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谐谑曲OP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肖邦谐谑曲OP3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肖邦谐谑曲OP31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肖邦谐谑曲的音乐风格,并对其谐谑曲OP31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演奏的难点与技巧。指出肖邦音乐中的既刚强、豪迈,又细腻、柔美的诗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肖邦对祖国的热恋,对自由解放的渴望,是贯穿在这首作品中的主线。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整体风格,把握好对情绪的理解。 【关键词】 肖邦;谐谑曲;音乐风格;技术难点;演奏方式 一、肖邦谐谑曲的音乐风格 肖邦,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247首作品。其中谐谑曲共有4首。第二首谐谑曲(降b小调,作品第31号)里也有戏剧性的形象,但没有悲剧性的冲突,音乐
2、的基本情调明朗。降b小调谐谑曲的形式要复杂得多。然而肖邦音乐的统一也十分突出,对受压迫的祖国的热爱是他艺术的一生始终不渝的思想内容。 肖邦的谐谑曲在规模上和戏曲性充实的程度上来说与传统的谐谑曲相近。但是,与传统谐谑曲比较,肖邦的谐谑曲在其他许多方面都明显区别于传统。首先在表现风格上,贝多芬的谐谑曲经常是快速粗犷、出人意料的,它们充满着戏剧性的动力感和机智谐趣的性格,表现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肖邦的谐谑曲已不同于一般谐谑曲幽默、诙谐特点,不再局限于嬉戏、玩闹。它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表现内容,音乐形象对比鲜明,包含着比较深刻的内涵与比较严肃的情绪表达,具有复杂的思想内容、戏剧性的发展脉络、情绪
3、上具有强烈的对比。它的意味比较深长,包含着作者很复杂的内心情感,耐人寻味。 二、对肖邦谐谑曲OP31的分析 肖邦四首谐谑曲中的第二首,降b小调谐谑曲OP31 ,作于1837年,这首乐曲是在爱国主义基调上写成的大型乐曲。这是肖邦四首谐谑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唯一具有谐谑性质的谐谑曲。它并没有第一首的悲剧性冲突,而有一定的幻想性和戏剧性,却也不乏抒情、歌唱性的优美段落,因此,是经常被演奏。成为了肖邦最受欢迎的一首谐谑曲。舒曼曾说:“这是一首有高度感染力的乐曲。” 肖邦第二谐谑曲为混合曲式结构,曲子一开始是充满了内心的不安与疑问。它的组成是降b小调主和弦的分解和弦音型。“叙事曲”的奇幻性和“波罗乃兹
4、舞曲”的刚毅气概凝结在一起,果断而坚定。随后是一组柱式和弦音型,这里的浮点节奏音型雄壮有力,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勇气和信心。这里的力度对比也非常大,从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到很强的力度起伏。这一音型在乐曲的一开始,共有四次反复进行,给人的内心留下了深刻而严肃的印象。紧接着经过在降D大调的属和弦上的琶音连接,引出了副部主题。这里是全曲中最优美也最具有歌唱性的部分,是肖邦最动人的一支旋律。波兰民间音乐的真挚、柔和、热情、宽广如歌的性质展现无遗,而这也正是肖邦的旋律特点。副部主题的旋律犹如一首舒广的、无拘无束的倾流出来的歌曲。钢琴花腔的歌唱性十分突出。这一部分的织体为左手的分解和弦音型。左手的伴奏要像滔滔波浪
5、衬托出旋律的愉快情绪。渐渐的,情绪增长为奔放的激情。短小而有力的结束了呈示部。肖邦把呈示部重复了一次,稍稍加以改动,便进入了中间段。 中间段落在音乐形象的鲜明上并不逊色呈示部。但是这些形象的发展比呈示部的基本主题更富于紧张性。中间段落与前后的呈示部、再现部截然分开,所以中间一段给人以十分独立的印象。在这一部分,有三个对比形象出现。在第一主题里,主调是A大调。平稳柔和的和弦,在轻声的力度下奏出。严谨沉思的旋律转为轻快的牧笛吹奏。 中段的第二主题含义最深,这是一个四声部织体,采用复调创作手法。这是一首二重唱。上声部旋律是一首朴素的歌调。带有圆舞曲味道。与较快的、略微不安的衬腔声部相对答。这里的旋律
