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847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课论文西方歌剧欣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歌剧欣赏论文学号:20110720101 姓名:白煜 院系:管理工程系大概是因为我自小学习钢琴,对于音乐我有种偏执的喜爱,尤其是古典乐;所以在上个学期选选修课的时候,我立刻就被“西方歌剧欣赏”这门课给吸引住了,并立刻就选择了它。歌剧世界真的非常迷人,不经意涉足于歌剧的殿堂,似乎流连忘返。在课上欣赏歌剧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忘却时间的流逝,会把自己的人生与其联系起来进行深切的思索,让自己置身于那巧妙的情节,美妙的歌声中。不过,不管歌剧演绎的故事有多么的感人,演员的歌声有多么的动听,最终还是要通过音乐的桥梁才能走过去,走入这迷人的世界。这一学期通过西方歌剧欣赏课的学习,我从原来对歌剧的一无所知转换

2、到歌剧的喜爱者。老师在课前总是给我们介绍一些歌剧的历史、知识及名作家的作品。我自己回去出于兴趣也偶尔上网去了解。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的歌剧流传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歌剧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恢弘,因为它包含了各种艺术形式,如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等。欧洲传统歌剧分为: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音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等几种体裁。在课堂上,我欣赏了各种歌剧,聆听了许多著名音乐家的美妙旋律: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多尼采蒂(DomenicoGaetanoMariaDonizetti)、威尔弟(Claudio Monteverdi)、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

3、ozart)等等,领略到了歌剧无穷的魅力:悲剧的沉重震撼、喜剧的轻快诙谐;华丽的咏叹调、激昂的进行曲欣赏的几部歌剧中,我非常喜欢莫扎特的魔笛和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卡门。我了解到,魔笛(Die ZauberFlote)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Oder die Zauberflo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它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

4、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der Wiedeo )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一个神秘的黑衣使者的委托,写一部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

5、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所以说,观赏魔笛是非常美妙而丰富的音乐之旅。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魔笛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

6、,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歌剧的序曲是一段奏鸣曲,精美的弦乐声流畅华丽,如泉水源源涌出,给人以童话般的柔美、宁静的气氛。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叹调、帕帕迪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

7、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叹调,以及帕帕迪诺与帕帕迪娜的二重唱,莫扎特为魔笛赋予了生命,他的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这部歌剧中有几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捕鸟人帕帕迪诺。他一出场给人的形象非常新鲜,披着鸟毛做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吹着口哨。他是剧中带有喜剧因素的一个亮点,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以民谣为基调,生动灵活、轻松地刻画出其快乐的天性。最后一幕他与帕帕迪娜的唱段也富有生趣。剧中的女高音我最欣赏的是夜后。夜后的咏叹调是按标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写的,其在第一幕中的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节制的变化;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

8、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这些华丽唱段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歌剧的艺术。还有一点,就是歌剧的舞台背景非常地多,营造出了丰富的情境,有森林、神庙、花园等等。并且舞台上有一个小通道,比如帕帕迪娜从这个通道消失等,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部歌剧透着庄严、肃穆的气氛。他为我们呈现出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对立理念,王子塔米诺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鸟人则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一方,祭司萨拉斯妥也以其高贵的情操来感化夜后的报复,莫扎特成功地将自己的意念寄托于这个童话般的题材中。而卡门(Carmen)这部歌剧讲的是烟厂女工卡门是一个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

9、卜赛姑娘。她爱上了军官唐霍塞并运用自己罕有的女性魅力使霍塞陷入情网。霍塞不但因此合弃了原来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而且因放走了与人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后来甚至与上司阻尼加少校拔刀相见,不得不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此时卡门却早已与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海誓山盟了。于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里奥之间的决斗。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斗牛士,更使霍塞难以忍受。 随即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开始了,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找到了她。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他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

10、人入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牙利或吉普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魅力诱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第二幕中著名咏叹调爱情

11、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答谢欢迎和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第三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描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部形成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霍塞先是热烈转而祈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

12、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众所周知,卡门原本是一本小说,而卡门歌剧版的诞生则是音乐与故事的完美结合,这不但是对故事的提升,也是对音乐的升华,。法国作曲家比才为卡门身上特有的独立自由精神所吸引,1871年,倾尽心血为小说卡门插上了音乐翅膀,将其搬上歌剧舞台。“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独特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一直以来,“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对这一形象进行诠释,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但在众多的对卡门艺术塑造中,只有在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中,这一形象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本体存在,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比才成功地把这部小说

