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2911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莱克《伦敦》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赏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 岛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写作课程(论文)题目 论威廉姆布莱克伦敦与威廉姆华兹华斯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学生姓名: 王葆莉 指导教师: 高公社 外国语 学院 辅修英语 专业09级 2012 年 10 月 30 日摘 要威廉姆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姆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两首诗歌都是描写英国伦敦是佳作,但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与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不尽相同。向来被人人津津乐道。本论文希望通过比较威廉姆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姆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技巧与表达的主旨,来得出两位作者的写作风格与借助诗歌与社会背景所希望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并且威廉姆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姆华兹华斯的威

2、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关键词:伦敦,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社会背景前 言威廉姆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姆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都是关于城市题材的诗。诗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伦敦,这一英国首都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诗歌伦敦是诗人于1793年创作的,当时正值欧洲反动统治者出兵干涉法国大革命之际,对法国革命深表同情的布莱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革命及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则是诗人华兹华斯根据他的一次经历写成的,据记载,这首诗于1802年7月31日华兹华斯在赴法国的途中经过威斯敏斯特大桥,他驻足在桥上观看是,不禁被伦敦的美景所吸引,后来他根据这次经历和他当

3、时的感受写成此诗。关于威廉姆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姆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一直被英国文学的爱好者进行一定的比较。从内容上,第一首诗的题目就向我们展示了描写对象,而第二首诗的威斯敏斯特大桥就坐落于伦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上,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诗人站在大桥上并记录下了自己的心情。第一,虽然从内容上我们可以得出两首诗都是在描写英国伦敦,但是从两首诗的字义上我们就很容易的发现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是什么问题导致了这两者的不同?第二,作为两种不同写作风格的著名诗人,两人在语言表达及风格上又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是如何表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的。第三,这两首迥异的诗歌又是对后世的文学创

4、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希望通过对伦敦和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这两首诗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第一,是怎么的写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背景导致了这两首描写对象虽然相同,但是作品但作品内容却相差甚远。第二,比较威廉姆布莱克和威廉姆华兹华斯的写作用词与修辞风格的不同。第三,比较两首诗,得出两首诗的写作主旨,总结作者的中心思想。第一章 作者背景介绍威廉姆布莱克 布莱克的早期诗歌以颂扬爱情、向往欢乐与和谐主题。他打破了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教条,用歌谣和无韵体诗来书写理想和生活,诗歌语言质朴,形象鲜明,富有音乐感,充满瑰丽的想象和奔放的激情。后期著作明显具有神秘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深邃的思想。布莱克

5、生活清贫,靠绘画和雕刻为生,他富有个人灵念与想象力的恢弘诗篇生前没有得到承认。英国文学界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意识到他们原来忽略的不仅仅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版画家,而且还是一位诗哲。20世纪布莱克受到了Ts艾略特等现代主义诗人的格外推崇。威廉姆华兹华斯 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之首,生于英国坎伯兰郡的水乡科克茅斯。儿时就读于家乡科克茅斯附近的一所学校,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陶冶了他的性情,成为其日后创造的重要背景与源泉。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早年他受法国革命和启蒙主义思想影响,同情革命和社会革命,为此写过一些充满民主思想的诗篇,但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剧变(董翔晓,鲁

6、效阳,1984)。第二章 诗歌写作背景诗歌伦敦是诗人于1793年创作的,当时正值欧洲反动统治者出兵干涉法国大革命之际,对法国革命深表同情的布莱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革命及劳动人民的同情。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则是诗人华兹华斯根据他的一次经历写成的,据记载,这首诗于1802年7月31日华兹华斯在赴法国的途中经过威斯敏斯特大桥,他驻足在桥上观看是,不禁被伦敦的美景所吸引,后来他根据这次经历和他当时的感受写成此诗(陈嘉,2003)。第三章 写作技巧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传统的押韵手法例如:诗歌伦敦中,第一节中street与meet、flow与woe,第二节中man与ban、fea

