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891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1 中国书法艺术2 中国绘画艺术3 中国建筑艺术1 中国书法艺术一、概述1、什么是中国书法?l 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2、中国书法的特点l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l 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l 汉字形体演变及主要书法字体: (1)形体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一楷书一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主要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及特点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2、l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l 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l 影响书法风格的因素有:(1)社会环境;(2)个人性格;(3)书法材料的的进步与质地5、著名书法家l 东晋王羲之书法l 柳公权书法l 赵孟頫书法元代l 文征明书法明代l 清代 王铎二、详解1、千古不朽的书法(1)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2)铸造出来

3、的文字金文 “金文”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大盂鼎铭、毛公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l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l 散氏盘是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350余字,内容为土地交易移交时的约

4、契,记述矢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l 散氏盘铭文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l 其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活气跃然纸上,但却自然浑成。特别是在经过铸冶、捶拓之后,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均匀、排比的规则,而展现出种种不规则的趣味。l 圆笔钝笔交叉使用,但圆而不弱,钝而不滞,是散氏盘铭文在技巧上的着重点。在体势上,字型结构避让有趣而不失于轻佻,多变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玑罗列,锦绣横陈,在极粗质中见出极精致,这是散氏盘铭文的魅力所在。2、诸多字体的凝炼:行书 在草书和楷书产生之后,还有一种字体也

5、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个的呆立,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个的狂奔,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字体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3、登峰造极的书法大家(1)张旭与怀素l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晓精楷法,以草书最为知名。为人洒脱不羁,豁达豪放,嗜好饮酒,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称“张颠”。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其书得之于“二王”又独创新意

6、,书迹有郎官石记、草书右诗四帖等。其正书郎官石记,完全是虞欧笔法,端严规整,欧阳修集古录:“旭以草书知名,而郎官石记真楷可爱。”古诗四帖以其崭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气魂展开雄伟壮阔的书卷。丰道生跋:“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宣和书谱说:“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怀素l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鲁公(颜真卿)亦为之心折,与师旦夕切磋笔

7、法,获益良多。他性情疏放,好饮酒,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2)宋四书家l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黄庭坚l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8、。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米芾l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

9、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l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2 中国绘画艺术 一、概述 1 、什么是中国画? l “ 中国画” ,或称“ 国画” ,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

10、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 ,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 的称呼。 2、中国画分类 l (1)以题材的不同划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l (2)以表现技法分:工笔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与写意、勾勒与没骨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设色与墨笔指绘画使用的是以水墨为主,并绘制了颜色的技法。 l (3)以艺术风格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l 工笔重彩画l 水墨淡彩画3 、几种经典类型 (1)文人画的艺术特点l

11、 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l 艺术特点: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注重诗意黄公望:著名文人画家l 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 (2)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l 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比欧洲风景画早1

12、000年。l 艺术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突破时间限制,广摄景物,有高远、深远、平远等多种取景方法,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3)社会风俗画l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4、中国画主要特点l 首重立意,胸有成竹:中国画的构思l 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l 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l 随类赋彩,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l 情景相生,气韵生动:中国画的意境,从写生到写意l 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三、中国画的发展l 起源

13、较早,但无特殊意义l 周秦汉,画以道德教化意义为主,所谓“作图以警后世”;其内容多半是画名人,画功臣l 三国两晋,佛教渐盛,道教大行,转而画佛、画神仙;由于晋代玄谈放诞之风大盛,也画人物普通人以取乐。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物画l 人物龙凤图 战国时楚国31.223.2厘米,帛画。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此画以线为造型手段,服装衬以卷曲云纹,袖口用斜线装饰,领口、腰部、后身及衣角皆以墨色块面处理。毛笔用线生涩不畅,粗细不一,形态古拙而简劲,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l 人物御龙图 战国楚 37.528厘米,帛画。画中绘一中年男子侧身直立,高冠长袍,腰佩长剑,手挽缉绳,驾御着一

14、条形状似舟的飞龙。龙尾立一鹊鹤,仰首长鸣,龙身下有一条大鱼在游动。上端罩华盖,3条飘带迎风摆动;人物衣着动势向右,与飘带相一致,表现了行进的方向和飞动的势态,画中男子很可能是墓主人的形象,身材修长,精神抖擞,神态自若,气宇轩昂,反映了战国贵族阶级祈愿死后乘龙升天的愿望。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l 唐代的宗教画盛行;同时,画本身的领域大大拓展,既有南北山水画的兴起,也有花鸟动物画的风气,此外,画美人之风也大盛。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隋代杰出画家展子虔的传世名作,也是中国现存的一幅最早的山水卷轴画,画轴上有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瘦金体题签“展子虔游春图”六字,后有元冯子振、明董其昌、清乾隆帝等人的题

