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娘与袭人人物形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红娘与袭人人物形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红娘与袭人人物形象的比较 摘要:婢女这一人物形象自唐传奇开始,就在文学作品中被大量描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西厢记和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尤其是婢女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各有千秋但又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西厢记的“红娘”和红楼梦中的“袭人”,她们都是安排在主人公身边的监视者,同时也是主人公心事的代言者。但由于两人所处的家庭环境,自身性格等的不同,因此她们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促成主人公美好姻缘和人物深刻性上又有所不同。对此,我们可以从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对两个侍女进行剖析和对比研究,从而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具匠心,以便在今后的学习研
2、究中加以借鉴。关键词:西厢记;红楼梦;红娘;袭人;对比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家王实甫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改编而成的五本二十折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和完整,其中融合了大量古典诗词,使剧本的文学性大大提高,一跃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深刻影响了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和戏剧的创作,如牡丹亭、红楼梦等。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我国明清世情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者。红楼梦以其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认识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两部作品都属于我国古典文学
3、中的艺术典范,都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并且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有着“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壁”11之称。虽然西厢记与红楼梦的文学体裁不同,成书的时代和故事情节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为主线,批判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歌颂青年男女对自主爱情和婚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现在人们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在西厢记和红楼梦的对比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侧重于主人公崔张的爱情与宝黛的爱情,崔张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与宝黛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等的对比之上。当然对两部作品中出现的婢女形象红娘、紫鹃、袭人、晴雯、平儿等等的研究单独分析或把她们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是把红娘与
4、袭人进行对比分析的却比较少。在导师的提示和启发下,我仔细阅读原著,发现她们在某些方面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在某些方面又截然不同。在此,我着重从两人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以及她们的影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加以借鉴和学习。一、红娘与袭人的相同之处(一)身份地位:都是主人公的贴身丫鬟,都忠于主人,是主人公心事的代言者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一直都是“男尊女卑”,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自始自终都处于男人意志和权力之下,没有独立的意志,也没有人身自由,必须具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美德”。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这样写道“母性制的被推翻,
