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派的奇幻漂流》小说改编影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少派的奇幻漂流》小说改编影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科技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 影视改编 院 系 人文学院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生姓名 学 号 1020304129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2014年 2 月 23日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的背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旅程,始于扬马特尔备受喜爱的同名著作,这本书也是近10年来出版界的大事件之一。“小孩、水、宏大的特效和动物,它们都齐聚在一条水上漂浮的小船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故事就这样展开这部曾被誉为“最不可能拍出来的电影”在导演李安的手中被搬上荧幕,并成为经典。作者扬马特尔曾说过:
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曾被翻译成四十二种语言。看见它被转化成电影就像第四十三种。”作为第四十三种语言的电影少年派也不负众望,成为2012年最瞩目的影片之一。由小说改编为电影,涉及到文本互涉现象1。文本互涉,也称为互文性,由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提出,指的是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它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因此,任何一个文本,都会与其他的文本产生互涉现象。尤其在小说及其电影改编中,两者构成共同叙事,具有很强的互文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相继在小说和电影这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激赏,引起了各自评论界的热烈讨论,尤其是在电影少年派上映后,更掀起了对这部作品的研
3、究热,直至现在,依然反响不断。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及其改编电影的研究中,已经有了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成果。综合来说,研究重心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小说的不可改编性,其次,也有评论家从电影自身的审美追求出发,认为电影重新诠释了小说的核心内涵。一、小说的不可改编性1、主题的多元化和多义性田俊武、朱茜在之主题学初探2中指出小说通过一个印度少年与一只成年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同舟漂流227天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展现了真实与想象、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阐释了“让你相信上帝”的宗教主题。乔杨在带着信仰,与对手一起上路对的人文解读3 中强调了信仰的主题。大多数人会在自己
4、的思想国度里坚守自己的信仰,所以信仰指引着少年派在迷茫中踏上征途,信仰鼓励着少年派在苦难中咬牙前行,信仰甚至为少年派展现了地狱的无上美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开翠在生存的异化与救赎和主题探析4认为少年派从人类的视角,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的研究入手,讨论了现代人病态的生存现状,表达了现代物质文明下人类生存的孤独和异化这一主题。广西师范学院的苏全彩在从生态批评理论视角解读长篇小说5中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以引起人类对自然,尤其是对动植物关系的热切关注,体现出生态与和谐的主题。 陈怡冰在亦真亦幻间让纯真伴我航行电影的主题解读6中全面介绍了少年派主题的多元性,它认为少
5、年派的奇幻冒险励志故事,是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坚守本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信仰的追求,是对内心精神的主题探索,对感性与理性的思索,有自我内心的和解,也有个人成长,内心矛盾的解读。 2、精神层面的情节设置李晓东在的精神分析解读7中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看少年派这部小说,认为其情节的设置是人类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力量相互冲突平衡的动态过程的形象化。邵猛在属于少年派的“白日梦”从精神分析解读8中指出少年派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少年在海上漂流生存的冒险故事,从精神分析理论透过弗洛伊德、麦茨等人对梦的形成以及现实的关系等层面来看,这个故事实质上是一场信仰与现实的对抗,在派的精神世界中如同一场“白日
6、梦”。赖新芳的现代性精神主体的危机与拯救电影启蒙思想透视9一文中则认为少年派讲述的是现代个体精神成长的故事。派所处的极端情境显示了现代人在自我与世界的相处中无法摆脱的困惑,以及由此导致的认知危机、语言表征危机和信仰危机。3、象征意象和隐喻手法的叠加使用张妍瑜的论小说中他者的构建10没有拘泥于探讨小说的主题以及争论故事的真伪,而是以他者为切入点,力图辨析主人公派塑造老虎理查德帕克的真正动因。 张妍瑜的另一论文虚幻与真实,镜像与自我小说中老虎角色分析11更加深入地对老虎的角色进行分析,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和症候概念,通过论证老虎存在的重要性,辨析老虎的身份和派塑造老虎的真正原因。卓然在名字里的奥秘扬
