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847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明朝正德间的流民问题浅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朝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四川I民族学院JOURNALOFSICHUANUNIVERSJTYFORNATIONALJTIES第19卷第1期2010年2月Vo1.19No.1Feb.2010历史研究明朝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李慧慧【摘要】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是明朝流民I1题发生的严重阶段.历来学者在研究明朝的流民问题时往往选择对这个阶段进行整体把握.然笔者仅从此阶段中的正德年间流民问题形成的社会背景,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一二.【关键词】明朝中期;正德;流民问题;流民运动【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07

2、6(2010)01004005流民,即指因遭受自然灾害,社会厄难抑或其他种种原因,为了避难,求生而离乡背井,流向他乡的人.历代封建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民问题,然而,到明朝中期,流民骤起,成百成千地大转徙,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形势之迫,实为历史之不多见.确切而言,明朝发生流民运动的严重阶段为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期间.历来学者研究此阶段的流民问题,往往从其形成的原因,或产生的影响等某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握,少有专门选取其中某一朝予以独立探讨的.由是,笔者不揣翦陋,据此切人,构思此篇论文,仅就此阶段中正德一朝之流民问题浅析一二.本文主要从正德朝流民问题形成的社会背景,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

3、及其产生的影响三方面入手,系统论述正德年问的流民问题,以期从历史中探讨,吸纳,整合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我们理解现实,更好地把握未来.一,流民问题的,-I-会背景有明一代,明武宗被视为最荒唐的一位.他将贪婪,残暴与腐败集于一身,成为皇权罪恶的典型.宪宗,孝宗统治的四十年间,明王朝政局渐趋稳定,社会经济也得以发展,号为承平.武宗嗣位于承平之世,荒废政事,沉溺于嬉游淫乐,靡费无节,导致朝政El益腐败.即位初年,他倚用内宦刘瑾,贪婪不法,招致了宗室安化王起兵.刘瑾伏诛后,武宗不作更张,却更加荒嬉无度,甚至巡游边地,以作战为儿戏.官员勒索不已,民间负担繁重.四川,河北,江西等地的农民,先后起义反抗

4、,最后爆发了宗室宁王的反乱.而综观正德朝种种的危机,对其统治威胁最大的是全国各地的人民起义,如以规模较大,能与官军作战的武装起义为标准,正德朝共16年,竟有30多次显具规模的人民起义.起义遍及8个省区,即山东,北直隶,江西,广东,广西,湖广,四川和山西.正德朝流民充斥社会,起义遍及各省,形成了明朝中期继正统朝和成化朝后的第三次流民运动的高潮.然而,形成这次高潮的社会原因有哪些呢?(一)剧烈的土地兼并皇室地主,贵族地主和官僚地主凭藉着政治,经济特权,掀起土地兼并的狂潮.天顺八年作者简介:李慧慧,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邮编:650222)40第l9卷第1期李慧慧:明朝正德年间的流民问

5、题浅析(1464年),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口皇庄就是皇帝,皇后和嫔妃私人占有的土地和山林.其收人不归国家支用,专供皇帝,皇后,嫔妃们额外享用.皇庄飞速地增加着.武宗正德年间,是皇庄兼并土地疯狂发展的时期,武宗即位,逾月,即建皇庄七,其后增至三百余处.口皇庄的扩大,是侵占民田的结果,它的出现是土地高度集中的标志.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大贵族疯狂地扩大皇庄,搅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因而大大激化起来.除皇室的直接掠夺之外,贵族田土亦大量扩大.明中叶以后,诸王公主的庄田更加发展,拥有的庄田数字扩大到上千顷甚至上万顷的惊人程度.如有史料载,武宗即位后,对于权贵乞讨侵夺民间田地,更

6、是听之任之,诸王,外戚求请及夺民田者无算E1.随着宦官政治势力的膨胀,许多有权势的宦官都成了大地主.他们利用特权疯狂兼并土地的步伐也大幅加速.正德七年(1512年)十一月,镇守宣府的太监王刚,奏乞前镇守者地百二十一顷,诏特与之.1正德中,奄人多夺民业为庄田.正德年间,御用监太监丘聚在良乡购买土地四顷._2缙绅地主在正德年间兼并土地的浪潮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正德间,大学士梁储的儿子梁次摅在广东顺德原籍,与富人杨端争夺民田百余顷,次摅遂灭端家二百余人.可见,明季正德年间,由于土地兼并的急遽发展,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的速度也加快起来,成为明武宗正德年间突然出现大批流民的根本原因.(二)残酷的封建