15、跋。又有北宋宣和内府、元内府、清内府以及明清诸位大收藏家的鉴藏朱印,堪称镇国之宝,因时局动荡,失落他乡。1946年以后,这幅画才出现在民间古玩店,被著名收藏家张伯驹购得,1956年张伯驹将游春图等三十多件国宝级书画捐赠故宫博物院。游春图为绢本设色,宽43厘米,长8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唐,“画圣”吴道子的画l 送子天王图(局部二)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图分两段,前段描绘天王送子的情节,后段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 l 周昉,字仲朗(一作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

16、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l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仕女画的又一高峰。从画面上作比较,在人物穿插之后,多了一些也许是并不起眼但却十分重要的背景。有仙鹤、小兽、湖石、花草。l 江帆楼阁:李思训作品多描绘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水,今有江帆楼阁图传世,但对其真伪存有争议,该图描绘了春天江边坡岸山崖,绿树楼阁,江水浩淼,渔舟轻荡,游人赏春的优美景色,构图疏密有致,树分四枝,叶、干双勾,设色于青绿之上又有泥金,线条劲利遒韧,色彩古雅绚丽。李思训的画风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后世的青绿山水就是其画风的延续,明代董其昌等在南北宗论中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17、l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祁(今山西祁县)人。l 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情景冷漠萧瑟。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这正是唐代山水画的一大典型特征。l 韩干 马l 唐 韩滉 五牛图三、中国画的发展(续)l 宋代有画院制度,绘画成为专业;画院制度,类似科举,人们常常借此以求功名l 明清以后,中国画没有大的发展,作画之人,大多只是雕虫小技,画论也十分贫乏l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在其山水训中写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

18、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家从四时的山景联想到人物的形象,产生这种联想的客观基础就是自然界的有些特征与人的生活情感有某些神似之处。 l 宋代的花鸟画l 宋代的花鸟画三、中国画的发展(续)l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透显着道家情调,充满闲逸之趣,不附有任何现实之目的l 宋明以来,知识分子大多走儒学精神路向;但在情趣方面,则受道家的影响,具有深深道家情结,故山水画为知识分子所重视,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l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l 步辇图唐阎立本、l 唐宫仕女图唐张萱、周昉、l 五牛图唐韩滉、l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l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l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l 富春山居图元黄

19、公望、l 汉宫春晓图明仇英、l 百骏图清郎世宁。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百骏图3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一、概述1、中国古代建筑类型l 从远古到清代,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此外,城池、塔刹、故居、民居、长城、桥梁、亭台、楼阁也属建筑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实体。2、建材与结构的特点l 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建筑为主,既不同于西方古典建筑以石为主,也不同于现代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因此中国古典建筑主要是在土木结构的基础上,追求“适用、

20、坚固、美观”,最底层是屋基,由台基、栏杆构成,栏杆上加以装饰,使它既坚固又美观。在台基上是抬梁式木构架,由木架承担房屋的重量,墙只起间隔作用,亭子、楼阁有的就根本没有墙。柱子、架梁上大都加以装饰,或写上对联,或画上彩图,此即所谓的“雕梁画柱”,把适用、美观、坚固融位一体。l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有结构,所谓斗拱,通俗的说法,是在柱顶与房顶之间用若干小木块纵横交错层叠构成的逐层向外排出的结构,以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斗拱都追求如意伸展的造型。l 古代的建筑,在建筑物之外,还往往建造牌楼、华表等加以衬托,空闲之处,又以亭池草木加以点缀。l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在轮廓、比例、均

21、衡、节奏、色彩等方面都显示出一种特有的宏伟、旨趣和意蕴。木质结构的优缺点优点:l 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l 便与适应不同的气候l 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l 材料供应比较方便缺点:l 不利保存,虫蛀、腐朽危害最大,战争火灾也是它难以保存3、选择了组群布局的原因l 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l 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l 保证安全、防风、防沙,或在庭院内种植花木,造成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4、上色具有等级观念:l 宫殿屋顶的色彩最重要,黄色琉璃瓦屋 顶最尊贵使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l 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绿色、

