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546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EXPLORATIONSINMUSICI2011.3音乐探索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弓I言口彭瑜(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上海200031)摘要:锣鼓经是中国打击乐的主要记谱方法,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这种方式方法在书谱,录音,网络,多媒体等各种现代传承方式流行的今天仍然被普遍采用,这与锣鼓经和1:7传心授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独特优点分不开.它们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打击乐的音乐特征,组合方式,演奏方法,与本地语言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锣鼓经及其1:7传心授传承方式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研究其在音乐记

2、谱,传播,表演,教育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关键词:锣鼓经;12传心授;记谱;背唱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3-0073-05中国打击乐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曲目繁多,用途广泛,既有用于戏曲伴奏的戏曲锣鼓,如京剧锣鼓,川剧锣鼓,越剧锣鼓,秦腔邯子等;也有用于民间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游神赛社的民间锣鼓,如山西鼓乐,苏南十番锣鼓,潮州大锣鼓,安徽花鼓灯,土家族打溜子等.尽管上述乐种在乐器使用,乐队组合,演奏方法,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但它们大都采用一种独特的记谱方法锣鼓经来记录音乐,并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这种记谱方法和传承方式

3、不仅过去被大量采用,而且在书谱,录音,电视,广播,多媒体等各种现代记谱,传承方式流行的今天,依然被作为中国打击乐的主要记谱形式和传承方式.应当说,这是与中国的语言文化环境,民族习性和中国打击乐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的.下面,本文将从锣鼓经本身的构成出发,结合中国打击乐的组合方式,演奏方法,音乐特征等,分析其内在的特点,优点,并研究与锣鼓经密切关联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价值与优势.一,锣鼓经的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一)本土化,方言化锣鼓经中用来模拟乐器音响效果的生字被称为”状声字”,状声字的采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是由于不同乐种的流行地区,民族各不相同,它们所使用的乐器各有差异,在音响效

4、果,演奏方法,组合方式上各具特点.民间艺人往往采用最贴近当地乐种音效的方言土语来念唱锣鼓乐,并采用最接近这些发音的念字来进行记录.”中国音乐音响本体必须包括方言音感,音色,韵味器乐,民歌甚至打击乐都有方言风格,其语言方言是作为音乐风格和本体的内部因素.”中国打击乐直接以方言,土语作为传播和记录音乐的载体,体现了打击乐本土化,地方化和深入民间的特点.例如,潮州锣鼓采用潮汕方言来念唱和记录锣鼓谱(见例1);四川民间锣鼓则主要采用四川方言来念谱,记谱(见例2);苏南十番锣鼓采用苏南地区方言来念,记锣鼓谱(见例3);土家族打溜子则采用当地方言来念唱锣鼓(见例4).例1潮州大锣鼓大锣相思锣鼓r一.差圣壮

5、lj坯j坯l噎壮lj坯坯l垒I差垒垒良1.一锣鼓经源于对锣鼓音色,音响特征的口头念唱和模仿,锣.,:,:鼓经文字谱是指用文字(主要是汉字)结合简谱等节奏符号来.:,模拟,记录打击乐独奏,重奏或合奏音响效果的一种记谱方I.JL.,:式.它在长期的发展中,无论在音高,音响,音色,节奏方面都.,显示出它自身的特点,并体现出中国音乐特有的思维方式.(莲与普通话相同)收稿日期:20110310作者简介:彭瑜(1977一),女,硕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73音乐探索2011.3IAT【QSIUSIC例2川剧锣鼓三板:l些【!世当l当.世墅丛堑!I垫丛盘些l“壮”:念作uan“丑”:念作qiu“弄

6、”:念作lou罢:双手击鼓心打:右手击鼓心弄:马锣单击例3苏南十番锣鼓十八六四二Lit.dl_lLl_匕:LL上.二上上七II地1生.如盥.:l垒II世土且世二j丑硝ljjltILl匕l“表,j休lJJ4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选段:破l鐾.:;r墨蟹羔lI3整墨皇I量j篮赶I鐾蕊l粼基燃I量墨量缝蔓I-一将语言文字作为乐谱的主要构成因素体现了音乐语言化与语言音乐化的辩证关系.由上例可见,不同地区的打击乐种采用符合民族,乐种特色的状声字来构成锣鼓经,其唱字发音,音调反映了某一民族或地区语言的特点,是该民族,该地区特有的打击乐音色,音调的概括和抽象.由于这样的记谱方式带着本地文化,语言的”脐带”,容