7、r与hear,第三节中cry与sign、appalls与walls,第四节中hear与tear、curse与hearse都充分体现了押韵在诗歌中的应用。而在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亦然。如fair与wear,bear与air,hill与will,still,steep与deep,asleep都是押韵的。相异点:在诗歌伦敦中,诗人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形式,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及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英国政府和教会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平民百姓的同情。在诗歌的前两节中,诗人多次运用了“every”或“each”这样的词来表达这种灾难的普遍性,让读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整个城市陷入一种凄凉的氛围之中。而诗中提到的各

8、色人物也正是这场政治运动的受害者。整首诗除了采用押韵的写作手法外,还多处利用了一词多义来唤起读者的想象,增添了这首诗的魅力(胡建华,1996)。而在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中,作者采用了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的形式。前八行主要是描绘伦敦的晨景,而后六行则抒发了诗人对伦敦美景的感慨。在诗的前几行,诗人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不由得为世界上竟有如此美丽的景色而惊叹。从第四行到第八行,诗人开始描绘伦敦的景色:船只、高塔、穹楼、剧场、教堂,眼前的一切都沐浴在晨辉之中。在这里,诗人采用跨行的手法,把目光所及的事物,从地上到天空,由近及远一一列举,表现美不胜收的伦敦景观。这种列举为所描绘的画面增添了真实感。第九、十行起

9、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这两行诗承续前面对美景的描绘,从对近处的景物描写扩展到远处的丰谷和山峰,而这一切都浸润在朝阳的光辉之中。难怪在诗的第四、五行,诗人说整个伦敦穿上了美丽晨光的“衣裳”。另一方面这两行自然地引入第十一行的抒情:“never saw I,never felt,a calm so deep!”诗人完全沉浸于审美的情景之中。“clam so deep”这三个单音节词都带有重音和长音(长元音和双元音)。这三个词放慢了诗的节奏,从而生动地表现了华兹华斯的平静而深沉的审美体验(杨德豫,1996)。在诗的最后,诗人回味起刚才的情景,看到泰晤士河“顺着自由意志”悠然流动时,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10、:一切是那么宏美,那么幽静。第四章 表达主题在伦敦中,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深刻揭示了英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抒发了他对英国政府以及教会的强烈不满。由于欧洲反动统治者出兵干涉法国大革命,英国政府也加深了对国内民主运动的镇压。伦敦显出前所未有的凄惨景象,劳动大众颠沛流离,四处流浪。他从伦敦扫烟囱的小孩,受伤的士兵,街头妓女和受惊吓的婴儿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画面,极大地强化了诗歌的震撼效果,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王佐良,1992)。而在威斯敏斯特大桥大桥有感中,诗人描绘了伦敦清晨的景色,诗人站在威斯敏斯特大桥上眺望伦敦的壮丽景象,伦敦沐浴在金色的晨曦中,一切都显得清新,宁静。在如此宁静的清晨,他似乎忘却了

11、白天的喧嚣和尘雾。他的心情恰如静静流淌的泰晤士河,庄严而恬静。作者把伦敦比作一位巨人,庆幸自己能在巨人安睡时来端详他的清秀面庞。结 论通过对以上两首诗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虽然诗歌的题材相同、形式相似,但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不同,以及写作手法方面的不同使得两首诗的风格和基调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作者的心境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威廉姆布莱克的伦敦描写了穷人凄惨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不同人的悲惨处境反应了资本主义关系下穷人的凄苦,看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的消极影响。而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静态的山水画,两

12、者截然不同。因此,笔者认为诗歌创作中,诗人的主观意向于整个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影响诗歌整体风格与基调的关键因素。此外,两位诗人在写作风格方面都摆脱了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提出了新的诗歌写作理论,对其后的浪漫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 谢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高公社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高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

13、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参考文献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胡建华.布莱克的“人类灵魂的两种对立状态”从天真与经验之歌到天堂与地狱结婚J.外国文学,1996杨德豫.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董翔晓,鲁效阳.英国文学名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陈嘉英国文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目 录前言 第一章 作者背景介绍 第二章 诗歌写作背景 第三章 写作技巧 第四章 表达主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