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庸之道.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521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庸之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中庸之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中庸之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中庸之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中庸之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庸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庸之道.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庸之道内容提要:本文从宏观上天道和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等,从微观上修道、修道先修德这两大方面结合现实情况来综合论述中庸之道。关键词:修道、中庸,修道先修德、掌握度在没有学习中庸之前,我认为保持中立就是中庸,就是既不做坏事也不做好事是中庸,在学习了中庸之后才知道,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庸之道不是麻木之道,它是很注重人的主动性的,只不过它侧重一个“度”,不能强出头,但也不能麻木不仁,而是量力而行。因此它不是简单的中立,不作为,甘于平庸;更不是庸俗,和稀泥,隔岸观火。中庸乃中华传统文化之名篇,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必读熟读的四书之一,中庸对后世思想、态度、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皆有很大影响。 从微观上来

2、看,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郑玄注:“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修,治也。治而广之,人仿效之,是曰教,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禀赋叫做性,遵循人天生的本性而行动叫做道修养人的行为,使之符合道的要求,这就叫做教。“道”有它的特点,只有与人结合起来才有其意义。中庸中有“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就是说“道”乃是人们时时刻刻离不开的东西。正是因为时时刻刻离不开,所以才会有“君子慎独”之说。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不懂得如何去修这个“道”,总是当面“道”,背后是另外一“道”。能够达到始终如一,持久地遵守正确的“道”的人却很少。中庸所崇尚

3、的“道”是“中和之道”。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喜怒哀乐之类感情都不显露出来,这种心理状态即是“中”,感情表现出来,能够做到适度而不过分,即为“和”。中庸认为“中”乃是天下之大本,“和”乃是天下之达道。所谓“达道”,就是古今通行不变的常道。倘若实现了“中和”的最高境界,就能使天地位置正当,万物生长顺畅。可见,如果人们能够遵循此“道”,便可以走遍天下,无往不适。“中和”、“适度”乃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需求,做什么事情都要依此而行。比如说种花,施肥要适量,浇水要适量;比如说做菜,火候要掌握好,无过无不及;再比如说与人交往,对上

4、司过于亲近会被人认为是谄媚,对他人过于嫉恨会导致两败俱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时不能离开此“道”,离开此“道”就会有所损失。“执其两端,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则。这两端,就是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我们都是不能取的,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我们一定能找到那个协调点,我们就用其“中”。这个是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两端的情况下,去做着两端的协调,从而达到最理想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企业管理中,是员工更重要,还是顾客更重要?答案无非就是要么是员工重要,要么是顾客重要,而且都能说出充足的理由。其实,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这不是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是两个都重要,他们是个相互协调的关系,如果忽视

5、员工,就很难让员工给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如果忽视顾客的话,那后果就不用我说了,企业会死的很惨。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不是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去回答的,所以才有“不一定”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标准答案。过犹不及,还体现在行为适度上,恭敬,谨慎,勇敢,直率,都是人的美德,但必须要做得适度,否则,一旦偏激,美德也就成了毛病:太恭敬了则很辛苦,太谨慎了则成窝囊,太勇猛了则容易冲动而添乱,太直率了则容易伤人而误事。古人讲:气度高远旷达的人,易流于妄自尊大放荡不羁;心思缜密的人,易流于琐碎拘泥或心机太重;性情淡泊的人,易流于孤芳自赏;自己操守严谨的人,易流于对人苛刻。如果掌握不好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中

6、庸之道是避免走上极端的最好的理论。君子要修其“道”,必先有其德。中庸中说:“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意思是假如不是至德之人,那么,他就不能成就圣人之道。中庸中引用孔子所举的例子,说像舜那样具有圣人之德的人,是顺乎天意的,上天会根据他的本性而赋予他应该有的地位,赋予他名望,赋予他长寿。孔子说凡是具有“大德”的人必受天命。这里有“天道”和“人道”之分,中庸言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意思是说:能够做到不须勉励、不假思索而在不经意间自中于道(得道)的人,只能是圣人。其他人选择了善道,必须牢牢抓住不放,坚持行善,那么他

7、就是“诚之者”,就算是“中道”了。哀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的推理有他的逻辑,治理关键在人才,人君先修正己身,自然可以招致贤人。为君者修身需依循“道”,修道所依靠的是“仁”。由此可见不管人的地位如何,不管人的天分如何,只要能够选择他自己的正确的“道”并且具备修道所需要的“德”就算达到很高的境界了。中庸中提到“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里讲的乃是人伦之达道,是古代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五种。传统大伦乃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

8、有序,朋友有信。”而达德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有了知、仁、勇三者就知道如何修身,从而知道如何治人,如何治天下国家,环环相扣,步步递进。观今日之人,很多人连基本的道德都做不到,更不必说“达道”、“达德”了,我们人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再不想办法去改善的话,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将会从内部腐朽,精神将从基础分裂。 从宏观全局上来看,中庸之道的表现有天道和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外内合一中庸之道包含的内容非常广阔,尤其是是包含了很多哲学内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很多内容在中庸之道里面都有体现,像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看问题等在一个有

9、组织的社会或企业里,有各种不同专业、不同才能、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应该“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不同人群和睦相处、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为大也”即。比如对于那种有自己理想,有事业心,有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女强人,她将是一个社会责任心和家庭责任心并重的女性,所以,对她来说,她会协调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女强人有女强人的价值,不是女强人她也能实现她的价值,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号度,不做最好的,只做最合适的。她不善于做重大决定,但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所以,如果不改变的话,她适合的可能是事业小成,家庭和谐

10、,共同发展的人生道路。在能力足够的条件下,她会一步一步的去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但她可能不会冒险去实现自己的成就感。今天再去读中庸的话,我们不再像古代读书人那样把它作为获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而是以现代的眼光审视它的永恒价值,以其要诣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提高我们的修养。当今知四书之名者众多,通四书要义者寥寥。可能也知道四书,但是,大部分人只是断章取义,有的仅仅知道那么一两句名句。即使是知道那么一点,可能也理解有误。在上,它作为儒家经典曾经被打压摧毁,但是中庸所教人的东西确实很有价值,并且是永恒的价值。我们现代中国人所缺的也正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因此,我们更应该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重新发扬光大。曾经年少轻狂,愤世嫉俗,如今学会用平常心对待一切,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曾经悲观失望,想人生在世,难免风流云散。如今接受生老病死是自然过程,以自然心对待自然。中庸之道很像是理性的结晶,明白了中庸之道,就不会一昧悲观,也不会盲目乐观,从容地面对生活。对不如意事可以一笑置之,亦可以不计较平常得失荣辱。参考文献:李春尧大学 中庸岳麓书社,2011郑玄.礼记正义中华书局,1980百度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