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24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资料( 2010届 )译文题目1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 (中文) 意识 译文题目2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人际意义分析 (中文) 译文总字数 4519 从喜剧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Tian. Yuxia. “Jane Austen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Viewed from the Comic Perspectiv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MA thesis,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Zhengzhou University, 2005. 4.1 傲慢与

2、偏见中的喜剧特征 简奥斯汀是举足轻重的的喜剧大师之一。在她六部著名的小说中,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和最滑稽的一部。这部小说在人物、情节、结构、对话和语气各方面都是比较轻快,特征较鲜明且比较引人注目的,通过轻松愉快的幽默折射出滑稽的色彩。 简奥斯汀的喜剧是根据她自己本人对平凡事物和平凡人物的认识而创作的。她只写那些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她关注个人生活故事和人际关系。她主要通过滑稽演员的视野和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物。正如评论家指出那样,简奥斯汀从不论及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这不是因为她没有察觉到:她的侄子因为婚姻的关系被送上了断头台并且她有两个哥哥参加了抗战,而是因为她觉得自

3、己对这方面的题材没有创作灵感,并且这些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没有产生影响,尤其是和她的喜剧精神格格不入。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真知灼见的,简奥斯汀创造了大量的生活讽刺画面,这些画面揭露了日常生活中的荒谬和愚蠢。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以她的反讽幽默手法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且难以忘却的滑稽角色。班纳特夫人,一个 “理解力差,孤陋寡闻,并且喜怒无常”的怪人;科林先生,一个最最荒谬可笑的人;凯萨琳女士,一个极度傲慢且荒唐的人;以及班纳特先生,一个性情温和愤世嫉俗的人,他对愚蠢的人的评论使得他们看上去更加好笑同时增加了我们由此产生的愉悦心情。有时候,简奥斯汀通过主角伊丽莎白,指出那些荒唐之处,但有时候,她又

4、让这些荒唐的事情自我展现。接下来的讨论将会关注在傲慢与偏见中两个明显的喜剧特性:对喜剧结构的处理和戏剧性喜剧漫画的创作。4.1.1 对喜剧结构的处理简奥斯汀的小说简洁明了且情节紧凑,主要情节与次要情节紧密相连。沃尔顿利茨在他的书中提到的关于简奥斯汀时说小说中结构的三等分同三幕剧十分相似,同时小说中的许多段落和18世纪的喜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制革者121)。小说的第一部分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许多巧妙的对话。第二部分以叙述总结和场景的混合方式将情节推向了高潮。第三部分以一个幸福的结局结束了这部小说。小说的的开场白写道“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个妻子”, 这不仅仅阐明了小说的

5、主题之一金钱和婚姻的关系,且奠定了小说的讽刺基调。对于第一句话的前半句话,我们会马上猜想作者会认真严肃提出这个大“真理”,但是第一句中的后半句揭示出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不过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那就是“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个妻子。”这一突降法的使用是有别于陈述中所使用的正式态度和句子的根本含义的,这一方法的使用达到了令人愉快的喜剧效果。通过第二段的解释:“然而,周边的那些家庭对于这样一个新搬来的单身汉,虽然对他的性情,见解知之甚少,但这样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人们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所应得的一笔财产”,我们知道那个断言“举世公认的真理”仅仅是四邻八舍们的想法,那些打算将

6、自己的女儿嫁给任何合适并出现在周边地区的单身汉。简奥斯汀马上运用了反讽揭露一个反向的真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一个单身女人,迎合她的社交活动十分有限,需要一个个丈夫,尤其需要一个富有的丈夫。同样的开头那一个句子作为一个很好的戏剧开场白,其中的幕后的声音促使了班纳特先生和班纳特夫人的富有戏剧性的对话,随后,读者被带到了一个喜剧的世界,形形色色的喜剧角色陆续地以戏剧化的形式自我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随着伊丽莎白和达西这一主要喜剧情节的发展,简奥斯汀编织了许多次要情节使得故事的主要情节复杂化或者推进其发展。在舞会上,吉英和宾格莱一见钟情,这给班纳特的家庭带来了第一次婚姻的希望。然而,不久之后,因为班纳特

7、夫人在公共场合的粗俗和草率使得宾格莱离开了吉英。婚姻的希望似乎化为泡影了,这给读者留下了小说中的第一个悬念。当宾格莱先生和吉英的婚姻悬而未决的时候,简奥斯汀插入了另外两个陪衬情节作为喜剧的调剂。一个是班纳特先生的侄子科林先生,来了,根据英国的法律,在班纳特先生死后可以继承他的地产。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这使班纳特家族第二次可能的婚姻再一次的无望,他立刻转向隔壁的夏洛特卢卡斯。读者被带到了小说中的第二个戏剧性的悬念。韦翰的出现深深的吸引着伊丽莎白以至于她对韦翰重伤达西先生的话深信不疑而加深了对达西的偏见。当这个家庭因为班纳特姐妹毫无希望的婚姻而变得非常沮丧的时候,达西先生,那个傲慢的贵族男士向

8、伊丽莎白求婚,但由于他傲慢的态度以及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意外地遭到拒绝,班纳特家庭似乎迷失在婚姻市场的死胡同里,这同样激励读者去发现班纳特姐妹婚姻的可能性。然而,正是达西的求婚给小说带来了一个转折点,同时也预示着一个高潮的来临。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拒绝揭露出了他们彼此的傲慢与偏见,这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感情。伊丽莎白在收到达西的信后的自我反省标志着小说的高潮。莉迪亚和韦翰的私奔以及伊丽莎白和凯瑟琳女士的对抗加速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最后和解,最终给小说带来了一个美好的结尾。 班纳特夫人成功促成了她的三个女儿的婚姻,这也正好和小说诙谐的开场白相呼应。出乎意料的是,这证明了班纳特夫人荒唐的 “举世公