5、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役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254可见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是何等卑下,命运又是何等悲惨。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的小姐如此,更何况是身为人下人的婢女呢?红娘和袭人同样作为封建大家庭里的婢女,她们的地位就更加卑微了。一方面要尽心尽力的照顾好主人,做好各种家务活,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的保全自己的性命,因为一不小心出现差错,就要面临生命危险。在西厢记中,红娘的身份在开篇就展示给了读者,“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作红娘”,31可见红娘自小就被老夫人安排在崔莺莺身边,作为崔莺莺的监视者,但是红娘身为婢女,
6、地位是极其卑下的。从“是她亲女,尚然如此,何况下侍妾乎”可以看出。而当红娘给崔张二人牵线,促成崔张美好姻缘的事被老夫人发现后,老夫人声色俱厉的换红娘为“小贱人”、“若不说实话呵,我直打死你这个贱人!”497可见作为婢女的生命安全有时是没有保障的。只是红娘从小伏侍崔莺莺,照顾崔莺莺的日常起居和生活,主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颦一笑她都牢记在心,深入了解主人的感情状态,对主人可谓忠心耿耿,别无二心。相比从小就伏侍崔莺莺的红娘,红楼梦中袭人的身份就显得比较特殊。袭人原名珍珠,从小因为家里贫困被家人卖入贾府,一开始是伏侍贾母的,后又伏侍史湘云几年,最后因贾母见她心地善良,恪尽职守,又把她给了宝玉。
7、关于袭人的名字来历,在红楼梦第三回中这样写道:“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心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522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袭人作为婢女,对主人公尽职尽责的品行。而关于她的出身,在第十九回中袭人被母兄接回家去吃年茶,听见他母兄要赎她回去,她就说致死也不愿意回去,后又哭诉道:“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只几两银子,要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娘饿死的理哩。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儿,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
8、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摸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6125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袭人的身世悲惨,从小就要承担家庭负担,被迫卖到有钱人家做婢女,万事小心翼翼。因此也就形成了她那小心翼翼和温柔恭顺的性格。同时也可以看出她与贾家人相处融洽,很少受到打骂体现了这一点。跟红娘一样,遂身为婢女,但她们对自己侍奉的主子是忠心不二的,在红楼梦第三回中说到:“这袭人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亦只有一个宝玉”。722可见袭人的衷心是众所周知的,伏侍谁她的心中眼中就有谁,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美德的标准,因此她
9、在贾府深得人心,尤其是王夫人对她的信任和宠爱。综上所述,作为婢女的红娘和袭人,作为主人公心事的代言人,她们的地位低下,但都是忠于主人,恪尽职守的。(二)性格:都属于活泼可爱型,并且富有正义感红娘和袭人虽然都是婢女,她们在封建大家庭中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很多时候都要看主人的脸色行事,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但是在红娘和袭人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她们活泼可爱,富于正义感的一面。在西厢记中,崔莺莺最终能与张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红娘取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红娘是功不可没。在整个过程当中,红娘所体现出来的聪明、机智、俏皮可爱和极富正义感,让这一人物形象深深置于人们的脑际,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塑
10、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用心良苦。要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既要把他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要从他的外貌,语言,心理,细节,动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准确。剧本中对红娘外貌特征的描写不是很多,只在第一本第二折中【脱布衫】和【小梁州】中有写到:“大人家举止端庄,全没那半点轻狂。大师行深深拜了,启朱唇语言的当。”“可喜娘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缟素衣裳。胡伶逯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搓里抹张郎。”813这样,一个举止大方得体,容貌端庄,亲切可人的红娘形象就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映像。但真正美的不是外表,而是人物的内心世界。红娘性格的显著特征首先在于她的活泼可爱。红娘在寺中和张生相遇,当张生想从红娘那里进一步打
