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654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2010-05-08 14:29哲学往往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知识、一门专业远离我们的生活,这其实是大家一种错觉。英文philosophy(哲学)中的philo是love爱的意思,sophy是wisdom智慧的意思。所以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也有人解释为:关于爱的智慧。读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通俗易懂,可以感受到冯先生的智慧,领悟中国哲学二十多个世纪以来的精神魅力,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餐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是容易寂寞无助和迷茫堕落的,圣人在时空中来回穿梭,引领我们到达一个既定而又未知的世界。圣人承载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苦痛,但其思想却代表

2、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同时又批评了大多数人的思想与言行,即使是危及自身利益抑或面临存亡,圣人似乎生来就是承受灾难和痛苦的。为道,从不改变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终生都在实践着并完善着自己的理论体系,注定是悲苦的,执著不随众的,同时指引着众生的方向,一有偏离,便众生罹难,历经千百年而不悖,要么怎么会有盛世危言。冯先生的著作围绕着中国历史的每个时代对中国哲学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虽然是为西方读者而写,但是其资料和诠释都十分准确,有很强的学术性。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具有极强的启发性。一、中国古代哲学按照冯先生的观点,中国古代哲学在人类历史上十分特殊。举例来说,中国古代没有一个专门的哲学家或者专门的哲学

3、著作,比如诸子百家,如果仅仅将他们看成是哲学家显然十分不妥,事实上我们也很少直接称呼老子或孔子为哲学家,他们的成就用哲学家界定是很不恰当的。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能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而圣人应该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以内圣外王为主题,中国哲学家们更多关心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而不是前世今生,天堂极乐,讲的都是现世中的人,而不是神。论语中有个片段: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道家思想众所周知,道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人生在世

4、,怎样才能全身?怎样才能避祸?老子说知止所以不殆、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所以大家认为道家是偏向消极。道家出世的姿态在道家早期哲学家就有明显的体现。即使是欲洁其身的隐者们中,他们也心系天下。杨朱算是隐士们名声在外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很多古籍都有关于他的记述。杨生贵己、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义易其胫一毛、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等等诸如此类的评论中,大家也许会认为此人实在小气,太自私了。但是杨朱有其更深远的目标。这里引用列子杨朱篇中,据说是杨朱自己的话: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庄子在濮河钓鱼,楚

5、王派人去请他治理国家,庄子问他们,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使者说情愿活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紧接着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明哲保身,似乎在道家看来,每个人都回归自然,保护好自己,每个人都保护好自己,那么天下就太平了。这就是他们追寻的道。绕了一个大圈子,最后还是回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问题上来了。按照冯先生的观点,道家在经历杨朱、老子、庄子三个阶段后,又于公元三、四世纪兴起,冯先生称为新道学。历来成为玄学。玄字原出老子形容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新道学对先秦时代的道家很多方面都

6、进行了重新诠释。他们认可并吸收了儒家的一些内容,并并认为孔子比老子、庄子高明。在他们看来,孔子不讲坐忘,是因为已经忘记了坐忘这件事;不讲无欲,因为其修养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已经没有无欲的欲望。新道学的兴起无疑是道家的发展。新道家对内圣外王的追求主要在于追求终极的自由与快乐。如果人能够超越事物之间的差别,就能够享受绝对的快乐和绝对自由。新道家率性豁达的风格有些悖乎常理。世说新语记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值得指出的是,刘伶的举止固然令常人嗤之,但他们率性纯真的行动完全无意与物欲的享乐,这是新道学的的风流之所在,这种享乐也许

7、只是一种粗鄙的享乐,但也不是必定要予以鄙视,但是一个人如果刻意追求这种享乐,就不是风流的真意之所在。2、儒家思想儒家则更是有名的积极入世者。儒含有读书人的意思,儒家更是饱读诗书,在思想上强调仁义礼仪。儒家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思想更是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生前热衷政治,积极进入仕途,花了13年的时间周游列国,指望有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却到处碰壁,被人讽刺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他在思想上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

