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567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合唱与指挥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1415第2学期,周二上午授课地点:艺B106开课单位:师范学院适用专业班级:13级音教任课(/助课)教师姓名:于捷职称:副教授联系电话:22861269Email: yuj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周五下午5.6节艺B106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以实践性训练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合唱艺术和指挥艺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训练方法。理解并初步掌握合唱艺术的基

2、本理念与常用的表现手法,切实提高演唱与指挥多声部歌曲及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达到能独立地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并设定演唱或指挥的基本原则。准确地完成中等或中等以上程度的合唱曲以及小型器乐曲的演唱排练与指挥工作。三、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合唱艺术的发展沿革与基本脉络,学习和了解合唱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训练方法;理解并初步掌握合唱艺术的基本理念与常用的表现手法;b.理解、掌握并能独立地运用这些基本知识与方法对合唱作品的曲式与结构进行准确地分析;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课堂知识独立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c.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分别站在合唱队与合唱指挥这两个

3、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和审视合唱与指挥艺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而运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去建立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方法,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完善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之目的;d.通过对多声部人声作品基本知识的学习,运用演唱各种风格构成的不同要素,学生应具备对不同的作品设定不同的演唱风格或原则的基本专业能力;且应同时具备独立完成“案前工作”并对作品做出最佳的演唱设计方案及详尽的排练计划的专业能力;e.在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合唱的各项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还应具备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各种合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并掌握上述知识要素的过程中,无论作为一名专业

4、的合唱队员还是合唱指挥,不容置疑的是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专业修养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对于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等基础知识理解无误,运用准确,使用熟练。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要善于从旁系学科或姊妹学科的知识中吸取营养,例如:文学、戏剧、戏曲、曲艺、话剧、诗歌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各个不同时期的合唱作品进行演唱实训,以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的能力方面的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着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每一位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姊妹学科知识的学习,从中营养的吸取以及随着

5、自身综合素质与修养的提升,自然能在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美学观点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正面意义,从而达到本课程对选课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方面所设定的预期目标。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先修课程的自然衔接课程,对后续的基础和声、艺术实践、综合排练与实践、舞台实践及民族器乐演奏与实训等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多声部和声性以及复调写作手法的听觉体验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合唱秋里编著 合唱与指挥于捷 陈娟娟主编 2、参考书:合唱与指挥教程周正松主编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周次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1上学期教学总结本学

6、期教学安排要点:和声织体与编排变化重点:无伴奏音准训练明确独唱与合唱二者之间之演唱区别及用声常识22唱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要点:作品的分析重点:词 曲两方面 对纯人声塑造的和声音响有个实地环境的原始印象23按要求对作品进行演唱要点:体现一个“纯”字重点:讲究“轻、柔、美、高” 了解作品的民族音乐背景与作品的表现内容,掌握其无伴奏音准及小夜曲风格24合唱的连音唱法练习和半连音唱法练习要点:体会延绵与顿挫、舒展与饱满之区别重点:气口统一、强弱一致对合唱的较为常见的几种唱法进行循序渐进的体验25视唱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点: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重点:草原景色的音乐刻画 通过分声部分组练习,加深学生对作品

7、的理解和熟练26四声部根据要求合练、细排要点:分析曲式重点:(带人声前奏的)二段体曲式引子段的情景刻画黎明、寂静、苏醒、炊烟、鸟语27同上要点:旋律部与伴奏部的关系重点:旋律略显 伴奏瀛实了解和掌握合唱声部之间音色、音量等方面的默契28视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要点:分声部视唱作品重点:唱准、唱熟、背熟熟悉作品的基本内容与风格29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进行分析与讲解要点:撒尼族民歌音乐语汇 重点:轻松、愉快、跳跃活泼女高音声部的旋律部分清澈、流畅与男中音声部的雄浑、殷实形成对比210根据要求合练、细排要点:同上重点:同上课下分组训练,把握作品的风格211小组抽查测验要点:各声部之间的音量、音色协

8、调关系重点:整体艺术表现力各声部的音量音色应得到熟练掌控,配合默契,有较强的整体艺术表现力212视唱作品赶圩归来啊哩哩要点:小调风格 活泼 欢快 重点:音色的处理声音干净 跳跃213对赶圩归来啊哩哩进行分析、讲解要点:民族风格重点:从民族合唱艺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对纯人声塑造的和声音响有个实地环境的原始印象214四声部根据要求合练、细排要点:分句处理 重点:营造意境对该作品始终贯穿到底的典型节奏型的认识与把握215布置考试曲目哈利路亚要点:宣布评分标准及平时成绩 考前答疑,根据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与处理重点:小组内形成统一方案按照各组自己的设计进行高效率的考前准备(排练)准备考

9、试216考试平时分30%+考试分(学生表演观念的确立及本能解放的程度+对基础元素的理解掌握能力+演唱的准确性+表现的生动性)70%以演唱形式完成2 表2 实验教学进程表周次实验项目名称要点与重点掌握程度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学时无无无无无无无七、教学方法 合唱与指挥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艺术课程,也是一门极富实用性的专业必修课程。其构成元素的复杂性和长达五个学期的周期性在音乐学所有课程中都是绝无仅有的。理论与实践交融、教师与学生互动被始终贯穿于本课程开设的全过程,启发与探究结合、情境与合作并进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通过针对具体的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和常态性的课堂训练环节展现独特的教学理

10、念,使该课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可接纳性。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要全面认识并掌握合唱与指挥这门课程所包含的艺术内容和极其复杂的构成元素并非轻而易举,它涉及的方面多而复杂。但就课程对象的本身主体而言,学好该课程的前提则是相对简单而明确的,即:a、 有相对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音乐史论等等,都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同时必须努力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因为它是在音乐理解过程中帮助你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b、良好的音乐感觉和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对学好该课程至关重要; C、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哲学、美学以及其他综合性的文化修养以增强对音乐作

11、品的理解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自身对其他姊妹艺术,如:戏剧、影视、诗歌、曲艺的学习和了解以提高对音乐作品形象把握的准确性;培养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利于丰富创作的想象力。要想构成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与具有个人特征的音乐风格,没有这些修养是很难办到的。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除课堂之外,学生还应该通过媒体、网络、电子图书资料等多途径频繁观摩专业的、高水平的示范演出或演唱,阅读有关合唱方面的国内外论著,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休养。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掌握本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内与课外每周所要花费的最少时间约计为4至6小时。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

12、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该课程属实践性课程,其中的上课、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环节均以实际演唱的形式完成。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到堂情况按时到课不迟到、不早退10%课堂讨论发言积极,认真思考3%完成作业每次回课均在及格以上,作业完成质量高4%实验(实训)严格按照要求,能有效地对声音进行控制3%单元测试作品准备充分,表现准确、生动、完整,表现手法新颖,设计有创意10%期末考核作品表现准确、生动、完整,声音和谐质量高,知识运用自如恰当,表现手法新颖,设计有创意70%期末考试方式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2015年3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