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09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信仰和现实问题 姓 名:学 号:系(部):初等教育学院专 业:小学教育(综文方向)班 级:2008级综文本科一班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2 年 3 月摘 要信仰是人类生活亘古不变的话题,它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指导我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人生道路的方向。有信仰的人生才能有意义才能更幸福。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生追求也变得单一而物质化。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为生存问题奔波劳碌,精神生活在不断的奔波中逐渐变得匮乏,信仰更无从谈起。现实生活的压力,精神生活的缺失,信仰的被抛弃等等问题让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变得盲目而劳累。信仰和现实

2、的问题以及他们如果更好的相容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重要议题。黑骏马中主人公现实生活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迁是信仰和现实反差的例证。每个时代人都有精神困境,也都有走出来的时候。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信仰。从文学作品引申到现实生活,信仰和现实的问题在两个时代、两个世界里交织、迁移。关键字: 信仰;现实;价值观;人生意义AbstractBelief is the topic of human life since ancient times, it affects human life, to guide us in the direction of thinking and life on

3、 the road of life issues. Faith life will be meaningful to more happiness. In todays economic level of development, peoples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rising,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has become a single, materialistic. In real life, we had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hard work, spiritual life graduall

4、y become scarce in a constant rush, faith is more out of the question. Real-life stress, lack of spiritual life, faith was abandoned and so on 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become blind and tired. Beliefs and reality, and if they better the compatibility of modern society, people are faced with importan

5、t issues.Black horse in the hero of real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inner world of faith and practical examples of contrast. Every age has mental difficulties, and also have come out. Is important to find the true faith of heart. Extended from the literature to real life, faith and real

6、ity in the two eras and two worlds intertwined, and migration.Keywords: Faith; reality; values; the meaning of life目 录前言1一、信仰的内涵和外延1二、黑骏马中主人公的信仰和现实追求及其反差 2三、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 4(一)单一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4(二)精神生活的匮乏 5(三)信仰的缺失 5四、信仰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 5结论6致谢7参考文献8前 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实施和推进,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渐渐处于更高的层面,社会人的生活质量

7、的评判标准也部分甚至全部地向金钱方面靠拢。与此相对应的,人们逐渐将自己的生活方向和人生目标转变为单一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这种单一的不平衡的人生追求导致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精神生活的普遍缺失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整体表现为社会整体价值的混乱和个人信仰的缺失。信仰和现实的问题以及它们如何更好的相容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面临的重要议题。一、 信仰的内涵和外延信仰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扩散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信仰的形态在不同的领域是不同的。首先,在宗教领域,我们所理解的信仰是某个个体对宗教对象(包括信仰对象和教理教义等)由认同崇拜而产生的在思想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身心上的皈依。这种坚定不

8、移的信念和身心上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宗教特定的仪式和活动中,而且对信教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在政治经济领域,信仰表现为人们对自身生活现状和未来情况的期待与向往,这样的信仰是考虑实际的,和生活息息相关,信仰主体所信奉的是自己和周围人生活的物质的功力的目的,主要表现为追求财富和追求地位两种形式。在文化艺术领域,信仰的形式更具有精神性的特性,信仰主体信奉的对象与自己所专注的领域相吻合,整体表现为信仰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文化艺术活动全身心的投入甚至为之献身的勇气。 费尔巴哈曾说过:“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跟限制、也即跟本性与理性之规律相对抗的主观的东西具有现实性,也

9、确信其具有无条件的有效性和真理性。信仰只涉及这样的事情,这些事物,跟限制,也即跟本性与理性之规律相矛盾的将属人的心情,属人的愿望之全能加以对象化。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1这个理解起来有难度,简洁地说,信仰服从个人的主观内心诉求,不易受环境影响,具有排他性、坚定性和专一性。正是信仰的这些特性,才使得人们在对它的向往和追求过程中,产生了坚韧的意志和无穷的动力来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困难,使人生变得更有意义。现代社会领域中的信仰大体可分为与个人相关和与社会相关两大类。与个人相关的信仰即个人人生信

10、仰,是指个体对当下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把握,对自己未来和前途的期许,对自己生命归宿的把握和持有。个人信仰与个体的人生道路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个人信仰就会有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方式、生活准则和生活方向,这样就有了与信仰相匹配的人生。与社会相关的信仰就是社会理想信仰,与可以自由选择的个人人生信仰不同,社会理想信仰是一个社会的“公众”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公众“自由选择”并执着追求的结果。这种信仰更多的表现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信仰。它一旦形成,不但不能自由选择,相反,更表现出一种较强的“社会约束力”对所有成员都有的“约束力”,所以,似乎没有了所谓的“信仰自由”问题了。2在此,我所要谈的信仰是与个人相关

11、的,也即个人人生信仰。它是与个人相关的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与一般的价值观不同,信仰统摄整个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相适应而且正确的个人人生信仰。二、黑骏马中主人公的信仰和现实追求及其反差黑骏马是作家张承志写的一部浪漫悲伤、满蕴草原情怀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是壮美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全篇以一首高亢悲怆的蒙古歌谣黑骏马贯穿始末。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和爱人索米亚的爱情悲剧,抒发了作者对草原民族的深厚感情。3在此,我主要谈谈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成长经历中个人内心追求与信仰的变迁和回归。从主人公最初怀