8、责任和义务。儒家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儒家的发展也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层出不穷。孟子所代表的理想主义流派是孔子之后对儒家的一大发展。对内圣外王的追求,孔子只讲到了内圣,孟子则把它推广到了政治治国的范围内。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在孟子看来,经济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使人人都受到适当的教育、懂得人伦之道,这时王道才能完全实现。在儒家看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是施行王道的根本依据。凭着这种善心,推而广之,就可以施行王道了。荀子所代表的的儒家现实主义流派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发展。孟子更多的强调个人自由,主张

9、人性本善,重视超越道德的价值。荀子强调社会对个人的控制,主张人性本恶,重视自然主义,与任何宗教都不容。荀子将其他学派的谬误在于思辨大都建立在逻辑诡辩之上。他将其分为三类,即惑于用名以乱名、惑于用实以乱名、惑于用名以乱实。在荀子看来,这三类谬误是由于没有圣王。如果有圣王统治,圣王将会运用他的权威以统一大众的思想,引导大众走上人生的正道,那就不再需要争论和辩解。荀子的思想反映了他所处的动乱时代。当时,人们渴望政治统一,结束动乱,这种统一在当时称之为统一天下,反映了荀子等人的政治理想。自汉代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正式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董仲舒看来,既然人是天的一部

10、分,人的所作所为,自然应依据天的所作所为。从这个前提出发,他将这个理念融入到儒家的政治社会哲学里去。由于人和自然的关系密切,政府的失误必然表现为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为政而人事不减,必定招致天怒。天怒就表现为自然灾害如地震、旱灾、水灾等。王者受命于天,无论一个王朝有多么好,它的统治都是有限的。大限到来之后,就要让位于另一个朝代。新皇朝的创立将另外承受天命。这是儒家约束绝对君权而提出的一种原则。儒家到了唐代已经失去了孟子、荀子、董仲舒时代的所拥有的活力,虽然此时太庙中修建孔庙,在太学中讲授由皇帝颁布的经书经典标准文本。在道新道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人们对形而上学的本性和命运问题感到更大的兴趣。在这种

11、时代背景下,韩愈和李翱对大学和中庸作出新的解释来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这就是关于道的道统说是研究道,也就是真理的学问。这种经过更新的儒学即宋、明代的道学(又称宋明理学),曾经被西方称之为新儒学。此时的儒学明显的受到了各家的影响,宋代更新的儒学思想来源除儒家本身的传统思想,还有就是佛家和道家的重要影响。程朱理学讲究的格物致知,是一种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3、墨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墨家不可不提。墨子是孔子死后一个主要的思想家,据说当时其影响力和孔子不相伯仲。墨家是第一个反对孔子的思想流派。即使墨家兼爱的思想与儒家有些区别,但在儒家的中心思想-仁义上没有提出异议。对于儒家倡导的繁琐的礼仪是持反对

12、观点的。在墨家看来,繁琐的礼节绝对是一种浪费。墨子主张在丧葬和祭祀中节用,这在现实意义上有利于大众。这种区别源于儒家和墨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观点,百家争鸣的思想家大多为贵族出身,由于周王朝中央集权的逐渐衰落,其附属各封国逐渐强大,社会日趋动乱,很多贵族失去了其贵族身份,曾经的贵族内部代代相传的知识成为他们谋生的技能。于是他们开始创办私学,教授技艺。儒家和墨家正是这样,墨和儒都是依附于贵族的专门人才,他们自己也属于上层社会。不同的是,墨更多来源于武士,在他们的思想里有着很深的武士道精神。史记中称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危。在后来的发展中,墨更多的来源于

13、中下层阶级,儒生却继续来源于中上层阶级,在思想上有其不同的文化根源。在游侠文化看来,古代贵族专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奢侈的繁文缛节,没有丝毫用处。在推行内圣外王的追求中,墨家把职业道德发展到政治理论,强调集体纪律和服从性,一同国之义。在墨子看来,国家和君主一旦建立起来,就向大众发出号令:闻善于不善,皆以告于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在这样的纪律下,天下人都不分高低,实行兼爱。后期的墨家使用辩术,不仅反驳名家对墨家的批评,还运用辩术批判各家。在批评道家时所指出的反论,按照现代西方逻辑,现在已经不成立了。但是后期墨家慎密思想、富于逻辑头脑,在建立知识论和逻辑方面的

