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后印象主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后印象主义.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后印象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后印象主义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后印象主义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后印象主义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一1941)不仅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也是西方最杰出的女作家。她与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一起被称为“四大意识流小说家”。达洛
2、威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也早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创作丰富,成就巨大。她的九部小说、女性主义文章、评论集、一部罗杰费莱传记及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日记和书信都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财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崭新文学时代的开拓者,对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一生致力于在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探索现代小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张小说应该注重人物内心的描写和刻画。她挑战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运用和发展了意识流这一手法,达洛威夫人被称为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创作中,传统的小说要素越发淡化。她大量借鉴使用了文学以外的艺术手法,如绘画等。她的作品所表现的是短暂的瞬间,及其包含的更短
3、暂的瞬间,并把一个个瞬间的印象构成永恒的有意味的画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达洛威夫人就是她笔下的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伍尔夫用她手中的笔描绘了英国伦敦六月的一个个瞬间,向读者展示了战后英国人生的共同经历和人类的命运。“后印象主义” (Post-Impressionism)一词是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发明的。1910年在伦敦的格拉夫顿美术馆,弗莱以“后印象主义”为名举办了一场赛尚、凡高和毕加索等法国画家的绘画作品展,引起英国美术界的轰动。19121913年,弗莱再次组织了类似的展出。以此为契机,“后印象主义”这种现代主义在绘画领域的体现影响了整个英国艺术界和文学界。罗杰弗莱认为文学应该与绘画并举。伍尔
4、夫也认为后印象派运动并不仅指塞尚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家也应该跟随这种潮流照样行事,但她嘲讽说,作家们总是找不出时间来建立一种后印象派运动对于文学影响的理论。她自己接受了这一挑战,要设计一种与绘画相近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形式。弗莱赞赏后印象派画家试图用画面和塑造的形式表达某种精神体验,伍尔夫则主张小说家应当能够传达变幻的、未知的和未受限的精神世界。她认为,生活是与我们的意识相始终的、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透明的封套,而小说家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伍尔夫早期创作的三篇短篇小说:蓝与绿(1917)、邱园记事(1918)和墙上的斑点(1919)中,“后印象主
5、义”的绘画风格在这些作品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蓝与绿是伍尔夫在写作母题和技巧方面的大胆尝试,与其说它是一部微型小说,不如说是一幅梦幻般绚丽多姿的油画。全文共分两部分,分别命名为“绿”和“蓝”。两种色彩奠定了其基调。”鹦鹉的羽毛鹦鹉那刺耳的叫声棕榈树轮廓清晰的叶子都是绿的;绿色的针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色的水洼,周围自然生命的涌动、跳起的青蛙、发出低沉声的海浪都沾染着绿色,直到夜幕降临,光线暗淡下来,玻璃彩瓷不再折射出绿色,而是成了黑影,最后只剩下海浪的颜色蓝色。绿色的褪去和蓝色的出现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小说的下一节“蓝”。 近处,一艘破落小船是蓝色的;远处,大海成了盛开的“蓝色铃状花”。最后
6、,即使是看上去冰冷的教堂也渐渐被感染,“泛着淡淡的蓝光”。 在伍尔夫的笔下,蓝与绿既对立又彼此相通。当光线暗淡下来时,绿退去,蓝浮现,两种颜色交融在一起。邱园记事没有故事情节,有的只是梦幻般的画面。弗吉尼亚伍尔夫以细腻的文笔,大胆的色彩对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宛如一幅后印象主义油画。小说的背景是色彩纷呈的花坛,绿色的叶子衬托着红、黄、蓝、白的花朵,花瓣上点缀着各色斑点花蕊上附着金色的花粉,色彩浓郁。花瓣彩色的闪光落在褐色泥土上、灰白色儿卵石上、蜗牛棕色的壳上,形成红、蓝、黄的水幕,再向上折射到叶片上、花瓣上,透过大片的绿色,反射到广阔的空间,一幅光色交织,感情热烈的夏日景色。同时,伍尔夫又用画笔
7、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赋予她的油画以生命。心形的、舌状的叶子,从花的喉部伸出的花蕊,以及叶子的叶肉,这些具有人类特征的描写,栩栩如生,表达了伍尔夫对大自然的热爱,希望用文笔将大自然的热情传递给人类的愿望。作者凭借对色彩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再现了生活中充满内心积淀的瞬间印象。该小说行文虽短,却是一幅色彩浓缩、光影闪烁的画卷,不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墙上的斑点既是一篇小说,又是一篇理论文章,其语言富有诗意,简直是一首散文诗,有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蕴。文中主人公面对墙上的一个斑点而浮想联翩,直至最后发现那是一只蜗牛;在整体上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瞬间”(moments of bein
8、g)。在物理时间的跨度上,这一瞬间可能仅涉及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然而这一短促的瞬间中又蕴涵了无数个瞬间。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无数不请自来的“意识原子”,都是人物在那一刻的“内在的真实”。叙述者用到了“绿色”、“紫色”、“红色”、白色、黑色、“粉红色”、“蓝色”、“杯盏形的花”、“粗大的茎秆”和“玫瑰花形状的斑块”等具有绘画功能的词语。叙述者在文中多次感慨人类的无知、思想的不准确和概括的毫无价值。通过运用“后印象主义”绘画的手段,她用一种更直觉、主观的方式来感知死亡那“充塞着光亮和黑暗的空间”。亨利詹姆斯说:小说就是印象。在这三部短篇小说中,伍尔夫运用了“后印象主义”的风格,将色彩与形状,主观与客
9、观,视觉与联想,描写、叙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每部作品都独具匠心、结构巧妙,表现出联觉的审美效果,显示了不朽的艺术魅力。这三部小说不仅具备了后印象主义的形式,即绚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光色对比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还具备了后印象主义的内涵,即深刻的象征意义,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传统的背叛。参考文献:1蒋虹.“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5).2瞿世镜选编. 伍尔夫研究C.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版.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10、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
11、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
12、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