11、听崔莺莺的消息时,被红娘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法毫不留情的回绝。但红娘在见到崔莺莺时,又向崔莺莺描述张生的傻样,红娘模仿张生的声调和说话的口气,是极具表演天赋的。这一点在第四本第四折即“拷红”中,红娘模仿老夫人说“这小贱人”时也得到体现。此外,在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中,张生急切等待红娘来请他到崔莹莹家赴宴,很早就精心打扮,还劳烦红娘看他一眼何如?这红娘不看还好,一看就送了张生两个雅号:“文魔秀士”、“风欠酸丁”,然后又绘声绘色的描绘了这位“酸丁”的各种酸样,说他“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948这段描述既把张生的酸样活泼画出,
12、又把红娘俏皮可爱的丫头形象更进一步刻画出,加深了读者的映像。红娘对张生的嘲笑奚落时所用的活泼通俗的语言跟她的身份性格十分吻合,而且我们们也不难看出舞台上她那丰富的表情变化和逗人搞笑的手势,俏皮劲十足啊。其次是红娘的正义和勇敢。这一点是红娘看到老夫人言而无信,悔婚以致造成崔张两人的痛苦时才挺身而出的。她看到悔婚后崔莺莺整日被相思缠绕,张生也因此害上相思病,富有正义感的红娘没有坐视不理,而是帮助张生出谋划策,用弹琴来试探崔莺莺,在崔张之间穿针引线,传书寄简,最后才促成了崔张的结合。当这一事件被老夫人识破,这就意味着红娘和崔莺莺都要面临老夫人的严刑拷打,即第四本第二折。“这戏一开场就表现了崔莺莺、红
13、娘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一个要遮盖,一个要直说。同时表现了她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是顾虑重重,一个是快人快口。”10339在整个拷红过程中,红娘实际上成了崔莺莺的替罪羔羊,但她勇于承担。同时她也深知瞒不过老夫人,只能一切从实招来。只是在与老夫人对质过程中,红娘变被动为主动,以老夫人不守信用,赖婚这一事实为根据,理直气壮的指出崔张私自结合并不是红娘的过错,而是老夫人言而无信在前造成的。此后,红娘在【麻郎儿】篇说“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侍女班头;一个通彻 ,一个晓尽描鸾刺绣。”1198也即称赞崔张二人实属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不应该拆散他们。此外红娘还抓住老夫人以崔相国的颜面为重的心理,反倒劝说老夫人接
14、受崔张私自结合的事实。因为一旦老夫人背信弃义,就得落下“辱没相国家谱”、“治家不严”以及“背义忘恩”的三大骂名,因此老夫人仔细权衡得失,最后只好承认崔张的结合。拷红这一折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红娘正义和勇敢机智的一部分,使得红娘这一形象更加深刻。正如蒋呈煜所说:“把一个婢女形象塑造得如此光辉灿烂,不仅是前此文学史中所未见,也是董解元西厢记所不及。”12342关于红楼梦中袭人的性格特征,很多学者认为她是温柔和顺的,而传统红学对她的评价也是贬多褒少。所谓“存在即合理”,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自然各不相同。在反复阅读小说之后,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温驯贤淑的袭人,而是同红娘一样
15、,有着活泼可爱,富有正义感的一面,也可以说袭人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婢女。袭人活泼可爱的一面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端阳日天下大雨,怡红院积水很深,袭人就跟十几位女子在院内玩耍嬉戏,俨然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当她看到宝玉被大雨淋得像只落汤鸡时,又捧腹大笑,无不展现了她活泼可爱的一面。到了第六十三回开群芳夜宴的时候,袭人跟众多丫鬟主子又尽兴的玩耍一夜,她们在一起又行酒令,又唱歌,最后还横七竖八的胡乱躺下,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她还乐此不疲的把她们在一起玩耍的种种乐趣告诉平儿,这再一次的体现出袭人作为一个丫鬟的可爱之处。此外还有在第八回中,袭人假装睡着,引宝玉来同她一起玩耍,也体现了她天真可爱的地方
16、。说到袭人的正义感,在第三十九回中,袭人不满王熙凤把各房的月钱拿出去放债,以此讽刺王熙凤不会满足,拿奴才的钱去赚利钱。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袭人对王熙凤公私不分的强烈不满和正义,此外,当鸳鸯被逼婚,袭人也体现出了浓厚的同情和不满。总之,袭人还是有她的可爱之处,对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作为主人公身边的贴身丫鬟,红娘与袭人尽职尽责,老实本分。而在职责之外又显得活泼可爱,对身边出现的不公平公正的事又体现出各种不满与愤怒,只是碍于身份地位低下和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不能将正义进行到底也是可以理解的。二、红娘与袭人的不同之处(一)影射不同:红娘张扬个性,敢于反抗封建礼教,代表了人格化的“尊重与爱”;袭
