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744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启蒙 断裂 反思 理想的现代性论文摘要:“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相差甚远,以至于“现代性”在中国的各个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在“文革”之后,人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以求在中国实现理想的现代性。关于“现代性”,吉登斯曾言简意赅地提出:“现代性之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这影响”。而法者伊夫瓦岱从反面意义

2、上对现代性进行了定义:“现代性可定义为那种主要特征与传统特征相对立的文化状态”。这种宽泛而概括的定义方式对众说纷纭的现代性来说,是一种比较客观而折中的界定。在中国文献中,“现代性”一词最早在1918年新青年中出现。周作人在一篇译文中首次把“modernity”译成“现代性”。20世纪9O年代初,“现代性”概念开始进入中国批评领域。概言之,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形式。因为“现代性”在产生之初即有启蒙的性质,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人“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相差甚远以至于“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

3、现了严重的断裂:在“文革”之后,人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以求在中国实现理想的现代性。一、启蒙“现代性”走进中国,已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事情。其时,当西方诸国已迈着现代化的步伐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却依然沉浸在“泱泱大国”的骄傲与自大里,固执地守候在自给自足的落后的文明里。一大批有识之士,在目睹了自身的落后、屈辱和西方的先进后,决定在中国开始“现代性”,用“现代性”唤醒围人的意识,以期达到救亡图存,救国救民的目的。而这一切,在文学上都有着集中的反映。中国的核心精神是启蒙,以鲁迅和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为例:两人的小说创作都反对封建文化和专制制度,揭露和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努力塑造新性格,维护和张扬人的个性

4、呼唤人的解放。为了从文化的角度实现中国的整体变革和“国民性”的改造,鲁迅力倡文学启蒙运动。在鲁迅这里,“立人”包括确立人的自我意识和国民意识,某种程度上,人的觉醒是以国民意识的获得为旨归的,“国民”不只属于自己而且属于“国家”因此“人”的觉醒所注重的不仅仅是作为国民的自由权利更是责任。如果说鲁迅是从国民精神改造的整体出发、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走向了对现代知识分子个人命运的表现。郁达夫则主要是从个人的情爱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个人地位的提高等个体的角度去批判封建社会给人造成的阻碍、探寻“立人”问题的。其笔下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对个人幸福的追求,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追求过程中巨大深刻的痛苦,正是当时知识分子渴望国家和民族富强独立,渴望获得做人的尊严的心里的真实写照,郁达夫试图借着这些鲜明的个体,唤起民众的民族责任和社会责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