7、马特尔小说的命名探究12中认为作者扬马特尔在小说中用别具一格,富有创意的名字塑造人物形象,对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构造小说情节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郑哲用中的符号游戏13一文对少年派中具有指示性的人物命名进行了不同解释。他认为小说的“双故事”虽然意义相悖,但在情节上却可以相互补充,而这两者的联系正是通过意象的对应来达到的。李坤在是人还是虎的意象分析14中更是直接指出了小说中两种真相的对应关系,具体分析了将人物形象动物化的文学创作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鬣狗、斑马、母猴和老虎的意象分别与法国厨师、水手、母亲和派自己的照应关系。动物化的形象设置也深刻地彰显了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存在。4、叙事结构的
8、巧妙邴照宇在管窥中的召唤结构15中以少年派为例,阐释了沃尔夫冈伊瑟尔的召唤结构,并从小说的修辞格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等不同层面分析,认为小说中召唤结构的使用给读者提供了很多文本的空白,意在召唤读者的反应与合作,激发读者的兴趣。潘璐、赵祖华在消解叙述的读者叙事判断16中借鉴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对小说少年派中消解叙述策略进行探究,在分析小说内受述者的叙事判断的基础上考察小说叙事进程与读者叙事判断间的互动,从而得出消解叙述需由明显或隐含的伦理立场所支撑,叙述者以及小说中受述者的伦理判断将会左右读者的阐释判断的结论。5、独特艺术手法的运用李潇潇在以魔幻现实主义抵达心之彼端评17中指出这部作
9、品体现了扬马特尔对魔幻现实主义的传统传承,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呈现了神奇的现实,以不言自明的方式展现现实中的超现实和一段似真似幻的梦幻旅程。张建红在的复调艺术特色18中指出该小说作品从三个角度进行叙述,多角度的叙述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丰富。而结局的双重性使故事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复调艺术特色。二、电影的独特审美追求电影与原著小说相比,总会显示出电影商业性的媚俗一面。这就需要导演能通过镜头的运用、音乐的加入,创造出各种具有艺术美感的画面,对观众视觉上形成冲击,建立自身的美学规则。 1、李安的独特文化观岳胜淞在光影流转中,李安和他的“东方梦”浅析李安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再现
10、19中从电影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影片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即“显学”儒家思想和“隐学”道家思想。同时影片忠于原著结构的设置不仅让人深入思考,更让观者从“留白”里感悟影片未言及的内涵这正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含蓄。尤国辉在李安电影中戏剧结局设置的文化观20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少年派进行分析,但通过对李安喜宴、推手、断背山等作品的研究,得出了李安在各种文化之间采取的是平衡而不是失衡、是包容而不是对立、是求同存异而不是分道扬镳的方式这一结论,很好地解释了少年派影片最终保留了原著中“两个故事”作为结尾的原因。2、 瑰丽的视觉效果张强在从中初探电影场景设计21对影片场景的布局、色彩和触景生情三方面进行了
11、细致地分析,星河灿烂、波光潋滟、亦有广阔无垠的碧海和电闪雷鸣的天空,少年派就在这亦虚亦幻的声光魅影中经历了一次奇幻之旅。观者便能从真切的场景中地感受其情感。3、 特色的叙事特征李骏在:二元叙事与象征意蕴22一文中认为影片运用的是二元叙事视角,电影作品兼具二元叙事体系的两种结构表征,即一个主题的双重人格和两个主体的结构。朱其在的三重叙事23中指出电影的叙述与导演李安个人的三重身份有关,即在西方的亚裔、前卫艺术家、自我叙述者,也就是说电影展示的叙述结构与改编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赵颖慧在李安电影“大域无疆”的叙事特征探骊以为例24中引用李安所说的“必须在另一个次元里创造这部电影”的话,由此引出李安电影
12、“大域无疆”的特征,并指出他站在宏观的角度上,通过蒙太奇式的叙事方式,应用“猛虎轻嗅蔷薇”式的叙事风格将这一叙事特征在少年派中展现地淋漓尽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的阅读、电影的观看和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上文提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都将其重心放在小说与电影各自独立的领域中,较少涉及导演是如何通过拍摄方式、场面调度、情节安排等电影手段来改编原著的。因此,本论文将让电影对小说的各方面改编都纳入论述范围。 本论文将在具体的文本与影像间展开,旨在研究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及其改编电影,针对电影对小说中宗教信仰,人性,善恶等主题的影像再
13、现,比较在小说的主题中,有哪些部分被电影放大,哪些部分又被消解或扭曲,并分析其成因。运用互文研究的方法,探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电影是如何运用镜头语言表现小说这种文字艺术,以及两者各自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是否相同。 我们还可以探讨原著从小说到影视的艺术形式的转换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视角差异,以及所反映出的主题思想的异同,进而衡量小说到影视改编的得与失。2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一、绪论(引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作品与影视作品及其改编的简单介绍)电影与小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文学经典小说一直是电影重要的内容和来源之一。影视对文学的改编,既是