14、努力可以说超过了中国古代的任何其他学派。4、禅宗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思想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后,把释迦的心法传授给慧可,又经僧璨、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创北派,慧能创南派。在这个过程中,佛家渐渐吸收了中国各家思想。尤其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解释佛经的著作往往援引道家思想,即格义,也即从类比中求得它的含义。禅宗第一义不可说,在他们看来,无不是任何物,因此不可说。按照佛家的看法,人的修行,不论多久,就其性质来说,都只是心灵的准备。要想成佛,必须经历顿悟,这是一种如跳过悬崖的内心经验。人只有经过这样的内心经验才能成佛。禅师们常常把这种悟称作见道。人悟道的境界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境界。在

15、这个境界里,人已经抛弃了通常意义上的知识,成为不知之知,知识与真理不分、人的心灵和他的对象合为一体,以致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没有什么区别。5、其他学派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淀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各种思潮相互影响互相借鉴,不断融合而形成了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上述的4个学派,还有阴阳家、名家、法家等等。而这么多学派在一起是一种和谐相容的状态,有对立,但更多的是互相借鉴吸收而成一家之长。况且法家创始人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而荀子又属于儒家学派,中国的思想是开放的。为了内生外王的追求,处于对真理的探求,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西方哲学的传入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16、更多的来自文化而不是政治。中国的地理位置远离其他重要国家,又拥有古老的文明,在这种地理、文化环境里,中国人很难设想,居然还有其他民族也拥有发达的文明,而生活方式上却与中国人完全不同。因此往往倾向于蔑视并加以抵制,主要不是排外,而是认为外来文化是低级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西方哲学传入中国时同样遇到了阻碍。这种阻碍就如佛教传入中国时激起的中国道教的兴起一样。1919年到1920年间,美国的约翰杜威和英国的伯兰特罗素两位哲学家应邀来中国,在北京大学和其他地方讲学,这是第一次偶西方哲学家来中国讲学,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方哲学的第一手介绍。虽然当时中国很少有人能够懂得,但是为当时中国的青年学生终究是展

17、开了新的文化思想地平线。冯先生的时代,还没有一种哲学能像禅学那样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但西方哲学的传入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法,还改变了中国人的心态。而西方哲学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一种补充,而不能取代。在这种分析方法传入的影响下,极大振兴了中国哲学的研究。三、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经历了中国近代西方哲学的传入,通过康有为、王国维、严复、梁启超等人的努力,中国哲学开始和世界接触。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如前所述。西方哲学是哲学家的专门事情,西方人的哲学思想并不浓厚但大多数人都读圣经或是其他教义的书籍,中国却没有。这就意味着中国哲学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帮助我们提高心灵

18、和道德,而且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找到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没有终极思想的说法有失偏颇。中国人同样拥有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的渴望,我们的宗教意识不浓厚,是因为我们的哲学思想太浓厚了。也恰恰是由于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这种哲学寄托、素养和环境,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拥有在中国发挥着理想信念乃至信仰作用的肥沃土壤。更进一步说,由于宗教往往提供一些知识性的信息,这些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信息又往往不同,因而在西方出现了科学前进一步,宗教便倒退一步的现象。而中国哲学从来不谋求知识的增长,不提供相关的正面知识,所以终将取代宗教成为带领人们到达更高价值的途径,正如冯先生所说的人不需要

19、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它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在种种历史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哲学精神有着极强的。过去的历史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中国人常常能够战胜种种困难向前进,尽管需要很大的代价。天下为公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哲学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从没有放弃对内圣外王的追求。在这个旗帜的指引下,形成了中国精神,一种自强、自信、坚韧、勇敢、执著的生活态度。即使在近代遭受列强凌辱处于低谷的时代,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捍卫了中华名族的尊严。所谓要做事先做人,哲学对此意义重大。正如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的功能就在于使人成其为人。而做人,是有限制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荣辱

20、观正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于我们个人而言,清晰的是非观念,明确的荣辱观念,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厚道的人,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包容别人的过错。在与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时刻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更是我们的工作所需要的。如今,中国正以一个负责人的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东方,中国人更加自强自信。中国的未来难以预料也是不足为奇的,正如新中国解放以来创造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奇迹。中国哲学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变革中,中国哲学势必也会对全世界、全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