6、之中带有着淡淡的忧郁。不禁使人想到远在异乡的肖邦,对故土的深深地思念之情。那深邃的眼神,苍白的脸庞和一颗孤独的心,在这里似乎都能看得到。 第三个形象是前两个形象的补充。这是一些愉快的、闪闪发光的银铃般的华彩音型;这一部分建立在E大调上,以琶音的形式进行。起初他们是轻盈飘逸的,但渐渐的变成了雄壮豪迈的经过句。三个插部经过反复后,对第三插部进行了发展。变成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的热情。接着又对插部的第二个主题进行了发展。这里回到了降b小调上。从幻想的抒情歌调变为激昂愤慨的话语。第二主题的发展有两个浪潮形成。这两个浪潮之间浮现了第一部分连接段落的回忆。第二个浪潮先是再三的在主和弦上得到巩固,然后移到属和弦
7、上。风暴平息了。中段第二主题的音调片段逐渐沉寂,于是再现部开始。 肖邦在重复呈示部的时候,把旋律稍加变化,第二主题的调性并没有按照古典传统加以改变。显然肖邦不愿意改变基本的调性关系。降b小调和降D大调的交替调式同样出现在再现部。表现出了肖邦的断然的个性和独创的风格。 最后,热情奔放的尾声毅然决然。刚毅气概势不可挡,勇往直前。音乐层层推进,在火热的激情中结束了全曲。 三、肖邦谐谑曲OP31的难点与演奏 在乐曲的开始,主部主题第一乐句18小节由前四小节的紧张不安转到后四小节威严而肯定的情绪,双手在弹奏三连音的时候,要注意在很弱的情况下,三连音的齐奏很重要,要做到均匀、颗粒清晰。特别注意五拍休止符的
8、准确性。在练习的时候打着节拍器可以保持节奏的准确。这里的五拍休止,预示着情绪的突变。降B这个音要准备充分再弹下去,并紧接着弹奏一组强和弦进行。 副部从第65小节开始,像是一首宽广的歌,无拘无束的流淌出来,音调越来越热情。所以在弹奏的时候,旋律力度也要层层推进。第78小节中,四分附点的运用,使旋律像浪花一样连绵不绝。第二乐句的开始,三个连续的降B音,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在感情上要有一定的变化,否则会显得笨拙。这里可以做一定的力度变化,做渐强处理。虽然是重复音要力求做到旋律的层次变化。在这部分,因为是歌唱性的表达方式,所以要注意在每一个乐句的高点要有“呼吸”从130小节开始,两小节的休止,踏板的运
9、用可以让休止符清晰的表现出来。呈示部重复了一遍,稍加改动,阐释的方法与前面的一样。 中段有三个对比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第一主题深沉,浑厚。像是教堂音乐一般端庄。这里要突出外声部旋律,借助手腕的力量,音乐要连贯。第277小节,一条流动的旋律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从第278到280小节, 可以在每一小节重音用短踏板。为了突出节奏性,略带舞曲的性质。高音声部要轻柔,渐渐的向远方消失。第二主题,采用复调手法写成。好似一首和唱歌。女高音的旋律委婉动听,旋律的起伏要与内心的感觉相吻合。女高音的下行旋律要有收句感,渐轻、渐柔。好似在诉说一般,略带幻想的抒情曲调。第三主题,一进入这部分,就点明欢快明亮的基调,生
10、气勃勃,就像一幅轻盈飘逸的画面。触键上,要求指尖集中,颗粒性非常的强。从334小节开始,不要突然加速,要有伸缩性。有了缓冲使情绪转换自然,逐步加速,越来越活跃。上下行琶音要像荡秋千一样。弹奏琶音时,利用手腕的轻轻转动带动手指。 从724小节起,尾声部分,刚毅、热情。左手的距离较远,用手腕连接。要弹得深沉有力。结尾的速度很快,需要把起伏表现出来。 四、结语 肖邦音乐中的既刚强、豪迈,又细腻、柔美的诗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肖邦的一生大部分在被迫远离故土的境况下度过,对祖国的热恋,对自由解放的渴望,对波兰的土地与人民的热爱,是贯穿在他的这首作品中的主线。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对情绪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索洛甫嗟夫.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2(2008.4重印)138-142. 2 赵小刚.钢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2(1999.7)229-240. 3 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8.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