7、易上口,听起来觉得亲切,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使人民大众能像母语一样接受它,喜欢它,学习它.正是这种平易的记谱方式,传播方式使锣鼓乐在我国从古至今,由南至北,在各个民族,各个地区被广泛使用.其应用场合从宫廷礼仪到民间节庆,从宗教仪式到民俗集会,从戏曲伴奏到纯器乐表演,这些不同场合中的锣鼓乐互相借鉴,相互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二)简明高效,化繁为简锣鼓经状声字不仪能够模拟单件乐器的发音,还可以代表儿件乐器合奏的音响,这使锣鼓经能够以一行”总谱”表示出整个打击乐队重奏,合奏的主要音响特征.”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综合;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是分析.”这种以单行总谱表示乐队主要音响框架的做法正体现了中国人重

8、整体,重综合,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将不同的状声字组合在一起,再用简谱等节奏符号来表74示它们的音长UH,1值,这样就能清楚地丧-,.i1,jJ:,的基本音色组合特点和各声部的节餐长青:了锣鼓经的编配规律,再据一它的音,”据这一行”总谱”,无需”分谱”,丁个r0如京剧锣鼓四击头,掘京剧战;的编0头本身的音乐特点,我们就能丁的从J例5京剧锣鼓四击头四击头的实际演奏效果:般:xl,卜l:一lx一一lx_I,饯:0lxlxxJj:0Ixlxi0X(1()同样,依据川剧锣鼓的编写规木u一定的奎战蚧,我们也可以知道上文例2兰板各声部的荩奉.例6川剧锣鼓三板的实际演奏效果锣撤终:n上土坦一!=盟!l型1实际

9、演奏效果:发擞if岢篓锣川我太谬XXXXXXX|j|.!l实际演奏效果:发披:川审敛:羔ix弓:X一点一一一一玉lXQ旦i铣:xx)(xxxxxlxx?xxji人锣:XX一一一一盖玉lxl这种单行化的总谱使锣鼓经录音乐的效率火火提高少到三,五件,多至七,八件乐器重奏的主要音响特征都可用一行谱直观地表示出来.每个演奏者只要花鼓灯中的花鼓声部等,它们都集演奏与指挥于一体,不仅担当乐队中独立声部的演奏,而且还通过特定的节奏型(业内称之为”底鼓”,即固定的指挥套子)并结合一定的动作手势来指挥整个乐队.这些”底鼓”与锣鼓经合而为一,每位演奏者只要知道锣鼓经,就能明白指挥的”暗示”信号,能够完成乐曲的转接

10、和配合.如前面例4中的第一个”大”,例5中的“罢:扛扛”都是”底鼓”.听到这样的”底鼓”,再结合看到的指挥动作,乐队其它演奏者就知道后面应该演奏什么锣鼓段了.例7京剧锣鼓流水一走马一流水一九锤半流水走马厂一.广一00_鑫l鑫l盆盔.I盘奠jj.I互丛I仓4I仓.芍I垒蔓.盘盎龟f盆立盘互j流水几锄广_00.矗太太太I盘五l&l生l墨鬈I二蠼ll盘盐垒厶立立五蛙垒il-f仓,4)f鱼:l垒:)由例7可见,锣鼓段进行了4次转接,都是通过不同的底鼓提示来完成的.一首锣鼓段之后可以由不同的底鼓引入不同的其它乐段(如流水之后可以接走马,也可以接九锤半等).这种演奏谱与指挥谱合而为一的方式,有利于

