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锣鼓谱.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7544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剧锣鼓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晋剧锣鼓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晋剧锣鼓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晋剧锣鼓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剧锣鼓谱.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晋剧锣鼓谱晋剧锣鼓谱 晋剧中路梆子音乐中的锣鼓包括晋剧舞台上所有锣鼓谱。按照用途可分为八大类,具体介绍如下: 1 唱腔中的锣鼓 在中路梆子锣鼓中,用于各种唱腔的起唱、行腔、转承、流、绕以及收尾的锣鼓,统称为“唱腔锣鼓”。它可以在演员演唱时,通过锣鼓的引导、配合、衬托,使其在唱腔的节奏长短、力度强弱、行腔快慢、起承转合等诸方面达到高度统一,以便进一步达到深化情感,体现人物个性,渲染气氛。唱腔锣鼓按不同板式节奏又可划分为如下方面。 、四股眼唱腔锣鼓 七锤子起板类: 四股眼小脆头子,四股眼小脆锤子,四股眼七锤子,四股眼七锤子带脆头子。 勾锤子、撩子类 勾锤子、四股眼上句尺字过门带撩子、四股眼下句一锤

2、子或带撩子。 四面景: 四面景是根据特定环境和剧中人的表演程式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唱腔。有固定起法,行腔中有四个乐句,由慢到紧,即四股眼、夹板、二性、紧二性或流水,包括四个节奏,所以称为“四面景”。 起板“三变化” 在四股眼的起板中,由于演唱情绪的需要和调剂音韵,从四股眼起板过门中直接转入另一种板式起板锣鼓的起法。主要有:带四股眼起板帽子的夹板脆头子、四股眼转夹板起板、四股眼转夹板再转二性起板等。 苦相思类 “苦相思”本是一种特殊的曲牌,为加强唱腔情感,把它加在了唱腔过门中。主要有:四股眼七锤子苦相思、四股眼锣儿苦相思、武苦相思。 、夹板唱腔锣鼓 起板、带小脆头起板、七锤子起板、紧还魂七锤子起板、

3、单锣夹板起板、夹板七锤子带脆头子起板。 、二性唱腔锣鼓。大致分为二类 二性七锤子起板 二性七锤子、二性七锤子带脆头子、二性小突辘子、二性起板、二性大脆头子、二性小脆头子、二性花梆子小脆头子、二性大突辘子、二性单锣突辘子。 二性唱腔行腔过程中的锣鼓 二性勾锤子、二性小脆头子、二性小锣蟪子。 、流水唱腔锣鼓,分三类: 用于流水起板锣鼓、用于流水收场的锣鼓、用于“一二三流水”锣鼓 、介板唱腔锣鼓分三类 介板起板锣鼓、行腔中锣鼓、介板收场锣鼓 、滚白唱腔锣鼓 滚白帽子、脆头子、杵儿、滚白尾子、滚白丝弦过门、小流白。 2、念白锣鼓 在戏曲中,把强化演员念白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及衬托人物精神气质的锣鼓,称为念

4、白锣鼓。 3、身段锣鼓 在戏曲音乐中,配合演员身段表演的锣鼓叫做“身段锣鼓”。 4、武打锣鼓 武打锣鼓是配合演员武打动作中用的锣鼓叫“武打锣鼓”。如:急急风、打出手、关南小战儿、战杀等。 5、舞蹈锣鼓 在戏曲中,紧密配合剧中人舞蹈表演程式的套子锣鼓。如:抹架子、跳虎、跳判、小走边等。 6、曲牌锣鼓 在中路梆子音乐的弦乐曲牌和唢呐吹牌中,有一部分根据其曲牌的旋律起伏、节奏的变化,配有相应的锣鼓谱,艺人就把这类锣鼓称为“曲牌锣鼓。这类锣鼓谱共搜集了五十多个。根据戏曲表演程式,诸如:坐帐点将、起兵出征、对刀对枪、得胜还朝、迎客送客,大三眼腔、大前尾声、大后尾声、开门鼓、水罗音等等。 7、效果锣鼓 用打击乐器来模拟诸如风、雨、雷、电、火等自然音响,或代替更点和配合演员磕头、叩门、击鼓、含冤等虚拟表演,以及皇帝登殿、各级官员出行等击打的约定俗成音响,在戏曲中统称”效果锣鼓。 8、幕间锣鼓 在剧目表演开场前和剧目进展过程中的场与场之间为了掩盖布景撤换、演员喘息、召集观众怕冷场而用的锣鼓叫“幕间锣鼓”。主要有:头通、花通、乱家俱、二通等。 总之,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鼓板是一切活动的总指挥,舞台上的一切活动均应服从鼓师的调度。而鼓师又是在一切为了演出效果,紧密配合演员,兼顾全体乐队而全盘运作的。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演出中顾全大局,搞好相互协作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否则就会影响演出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