22、绿灰混合。l 居民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l 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居民、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 。二、几种经典类型1、宫殿l 古代称高大的房屋为殿。汉书颜氏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称为殿,不必宫中也。”不过依现在的解释,宫殿以帝王的皇宫为代表。l 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宫殿现状来看,宫殿在秦汉时期以后已成为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如秦时的阿房宫、北京的故宫、西汉的未央宫等,都是中国古宫殿的代表作。宫殿的特点l 高:主要是显示帝王高人一等。l 大:是指宫殿占地很多,让人们产生对帝王的敬畏情绪。l 深:宫殿排列井然有序,能给人森严的感觉;宫殿之深,主要是为了体

23、现等级秩序。l 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对称是为了显示四平八稳,规规矩矩的特点;红颜色主要是为了体现庄严、肃穆、不可动摇的气派。2、陵墓l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极有文化价值。因此,目前尚存陵墓处都是旅游胜地。(1)秦陵l 在陕西临潼县东鲡山北边,建成于公元前210年。这个陵的主体尚未打开。经调查发现:冢高76米,周长两千米。陵内有内外两城,有十个城门,内外城四周都有角楼调查证实了司马迁记载的始皇墓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秦始皇兵马俑只是秦陵的一个部分,但它己是世界奇迹续(2)汉陵l 在陕西咸阳北部,有十一个西汉帝王陵墓。最著名的是长陵(刘邦陵)和茂陵(刘彻墓)。

24、茂陵附近有“白鹤冢”遗址李夫人墓,霍去病墓。1978年在霍去病墓所在地建立了茂陵博物馆。(3)唐陵:l 在陕西关中六县。其三大特点是:封土为陵;神道偏东;因山构成。武则天的碑文是无字碑,叫后人琢磨不透。(4)宋陵:l 北宋陵集中在河南巩县境内。南宋六陵都在绍兴城南。南宋的陵被盗严重。宋陵的特点是地点集中,石象较多,但规模不如唐陵大。(5)明陵:l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紫金山下(孝陵),其他十三位帝王皆葬于北京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区域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就是人所共知的明十三陵。续(6)清代:l 清代帝王陵墓分为东陵和西陵。清东陵在河北遵化县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

25、分明有十四座帝王和后妃的陵墓。其中有五位帝王的陵墓:顺、康、乾、咸、同。东陵占地两千五百公里。清西陵在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总面积小于东陵,埋葬着四位皇帝,九个皇后,五十七个嫔妃。其中有光、道、嘉、雍。光绪的地宫已经开放清东陵续l 自秦至清,几乎所有帝王陵墓都是由神道和山岭两部分组成,陵上陵下的各种建筑也非常讲究对称、和谐、森严,实际上是宫殿风格的延伸。3、寺庙:宗教建筑l 道观是道教的活动场所;寺院是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建立起来的,是佛教的活动场所。道观无塔;佛寺有塔不过也有例外,峨眉山的万年佛寺,本应有塔但无塔。l 峨眉山万年寺 建于晋代中国最早的佛寺l 最早的佛寺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据传,

26、东汉明帝时期朝廷接纳外国僧人以后,才有了以塔为标记的佛寺。东汉帝接纳外国僧人布道传教,并安排他们住在鸿胪寺。后来就根据外来僧人的建议,改建为精舍,专供僧人居住。所谓改建就是在原址上建一座塔,由此开始,后代都在佛寺建塔作为佛门圣地的标记。之所以取名为白马寺,也有记载:“外国国王曾毁坏寺庙,唯鸿胪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止,因改鸿胪寺为白马寺。”现存著名的佛寺:l 唐代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其中佛光寺最为著名。该寺坐踞山腰,三面环山,环境幽雅,松柏苍翠,建筑错落有致,共有120余座。传说北魏时孝文帝见佛光照遍山林,便名为佛光寺。续l 辽宋时期:独乐寺,在天津附近关于命

27、名,一说“因寺独有乐水;另一说唐安禄山在此誓师叛唐,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名。隆兴寺,在河北正定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当时规模较小,称龙藏寺,宋初改名为隆兴寺,清代乾隆讳隆兴寺,又因寺内大佛著名,故名大佛寺。此寺规模宏大,超过宋代以前的寺院,寺中高约10米的弥勒佛像,塑功精致,姿态动人。佛香阁内的铜铸大悲菩萨像也是我国现存的最高的一座铜佛像。铜像有四十二臂,故称千手千眼观音。1944年重修隆兴寺时,建筑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隆兴寺并不很大。除此之外,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河南登封的少林寺、也是极其著名的。河北正定隆兴寺续l 元明时期:著名的有,济南的千佛寺、江苏镇江的金山寺、北京香山的

