

6、作。,颐和园平面图,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昆明湖原名西湖,万寿山原名瓮山。颐和园大约有四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性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达成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

7、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东宫门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为五扇,三明两暗庑殿式建筑。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的;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太监、兵卒从南北两侧的边门出入。门檐下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仁寿殿仁寿殿位于仁寿门内,是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

8、动场所。清乾隆时(1736一1795)名勤政殿,光绪时(1875-1908)重建,改称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仁寿殿东向,面阔7间,卷棚歇山顶,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构成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铜鼎炉,铜凤,铜龙,玉澜堂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是光绪帝的寝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戊戌变法失败后,曾于此处囚禁光绪。东暖阁是早膳室。西暖为寝宫,现在之陈设为原物。大殿内的陈设大多是

9、乾隆时遗物。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宜芸馆宜芸馆在颐和园玉澜堂后。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时(1875-1908)重修。是光绪帝的隆裕皇后在园中的住处。院门为垂花门,上题宜芸门。,德和园德和园在颐和园东宫门内。原为清乾隆时(1736-1795)恰春堂旧址。光绪时(1875-1908)改建,主要由颐乐殿和大戏楼组成,是专供慈禧看戏的地方。舞台宽17米,高21米,上下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具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还可以引水上台。,大戏楼大戏楼在颐和国德和园内。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是当时国内

10、最大的戏楼。清末,京剧艺术勃兴,著名演员如谭鑫培、杨小楼等曾在此为慈禧演戏。,乐寿堂乐寿堂在颐和园内,面临昆明湖。乐寿堂为一大型四合院,慈禧太后的寝宫。大殿红柱灰顶,垂脊卷棚歇山式,造型别致,富丽堂皇。乐寿堂是慈禧居住的地方,门厅称水木自亲。,水木自亲“水木自亲”位于昆明湖北岸,前轩临水,为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的正门。门前有御码头和约20米高的灯架。慈禧太后由水路入园时,在这里下船直进乐寿堂大院。,排云殿排云殿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部。是慈禧做寿时接受贺拜、举行庆典的地方。正殿左右两侧均有耳殿,中间有复道相连,横列共21间。全部建筑均用游廊贯串,并用黄琉璃瓦盖顶,为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佛

11、香阁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阁高米,八面,三层,四重檐。阁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米高的石台基。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游人至此,居高临下,可以饱览昆明湖及几十里以外的明媚风光。,画中游画中游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部。是依山而筑的重要点景建筑群。在此建筑群中央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东楼名爱山,酉楼称借秋,用爬山廊沟通。登阁凭眺,漫步游廊,有置身画中之感。,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昆明湖岸边、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该舫建于乾隆十二年(1755),舫体由大

12、理石雕成,上面原为中式楼阁,后取江山永固,如石舫万年不覆之改建。细雨蒙蒙之时,慈禧坐在镜前,一面品茗,一面欣赏镜中雨景。船体突出四个水龙头,每当大雨,楼顶雨水从四角的空心柱流下,由龙口吐出,景色壮观。船体长36米,用巨大的石块雕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后湖后湖俗称苏州河。是绕流颐和园万寿山北坡下的溪河。清乾隆时(1736-1795)人工凿成,长约1公里。河面随山势弯转,时宽时狭。河畔古松挺立,山石垒垒,中段即为著名的买卖街。,万寿山万寿山在颐和园内。燕山余脉,海拔10894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国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

13、明湖。,智慧海智慧海在颐和园万寿山巅。智慧海是一座两层砖结构的殿堂,亦称无梁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殿内所供高大观音座像 智慧海是万寿山的至高点,位于前后山坡的中心,因而它亦是后山中轴线的终点。,谐趣园谐趣园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该园面积不大,环池共有十三座不同形式的建筑,并由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串联起来,布局严谨、精巧,环境幽美、清静。慈禧驻园期间,常来这里钓鱼和赏花。,知鱼桥,紫气东来关紫气东来城关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峙于两峰之间。重檐城楼,砖雕城堞。南侧城额紫气东来,取老子出

14、关典故;北侧城额赤城霞起,用晋孙绰天台山赋名句。,东堤东堤地区视野开阔,是观颐和园大景的好去处。它自身的主要景点有:春来水暖它先知的知春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文昌阁,昆明湖中的仙岛-南湖岛(龙王庙),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以及名闻遐迩的镇水铜牛。,知春亭知春亭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玉澜堂前的小岛上。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倚柱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柳丝吐绿,取见柳而知春之说命亭。一说知春二字源于宋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昆明湖解冻都从这里开始。,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祠位于昆明湖东岸,建于元代,现仅存墓穴及殿房三间。庭院中竖有一尊翁仲(石人)及清代乾隆御碑一座。耶律楚村(1190一1244)

15、,为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大臣,元朝开国元勋,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公元1224年死,按生前要求葬于瓮山泊畔。,文昌阁文昌阁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铜牛铜牛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1755年,乾隆皇帝在扩展了昆明湖后,沿用大禹治水的故事铸造了这只铜牛,放在东堤上用来镇服水患,并在牛背上用篆文铸就了一篇“金牛铭“记述此事。,廓如亭廓如亭又名

