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21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从荆棘鸟的症候探寻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心路历程摘 要: 考琳麦卡洛是一位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家。作为女性作家,她尤其对女性的情感及心理活动有着深刻的感悟。文章试图通过文学症候式分析方法,对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隐藏的种种症候进行分析推理,并深入探究其创作心路历程。小说中描写的每一桩婚姻都不是十分幸福完美,人们的情感生活也很不同于常人。尤其是克利里家的七个小伙子无一例外地都不喜欢女人,并认为

2、结婚成家没有什么意思,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书中的母女关系也很特别,梅吉和妈妈以及梅吉和女儿朱丝婷的关系淡漠客气多于亲密无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实中的爱情都不尽如人意,而神父拉尔夫和梅吉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却无比完美,令人神往,但这样完美的爱情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完美爱情的结晶戴恩在希腊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因救几位溺水的女人而献出了自己性命,回到了他热爱的上帝的怀抱中。如果深入了解考琳.麦卡洛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之后,对考琳.麦卡洛为何这样处理荆棘鸟里的人物情感,为何这样安排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就会十分理解了。同时也知道了如何更好地解读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考

3、琳麦卡洛;症候式分析;无意识;隐藏;有悖常理;缺憾;上帝;不同寻常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成名作。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叙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蛮荒广袤的澳大利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而作为一名女作家,对女人爱情心态的描写又十分细腻感人。故本书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 作者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师,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并最终成为一名神经病理学家。1前言文学作品中隐藏的种种症候最能昭示作者的内心世界。

4、在荆棘鸟中诸多不幸的婚姻和情感故事,到处散落在作者的作品中。不经意间流露在字里行间,乍一看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的种种症候。本文拟通过对这些症候的分析研究,探询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从而发现真实的考琳.麦卡洛。 首先看看小说的主人公梅吉。梅吉和上帝之间争夺拉尔夫的拉锯战最终以梅吉的失败而落下帷幕。拉尔夫在宗教和人性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斗,饱受了灵与肉之间的折磨,他最终压抑了自己的人性,选择了上帝。尽管拉尔夫的躯体离开了梅吉,但他们的精神却一刻也不曾分离。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诚挚热烈的,两人的爱情结晶-戴恩就是他们完美爱情的象征。在考琳.麦卡洛的世界里,完美的爱情几乎是不存在的,像这样完美的爱情是要付出血的

5、代价的。长相和思维都酷似拉尔夫的戴恩长大成人后和他的父亲一样,决心献身于上帝。在戴恩和他妈妈梅吉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戴恩经过长时间思考,早已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他想成为一名终生侍奉上帝的教士。他告诉妈妈:我所希望的热爱上帝的方式不是这样的。我这么想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我的记忆中,我似乎没有过一次不理解这一点,而且年龄俞长,对上帝的爱就俞深。热爱上帝是一件了不起的,难以思议的事情。我怎样才能向上帝表达我对他的深爱呢。我要作为他的教士,完全彻底地侍奉他,把我得到的一切和我自己奉献给他。安贫守贫,贞洁高雅,恭顺服从。他对他选择的仆人所要求的就是这些。这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但是我要这样做。1534-5

6、35戴恩最终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教士,将自己完整地献给了上帝。而梅吉又一次输给了上帝。她在知道戴恩决心成为教士后对妈妈和她的朋友安妮.穆勒说:你们是对的,你们俩都是对的。你们说过,我会失去他。我不相信你们的话,实际上我认为我能战胜上帝。但是世上没有一个女人能挫败上帝的。他是一个男人。我从上帝那里偷了拉尔夫,我正在用我的儿子偿还。1538戴恩后来去了罗马,成了一名神圣的教士。在一次去希腊执行教会任务时,他为了救几个溺水的女人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无愧于他的神职,他用他的高尚行为给他的短暂人生交了一分最优秀的答卷,最终他回到了上帝的怀抱。拉尔夫在知道戴恩是他和梅吉的儿子后,灵魂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包了

7、专机和梅吉一同去希腊找到了戴恩的遗体,并将他带回了德罗海达他的出生地。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在德罗海达亲自为自己的儿子做了追思弥撒,送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戴恩在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的心里是一位绝无仅有的完美教士,在自己的儿子离开人世后自己才知道这一切,这就是上帝对自己不忠的最大惩罚。第二天,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在梅吉的怀抱中离世,追随戴恩而去。在他丧失意识的最后一刻,他忘记了梅吉,回到了一生为之献身的上帝的身旁。 精明势力的玛丽卡森,年轻时倚着自己的美貌和手段,嫁给了一个她认为是个傻阔佬的男人-迈克尔卡森。她为了金钱嫁给迈克尔卡森,尽管她的丈夫一直都非常宠爱她,但她并不