12、揣的美好爱情信仰、之后的带着愤慨和暴躁离爱人和草原而去、以及到最后精神上的回归和再次离去(与第一次不同的离去)这些过程,我们见证了一个蒙古青年的成长,在年龄之外,心灵和精神上的成长。而这些外在的成长经历反映的是内在信仰的变化和成熟。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从小被寄养在白发额吉家里,成长在蒙古草原。从他结识索米亚到黄毛鬼希拉罪恶的所为之前。白音宝力格一直是对生活充满热望的“十八岁的我将带着魁梧的身量和铁块一样的肌肉,还有一身本领回到草原。当然,十八岁的索米亚也会更勤劳,更能干,更善良和更美丽。那时,我将以坚毅的神情和成熟的大人气,向她建议我们的生活。我和她将有一个使整个草原都羡慕的家,在幸福中照顾好我们

13、亲爱的奶奶,让她享受一个充满安慰的晚年。”4他尊敬爱戴慈祥的白发额吉,深深喜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沙娜”索米亚,骄傲的拥有黑骏马刚嘎哈啦。此时的他,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对生长的草原怀着深沉的热爱,对美好的未来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向往。这一切的美好感觉都源自于他那不成熟的信仰,他年轻、单纯,所以想法也简单,想要的生活都刻画在了自己的想象里。这样的信仰单纯而美好,却经受不住现实的考验,或者,根本不能称之为信仰。这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美好,直到索米亚被黄毛鬼希拉玷污之后。那些单纯美好想法一下就崩塌了他感到一种召唤,驱使他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在这个事件

14、后,额吉、索米亚与白音宝力格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额吉、索米亚表现出的是宽容、博爱和善良,选择了隐忍。白音宝力格的应对之策是对草原恶进行抗争之后离开,选择追求“新”生活,看似英勇、洒脱,却似乎是另一种逃避。其实,对这个事件的不同态度有着深层次的信仰原因。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深受汉文化影响,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牧人,他的信仰有汉文化的贞操观潜在,所以他无法容忍“美好”的被玷污,在这件事之后,他内心的潜在信仰似乎被打破了,所以,选择了追求“新”生活。而额吉和索米亚是土生土长的牧人,她们的信仰观念里有草原文化中的“对生命的敬畏高于一切,同样也高于爱情”,所以,面对生命,白发额吉选择了宽恕,索米亚

15、选择了隐忍。我们不能说这两种信仰哪个对哪个错,但当它们发生冲突时,悲剧的发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5一个事件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潜在的汉文化信仰在离开后多年的经历中也动摇了。于是,就有了回归,身体和精神上的回归。九年间,被刻板、枯燥的公文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折磨的身心憔悴的白音宝力格,因为当初的轻率离去而后悔、自责“我们总是在现实的痛击下心里憔悴之际,才顾上抱恨前科。我们总是在永远失去以后,才想起去珍惜往日曾挥霍和厌倦的一切,包括故乡,包括友谊,也包括自己的过去。”主人公开始悔恨自己过去的轻率,不是在深刻分析自己内在信仰之后,而是在现实的打击中选择了回归,最终依然选择草原,选择最初的美好和单纯

16、。这样在现实下的回归才更有力,才更永久。但此时已不同往日,草原法则还在残酷的运行着,自己与草原的联系却似乎断裂了。于是,此次的回归恰当的说应该是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重拾自己的信仰。与当初不同的是,重新的找回的信仰不再偏激,也没有了当初的幼稚,因为故人已“去”而显得弥足珍贵。白音宝力格深知,现实的草原已不属于自己,他能做的只能是带着自己的草原情怀和重新唤回的信仰再次离开。与第一次离开不同,白音宝力格完成了精神上的升华,怀着对草原、白发额吉和索米亚的爱离开。他没有割舍与草原的精神联系,而是把草原当成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精神家园,去远方寻求更文明的东西来改变后代的命运,成全他们的幸福。6白音宝力格的成

17、长经历内化到精神领域就是一个人信仰的变迁和成熟。从最初的包含潜在汉文化限制的单纯信仰到最后精神的回归和升华。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信仰的成熟和对生活真谛的准确领悟。狭隘的、幼稚的信仰会导致生活道路的错乱,经历现实打击后领悟的生活真谛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正确的信仰,只要我们去追求,就永远不会晚。三、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实施和推进,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渐渐处于更高的层次,社会人的生活质量标准也部分甚至全部向金钱方面靠拢。这种单一的不平衡的人生追求导致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精神生活的普遍缺失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整体表现为社会整体价值的混乱和个人信仰的缺失

18、。(一)单一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在这样一个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活变得五光十色,魅力无限。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吸引着无数外来的年轻人,不能说所有人都是来追逐城市生活华丽的物质外壳,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这个目的。只考虑生活的物质层面,娱乐化、物质化的生活似乎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求了。他们面对一件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自己获利,面对生活时眼睛闪出的都是攫取的光。 娱乐和享受成了他们生活最主要的活动,奋斗、努力是说给与他们毫不相关的人听的。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每天出去吃饭唱歌的永远多于在教室上晚自习的,享受生活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不娱乐,毋宁死”。学校生活之外社会工作领域