28、碧云寺、青海湟中的塔尔寺。续l 清代寺院大都保存完整,其中一部分是清代重修的前代寺院,一部分是清代建造的。北京的潭柘寺,大觉寺、大钟寺大钟寺汇集了商周以来的一百六十余口古钟,有陶制,有铜制,可谓中国古钟博物馆。其中最大的是永乐大钟,重46.5吨。列入大英百科全书,称雄世界。l 清代的寺院在承德避暑山庄也是比较集中的,有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六世班禅行宫)等都是清代皇家建造的寺院。续l 在五岳之上也有许多庙宇,如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等,都有高大雄伟的庙宇。总之,历代佛寺数不胜数,其建筑、塑像和装饰都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现存著名的道

29、观:l 道教宫观,即道观,比佛教寺院少,但著名道观也不乏其例。福建莆田的三清殿,北宋风格,在建筑上彩绘道教图案;苏州的三清殿,是现存的最大的木构建筑,藏有吴道子,颜真卿、李隆基的字画;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传说是吕洞宾的出生地方,其中道教壁画是艺术珍宝。武当山也是道教胜地,山上道观建筑也是道观的代表作。宗教建筑特征:l 追求整体对称,力求肃穆效应。佛寺以塔以主,四周建筑讲究对称。道观以主殿为主,四周建筑也讲究对称。l 佛寺和宫观由于熔建筑、雕塑、绘画、园林、艺术为一炉,化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美学、书法、文书为一体,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善男信女参观佛寺和道观的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

30、化的熏陶与感染,心理上得到某种平衡,精神上得到某种松弛,从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4、园林l 中国古代的园林是由人造的建筑物、山水、花木、匾联、文物等要素综合构成的综合艺术品。融建筑、山水、花木、匾联、文物为一体,是园林有别于其他建筑的特征。l 我国古代园林可追溯到西周的苑囿。据诗经和尚书记载周文王的苑囿“方七十里”,掘土造台,在最高处建楼阁,建筑物与水面,高低起伏,相互映衬。这表明西周初年己有人造园林。l 园林的发展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曾建大型园林,楚灵王的章华台也不小。秦汉时期苑囿中出现了神话意味的仙岛。三秦记记载:“秦始皇

31、作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山”。汉武帝也曾建过海上仙山。其实,秦汉时期的园林只不过是把宫殿的建筑造于依山傍水之处,讲究“一池三山”或池水堆山之法,并未构成建筑物、山水、文物融为一体的园林。续l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大夫爱好自然的野致,在园林制造方面努力创造了一种比较朴素自然的环境。据资料,晋代一士大夫建造一金谷园,种松柏几万株,河水环其下,水中养鱼,亭台四处养鸟,奇兽怪禽。这个金谷园是晋代私人园林的代表。除私人园林外,皇家园林也不甘示弱。魏文帝造假山园林,叫景阳山。其规模之大,建筑物之豪华是相当可观的。此时期的私人园林和皇家园林对后世园林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l 金谷

32、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l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各门艺术的成熟时期,皇家园林与私人园林均有很大发展。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聚土石为山,凿北海引水环三山,山上建台榭回廊”。唐代最有名的园林是唐玄宗经营的华清池。还座落在陕西临潼的温泉附近。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唐代著名的私人园林,这座园林在风景优美辋川山谷,是将自然地形略加整理点缀而成的。续l 北宋时期的园林集中在洛阳。洛阳的名园众多,形成了所谓城市山林,但正如名人王世贞所言“洛阳有水、有竹、有花,又有树木,但无石”,园林中不曾叠石为峰岭,实在是洛阳园

