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776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 诗名远播的江东才子单论及诗歌上的艺术成就,在万紫千红的唐诗人百花园中,罗隐只能算不太耀眼的小花一朵,在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上,罗隐诚然不能与李商隐等大诗人相提并论,但罗隐作为一个知名的唐代诗人,也广泛被后人认识接受和评述,是有其实力的。罗隐是唐末寒俊诗人群体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员,又集丰富的人生阅历、过人的才气、聪颖的悟性和比较深刻的思想于一身,他的诗作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古至今,学习罗隐句法,借鉴罗隐诗句的不计其数。时至今日,连江泽民同志都还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上引用过他夏州胡常侍中的诗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告诫执政人士应以国家利

2、益为重。对于罗隐在唐以后的接受、影响、地位和评价,也是人们所想要了解的,本文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宋时的罗隐接受相对来说,宋朝记载罗隐资料较多和贴近史实,且罗隐对宋人的影响比后代要来得直接、明显。故先以宋为主,分朝横向论述。唐末寒俊诗人身陷社会和个人的重重困难中,产生了大量冷眼观世、直面人生议论性强的诗句,它们对宋人诗歌表达方式起了作用。具体说,是对宋代诗歌的议论化倾向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罗隐作为唐末寒俊诗人群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员,创作了不少直抒胸臆、愤激议论的诗作和婉转说理间接讽世的咏史咏物诗,这也曾影响到宋诗中的“白体”。罗隐等人的议论化诗作之所以能对宋

3、诗议论化创作倾向产生影响,自有它的原因。钱钟书先生曾说:“(诗人)一集之内,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1如果我们将整个唐诗比喻为人的一生,其晚节自然为晚唐,尤其是唐末,其深沉思虑来自唐末诗人痛苦的精神生活,诗歌的表达方式亦适应深沉思虑内容的需要,由写景抒情转变为以议论手法警快言理,直抒“思虑”。罗隐出身不显而心气甚高,却郁郁不得志,面对黑暗现实和自己的坎坷际遇,他的感触太多,有时文思如泉涌。作为一个工诗能文之士,很多时候,这些只能诉诸于诗句,在诗中抒发时世激愤和人生思索。他创造的议论化哲理诗也就成为唐诗主体风格外

4、的别调,并直接引发了“宋调”。唐末社会的颓败,它的不可挽救的危机状态与宋代积贫积弱的国势有相通之处,故宋代文人的忧虑多思亦如唐末诗人,亦倾向于诗中直抒思虑。再则以意象艺术为主要形态的古典诗歌,经过初、盛、中唐诗人的耕耘,到晚唐前期李商隐时代已高度成熟,唐末诗人沿此路走下去已难有所为,不如另辟新路,大写议论说理诗,从而为宋人开启了驰骋才思的新天地。在创作手法上,宋人继承仿效罗隐等人的诗歌议论方式。罗隐诗歌的议论方式灵活多样,有完全不用意象的直接说理,有部分使用意象和一段史实的间接说理。直接言理的议论,似乎有些枯燥无味,而且诗史上确实已堆积有大量的玄言诗、偈语诗这类宣传说理

5、之作,但罗隐直接言理的诗作,因为是自己生活引发的真切感悟,而这种感悟又包含能激发读者共鸣共振的思想内涵,便不显枯燥,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1,系在旅途中奔波时感触身世而发。“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2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总结。间接言理诗作有的由于有意象的参与,较容易形成既具形象性又具概括力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欣赏意象中领悟其中的哲理,获得“理趣”,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3。有的从熟知史实入手,变个角度认识,翻发新意,令人深思。“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

6、又是谁”4。宋代议论诗中,直接说理与间接言理者比比皆是,直接言理者如“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5、“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6等等,间接说理者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9等。唐末以前,杜甫、韩愈、白居易、孟郊等已开始以议论入诗,开启“宋调”。唐末诗人继之而起,发展了这种写作手法,对“宋调”的形成起了更直接而明显的促进

7、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罗隐作为这个诗人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清人钱良择不无贬意的断定:“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1,但这也从反面证实了罗隐起到引领“宋调”作用的事实。所谓“浅露叫嚣”,不就是指罗隐的议论诗风吗? 罗隐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一个通俗诗人,其巫山曲、七夕等诗充满浓郁的民俗风味,有些诗句在宋代广为流传并被引用,如“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2、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rdqu

8、o;3、“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4等诗句,浅易简明,内容上揭穿世相,传授一些生活道理,含有一种大众哲学内容,形式上还讲究平仄音韵、注意对仗和句型,具有琅琅上口的诗歌魅力,以致宋朝无论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接受并喜欢。宋王楙称,“唐人诗句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今人多引此语,往往不知谁作”5。梅尧臣等人的诗句是受唐末议论化俗化诗作影响的典型例子,如陶者一诗:“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语句浅俗易懂,采用对照方法,不加论断,潜在的指评却简辣

9、深刻。与罗隐的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在写诗过程中,有意借鉴和在句法上学习罗隐诗句。如王安石的夜直中有“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前句就出自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春色恼人遮不得”。宋长短句也有脱换罗隐诗的,如七夕词(作者阙名)云:“天孙正好贪欢笑,没得心情送巧来。”句意来自罗隐的七夕诗句:“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明谢榛诗家直说卷二也记载了范仲淹、储嗣宗、谢枋得、崔宗吉学习罗隐诗句“世祖升遐夫子死,原陵不及钓台高”一事,还比较了他们摹仿的优劣成败。罗诗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影响后代诗人的创作,议论化言理诗作、俗化诗作宋以后层出不穷,借鉴罗隐诗思学习句法的大有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