19、亦是如此,有些人选择职业的时候考虑的只有金钱因素,不论工作内容是什么,只要求工资高。这样的人单方面追求利益,变成了获取金钱的机器,别说信仰,连个人意识都消失殆尽了。对物质生活的偏爱,有其深层的原因。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生存是首要的问题。要生存就必须努力获取外在的物质生活条件食物、衣服、房子、车等等。从社会角度来看,整个社会也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本质的还是要追求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富足。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上个人的生存追求,对物质生活偏爱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并不是反对追求物质生活,更没有反对社会的发张。关键是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份清醒,找到并坚持自己的

20、信仰,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要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变得富足。这才是我们应该过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谛。 (二)精神生活的匮乏与物质生活相符合的精神生活应该成为我们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平衡的单方面发展对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只追求物质生活,人就会变得没有了天地赋予的灵性,每天与钱物为伍,没有精神追求,没有深化到内里的思考,整个人就单纯的只是一个动物。只追求物质生活,放弃精神生活的却大有人在。精神生活的匮乏似乎成为了一种社会通病。举个例子说吧,书,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但读书,尤其是读纸质图书的人每年都在减少。实体书店的纷纷倒闭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问题。人们对诗、散文、小说这些能给人带来精神

21、享受的东西,不再那么热衷了。比起这些,人们更愿意上网、微博、聊天。读书之外,人的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古典文化、音乐、美术、绘画等活动也逐渐没当代的很多人放到了谋职、谋前途的层面,这些领域真正有价值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却大多被人们抛之脑后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精神生活是我们丰富内心,生活宁静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匮乏让我们觉得内心空虚、孤独。在物质世界之外有一个精神世界可以让我们参与,它可以驱散我们在物质追求中满身的污垢,让我们觉得神清气爽,生活真正的富足。(三)信仰的缺失把物质生活的富足当做唯一追求的社会心理的形成,信仰的缺失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这似乎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信仰危机是近几年

22、来许多学者对中国社会信仰现状的一个概括。缩减到个人的范畴,就是单个人对自己生活道路的迷茫,对生活目标的不明确。这种无目的性的盲目生活是典型的信仰缺失。许多人的生活都是在别人给设定好的程序下生活着,于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人云亦云。没有自我,没有特色,更谈不上什么信仰。一生劳碌,却从来没有活出过自我。信仰的缺失对一个人来说是悲哀的,对一个时代更是悲凉。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信仰重建被提出来被大众接受变得至关重要了。四、信仰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在张承志写黑骏马的时代,信仰似乎比现在更有力,“天真危机出路”白音宝力格精神发展变化的道路,贯穿在整个时代情绪中,信仰的变迁源自于精神的危机感,它可以带来

23、蜕变、更新和成熟。7信仰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方向有信仰的人生就会有所坚持,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内心的方向迈进,人生道路在信仰的指引照耀下走的更顺畅、更有方向感。信仰有助于我们构建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从出生到成长到成人,我们所做所想都是构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在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内心里有正确坚定的信仰,更有助于我们形成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利的个人价值观。在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上,堆积总结就形成了社会整体价值观。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仰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信仰的指引的人生就像在太阳下沿着阔路行走,明媚而宽敞。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

24、灵魂的民族才能更长久。有信仰指引的社会才不会迷失,才会有方向,有目标。信仰的形成来自于个体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的积淀,有事业存在一定的感性成份,但它的基础是实实在在客观的生命实践。信仰的形成确立有很多种途径,每个途径都与我们的生命体验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一个人的信仰在最终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对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筛选时必不可少的阶段。我们经历得越多,接触体会到过的观念越多,确立信仰的过程就越曲折,同时这样确立的信仰也就越坚定。结 论张承志写黑骏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财富却不会随着时间和岁月一同逝去。从作者和主人公的思想内涵中我们所获得的精神财富是不能被抹杀的,现代社会

25、中的人由于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不注重内心精神生活,导致了物质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我们想要生活的更有幸福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就必须在物质生活之外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找到我们的生活信仰,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致 谢时光如梭,毕业在即。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涯,心中满是不舍,母校邢台学院是我青春奉献的地方。这里有我用一生去怀念的恩师、同学。论文的完成是我在这个怀恋的地方最后的成绩。在整个论文的写作和完成过程中,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史韶梅老师,她给我查找并提供丰富的资料,对我写作的过程进行耐心、细致而全面的指导,并不辞辛苦的对我写作内容的不足和差错耐心改正。其次,感谢我的敬爱的学长

26、、朝夕相处的朋友同学对我的写作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向你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参 考 文 献1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772经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徐兆瘦.张承志的文学世界J.中国作家,2010,(2):216-2244张承志.黑骏马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马婷.悲壮的安慰,J.文学界,2010,(7):26-28.6姜博宇. 黑骏马中的蒙古民族的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167.7陈国恩.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J.文学评论,1995,(5):15-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