33、林的缺憾。l 到宋徽宗时期,园林多建于浙江余杭一带。这时建造的艮岳是我国造园史上的一个杰作,艮岳位于余杭凤凰山旁,因地处京城东北,属八卦中艮卦的位置,故名艮岳,又称万寿山。这座园林吸取并聚合了当时全国名园胜景,奇花异石。此时江南私人园林也很盛行。续l 元明清时期,园林主要集中于北京。l 元代知名府宅园林有五十多处。明代园林极为发达,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皆远胜前代。如在北京城内外营造了十几处皇家园林,其中就有北海和中南海。另外有南池子、北池子、南河沿、北河沿,景山公园、清华园等等。续l 到了清代,皇家园林集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欧园林艺术,在紫禁城内有小型园林四座(御花园、福建宫花

34、园、慈宁宫花园、乾隆花园);在皇城内扩建了三海(北海、中南海、南海);在西郊兴建了园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总称三山(玉泉山、香山、万寿山)五园。在承德,兴建了依山傍水的避暑山庄。其中最宏伟、最精致的首推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续l 明清两代的私人园林也很发达,多集中于杨州、南京、苏州、嘉兴和杭州一带。如今,苏州、杭州的园林仍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古典园林特点:l 一是人造景物与自然景物相交替,组成有韵律的景观;l 二是追求明朗、华丽、优雅的气氛,能满足人们欣赏大自然的情趣。l 三是对立统一的美学原则。真假、动静、曲直、隐显、大小、远近、情景、主景与背景,无不对立统一,由此相映

35、成趣美学原则析:l 真假:造园林的基本法则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l 动静:若静坐亭中,行云流水,鸟飞花落,皆动也。舟游人行,而山石树木皆静止。故以静观动,以动观静,则景出。l 俯仰:园林中的景物,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中国园林不讲究对称,因此俯察仰观,妙趣无穷。l 远近:有些山水耐远观,有些景物、文物耐细看。文物、匾联都是必须近看才能体味其妙趣的。l 小中见大:园林犹如盆景之妙。有诗曰:“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山”。著名的园林很注重把优秀的名山大川之美缩于园内,类似盆景。5、民居l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

36、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l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北京四合院尤为典型。l 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北京四合院l 山西平遥古城,1997.12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北方典型民居。l 云南丽江古城,1997.12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民居。l 皖

37、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2000.11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徽州民居。l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l 福建土楼,2008.7.7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特殊山区民居。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观念2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3 古代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本特色1 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观念一、文化之于文学艺术l 就生活情调与兴趣取向来说,文学艺术最能表现一种文化的特色。因此,近世谈文化的人,最喜欢强调文学艺术。l 严格说来,文学艺术只是便于观察的文化面相,未必就是文化精神之所在。l 中国文学艺术深受中国文化价值取向(主要是哲学思想)影响。也

38、就是:哲学思想决定了人生态度及价值观念;而这种态度和观念渗入人的情意活动时,方表现为文学艺术作品。因此,中国文学艺术的内容,本质上受中国哲学思想决定。二、古代文学艺术观l 先秦思想之出现,标示中国文化进入自觉时期,一切价值问题皆在这一阶段中获得初步解答,关于文学艺术在人生中之意义或功能,也在各家学说中有不同的观念。(一)儒家艺术观l 儒学承周文传统,对艺术的看法,可从儒者对“乐”的理论中看出来。儒者以“礼”与“乐”并举,认为二者相辅而行,互相辅助。在汉儒所编辑的礼记中,有乐记一篇,可代表传统儒者对“乐”的基本观念。1、同与异l 乐记中论“乐”之功能及目的,常常都是与“礼”并举的。l “礼”代表

39、各种权利义务之划分,所以“礼”的功能表现在“特异性”一面;“乐”则是情意之流露,所以功能表现在“共同性”一面。故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2、节度与发舒l 进一步说,则“礼”代表节度,目的在立秩序;“乐”代表发舒,目的在求谐和。所以,“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l 人的文化生活,一方面要有秩序,一方面要在秩序内有谐和感;所以礼乐相辅,不可偏废。如果太偏重“乐”,则情绪逸出范围,如果太偏重“礼”,则情绪发生冲突。故又说:“乐胜则流,礼胜则离”。3、不足与救失l 这样,“乐”的基本功能,似乎在辅“礼”之不足,或者说救“礼”之失;它显然是附属于文化秩序之下,而获得意义的。4、淫乐与和乐l