8、爱他。更为不幸的是,他们唯一的儿子还在摇篮里时就死了。丈夫死后,她孀居了三十多个春秋,一个孤寡老太太纵然守着万贯家财,但心中的凄苦和寂寞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试想一下,这种没有爱的生活,幸福吗?见到儒雅英俊的拉尔夫神父,年老的玛丽卡森按捺不住自己的爱慕之情,不顾一切地爱上了拉尔夫,尽管这在常人眼里是多么的离谱,感觉玛丽卡森的行为简直是变态。拉尔夫对玛丽卡森深感厌恶,这让玛丽卡森非常恼怒。后来她发现了神父拉尔夫对侄女梅吉的爱情,她从心底忌妒他们,并决心破坏这段感情。她将本来留给弟弟的财产全部捐给教会,并指定拉尔夫神父主管这笔财产的支配和经营。她认为这样就会使她爱着的英俊的神父更快地实现自己地梦想,

9、当上红衣主教,同时也使他对梅吉的感情变成不可能的事情。梅吉一家只得到了遗产的很小一部分,不过允许他们永远住在德罗海达。这对不看重财产的克利里一家并不算什么损失,只要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就足够了。最终玛丽.卡森也没有得到拉尔夫的爱情,她对梅吉的报复不过是她的长期被压抑的畸形情感的一种宣泄。 再看看女主人公梅吉的爸爸妈妈帕迪和菲。菲在嫁给帕迪之前是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上流社会家庭的女儿,她本来有着很好的未来,但她却爱上了一个有名望、有权利但已婚的上层人物,并和他生了一个孩子。她的家人认为她的这种行为玷污了他们高贵的门风,他们决定将她撵出家门。但碍于她祖母的干涉,他们容忍她暂且在家里留了下来。但后来祖

10、母病危,她的家人还是决定将她赶走。菲的父亲老詹姆斯.阿姆斯特朗找到帕迪,并许诺如果帕迪肯娶她,他们愿意付给帕迪路费,外加500镑。帕迪当然求之不得。他是一个非常腼腆的人,从没谈过恋爱,天上忽然掉下个林妹妹,令帕迪喜不自胜。但婚后由于两人的家庭背景和学识教养相差甚远,这种婚姻能否美满可想而知。在婚后的好多年里,帕迪一直对菲有着一种敬畏崇拜之情,这决不是夫妻之间应有的正常情感。更令人伤感的是菲在帕迪死后对拉尔夫神父说得一席话: “神父,你想了解一些事吗?两天以前,我才发现我是多么地爱帕迪,就好像我终生都在爱着他似的但太晚了。对他来说太晚了,对我来说也太晚了。要是你能明白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次机会,把他

11、搂在我的双臂之中,对他说我爱他,该有多好啊!哦,上帝,我希望没有人遭受过我这样的痛苦!1264”这是一个差一点就要发生的爱情故事,但是帕迪的意外死亡使这个爱情故事夭折了。这个故爱情故事的结局令人遗憾! 安妮和路迪穆勒的婚姻看起来好像挺幸福的。但安妮是一个双腿严重残疾,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另外,这对非常喜欢孩子的善良夫妻,却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一种缺憾。因此,这桩婚姻也不能称作是一桩幸福的婚姻。 还有一个让人很吃惊的现象,那就是克利里家里的男孩子,没有一个对爱情婚姻感兴趣。虽然他们家庭成员内部关系融洽,彼此关心体贴。对梅吉的两个孩子,他们也表现出了浓浓的爱意。我们因此可以断定他

12、们有着正常人的情感世界。但他们却无一例外都对异性没多大兴趣,而且固执地认为爱情、婚姻没有什么意思,只能是一种麻烦与束缚,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克利里家只有两个儿子,我们还能勉强理解这个现象,甚至可以假定他们兄弟二人互相影响或恰好巧合。但他们家有七个大小伙子,而七个小伙子无一例外地都对婚姻没有兴趣,这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互相影响和巧合了,这真是有悖常理了。 梅吉和妈妈菲的感情不像一般母女那么亲密,她们之间表现出更多的理性的情感成分。但她们却能彼此了解对方的心思,猜透对方心灵深处的秘密。另外,她们的情感经历也惊人地相似。 朱丝婷和妈妈梅吉的感情也很平淡,这主要取决于朱丝婷天生的过于独特的个性,也源

13、自她出生以来,梅吉对她的一贯忽视,这种忽视在如同拉尔夫翻版的戴恩出生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朱丝婷对妈妈也有很深的爱,但这种爱好像包在一层壳里,很难让人感受到这种爱。她天生就和母亲有距离,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不可能重合在一起。 总之,本书所描述的所有婚姻都是不幸的。诚然,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不幸的婚姻,但幸福的家庭也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考琳.麦卡洛在描写这一个个爱情悲剧时,她是无意识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根据她的个人生活经验来刻画小说中的主人公的。这些经验来自她自己童年时期观察自己父母的婚姻生活,观察她家族中的亲戚以及周围朋友们的感情生活、婚姻状况,加上她自己长大成人后的情感体验。由她小说中描写