7、剥削李洵先生在他的着述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明武宗朱厚照,把统治集团的贪婪,残暴和腐败集于一身,成为皇权罪恶的典型.这位公认的明朝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在他十六年的统治生涯中究竟导演了怎样罪恶的一幕呢?1.明武宗的腐朽统治朱厚照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位后,首先,在经济上加紧掠夺,不仅大建皇庄,还把大量土地分赐给贵族和宦官.一些凭借威势的管庄太监和官校,竭尽所能地欺压掠夺百姓,致使大量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各地镇守太监更是乘时射利,侵渔成风,广占田地.此外,他更以巡边为借口,到宣府,大同和密云等地,抢掠妇女,财物,弄得他所到之处市肆萧然,白昼闭户.不仅在北方,还南至徐州,扬州和南京等地,到处勒

8、索财物,夺人子女,近淮三四百里间无得免者.3正是明武宗的残暴统治,大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大批社会直接生产者脱离土地而流浪,流民充斥于社会,起义遍及于各省,成为正德朝政局动荡的根源.2.官府的苛重赋役明代的赋役是按黄册来征取的.赋税除重赋区之外的各地民田赋税并不重,与某些朝代比较,可能还是轻的.但是赋役的负担却非常不公,有特权的贵族和官僚根本不负担赋役,或很少负担,特别是明中叶以后,一些有权势的地主,通过诡寄,花分,飞洒等等的非法手段,偷漏赋役,把负担转稼到贫难下户身上.此外,劳役的征发甚比田赋,有些地方徭役的负担重于赋税.赋役征收的数额被分割为细碎的,分到州县,成为定额.地方官的一个重要

9、任务,就是要完成这个州或县的赋役额数.农民失去田土,但田赋仍需交纳;农民逃亡在外,赋役欠额都由未逃亡的农民负担,谓之陪纳.农民负担正常的赋役,已经负担不起,何况加上不断增长的陪纳负担,为了活命,只好一走了之,于是农民流亡越多,留下的农民陪纳越重;陪纳越重,农民逃亡越多.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它促使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三)社会环境条件15世纪以来商品和货币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一方面刺激了贵族大地主阶级的大地产扩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在其影响下,全国各地的土地商品化,经营化都有所发展,农民被从土地上排挤出去的速度也加快了.与此同时,15,16世纪中国国内的民族市场虽尚未形成,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主

10、义生产关系萌芽还处于微弱的地位,但城市经济已大有扩展,大城市周围的市镇经济已经出现并发展.手工业商品生产,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和一般非农业生产等在社会生产领域中所占比例在增大,4四川民族学院(双月刊?l986年创刊)2010年2月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易市场也空前活跃.所有这一切都给流民提供了更多的谋生机会.这些在封建经济的某些裂隙中艰难生长出的新的社会条件,即使不多,也成为促进流民运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明季正德朝,大批的流民充斥于社会,起义遍及各省,其中以江西,四川和刘六,刘七北方起义最富特色.江西地区是流民发生的中心地之一.自正德六年(1511年)以来,流民的武装暴动此起彼伏,几

11、乎遍及全省.如瑞州有华林山(江西高安县境)仙女寨,鸡林寨的罗光权,陈福一的暴动,饶州有姚源洞的王浩八暴动,赣州有大帽山的何和钦暴动.同年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右都御史陈金统管军务,调动南方数省军队前往镇压.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的南赣地区的流民暴动又激烈起来,这些队伍转战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的交界地带,攻州县,杀官吏,声势颇盛.到正德十三年(1518年),南赣的几支流民队伍先后被剿灭了.正德朝的四川起义是典型的流民起义.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四川保安人蓝廷瑞,鄢本恕和廖惠等发动流民暴动,蓝廷瑞自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各地民众踊跃参加,人数多达十万,任命了四十八