11、乐队成员与指挥间的默契合作,也有利于锣鼓段间的转换衔接.例8苏南十番锣鼓急急风一求头一七记音忽慧茂广.求,茧出I窭垒Il土鱼l越L扎l扎l|l0”丑扎l土史令lIJeIj受)屯0诸t-00趋扎:=奎I史焦?I置二1支:岛鱼虫垒量垒I史:量鱼=.专.,:k垒盘尘厂一.厂.0一生垒垒l尘;=觑二全f一垒:照垒土鱼l丈量全=太二仝J(.奎:0堂i:例8由三首锣鼓段联缀而成,每个锣鼓段有自己固定的“底鼓”暗示乐队起,转,收,这样就由不同的”底鼓”自然地引入了不同的锣鼓段子.这种记谱方式使中国打击乐的表演能够不需事先安排而在演奏过程当中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灵活的音乐转换和段落的增删变化.它反映了中国音乐以不

12、变应万变的思维方式,不变的是各种特定的”底鼓”及其引领的锣鼓牌子,变化的是锣鼓牌子的反复次数和连接的顺序.函这种”变与不变”的结合运用使整个打击乐队可以在临场演奏中默契配合,对锣鼓乐的结构,长短和发展变化作出灵活,机动的处理,为乐队,特别是指挥者的创造,发挥留出了空间.EXPLOIATIONSIN.MUSICI2011.3音乐探索(四)重感性,重即兴锣鼓经总谱往往只记录各声部的基本节奏和框架性的音响特征,在实际演奏中,表演者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进行一定的即兴发挥,加花减字,特别是领奏声部常常留有很多空白,需要演奏者加入即兴演奏使音乐丰富.锣鼓经采用的这种”模糊记谱法”不同于西洋音乐的”精确记谱法”

13、(如五线谱),它反映了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感悟与整体性的特点.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雷默说:”即兴表演是一种以音乐进行思维的基本方式,我们受音乐束缚的表演文化已经导致思维方式的萎缩与衰退,这很容易使我们的表演者受记谱的束缚,导致他们离开乐谱表演就会瘫痪和麻痹.”而锣鼓经这种记谱方法既标示出了主要声部的基本演奏谱,又给演奏者留出了自由的创作空间和想象余地.如上例4,例5的单皮鼓声部,除”底鼓”之外,其余部分演奏谱都没有在锣鼓经中体现,需要演奏者根据自己对这段音乐的理解,根据自己的音乐修养进行即兴的创造,这体现了中国音乐重感性,重即兴的思维特点.这种即兴演奏的不确定常常带给听众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艺术享受

14、,使锣鼓乐产生更多的审美价值.二,”口传心授”的优点及其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从锣鼓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锣鼓经源自于对音响的口头模仿,它的传播,传承自然离不开口念耳听,依赖于”口传心授”.口传心授是指音乐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诵和心领神会的方式来得以实现.锣鼓经的传承在很长时期往往不以记录在案的文字或曲谱资料的形式来实现,而是主要以口头传唱,背诵的方式代代相传(近几十年才出现了较多的笔头记录和出版成册的文字谱).民间有这么两句话:”不会背,打不对”,”会念经,容易精”.中国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体现的”是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思维方式,是其音乐创作,传承,记谱,表演,欣赏或审美的整体模式(也是

15、中国艺术的整体模式),它有着自身语言,哲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等基础”.锣鼓经的口传心授具有独特的优点,并且同样蕴含着中国音乐特有的思维方式.(一)易上口.重背诵锣鼓经具有生动形象,容易上口的特点,其记录与传承直接以听谱,念谱,背谱为基础,强调对音乐的记忆.这对演奏者音乐听辨力,反应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发掘特洛伊遗址而闻名的H?修利曼,以语言学的天赋而被人们熟知.他从学习希腊语开始,到精通几国语言,其学习方法就是大声朗读,据说他还因高声朗读到深夜而被人多次赶出公寓.研究表明,读出声来能使人精力集中,这是由于自己发出声音和听自己的声音这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两种器官一起运作,增强了大脑的刺激,所以