17、人则张扬奴性,严格维护封建礼教,是“物质需要的人格化象征”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虽然呈逐步衰落的趋势,但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仍然继续蔓延,腐朽落后的封建礼教使广大群众深受毒害。处于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红娘与袭人的做法确实截然相反的:一个成为了封建礼教背板者的代表,而另一个则成了坚决维护封建礼教的化身。最能体现红娘敢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是她与代表封建传统礼教的老夫人的正面冲突,红娘在目击老夫人设法拆散张生与崔莺莺之后,她的正义感顿时大爆发,为崔莺莺和张生挺身而出。在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中,红娘替崔莺莺许愿,希望崔莺莺早日找到自己的心上人,然后把她也带上,从这里不难看出红娘所向往的是自主
18、婚姻,这与处在儿女的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就大相庭径,也是背道而驰的。在进一步深知崔莺莺与张生两人情投意合,难舍难分,而又碍于老夫人这座大山的压力,使得两人不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之后。红娘顶着巨大的压力: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老夫人的权威,暗中撮合崔张,虽然这一过程中她被误解,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将反抗进行到底,最终让崔张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当这一切被精明的老夫人发现以后,红娘并没有像崔莺莺那样软弱,而是敢作敢当,据理力争让老夫人接受现实,这无疑宣告了她的反抗最终取得了胜利。有学者把红娘的性格特点称为“火一样的嘲笑”,在与老夫人辩论的过程中也正好体现了红娘对封建反动阶级的辛辣嘲
19、笑,吕薇芬在她的著作中就曾这样说道:“王实甫正是通过了这种对封建社会里上层统治人物的火一般的嘲笑,深刻地、真实地、具体地在红娘的性格中,反映了劳动人民性格的坚强、勇敢、智慧和正义性的。”13269而红娘反抗的胜利也就突出的体现了作为人应该要受到的尊重和爱,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相比之下,袭人在封建礼教的制度中就显得比较安分守己,她遵从封建礼教的统治,多次劝说宝玉要好好念书,说读书是极好的事,奋发图强才不会潦倒一辈子。这十分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也符合贾家的心意。而最能体现袭人竭力规劝宝玉要走仕途之路的是在第十九回,她故意利用母兄赎身之事跟宝玉约法三章,第一件事是不许宝玉再说化
20、成灰化成烟之类的奇谈怪论;第二件事是不许宝玉给那些读书上进的人起什么“禄蠱”之类的混话,在姥爷面前要有读书的样;第三件事是不许宝玉再吃别人嘴上的胭脂。这三件事表明在袭人看来,一个男子读书上进求取功名才有出息,侧面烘托出袭人极力维护封建统治的决心。在第三十四回中,王夫人问袭人宝玉挨打的原因,袭人实话交代后又说老爷应该好好管教管教宝玉,以免将来再生出什么事端来。这里袭人也是站在封建统治上层人物的立场上来说的,她为宝玉担心,一心想让宝玉回归正道,专心念书,以便将来有所作为。可偏偏宝玉恨透了官场仕途,一心想要留恋在他的温柔富贵乡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讲,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虽然也看懂了
21、宝玉的各种心思,但是她却始终从封建正统中来极力劝说宝玉,保全宝玉,同时又迎合上层人物的心意,尽力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因此各方面都显得唯唯诺诺,没有一点反抗的意识。以上就是红娘与袭人最大的不同点,这也是由于她们的性格特征上面的巨大反差所造成的。(二)性格上的不同:红娘聪明直率,敢作敢当,在促成崔张的爱情婚姻中无所取;袭人则心机较重,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前途在促成宝钗的爱情婚姻中有所取关于红娘的聪明直率,敢作敢当,在前面的叙述当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了,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阐述。重点说一下红娘在促成崔张爱情婚姻中的无所取,在剧本中,张生因老夫人反悔,不让崔莺莺与自己成婚而郁闷不已,对崔莺莺又思念成疾,一病不起。
22、热心的红娘决定鼎力相助,这时张生为了表达对红娘的感激之情,说事成后定当以金帛作为酬谢,红娘不但不领情,反倒又痛骂张生一顿,说张生是在炫耀他的钱财,自己是看在张生千里迢迢来到此处与崔莺莺互生爱慕之情,老夫人又言而无信才肯帮他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红娘视钱财如粪土,她是真心希望崔张二人能最终在一起。虽然在整个过程当中,红娘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她被张生用世俗的眼光侮辱过,被夫人毒打过,被莺莺冷句儿斥责和假玩意儿欺骗过。她并没有感到做人之难的。”14263但是她也义无反顾的帮下去,将反抗进行到底,最终取得胜利。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红娘并没有半点私心,反倒是冒着巨大危险帮助崔张结合,这就是红娘的可贵