12、个总管,势力扩展到了陕西,湖广等地.明朝政府派刑部尚书洪钟总督川,陕,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会合四川巡抚林俊,并调用少数民族士兵,前往镇压.到正德六年(1511年),廖,蓝,鄢等暴动首领先后被俘,暴动失败.但其余众在廖麻子率领下,与曹甫,方四领导的另一支流民暴动队伍联合,继续坚持斗争,并转战于陕西,贵州等地,直到正德九年(1514年),最终才被明朝的军队和地方武装镇压下去.震撼明朝统治最强烈的是北直隶地区刘六,刘七的起义.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反对皇庄的发展和宦官的压迫.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刘六,刘七首先在霸县发动暴动,各地穷苦民众纷纷响应,不久人数增至数千,多次大败官兵,战绩初显.加上队

13、伍所过之处,人民积极支持,不仅主动供给粮草器械,有的甚至直接参加起义,大大增强了起义的力量.不久,刘六,刘七的队伍与文安生员赵燧的队伍会合,声势大振,发展到数十万人,转战于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广以至江西,他们把矛头直指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时称丧乱之惨,乃百十年来,所未有者,震动了明王朝的统治.刘六,刘七,赵燧领导的这次流民暴动,持续了三年之久,明朝政府几乎调动全力,最后才于正德七年(1512年)八月把这支流民武装队伍镇压下去.三,流民运动的影响(一)大量流民的产生,使国家田赋,劳役失去了征纳对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赋役征收,使国家的财政困难重生正德以前,户部银库存常保持在两百至四百

14、万两之问.但武宗即位前后,近岁所人,以积欠,蠲除,亏于原额,每年支用达五百万两左右,而所出过于常数.叫这种情况潜伏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但财政支出有增无减.当时支出的三大财政项目是:皇室费用,军饷和宗禄官俸.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皇室费用.武宗为孝宗办丧礼,加上自己准备结婚的费用,耗费黄金五千两,白银一百八十万两.2武宗婚礼后结算共费去黄金八千五百二十余两,白银五十三万三千八百四十余两之多.l2财政开支中最巨大的项目是军费,据户部统计,弘治十八年五月至正德元年十月,各项军费支出共达五百二十六万五千六百两,加平常各边的年例银九十八万四千四百两,合计达六百二十五万两之多._2如果加上宗禄,官俸和无限增长的皇

15、家消费开支,可看出当时国家财政几乎面临崩溃.而且由于各地赋税因人民流徙,土地荒废,灾害频仍而日益拖欠减收,接连不断的流民起义需要封建朝廷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来镇压,致使财政好转无望.(二)流民的大量出现,致使大批土地抛荒,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安定的秩序,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42第19卷第1期李慧慧:明朝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流民运动易动难安,大批土地的直接生产者流亡在外,大量土地被抛荒,导致原先以土地为基础的封建小农经济秩序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一旦社会矛盾激化到无力挽救之时,聚集到一起的流民常常选择揭竿而起,涉及的人数众多,范围广大,势必极大地扰乱社会秩序,破坏人民的安定生活

16、.而另一方面,封建朝廷为了镇压流民起义,动用了大批的人力与物力,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此外,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其他省份一样,也爆发了流民运动,穷民往往人海从盗,啸聚亡命,成为海盗.如正德时期,沿海各沙民家有双桅大船,出入江洋,兴贩鱼盐,交通流民,恣行劫掠.这里所说的交通流民一语,已经明确指出了沿海的经营远洋贸易的船主收纳了流民.所以当时这些沿海的流民常常被豪右之家所藏匿,并成为组织海盗船的人力来源._5(三)流民运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破坏了封建劳役制大批农民离开土地,使得黄册,鱼鳞册所规定的封建关系被打乱了,政府文书册籍,成为一堆废纸.原来的民,军,匠,灶的户籍,

17、变得乱七八糟.一旦成为流民,意味着脱去了户籍,从封建劳役制下解脱出来.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严重地被削弱.许多官工匠变成自由工匠,原来的军户,灶户,脱军,灶籍而归人民籍.以户丁为基准的徭役征发,越来越困难.于是一种以赋役结合或役由田出为倾向的赋役制度出现,两者统一于货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在流民运动过程中形成了所谓一条鞭法,其实就是在流民问题冲击下,两税法不得不以计亩征银,赋役合一的形式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四)正德年间的流民,开垦了大面积的人烟稀少的山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边远地区正德年间,赣南山区的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迫使流民起义不断,起义以赣南西北部和赣南南部为中心,数百里山区,成为流民