13、搬上舞台,他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删去了原作中许多次要人物和复杂的事件,情节线索简洁又集中。比才对剧中许多情节进行了删减和补充,使之更适合歌剧舞台的表演,让人物更加丰满,令剧情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得以发展。歌剧中剧情发展迅速而深入,歌词简洁而紧凑,成功地刻画了卡门直率、热情、放荡、残忍、诱惑、傲慢、狡黯等复杂多面的性格,具体鲜明地突出了她寻求自由,要求独立的性格特点。比才对卡门的人物性格作了深入的分析,通过音乐、声乐和表演艺术的结合,将分布在剧中的各个要素集中起来,形成局部性因素的有机组合和统一发展。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是一个必须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卡门的妖冶、狂放不

14、羁、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刺激神经的感官武器,似乎卡门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两者水乳交融。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对小说原著做了大胆的改造,挖掘出小说中蕴含的艺术价值,淋漓尽致地发挥了音乐长于抒情的特点,歌剧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激情来吸引和感染观众,使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审美享受与精神升华,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如在听魔笛和卡门前需要了解它们诞生时的背景才能听出它音乐中的真正情绪一样;听音乐,需要文化。这文化,不是指学校里学的数理化,也不是语文课上对文章的分析,英语课上对语法现象的认识。而是对人生意义

15、的领悟,对社会这本大书的细细品味。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人生的意义是不同的,对生活认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一部歌剧作品,或者也包括交响曲、甚至是一首短小的乐曲,再扩大一点,对一首诗、一部小说来说,主观感受和品出来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那些歌剧名家,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瓦格纳等等,名家举不胜举,名作数不胜数。他们被誉为开创者,鼻祖,先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歌剧,也同时展现了时代的气息。他们不仅仅是用音符,更是用心在创作,用灵魂在解读,挥洒出自己的思想,对人生的追求,对命运的感悟。 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没有雄厚的文学修养做基础,就无从产生歌剧的音乐。我觉得歌剧作

16、为艺术的一部分,是全世界共通的,但是由于各个地域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特点的不同,所形成的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会有所差别。无论是是在歌剧的样式、民族特点还是美学观念上都体现了歌剧与文化相辅相承的特点。例如,从歌剧样式上:叙事歌剧大体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歌剧芭蕾是18世纪法国歌剧的特定样式,大多产生于17-18世纪法国歌剧创建和发展早期。1855年在巴黎首次创建了滑稽剧院,出现了滑稽歌剧的样式。半正歌剧产生于意大利新古典主义时期,要比滑稽悲剧晚许多年。喜歌剧在法国1714年出现于集市舞台上,大体从1750年起,法国喜歌剧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再从民族特点上看:在轻喜歌剧的样式方面,尽管法国、西班牙、德国与

17、奥地利均采用舞蹈音乐,构成了边歌边舞的欢快场面,但由于国家和民族文化不同,舞蹈方式和音乐表现也很不一样。法国轻喜歌剧中经常采用小步舞曲,是因为小步舞曲是典型的法国宫廷舞曲,起源于法国路易十四宫廷,在法国歌剧鼻祖吕里的作品中经常使用。而奥地利与德国轻喜歌剧却大多是以华尔兹为基本素材写成的。至于西班牙的“萨苏艾拉”,则是西班牙所特有的带有歌舞式音乐伴奏的民间戏剧形式,大约在16世纪至17世纪产生于马德里附近的萨苏艾拉宫。但是好像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歌剧的发展不是很明显。比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浪漫主义题材的歌剧中,每一部的情节都很相似,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大都不会有太多的差别。尽管可能音乐很好听,堪称

18、经典,但是从题材和想要表现的思想理念上雷同,我想这是歌剧今后要发展改进的地方,在音乐创作的同时要提高戏剧表现的能力,有新意的情节会起大很大的作用。在歌剧中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感情分为: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歌剧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上面所说的音乐形式和演唱形式是一点点由人们创造发展而来的,但形成时期已经和现在有一段时间了,说明人们在创新这方面没有更高的追求,只是继续沿用以前的模式。谁能保证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不会被渐渐的消磨掉,不会被时代的脚步甩掉,所以要开辟一条属于本世纪歌剧路线,让歌剧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歌剧赏析的课程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的美妙的音乐体验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今后,我在课后有机会的话仍然会欣赏各位名家的歌剧,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音乐的巨大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