14、的数对配偶的爱情悲剧推断,考琳麦卡洛父母的婚姻应该很不幸,而且父母不幸的婚姻直接影响了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的婚姻爱情观,她自己的婚姻感情生活应该也很不如意。在她的个人体验中,幸福的婚姻几乎不存在,那只是在童话故事里才会有的。再由此推断,考琳.麦卡洛和她妈妈的母女关系可能非常淡漠,她也许从未享受过一般母女之间的那种亲昵相依的感情,而亲昵的母女关系对一个女孩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琳麦卡洛显然缺少母爱的滋养,她和妈妈的关系少了一份亲密多了一份客气与尊重。从梅吉和她妈妈的关系以及梅吉和朱丝婷之间的母女关系,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很可能考琳.麦卡洛家族里其他成员的爱情生

15、活也都不顺利。受家族悲观爱情观的影响,她们家族成员对情感之事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他们因为害怕受伤害,不自觉地远离了爱情,这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追求美好爱情的能力和欲望。在他们看来,爱情家庭是危险、无聊的,爱情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悲伤。 从以上列举的种种婚姻情感事例中隐藏的种种症候我们不难看出考琳麦卡洛的创作心路历程。她本人的成长环境特殊,情感经验和常人有很大的不同。而她的创作完全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情感,常常在无意识中写出符合她本人生活经验的,但在别人眼中过于反常、过于绝对的情感模式。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呼唤,并让这种呼唤变成文字从笔尖自然流淌出来,她从不为了迎合读者的口

16、味而背叛自己的直觉,她一直执着地用心灵写作。 通过分析研究作品中隐藏的诸多症候,我们搞清楚了考琳.麦卡洛的创作心路历程,也看到了真实的考琳麦卡洛。受家庭的影响,她性格敏感而倔犟,身边桩桩无爱的婚姻更是让考琳.麦卡洛对爱情望而却步。一个对婚姻爱情失去兴趣的女人往往会把她的精力投入到其他能体现她价值的领域去,考琳麦卡洛靠发愤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驱逐心中的寂寞和困惑。她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在好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凭借她对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对女人情感心理的细微观察和感悟,她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神经病理学家。事业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在情感生活上的失意。将一

17、切痛苦深埋在心底,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目标坚定不移地迈进,这就是读者心中的考琳麦卡洛。 根据荆棘鸟里隐藏的种种症候得出的推测后来得到了证实。2006年3月李尧先生翻译了考琳麦卡洛的姊妹篇呼唤,李尧先生在译者前言中写道:考琳麦卡洛于1937年6月1日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父母亲的不幸婚姻给考琳.麦卡洛的心灵留下难以平复的创伤,她决心终身不嫁,甚至拒绝任何男朋友。然而,诺福岛不但给了她一个逃避繁华世界的庇护所,还给了她一个可以托付余生的丈夫和幸福的家。1984年4月13日,星期五(

18、一个吉祥的日子),四十七岁的考琳.麦卡洛和画家里克伊恩-鲁宾逊结为连理。2 由此看出考琳麦卡洛的父母的不幸婚姻带给她的伤害是巨大的,也正是她的不幸经历,使她过早地知道了人生的艰难,培养了她敏锐的观察力,使她具备了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潜质。在她的眼里,婚姻爱情只能给人带来不幸,她甚至下了独身一辈子的决心。从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为什么考琳.麦卡洛的作品写出了人人不幸福、家家不美满的爱情模式。她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灵体验进行创作,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正如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兰棣之在他的文章现代文学经典的症候式分析里提到的有关围城的一些看法。兰棣之教授是这样评论的:“当我进入这个

19、作品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围城里面有一些沉重的东西,但是这种沉重不是很能够把握得住。我们就可以推测,钱先生写围城的时候,正是他对夫人不满意的时候。”3兰棣之教授的意思很明确,他就是想说明,钱钟书因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才写出了围城,围城所表达的爱情观是发人深思的。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对爱情的真实体验隐藏在小说里,读者必须用心挖掘围城里的种种症候,才能找到钱钟书创作围城时的心灵轨迹。围城之所以获得很大的成功,主要因为钱钟书先生写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所以作品写得颇有神韵,耐人寻味。但是把婚姻比作围城,又有偏颇之嫌。钱钟书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婚姻,进而推测所有进入婚姻之城的人都想突围,这对别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婚姻

20、观的建立是有误导作用的,是片面的。但这并不影响围城的巨大成功。而考琳.麦卡洛在写荆棘鸟时,也是受到自己的悲观情绪的影响,才刻画出了如此生动感人的悲剧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悲剧中的主人公,一生苦苦追寻爱情,但爱情却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不可把握。书中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悲剧的结局很凄美,让人在惊叹这圣洁的爱情的同时,心中有滴血的感觉。他们的爱情悲剧正如传说中的荆棘鸟一样。荆棘鸟的一生,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它生命中的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停止寻找。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蛮荒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鹰都黯然

21、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1作者题记 荆棘鸟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在阅读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文本中的症候,认识到书中刻画的一系列爱情悲剧是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的,是作家自身经验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询到考琳.麦卡洛的创作心路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不能凭一本荆棘鸟就否定美好爱情的现实性,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这也是此文分析探询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曾胡,译.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6. 2 考琳麦卡洛.呼唤M.李尧,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译者前言 3 陆挺,徐宏.现代文学经典的症候式分析M/人文通识讲演录-文学卷(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70. 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利益,请立刻和我联系,我将第一时间内做出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