18、与官军作战之战场.流民起义被镇压之后,有记载表明流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比以前更加丰富了.赣南山区形势安定下来,闽南,赣中流民遂有可能于此种植蓝靛等经济作物了.到明后期,蓝靛已成为赣南的一大出产.由此而开清代赣南流民广种经济作物之先河.明中期开始的流民运动,改变了赣南山区山长谷荒的原始景观;奠定了赣南山区人口的基本布局;奠定了赣南山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促使赣南山区的商品流通变得空前活跃.【6(五)十五世纪以来,包括正德年间的流民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如果认为公元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中某些地区某些行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有所发展的话,那末这种具有原始积累性质的

19、大流民运动,就应被视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正式开端.7我们知道,无论在西欧,抑或在中国,当发生资本主义关系时,资本原始积累及自由雇佣劳动的要素的形成,都是不可缺少的.十五世纪中叶开始的明代流民运动,从其发生的爆发性,迅猛性和以贵族剥夺农民土地使直接生产者与土地相分离等主要特征看,无疑带有原始积累过程的特性.8而且流民运动的出现,又给当时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提供了易得的雇佣劳动力.尤其是对于江南一些手工行业主用低价工资购买自由劳动力,进行资本增殖客观上起了促进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十五世纪以来的流民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提供了一些必不可少的条件.(六)明中叶的流民运动促进了市镇

20、的兴起明中叶流民除流向边远山区之外,又有不少人进入城市谋生,从而促进了市镇的兴起.而市镇兴起以后,又诱导农民逃离土地,进入城市,使人口流向变得复杂多样.嘉靖时,何良俊对农民离开本业,从事工商业,进入市镇有很好的描述.他说:明中叶以前,农民十分之九从事农业,十九在田,安于农亩,无有他志.正德以后,由于赋役日增,农民失去了土地,涌入了城市,转向了工商业.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口.虽有夸大之嫌,但大致反映了流民大量进入市镇的趋势.流民源源不断地进入市镇,为其提供劳动力,促进了市镇的迅速发展.

21、因而有学者曾言:近代中国城镇的布局,基本上就是从明代奠定下来的.43四川民族学院(双月刊?1986年创刊)2010年2月中国古代流民问题的形成往往根源于剧烈的土地兼并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具体处在明中叶的正德年问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运动还具备了15世纪以前所没有的新的社会环境条件.研究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要使之回归于明朝中期这个大的阶段背景.正德年间大规模流民运动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有一些是历朝历代都会有的,但另一些如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促进了市镇的兴起等都是新的社会环境条件导致,也是明朝中期整个阶段常常出现的共同影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EG张延玉等.明史M.北京

22、:中华书局,1974年,p1887,p1888,p51365140,p5504,p50432明代官修.明武宗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p1994,p2180,p05380540,p05380540,p04120413,p0539,p0058,p05380540,pO5380540E3毛奇龄.明武宗外纪M.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p13,p16E4朱国桢.涌幢小品E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卷32EA.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p2975李洵.公元十六世纪的中国海盗.下学集F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p10

23、2104E6曹树基.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EJ.中国农史,1985年第4期,p24397李洵.试论明代的流民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3期,p738李洵.明代流民运动中国被延缓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下学集)E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p91E9何良俊.四友斋丛说E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卷13A.毛佩琦.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p2101O林金树.明代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变革J.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p34责任编辑:林俊华(上接第36页)佛教寺庙等相关措施的实行,精河县的藏传佛教在新的形势下显示出了初步复苏的迹象,

24、而这种恢复并非是完全循着复古主义的路线,更多的是一种适应新时期社会大环境的有取有舍的承继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蒙古族宗教信仰的传统断裂日久,以及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世俗化浪潮席卷,精河县藏传佛教,相对历史上而言,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迁.总的来说,就是信教群众的宗教观念和信教热情比较淡薄,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大为下降.而这也是当今整个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一般性特点.44参考文献E1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新疆宗教研究资料(第八辑),内部资料,1984年,p122丹麦亨宁?哈土纶着,徐孝祥译.蒙古的人和神EM.鸟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p3862E3陈麟书,陈霞.宗教学原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pl174精河县精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精河县志Ez.鸟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p1441465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p436E6特洛尔奇.基督教与社会理论A.孙尚扬.宗教社会学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p127责任编辑:林俊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