16、能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音乐是特殊的语言,经常念唱乐谱被许多演奏家证明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视唱练耳能力,提高音乐记忆力的好方法.75音乐探幕2011.3lQQ!USIC锣鼓经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传唱者,演奏者在不知不觉中对锣鼓语言的记忆能力,运用能力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老一辈民间艺人大多不识乐谱,不识文字,但肚子里随便都装有二三百首锣鼓牌子,而且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演奏时不需乐谱就能做到得心应手.他们具有敏锐的锣鼓乐听辨能力,听到现场演奏就能立即辨识出锣鼓曲牌,听到新的锣鼓乐,也能马上模仿,念唱出其总体音响效果,这些能力无不与锣鼓经的口传心授,背诵记忆有关.锣鼓经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提供了强化音乐记忆,

17、锻炼听辨能力的良好方法.(二)富韵味,重体验中国打击乐器大多没有特定音高,它们最大的特点在于丰富的节奏和各种乐器多彩的音色(包括因乐器的不同演奏部位,不同演奏方法所形成的不同音色).与西洋音乐速度,力度,节拍,音色的规范化要求不同,中国打击乐的演奏更注重韵味和内心感觉的把握,节奏,速度的伸缩与松紧有很大自由度,音长时值具有不确定性,节拍的变化常常很随意,且十分复杂多样.其音色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征(如小锣的上拐尾音,京剧钹的爆发力,顿挫感,潮州大小钹的松,散音色等),这些都是难以用乐谱记录,用文字传承,而只能靠演奏者意会,靠内心感觉把握的.中国打击乐就像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

18、,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而西洋音乐就好比西医,西医建立在精确的解剖学基础之上,西洋音乐建立在精准的节奏,节拍,力度等要求之上.因此中国打击乐大多无法像西洋音乐一样依靠乐谱上明确的速度,力度,拍号,节奏等标记来完成其音乐信息的传递,它必须更多地依赖于以内心体验为特征的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有效的传承.这种方式反映了中国人重体验,重感性的思维习惯,它更加符合中国打击乐富于韵味的特点.它能够通过传播者丰富的语言表现手法,将锣鼓乐在语调,语气,语势,音色,力度,节奏伸缩,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特征生动形象而且比较准确地传递给接受者.(三)重顿悟,重灵感锣鼓经记谱的”空白空间”使演奏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

19、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示自己即兴演奏的能力.然而,这种“创造”和”即兴”是在一定的音响框架下进行的,是在一定音乐背景下进行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强调锣鼓乐的吟诵,背唱,使演奏者们熟知音乐整体的框架,结构和音响特点,能够在这种框架,特点约定的范畴之内自由发挥.这种即兴创造,注重整个音乐进行过程中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也强调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与互动,主体的情感与心理变化随机发挥而又统一于乐曲的框架结构之中,这样创造出的音乐能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美和自然生的结构印象,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另外,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强调念唱,记忆,这能够强化积累即兴演奏所需要的语汇,句子,久而久之能使人形

20、成一种在内心产生源源不断的乐思与灵感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76个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非逻辑的形象思维,其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想象,直觉,灵感及顿悟;其思维的状态是发散式的;其思维的特征是求异性,灵活性乖突发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然而,正如着名思想家伏尔泰所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像目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所讲:”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正是以目积月累的吟唱,背诵和记忆为特点的口传心授为即兴创造的顿悟和灵感提供了不断的源泉.锣鼓经及其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可作今人的借鉴,但其同时也存在弊端.gOWn:锣鼓

21、经方言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地域局限生;口头传承过程中难免的错漏;口传心授传艺方式的随机性;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等局限;教学规茫化,科学性不足等等.今天来看锣鼓经和口传心授,应持辩证的态度,借鉴其中的优点和成功,合理的经验,大胆与新的私学记谱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将口头传承与文字传承,音像传承相结合;将文字谱与字母谱相结合;将艺谚,艺诀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将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与系统的专业学校教学方式相结合等等.结语锣鼓经及其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反映了中国音乐独特思维方式,在音乐记谱,传播,表填,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以辩证的态度,借鉴其优点和成功,合理的经验,摈弃弊端,大胆与新的科学记谱和教学手段相