14、影视界的一贯传统,又是影视艺术不断创新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文学名著的改编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一大亮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小说曾获得2002年度英国布克奖、纽约时报年度杰出图书、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等荣誉,全球销量超过700万册。书中16岁的印度少年Pi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同漂流227天的海上求生记被认为是“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故事。而李安导演历时四年,不仅将这部作品以美轮美奂的视听效果,更加富有深意的故事情节展现在荧幕之上,而且立足于中国儒家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立足于艺术家对美的终极追求,作出了一次整合中西方不同信仰、寻求中国价值观的普世性表达的可贵
15、尝试。从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李安导演的电影Life of Pi,既可以说是文学到影像的转换,也可以说是文本阅读与视听感知的交合,是高雅的文学艺术与通俗的大众文化之间的交流。扬马特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激荡着生命意识的可读性作品,电影改编后的Life of Pi对小说作了重新诠释与放大。本文意在通过对小说文本符号和电影文本符号的研究,从而对于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二、从小说到电影的互文性解读这部分为本论文的重点段落,主要介绍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哪些部分被放大,哪些部分被消解,可概括为三大段落详写。从小说的主题、人物与叙事方法三方面进行一个系统的对比,运用互文性的研究方法分别详
16、细剖析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主题、人物及叙事方面发生的变化。在此之前学者们就该作品的小说领域和影视领域的主题、人物及叙事方面做了讨论,并未涉及改编过程中的变化问题,因此,将这些变化放大来研究对整体理解小说改编影视的得与失有重大意义。 2.1 小说主题的再现 2.1.1、充满现场感的漂流经历 2.1.2、人物角色的多重解读 2.1.3、孤岛困境式的现代寓言2.2 人物形象的流转 2.2.1、背景再造 2.2.2、情节删减 2.2.3、性格重塑 2.3 影视化叙事 2.3.1、时空的叙事和功能 2.3.2、影视中的剪辑、音效和画面信息三、文化视野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视改编 这部分主要介绍电影中所
17、表现出的异于小说的文化观,可分为两大段落一一阐述。特定的时代有特定时代的文化背景,有其个性的文化语境,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分别置于其作者扬马特尔和其导演李安所处的文化大背景下研究并作比较,对其进行文化审美的探究,这对于一部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具有普遍意义。具体来说,后殖民主义是改编的主导思想之一,而宗教与时代的精神在改编中也可见一斑。 3.1后殖民主义 主要从主人公派的出生地朋迪榭里的文化混杂性、东西方理性主义的碰撞、李安与派的身份认同以及文化差异性等方面对作品展现出的后殖民主义进行探讨。 3.2宗教信仰与时代精神 电影作品并没有削弱原著中所反映的宗教色彩,而是以宗教寓言的形式继承了原著的
18、宗教主题,并将它进一步融入到世俗社会中。四、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到影视改编的得与失 这部分主要通过上文分析进而得出此次小说改编影视的得与失,分为两部分阐述。本段从一个读者和观影者的角度简单谈谈李安此次改编“最不可能影视化”的作品的成功之处并指出不易被察觉的缺陷,客观的评价也是对一部经典作品致敬的最好方式。 4.1人性与情感 改编的作品中强化了主人公的人性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小说中隐含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人性光辉,可针对这方面作出具体分析。 4.2娱乐文化 影视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文化,以取悦观众和获得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改编的过程中使原著的文学性有所缺失。五、总结 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渊
19、源已久,关联紧密。改编也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对原文故事的或多或少的忠诚度”或“对其内容简单的重复”,而是更多地呈现出导演对原著主题的阐述和解读。李安的这部改编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堪称是极佳的例子。通过上文对于小说和电影的跨领域研究,探讨了该电影在如何表现原小说精神的同时展现李安自身对该作品的理解与诠释,同时论述了这样的改编的得与失。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我们能够通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的改编,以小见大,管窥整个改编领域慢慢成为大潮流的原因与价值。当然,其中一些个人的提法仍需要仔细推敲,希望这些新的角度对未来研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的改编以至于整个小说改编影视领域有所帮助。预期目标:(一)
20、 通过此次研究,更加了解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进一步理解“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海上漂流故事是如何改编并获得成功的。(二) 运用互文方法深入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到影视的各方面改编。(三) 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改编影视放入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个人此次改编的看法,评价改编的得与失。(四) 通过对该作品改编的研究,以小见大,进一步深入了解小说改编影视形式日益普及与广泛的原因和价值。(五) 使我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广泛搜集有少年派的漂流奇幻这部作品的书籍和期刊,为下一步工作做好
