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753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通俗小说 抗战时期 理论建设【论文摘要】抗战时期,中国通俗小说勃兴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俗小说自身的发展需要,二是战争的催化作用,三是市场的需要,四是理论建设的推动作用。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史地位也已经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肯定。而要研究这类文学类型,则不能不对其发展繁荣的原因进行研究剖析。抗战时期,格局和趋向发生的转变最为显著,通俗小说在此期间不断繁荣并走向成熟,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抗战时期通俗小说勃兴的原因。一、通俗小说自身发展需要(一)小说一直在中国文坛内处于边缘的地位,它走向中心位置得益于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1

2、9世纪末,梁启超在日本发现了小说,于是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欲新一国民”必“先新一国之小说”。这种倡导促使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小说的作用和文学地位得到了文人的重视,以夏曾佑、狄葆贤、吴趼人、徐念慈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视小说为启蒙的工具,开始从事小说的创作。西方文艺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和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我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具有了社会性。西方的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如、平等、科学、自由、人性等传人了中国,新小说开始注意表现这些精神对中国民众的影响;小说创作也开始改变传统的情节结构模式和叙事方法,借鉴了西方的手法,如截取生活横断面来表现生活、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和描写、景物描写、采用第一人称

3、叙事角度、采用倒叙手法等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抗战前期,现代通俗小说已经走向了现代化。叙事模式、创作技巧、运用都已成熟,主题关注现实和社会,标准也趋向新文学倡导的西方思想,并且产生了一批实力强劲的作家,他们拥有广阔的市场,有着一定的文学地位。这些为通俗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虽然通俗小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与西方国家的通俗小说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30年代的飘在国内被视为通俗小说,而在中国则被认为是高雅文学。战前通俗小说艺术观念还比较陈旧,依旧是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能令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震。张恨水、刘云若等通俗小说大师也不免于此。啼笑因缘等发表后,读者关心的是情节的发展、人物的下落,而不是人物的命运本身。相比之下,老舍的骆驼样子更能启发人们思考自己的命运,关注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俗小说的创作模式虽然经过改良,也还是传统章回体格局,需要新的变革。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革命速度快、烈度强,不断向新文学汲取营养。张恨水的真假宝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夜深沉等,每一部都有创新,一部比一部更接近新文学小说,使通俗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文学史告诉我们死守传统、故步自封的文学是无法生存的,没有市场的。现代通俗小说要积极向西方文学和新文学吸取先进的艺术手段,与时俱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