22、结合,定能对中打击乐,乃至中国音乐的继承和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责任编辑:马杯注释:管建华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人民乐,1996年第1期.注:本文锣鼓经谱例中的”广0”符号均表示自由反复蔡际洲从思维方武看中西音乐之比较关于中国首乐研究与创作的哲学反思,音乐研究,2002年第3期.注:鼓的声部除了锣鼓经中出现的特定状声字必须演奏之外,其余均可即兴,所以鼓的演奏谱本文不一一列出.川剧锣鼓分文场和武场两种打击乐组合形式(详见川剧锣鼓的曲武结构彭瑜音乐探索2004年第4期),武场锣鼓通常加奏川堂鼓,堂鼓声部一般演奏除单皮鼓状声字之外的其它所有声字的节奏黑体字标记处都是”底鼓”,底鼓下

23、方括号括出的锣鼓谱表示其它声部与底鼓同时进行,即底鼓出现时其它声部照样重复演奏前面的锣鼓段.锣鼓牌子的连接顺序也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式,但只要在规,程式的范围之内,其顺序,方式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冯振琦谈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共性,艺术教育,2005午第1期.例如文字谱与拼音字母的对照谱,成功使用的典型例子,见京剧锣鼓(吴春礼,何为,张字慈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60年第l版)谱例.参考文献:1吴春礼.何为.张宇慈.京剧锣鼓H.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l960.2李真贵,陈佐辉.潮州锣鼓大鼓演奏技法H.北京:中央音乐

24、学院出版社.2005.3李民雄.中国打击乐H.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4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彭瑜.川剧锣鼓牌子的曲式结构.音乐探索.2004(4).6管建华.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J.人民音乐.1996(1).7王凌雨.朱群.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媒介研究J.中国音乐,2008(4).8刘富琳.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特征.音乐研究.1996(2).9蔡际洲.从思维方式看中西音乐之比较关于中国音乐研究与创作的哲学反思d.音乐研究,2002(3).EXPLORAT10NSINMUSIcl2011.3音乐探索1

25、.冯振琦.谈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共性J.艺术教育,2005(1).ThinkingModelonChineseMusicEmbodiedinLuogujingandItsCirculationPatternPengYuAbstract:LuogujingisthemainnotationforChinesepercussionmusic,whichcirculatesthroughoralteachinginspirestrueunderstanding.Thismethodhasbeenstillingeneralusesincetheadventofscore,sound-recordi

26、ng,networkandmultimediaforitsownspecialadvantages,thatis,toreflectthemusiccharacteristics,combinationpatterns,performingwayshavingcloserelationshipwithlocallanguageandnationalcultureinavividway.ThisarticlemakesananalysisonthecharacteristicsoforalteachinginspirestrueunderstandingofLuogujingandtriesto

27、studyonitsspecialvalueexistinginmusicscore,circulation,performandeducation.Keywords:Luogujing;oralteachinginspirestrueunderstanding:notation;tosingwithoutscore(上接72页)上穿插各种金属环圈的击打器,流行于新疆至中亚丝绸之路上穆斯林民族.”巴合曼”,中亚土库曼族中有学问的唱经祈祷长者,一般都精通音律,掌握有大量的传统音乐”巴合曼”程式.参考文献:1金秋.丝绸之路乐舞研究H.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3839.2刘再生.中国古代

28、音乐史简述H.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214.3萨?阿?尼亚佐夫.永久中立世代安宁M4B京东方出版社,1996,46.4施玉字.土库曼斯坦H.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3.OnADancewithAccompanimentonWeddingPerformedbyTurkmenistanNationalSongandDanceEnsembleLiZheng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plotofadancewithaccompanimentonweddingofTurkmenistan,thisarticlemakesadiscussiononthefOrmofthiskindofdance,holdingapointofviewthat,thedancewithaccompanimentcondensestheessenceofvariousonesofTurkmen,Uzbekistan,Russia,KazakstanandSOon.Kevwords:Turkmenistan;adancewithaccompanimentonwedding;theSilkRoad;nationaldancewithaccompaniment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