21、充足的资料准备。2、泛读作品。首先粗略阅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小说文本,对该作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浅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电影作品,对电影如何表现小说内容与主题形成大概的印象。4、 精读作品。逐章逐节仔细阅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小说文本并注重分析电影作品的细节部分,作出对比,进而分析发现作品改编时哪些部分被放大,哪些部分被消解以及改编的得与失。5、 进行深入透彻分析。运用互文研究的方法,深入解读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方法的改编情况以及其在文化视野下的改编特征与得失。步骤:1、 准备阶段:1)阅读扬马特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作品,系统掌 握其作品特色。 2)观看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作
22、品,注重细节 分析,研究比较其与小说作品的共性及独特性。 3)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 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做好相关笔记。2、 写作阶段:根据资料,对论文提纲主题进行思考,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3、 修改阶段: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 论上更加严谨。4、 定稿阶段:完成修改后整理成文,交给指导老师后认真准备答辩。5、答辩阶段:阐述自己论文的观点并回答老师的问题。4主要参考文献.【1】文本互涉的定义,包括狭义与广义:狭义的文本互涉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定义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
23、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而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 【2】田俊武、朱茜之主题学初探J.译林,2007:(6)【3】乔杨带着信仰,与对手一起上路对的人文解读J.中国研究生,2013:(2)【4】杨开翠生存的异化与救赎和主题探析N.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6)【5】苏全彩从生态批评理论视角解读长篇小说A.语文学刊,2013:(4)【6】陈怡冰亦真亦幻间让纯真伴我航行电影的主题解读J.电影评介影视评论,2013【7】李晓东的精神分析解读J.电影评介,2013:(2)【8】邵猛属于少年派的“白日梦”从精神分析解读J.电影评介,2013:(2)【9】赖
24、新芳现代性精神主体的危机与拯救电影启蒙思想透视J.名作欣赏,2013:(6)【10】张妍瑜论小说中他者的构建N.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11】张妍瑜虚幻与真实,镜像与自我小说中老虎角色分析A.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卓然名字里的奥秘杨马特尔小说的命名探究N.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3】郑哲中的符号游戏N.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4】李坤是人还是虎的意象分析J.电影评介,2013:(1)【15】邴照宇管窥中的召唤结构M.新西部(理论版),2012:(3)【16】潘璐、赵祖华消解叙述的读者叙事判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
25、(2)【17】李潇潇以魔幻现实主义抵达心之彼端评N.中国电影报,2012-12-6:(16)【18】张建红的复调艺术特色N.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9】岳胜淞光影流转中,李安和他的“东方梦”浅析李安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再现J.名作欣赏,2013:(6)【20】尤国辉李安电影中戏剧结局设置的文化观J.电影文学,2006:(8)【21】张强从中初探电影场景设计J.电影评介,2013:(3)【22】李骏:二元叙事与象征意蕴N. 新片热评,2012【23】朱其的三重叙事J. 艺术评论,2013:(3)【24】赵颖慧李安电影“大域无疆”的叙事特征探骊以为例J.电影评介,2013:(1)5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1.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 确定论文选题,接受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 书,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2.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 完成开题报告,并于第八学期的第1周上交。3.2014年1月至4月 完成毕业论文提纲。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 初稿。4.2014年4月至5月 完成论文二稿。 5.2014年5月至6月 完成论文定稿。打印论文并上交正式稿。6.2014年6月 准备并参加答辩。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2014年 2 月 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