16、八方亭,坐落在十七孔桥东端的,占地130多平方米,其面积之阔体积之宏,为同类建筑中所罕见。乾隆年间,皇帝经常在此举行诗文酒会。,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南湖岛南湖岛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南部,与万寿山遥相对应。南湖岛是按照跨国古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传统模工修造,象征神话中的蓬

17、莱幻景。岛上松柏翁郁,叠石林立,楼阁隐约如画,胜似仙宫。,西堤西堤是一道人工长堤,乾隆时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西堤把昆明湖分成东西两半。长堤上建有风格各异的六座石桥。六桥自北向南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其中玉带桥最为著名,桥拱高而薄,与水中倒影相连形如玉带故名。,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皇家园林赏析之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它是清帝每年北巡的重要行宫之一。山庄占地面积564公顷,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历时87

18、年才建成。是清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主要艺术构思在于突出自然山水之美,循自然景观修筑建筑,不事彩画,以淳朴素雅格调为主。乾隆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1755-1790为第二阶段,主要修建了外八庙,在山庄内增建了仿江南各名胜的多组园庭,重点营造了山区各峪内、山上、峪底深处的建筑组群及山庄内八处寺庙。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风格,亦步亦趋于汉唐建筑宫苑,以豪华而错落有致、布局新颖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群见胜。,建筑特色:1.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2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

19、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3.避暑山庄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平面图,总体布局避暑山庄占地 560公顷。山庄内有康熙用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用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这些风景博采全国各地风景园林艺术风格,使山庄成为中国各地胜迹的缩影。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制,宫殿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苑林区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山岳约占全园面积4/5,平原占1/5山峦区三大部分,三者成鼎足而三的布列。,宫殿区避暑山庄的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区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

20、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西侧,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所在。按“前朝后寝”的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正宫的全组建筑基座低矮,梁枋不施彩画,屋顶不用琉璃。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松鹤斋在正宫之东,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古松耸峙,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处,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以回廊相连,富于南方园林建筑特色。,湖泊区是山庄风景的重点。位于宫殿区之北,为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

21、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有31景在湖区。在较大的岛屿或地段,布置了严谨四合院式的封闭空间,如“月色江声”、“如意洲”。这里是皇帝宴饮和会客的地方,需要一定的格局和安静的环境,建筑布局强调内部空间的完整。,湖泊区的许多景点是模仿江南名胜修建的。因此,建筑外形的丰富多变,回廊粉墙的广泛使用,装修的简朴适度,以及山石的处理,色彩的搭配,都具有江南园林的特征;但建筑本身又是北方形式,叠石也以北方的青石为主,这些都与浑厚的自然景色和谐统一,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整个湖区为远山近岭所环抱,园内山岭屏列于西北部,园外东南部形状奇特的磬锤峰、罗汉山、僧冠峰隔武烈河与山庄相望。承德外八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

22、安远庙隐现在群峰之中。这种借景手法,扩大了景区范围,增加景物层次,使湖泊区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平原区湖区北岸从西至东依次分布着水流云在、濠濮涧想、莺啭乔木及甫田丛樾四座亭,是湖区与平原区的过渡,又是欣赏湖光山色的佳处。山岳区山庄西北部,自南向北山峦起伏,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等通往山区。,宫殿区万壑松风地处正宫的东北角,南依松壑斋,北濒下湖,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形制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用半封闭回廊连通环抱主殿万壑松风殿坐南朝北,是山庄内唯一一座打破坐北朝南体制的正殿。“长松数百,掩映周回”,西北方的峡谷中,又不断送出阵阵松涛之声,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六景。,宫殿区澹泊敬

23、诚殿澹泊敬诚殿进入内午门,1711年(康熙五十年)初建,1754年(乾隆十九年)改建。大殿面积612平方米。殿式为卷棚歇山顶,墙体的屋面皆用青砖、灰瓦,梁柱、隔扇、天花均为本色楠木。周廊及室内地面为天然紫豆瓣大理石铺砌。四周48根楠木大柱,经烫腊后色泽沉黄发亮。整个殿字在满院苍松映衬下,庄重巍峨,清幽典雅,古朴无华。,宫殿区之四知书屋位于澹泊敬诚殿后,是面阔5间、外形简朴的四知书屋,以小巧的抄手回廊与大殿相通。康熙皇帝曾题名“依清旷”,1788年(乾隆五十二年),乾隆皇帝更名为“四知书屋”。,湖泊区之热河泉 热河泉是山庄极为重要的景观要素、湖区的主要水源。春天,澄湖位于泉水的源头,澄澈见底。夏