9、认的真理”是正确的。正是戏剧性的结构及其悬念给小说增加了鲜明的喜剧色彩,展现出了简奥斯汀的艺术创造。.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人际意义分析Luo, Danqing.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Analysis of the Dialogu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MA thesis, Jinan University, 2008.4.5 总结人们通常认为,语言是一个人物思想和个性的直接体现。考查达西和伊丽莎白对话的三个不同阶段语气,情态和评价用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他们个性的完善以及他们恋爱关系的发展。第一阶段,在一个舞会他们俩相遇,当

10、时达西深深的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因为他拒绝和她跳舞,从而导致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伊丽莎白拒绝达西提出的去林荫道上散步的建议,在客厅里与达西争辩以及在尼日斐花园里对达西的取笑。此外,伊丽莎白坚决拒绝达西在科林家的求婚并且声称即使世上只有他一个人了,她也不会和他结婚。他们个性的完善和他们关系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们频繁的使用高度价值情态,消极评价用语和人际关系暗喻。他们经常用高度价值情态对另一方进行发号施令;人际关系暗喻常常被用于达西对伊丽莎白发表看法时,同时常常在伊丽莎白发表看法时被使用;消极评价用语频繁地用在当他们互相攻击对方的时候。另外一个就是伊丽莎白比达西更多的

11、使用从句并且在谈话中常常取得话语权,这些表明她在会话中具有操控他人话语的能力。第一阶段中的这些发现反映出来他们的关系是有点紧张的。但后来达西的忏悔信消除了一些障碍和误解;在第二阶段,他们的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可以在他们对低价值情态的使用以及他们谨慎的选择从句中的主语中找到依据。低价值情态反映出为了防止了彼此关系的恶化他们在对方面前隐藏了自己的感情。他们谨慎的选择从句中的主语这是他们开始让自己对另一方培养兴趣的信号。在经历过忏悔信以及莉迪亚的私奔之后,他们也并不确定对彼此的感情,评价用语也几乎没有被使用,除了那些消极的话去评论莉迪亚的私奔以及伊丽莎白虚弱的身体状况。最后,在第三阶段,达

12、西摈弃了他骄傲的个性同时伊丽莎白也剔除了她的偏见,这就给他们以后带来了快乐的婚约和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他们情感的变化包括他们通过使用高等价值情态表达彼此的遗憾以及通过中等价值情态的使用表示彼此的感情,对对方积极评价和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第五章 结论5.1 概要和结论本研究限定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范围内, 主要涉及意义和语言的使用。在语义功能导向和它所强调的社会文化情境对语义的影响的既定框架下,这个理论对本研究的目的较具有指导的作用:即对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伊丽莎白对话中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功能性分析。我们在绪论这一章中已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性问题:(1)随着情节的发展,男主人公达西的性格在语气类型

13、的选择、语气结构、情态价值和评价性用语方面是如何体现的?(2)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在语气类型的选择、语气结构、情态价值和评价性用语方面是如何体现的?(3)通过在不同章节中使用不同的语气类型,语气结构,情态价值和评价性用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关系发展是如何展现的?一般来说,本文主要关注他们语气的选择,在他们的对话里从句层面的情态以及他们在词汇层面的评价性用语的选择,在语气理论,情态理论和评审制度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回答上面这些问题。按照他们关系的发展,两人的爱情故事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分析有助于得出以下的两点发现。第一点是高度价值情态经常被他们用于对另一方下达指令或命令;

14、人际关系暗喻在达西对伊丽莎白发表看法的时候经常被使用;消极评价用语频繁的被用于当他们互相攻击对方的时候。第二点是伊丽莎白较达西而言更多的使用从句表达方式,并且她在会话中总是获得优先话语权,这一点表明她善于在会话中操控他人。在第一阶段的这些语言的选择所反映出来的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不够紧张。第二阶段的分析显示他们之间的语言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掺杂了低价值情态或者说甚至是没有涉及到情态,这些反映出他们两人试着在对方面前掩盖彼此的敌意从而不让彼此关系更加恶化。另一方面,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人都选择了主语从句以及他们赞同对方的一些话题,这些都标志着达西尝试着去克服他的傲慢以及伊丽莎白尝试着去除她的偏见。在

15、这一阶段,伊丽莎白趋向于关注那些和达西亲密的人同时达西拒绝再去伤害伊丽莎白的尊严,这一点说明他们的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了。在第三阶段,达西摈弃了他骄傲的个性同时伊丽莎白也去除了她的偏见,这些最终促成了他们快乐的婚约。他们情感的变化包括他们通过使用高度价值情态来表达彼此的遗憾以及通过使用中度价值情态表示彼此的感情,对彼此积极的评价和对自己消极的评价。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语气,情态和评价性用语的语言选择可以帮助表达人物的心理情绪和心理状况,这反过来也实现了语气,情态和评价性用语的语言选择。5.2 论文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由于篇幅和广度的限制,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达西和

16、伊丽莎白对话中的语气、情态,以及评价性用语,对于其他一些人际关系意义方面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例如“个人体系”,“内涵意义”和“节律特征”。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里,除了人际关系意义,观念意义和篇章意义之外的那些同样在人物的形象的观察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在今后能继续我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实用性分析。因为在每个阶段都有大量需要分析的对话,但要完完全全地检查每一个从句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只关注一些典型从句并给予详细的解释。 最后,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充满了讽刺意味,这同样也可以用“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实用主义的会话含义”加以证实。因此,可以运用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的互补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