40、这样,“乐”自然必然受道德意识的限制;换言之,“乐”一定有“好坏”之分,而且其好坏不由于其内在标准而成立,而是由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成立。这就是乐记中所说的“淫乐”与“和乐”。“淫”与“和”分别就“奸声”与“正声”来解释,即是说:乐者有“邪正”之分。l 这种理论立场,是不肯定艺术的独立的理论传统,而通过道德化观点来衡量艺术的好坏。这种思想趋势,即表示德性的自我统摄情意的自我。5、艺术欣赏:道乐与欲乐l 乐记中还更进一步说“乐”即是指“快乐”而言;并进一步说,有德性的人从“道”中求快乐,无德性的人从欲望中求快乐;又说君子“广乐以成其教”。这些说法都表示出一个一贯的立场:以道德教化的价值为艺术价值

41、。l 孔子本人重音乐,也喜礼乐并举,不过论语中未提出评论艺术的明确标准。但零星资料也足以表明孔子持德性观点来看艺术。l 至于孟子扩大德性理论,建立重德哲学的系统,自然要把艺术活动收归德性的笼罩之下。l 所以,我们虽知道礼记内容大半是汉儒思想,但在这一点上,他们所说的应可看作对孔孟的艺术观的传承和发展。(二)墨家艺术观l 墨子对艺术的看法,与儒家颇为不同。墨子以其功利主义立场,来看艺术活动,根本否定艺术价值。他认为,音乐之类的活动,只是为了取乐。墨子主功利而不赞成享乐,所以认为音乐应该废除。故有“非乐”之论。这个观点也可以推及到其他的艺术活动。l 墨子思想的宗教气息非常浓厚,通常宗教家最容易承认

42、艺术价值,然而墨子却不然,他反对艺术,觉得艺术无用。日后荀子批评他“蔽于用而不知文”,就是指这一方面。(三)道家艺术观l 传统哲学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道家。先秦道家中的老庄,虽然对于音乐或其他艺术未作正面析论,但庄子的生命情趣,从内七篇看来,纯粹是艺术的。尤其逍遥游一篇中所描述的境界,完全是观赏的自由境界。因此,日后中国知识分子受道家思想影响的,都对其艺术价值作一种正面肯定。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l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道家艺术观(续)l 魏晋放诞之风,是汉以后的

43、道家变形之一。其人物不但大半欣赏艺术活动,而且根本以艺术欣赏眼光来看人生。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他们可以说是最彻底的艺术家。l 在他们的观点下,“自得”与“各任其性”方是“价值”。这种价值,显然是生命的自由情趣,也就是艺术内在价值的根源。三、儒墨道三家艺术观之比较l 儒家以为艺术活动应附于道德教化之下,其功能是造成情绪的和谐,以帮助道德价值之实现。l 墨家则根本不了解艺术,只将艺术活动看成享乐。l 道家却否认其他价值,只肯定艺术价值;这种艺术价值直接落在了生活上,并不一定表现为艺术品的创作,而以生命本身来表现艺术价值。p 各大家都不特别鼓励具体艺术工作。这是对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极有影响的一

44、个重要因素。2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l 先秦是奠基时代,此时的诗经和楚辞是古代文学源头,也是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的开端。l “诗骚时期”诗歌的起源:l 诗歌起源于劳动 和生活 。 l 诗歌起源于神话。 l 诗歌起源于人类喜悲的抒发。 l 诗歌起源于对战争的崇扬。 l 诗歌起源于祀神时媚神 用的歌词。 l 韵文比散文好记。 诗经l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305 篇,经长期多人采编,最后由孔子审编而成。 l 风 采自各诸侯国不同地区的民谣;雅 宫廷乐歌;颂 周王室及春秋前期鲁国、宋国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l 特点:反映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

45、思想和情感,生动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反抗压迫的优良传统。片断欣赏:l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战国: 楚辞- 屈原 离骚 l 楚辞,后诗经300 年左右,主要作者是屈原,后继者有宋玉、西汉贾谊等。屈原有 离骚 、 九章 、 九歌 、 天问 最为著名,以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抒发了思想情感。l 特点: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表达了屈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l 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中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

46、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现其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散文l 在诗经到离骚的300年间,诸子散文也异彩叠放。尽管诸子散文追求说理、叙事,但其中的艺术性,如比兴手法、叠句排比等,使诸多散文成为实用与审美融为一体的文学佳作。l 先秦说理散文,早期有论语、老子后期有孟子、庄子、韩非子l 先秦历史散文,早期滥觞之作尚书、春秋后期初步成型之作左传、国语、战国策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l 秦汉唐中叶,“诗赋时期”。秦朝在文学方面几无建树。1、汉赋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