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15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亲的病(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父亲的病(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亲的病(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的病(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作为“人之子”与“人之父”的鲁迅,了解鲁迅关于父子关系的论述,思考“我和父亲”的命题。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二、导入父亲的病我们在五猖会中已经看到了一个望子成龙而又不注意儿童心理会乱发父辈权威的家长,鲁迅在童年时期心灵受到了伤害。那么,面对常年生病的父亲,鲁迅又是怎么对待的呢?我们看他写的父亲的病。三、解读父亲的病1、本文是一篇表现鲁迅和他父亲关系的记叙类文章,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场景表现父子关系的?(1)生活场景之一:替父请医、抓药。先是和本城的一个名医“周旋”“两整年”。(为医治父亲的病,鲁迅虔诚地搜寻着、访求着。)本城的一个名医医治了两年不见效之后,又请另一名医陈莲

2、河。(为医治父亲的病,鲁迅仍是四处问询)明确:对请医找药持续奔走的平实叙述背后,透着鲁迅对父亲的拳拳的爱。(附:作者在此批判了中医的玄虚、不科学,它不敢正视现实,不认真,还有封建迷信的成分。)(2)生活场景之二:守候父亲弥留。看课本第19页,在“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这句中,“思想”是指什么?“犯了罪”是从什么角度说的?思考后明确:“思想”是指希望父亲快点死去;“犯了罪”是从中国的孝子们的思想说的,即使无法医治,也“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这才是孝。此处“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在这句中鲁迅为什么又说这思想是正当的?讨论后明确:鲁迅希望父亲早点结束病痛的折磨,认为这才是真正

3、地爱父亲。结合刚才思考的两个问题,我们看文章最后一节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思考后明确:刻骨铭心的负罪感,一种永远的内疚。(守候父亲弥留这一场景是对传统的孝道的批判。)结合五猖会中父子间的隔阂来理解鲁迅这儿的内疚表现了怎样的父子关系?讨论后明确:尽管父子之间有隔阂,但两者的生命是永远纠缠在一起“纠缠”,因为血缘关系把父亲的生命和儿子的生命纠缠在一起,是天性的爱,这种纠缠是永远割不断的。2、本文作者追忆了父亲病中与临终时的痛苦:肉体的、精神的,以及由此给家庭带来的变故和给家人带来的不幸。鲁迅着力于追述这一切给自己少年生活中留下的伤痛,揭露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通过对文章两个生活场景中与父亲相关的人

4、和事的分析来理解。)名医出诊尽职的冷漠;陈莲河的不知病人痛苦和病人家属苦难的表现;衍太太对父亲的痛苦漠然无视“认真履行”自己职责并催促别人“认真履行职责”;儿辈们不知临终父亲的痛苦的声声呼喊。这四个方面反映了人道的衰落和人心的死寂。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在这里揭露出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各人都在守着自己的那片狭小的天地,似乎都在承担自己的责任,但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别人。由此揭出“病态社会”中病态人性的可怕。“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各人各扫门前雪”,心与心之间,人与人之间隔膜得令人心寒。四、作业1、完成学案与测评第4页3、4题。2、预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