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预测水面舰艇时代将终结 3种未来潜艇取代.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379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预测水面舰艇时代将终结 3种未来潜艇取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预测水面舰艇时代将终结 3种未来潜艇取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预测水面舰艇时代将终结 3种未来潜艇取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预测水面舰艇时代将终结 3种未来潜艇取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预测水面舰艇时代将终结 3种未来潜艇取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预测水面舰艇时代将终结 3种未来潜艇取代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各种各样的水面战舰始终统治着海洋,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也有赖于强大的舰队牢牢掌控全球18条重要航道。不过美国军方学者托马斯E夏德尔在美军参联会最新一期联合力量季刊上发文大胆预言,风光无限的水面舰艇部队将被历史淘汰,隐匿于深海的三种未来潜艇将取而代之。导弹和卫星成水面舰艇克星夏德尔认为,水面舰艇霸主地位的衰落并非始自今日,自飞机发明以来,水面舰艇就岌岌可危了,在二战几次关键海战中,飞机都展示出对水面舰艇的绝对优势。而由于水面舰艇造价日益昂贵,在导弹袭击中的生存能力不断降低,世界军事正加速进入一个所有水面舰艇面临淘汰的新时代。水面舰艇耗资

2、巨大,且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建造。夏德尔以目前正在建造的美军福特级超级航母为例,光是航母本身的建造周期就长达5年,耗资90亿美元。一旦建成,就必须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至少有100架战斗机随舰活动,整个编队的投资又增加了50亿。而操纵航母和驾驶战斗机还需要3000名军人。根据上述粗略计算,夏德尔认为,目前美国的做法是将价值140亿美元的资产和数千美国人的性命抛到浩渺大洋中。对敌国或恐怖分子而言,这绝对是极具吸引力的攻击目标。导弹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使水面舰艇生存能力不断降低。根据夏德尔统计,目前各国研制的反舰导弹种类繁多,造价大多仅100万美元左右。20亿美元足以购买2000枚导弹,而这仅够造一艘军舰。除

3、了造价低廉,导弹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无人值守,不用像培训飞行员那样,花费数年时间教他们如何驾驶飞机。综合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后,夏德尔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一个强国都有能力大量采购导弹,并使用导弹群摧毁大洋之中的任何舰艇,无论这些舰艇有多强大。在美国军事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导弹技术已经存在几十年,水面舰艇仍大行其道,可见断言水面舰艇退出历史舞台为时尚早。针对上述观点,夏德尔认为答案其实很简单,水面舰艇能在导弹发明出来之后继续横行几十年,主要是因为在广阔的海洋上,敌人发现舰艇很困难。但卫星技术的发展正改变一切。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每一个地理空间都难逃卫星监控。攻击方只需要将目标定位信息输入到导弹芯片中,

4、就可以对任一舰船甚至整支舰队发起饱和攻击。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消灭以航母为代表的美军旗舰群,只需持续发动导弹袭击,直到美军打光所有弹药。舰上反制能力有限对这些威胁,美国海军不是没想过反制措施。美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船防御技术,例如宙斯盾反导系统、相控阵雷达和作为最后防线的高射速机炮。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不过夏德尔认为,反制措施有一定作用,但只是暂时的。每一种舰载武器都只有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然而,舰船上用于贮存弹药的空间是有限的。这些先进的武器系统,在面对一枚或数枚导弹攻击时或许能有效保障舰船安全,但遭遇导弹超饱和攻击时,这些系统很可能会被压制,面临弹尽粮绝的那一刻。任何一个

5、国家如果想消灭以航母为代表的美军旗舰群,只需持续发动导弹袭击,直到美军打光所有弹药。潜艇是海军唯一希望夏德尔最后认为,技术进步改变着战争样式,正如铁质舰船迅速淘汰木质舰船一样,美国应该积极变革,找到替代水面舰艇的装备。夏德尔认为海军的唯一选择是潜艇。核动力潜艇能在水下航行数月,无论敌人太空中有多少卫星,都无法彻底穿透海洋探测潜艇动向。夏德尔认为,美国应该研制三种新型潜艇,分别为可搭载飞机的航母潜艇、运兵潜艇和货运潜艇。航母潜艇的提法似乎不切实际。但是,在二战末期,日本就已经生产出带飞行甲板的潜艇,试图令其穿越太平洋,摧毁巴拿马运河上的加通水闸。夏德尔认为,如果60多年前日本人就能生产出这种潜艇,今天以此为基础开发更先进的航母潜艇非常可行。运兵潜艇又称两栖攻击潜艇,根据夏德尔的设计,该型潜艇的主要功能是将陆战队员们输送到近海,而后再换乘气垫船或小型登陆艇,向岸滩发起冲击。货运潜艇被设计为具备装卸集装箱和各种战术车辆的功能。这种潜艇应具备利用码头吊机吊运货物的能力,就像目前水面舰艇那样。未来战争中,一旦敌国重创了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这种货运潜艇很可能是进行重装备补给的唯一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