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881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 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华兹华斯自然情结的渊源探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华兹华斯堪称英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伟大的自然诗人”,他对自然有一种情有独钟的情结。毕其一生,华兹华斯创作了大量的自然抒情诗,尽情咏歌美丽的大自然,从对大自然的执著厚爱中发现、寻求某种自

2、然精神。从自然中获得快乐,以自然来启迪人生拯救灵魂,从而将强烈的内心情感孕育于对大自然的热爱中,借助对自然的深情描写表现出来。华兹华斯这种对自然的难以割舍的情结与其成长的时代背景、自身性格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他的创作,本文试图对其自然情结作些渊源性的探讨,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华兹华斯生活于18世纪末,当时西方社会充满革命的时代气息,其中最为轰轰烈烈的当属法国大革命。此时诗人正值青年时期,血气方刚,曾三度赴法,深为“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所振奋鼓舞。对大革命注入了满腔的热情。有着改革社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但是法国大革命最终没有实现“平等博爱”的理想,雅各宾派

3、实行的无情专政和恐怖政策以及拿破仑的称帝使华兹华斯感到恐惧愤怒。理想破灭了。随之,他陷入极度可怕的精神危机中。第一次从心底萌生“革命不像自然那样能够给人带来纯净和和谐”(Stopford 61)的想法。带着一颗受伤的心,他回到了英国。当时正值英法交战。现实动荡激烈,人民生活悲苦。英国国内也正经历着工业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自然与人类那种原本和谐统一的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人的异化、自然的异化。诗人时常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思想日益消沉。开始由“人的世界”转向“自然的世界”。大自然中,有恬静的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远离暴力流血,远离工业文明。能够给人带来启迪和希望。自然成为诗人心灵的唯一寄托和归宿,

4、为他提供了无限想象力、创造力和快乐。二、卢梭的“回归自然”思想华兹华斯出生于新英格兰西北部的美丽湖区,那里有秀丽的山色和星罗棋布的湖泊,诗人的童年就是在这儿度过的,这也是诗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田园牧歌式的童年给华兹华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后来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沉重打击后回归自然的重要原因。华兹华斯将卢梭的思想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在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即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拜,对自然的虔诚敬爱之情。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爱至极给予人美好情感的体验。三、泛神论的影响泛神论是相信上帝存在并不断出现在宇宙万物之中的神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认为“神”就是自然。神存在于自然中

5、,自然是神性、理性与人性的三位一体。在泛神论者看来,上帝的灵光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创造物身上,每一个上帝的创造物都与上帝一样具有神性。并且相互依存。这一思潮对华兹华斯具有深远影响。他秉承了“人与自然同化”的泛神论的思想,认为上帝的灵魂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无处不有上帝的精神存在,人的灵魂要依存于大自然。相对于人类世界的激烈动荡。大自然是如此的井然有序。自然景物是华兹华斯眼中的一道永远具有艺术魅力的风景线,也是诗人的灵感源泉。自然被诗人赋予了神性的光晕而已不再是客观的自然,诗人以诗来表达内心对自然的虔敬。四、内省的性格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有天才的诗人很敏感。”华兹华斯从童年时期起。就知道仔细去观察、

6、感受和思考周围的一切,对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有亲切的体会和理解。湖区的自然美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静静的星空下。散步在湖区的山谷中,与大自然作亲密的接触。除敏感外,华兹华斯性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孤独。他的诗歌中总会出现一个“孤独的自我”:“我好似一片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飞越峡谷和山颠”;“屹立在这怡神的草地,领略定能缓解我孤独感的美景。”这或许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童年时受人欺辱,八岁丧母,十三岁丧父,父亲生前留下的巨款被别人占据,因此他前半生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成年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人只能带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与大自然默默交流。正是这种敏感与孤独的融合

7、。使华兹华斯对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一再地强调自己对大自然弥笃的深情和爱恋:“大自然对于我就是一切。”见不到美景,就如同双目失明,他对自然的爱是神圣爱恋中最深沉的热情。自然于诗人是良师、益友。自然中,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找到归宿。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

8、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

9、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0、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