24、天,浮萍点点,泛起阵阵清香。节令过了白露、霜降,泉水融融,水温高于一般水体,湖中的荷花仍与秋菊同放异彩,虽值隆冬,仍不见冰,景色幽绝;尽管白雪皑皑,这里却藻绿水清,碧水涟畸,春意盎然。是热河泉把春天留在了山庄。,湖泊区之水心榭水心榭在卷阿胜境殿之北,下湖与银湖之间。中间是长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顶建筑,南北两头为重檐攒尖顶建筑。康熙帝亲笔题名为“水心榭”。此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八景。水心榭桥闸使下湖水面高于银湖,流水不停,入夜静听,别有情韵。,湖泊区之金山亭金山亭位于如意洲以东、隔澄湖相对。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如紫金浮玉。,湖泊区之烟雨楼位于如意洲之北有个

25、小岛,原名千林岛。由于青莲簇拥,故康熙皇帝在石褐上题名“青莲岛”。从如意洲越曲桥登岛,南有门殿间。穿过门殿,迎面为二层楼一座,卷棚歇山布瓦顶,上下围廊以苏画装饰。前檐高悬乾隆皇帝题写的云龙金匾“烟雨楼”,楹联为:“百尺起空蒙碧涵莲岛,八窗临渺弥澄印鸳湖。”乾隆皇帝南巡,在嘉兴南湖鸳鸯岛上,见五代吴越文陵王钱元潦所建烟雨楼,布局灵活,造型秀丽,回京后遂按烟雨楼意境,在山庄仿建。登楼北眺,澄湖碧空如洗,万树园莽莽无际,每当山雨迷蒙、风卷云低,湖山若隐,雨雾如烟,雨态烟容,令人叫绝。,湖泊区之沧浪屿沧浪屿位于西岭晨霞之东,有一座用虎皮石墙围起来的园中之园,康熙帝命名为“沧浪屿”。自南踏石阶入垂花门,

26、满院山石嶙峋,经弯曲的小径,有室3间,系康熙帝读书之所。,湖泊区之芳渚临流芳渚临流自如意湖亭沿 湖边林荫道北行,湖滨的天然 巨石上,有一座重檐方形亭,名“芳渚临流”。亭三面临水,巨石嵌空,或空兀于水,或横亘于岸,石上苍苔紫藓,自然天成,临流小憩,心静神清。,湖泊区之环碧环碧位于芝径云堤西侧,突出于如意湖,是个半岛。,湖泊区之芝径云堤在辟暑山庄万壑松风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是仿效杭州西子湖的苏堤构筑的,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形似芝字。,平原区之万树园万树园位于平原区的中部。园西北当年有28架蒙古包,现复建为蒙古包度假村。占地870亩。园中立有石碣,上刻乾

27、隆皇帝题“万树园”三字。万树园北倚山麓,南临澄湖,地势坦荡,绿茵如毯,苍松、巨槐、古榆、老柳散植其间。丛草林荫中山鸡野兔出没,黄莺啼啭枝头,寒蝉高歌浓荫,一派北国草原风光。,平原区之舍利塔 舍利塔仿杭州的六和塔而建。塔为八角形,九层,通高67米。从万壑松风北眺,万绿丛中,舍利塔脱颖而出,分外挺拔俊秀。,平原区之绿毯八韵碑绿毯八韵碑在万树园南端、澄湖北岸,有一通雕刻精美的卧碑。碑面南额首上雕刻祝寿图,碑趺上有八仙;面北额首上刻有蝙蝠。碑趺上刻有糜鹿;碑上图案,象征着“福”、“禄”、“寿”。碑身面南刻七言诗绿毯八韵一首,面北刻五言诗平旦一首,字迹清秀,都是乾隆四十六年六月乾隆皇帝所作。前一首赞美这

28、里土肥草丰,同时标榜自己节用爱民、与民间乐的“俭德”。后一首则着力描绘山庄的平旦:清晨,金色的太阳升起,空气清爽新鲜,露珠晶莹,草木泛香,鸟雀高歌,鹿兔倘佯。诗中还描写自己,虽年过古稀,仍身体康健,整日孜孜不倦,处理朝政。,山峦区之锤峰落照 锤峰落照位于榛子峪北边山冈之上,有座面湖而立型敞亭,卷棚歇山顶,康熙皇帝题额“锤峰落照”。每当夕阳西下,东方诸山一片苍然,唯有磐锤峰矗然倚天,呈金碧红紫,光彩夺目,令人称奇叫绝。康熙皇帝吟诗一首:“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 枕涧报深秋。峻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山峦区之广元宫 广元宫从敞晴斋沿石径登山,可达广元宫。广元宫是座大型寺庙,仿泰山碧霞元君神祠而建。寺庙南向,东、西、南、北都有山门。其南门间,为重台楼阁,乾隆帝题额“广元宫”。山门之后有钟、鼓楼,二门间,名“仁育门”。进仁育门,有重檐香亭,题额“馨德亭”,又名“灵照长养”;香亭以北正殿间,额题“仁育殿”,又曰“普佑资生”;东、西配殿各间,东名“遨山室”,西名“蕴 奇斋”。殿后有园,假山堆叠,劲松苍古。出后门沿溪径可达峰顶的“古俱亭”。登亭北顾,狮子沟北坡的处处寺庙,金碧辉煌,尽收眼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