23、之处。之前说过袭人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婢女,她有活泼可爱,富有正义感的一面,同时,在促成宝玉和宝钗的爱情当中,她又是有所图的,不免表现出了她略有心机的一面。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宝玉的生活起居,从日常的吃饭睡觉穿衣喝茶到宝玉的思想行为上面,袭人都表现出义不容辞而又十分贤惠的一面。第十九回中与宝玉约法三章到第二十一回用“娇嗔”阻拦宝玉与黛玉、湘云、四儿、五儿等之间的亲密关系,表面上看袭人是真真为了宝玉着想,但实际上袭人是为了自己打算,“因为如果规劝起到作用,她就会更得上层主子的信赖,获得的生存空间就越大。”15102二道了第三十回中,袭人的私心以及保全宝玉的衷心得到了王夫人的赞同,她向王夫人旁敲侧击的
24、说出宝玉应该搬出怡红院,与林黛玉保持一段距离,说这完全是为了宝玉一生的声名品着想。王夫人在听到这番话后立即对袭人刮目相看,而且还为袭人如此保全宝玉而感激涕零。因此王夫人对她赞赏有加,不仅赐菜,而且还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二两给袭人,与赵姨娘的月钱一样。此后,袭人的身份地位就与以往不同了,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很大部分是为了自己以后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前途着想的,可谓颇有心机,处处为自己着想。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以上就是红娘与袭人反差较大的一个地方。(三)身份上的不同:红娘是崔莺莺的知心姐妹;而袭人则是王夫人安排在宝玉身边的性启蒙者从前面的描述中我们知道红娘是从小伏侍崔莺莺的,虽然始终
25、有主奴之分,但是从小玩到大,红娘深知崔莺莺的喜怒哀乐,也能从崔莺莺的一举一动看出她的心思,因此还是多了那么几分姐妹情深。并且在剧本中红娘多处称崔莺莺为“姐姐”,同为封建大家庭中受压迫的女子,她们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而袭人跟宝玉就不太一样,毕竟除了主奴之分,还有男女有别。虽然袭人一心想坐上姨娘的宝座,对宝玉也关爱有加,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男女之间那种特殊的情感总会在袭人和宝玉之间萌生。在男子为主的封建时代,女子永远处于从属地位,只是男人身上的一个配饰,虽然宝玉把女儿视作水做的骨肉,对身边的女子都爱护有加,但最终他还是没能给袭人任何名分。在书中第六回,宝玉幻游仙境,在梦中与秦可卿行男女之事醒来后
26、,硬要求袭人与他“初试云雨之情”。作为婢女,主人的各种要求都应该满足,但这种无理要求袭人完全可以拒绝,只是袭人想到贾母已经把她给了宝玉,是要作为姨娘的人选,她也就顺了宝玉的心,与他行男女之事。从此以后,宝玉看袭人也与别人不一样,而袭人伏侍宝玉也更加尽心尽力了。这里袭人看似是为自己姨娘地位考虑,而实际上把袭人安排在宝玉身边,又何尝不是贾母和王夫人设的一个局呢?贾母和王夫人都看好袭人的温柔和顺,忠心耿耿,把她作为姨娘的合适人选,也必定要让袭人作为宝玉的性启蒙者。而恰好袭人做得天衣无缝,既合贾母和王夫人心意,也得到宝玉的宠爱,这为她日后地位的上升做了很好的铺垫。三、总结红娘与袭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27、侍女艺术的典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个充满人性和人情美的婢女形象。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她们某种程度上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没有自己的人生自由。同时作为婢女,她们的地位低下,对主人公悉心照料,都富有活泼可爱的特质,也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但由于家庭出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她们在主人公寻求真爱的过程中体现了各自不同的需求和作用,从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让读者铭记于心。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塑造通过这些鲜明且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刻划了封建社会里新生力量的崛起。并通过这些人物真实的具体的行动和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同时,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人物塑造的典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参考文献:1 赵景深.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4348911王实甫.西厢记.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1,97,13,48,98567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长沙:岳麓书社,2001:22,125,221012蒋呈煜.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391314吕薇芬.名家解读元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行,1999:269,26315 李鸿渊.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