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32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 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一、西方原型批评理论背景透视神话—原型批评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批评理论方法。其基本精神是阐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中,探索文学现象和古代神话、仪式以及原型之间的密切关系。它肇始于20世纪初的英国,兴盛于二战后的北美。由于其广泛的影响力,被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誉为与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我们要理解原型批评,有必要对原型概念进行简单阐释。只有真正了解古今学者对这个关键术语的不同界定,我们才有可能追寻这一批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踪迹。作为一个古老而常新、在多

2、重意义上被“借用”而具有极为复杂内容的概念,“原型”(archetype)这个词出自希腊文“archetypos”,译为“原始模型”,指事物最初的始源和事物“以外的”、或背后的“模型”。汉语中的“原型”,就是“模特儿”,如艺术创作中的人物原型,就是指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哲学角度用此概念指可感现象世界的本源或摹本——“理式&rdquo

3、;、“范式”。时隔2000多年,荣格对前人思想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再次阐释“原型”的内涵,指出原型是一种心理模式,是深层心理结构或“集体无意识”的载体,从而对“原型”概念赋予新的内涵:“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可分割的原型概念指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神话研究称之为‘母题’;在原始人心理学中,原型与列维布留尔的‘集体表象’概念相符;在比较宗教学领域中,胡伯特(Hubert)与毛斯(Mauss)把它们定义为

4、‘想象范畴’。阿道夫•巴斯蒂安(Adolf Bastian)很早以前曾称之为‘初级的’或‘原始的’思想。“1p104如果说荣格等心理学家主要从心理根源来考察原型,那么文学批评家们则从社会的、历史的、符号性的等多方面补充说明了原型。加拿大的弗莱(Northrop Frye)可谓“集大成”者,他多角度、多层次对原型概念进行了规定:“在这一相(神话相)中,象征是可交际的单位,我给它起名叫原型:即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我用原型来表示那种把一首诗同其它诗联系起来并因此而

5、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文学经验的象征。“2p151“原型是一些联想群(associative clusters),与符号(sign)不同,它们是复杂可变化的。在既定的语境中,它们常常有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都是可交际传播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3p155 以“原型”为核心概念的“神话—原型批评”的发生、发展轨迹,则大致可以简单概括为:弗雷泽的人类学导其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奠其基、卡西尔的象征形式哲学助其力、弗莱将其建成理论体系。具体而言,弗雷泽的金枝虽是巫术和宗教的人类学研

6、究,但它确立的交感巫术理论涉及了许多人类文化和文学原型的源流,为理解诸多早期文化现象提供了一把钥匙。其探求主题和结构方式亦构成现代文学一个原型性范例。继弗雷泽后,“剑桥学派”从仪式和神话角度研究探求古代文学形成风气。荣格从集体无意识出发,指出人生下来就有一种种族记忆——由被压抑和被遗忘的先祖遗传的经验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组成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素材是原型或原始意象,广泛存在于宗教和神话中。艺术家把握这些原型和意象,将其从无意识的深渊中挖掘出来,赋以艺术的价值,并经过转化使之为同时代人的心灵所接受。卡西尔在象征形式哲学中提出“人是象征的动物

7、”的观点,指出神话既非虚构的谎话,也非任意幻想,而是人类在达到理论思维前一种普遍的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弗莱的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神话原型批评的崛起。他认为,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也就是说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他们背后的基本形式。其核心概念是“神话”与“原型”。“神话”是某种可以传达抽象理念的载体,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特指远古人类创造的、用来解释世界

8、万物并信以为真的荒诞故事,另一方面又泛指以超现实的想象方式和象征方式创造的一切作品。突破原有语义的后一种解释正是神话原型批评的特色。所谓“原型”,就是“典型”,即反复出现的意象。它同样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指原始题旨、原始模式、原始意象;二指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型主题、情节、人物、意象或象征。而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与演变。二、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命运及原因简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并盛行于西方的神话原型批评,其译介和传播在中国台湾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陆则主要在

9、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作品有:1975年在台北出版了文学欣赏与批评(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徐进夫译)。该书重点介绍了“神话与原型批评”。稍后出版了西洋文学批评史(颜元叔译),其中第31章为“神话与原型”。而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对其进行系统译介的当属叶舒宪。1986年,他发表了两篇论文——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和荣格及其原型理论首次较系统地梳理了这一理论。随后在1987年出版了神话—原型批评译文集,按照基本理论和批评实

10、践两部分编选了20篇论文。其中首次译介了弗雷泽、弗莱、荣格等人的著作选段。该书以原型理论的集大成者弗莱为中心,多层次地反映该派理论的来龙去脉。叶舒宪从批评的解剖一书中选译了集中阐发原型批评方法论的作为原型的象征和原型批评:神话理论,从中可以凸显出西方文学脱胎于神话又借助于神话原型的置换与重构而发展更新的轨迹,也体现了弗莱史论统一的批评风范和透视深度。另外叶舒宪还翻译了弗莱以原型方法解析弥尔顿诗黎西达斯的论文文学即整体关系和晚年研究圣经的著作伟大的代码选段。这部文集遂成为原型批评中国化的催化剂,十多年来被众多学者效法和引用。他在1988年出版的探索非理性世界——原型批评的

11、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归纳出原型模式的中国变体,尝试重构中国上古神话宇宙观的时空体系,使这种具有人类学性质的方法能否用于中国文学的问题得到初步论证。倡导文学人类学批评的方克强,在阐发原型批评理论方面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在文学人类学批评中概括地指出神话原型批评主要以狭义的神话(指远古的神话)和广义的神话(指运用超现实的想象方式创作的亚神话或现代神话)为批评的主要对象。实现这种对神话的批评主要是通过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对原型的归纳与溯源,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发现相同或相似的类型,然后再建立起它与某一原始意象或原始模式之间的原型联系。二是将单一的文学作品放回到预设的某一原型系统中去考察,证明其间的联系。进入

12、20世纪90年代,一些刊物以专栏的形式对文学人类学进行深入探讨。文艺争鸣于1990年推出“方克强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和“中国文学与原型批评笔谈”两个栏目;1992年又辟有“叶舒宪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专栏。上海文论1992年开辟“当代批评理论与方法研究”专栏,首期刊出“文学人类学与原型批评”小辑。其中方克强的新时期文学人类学批评述评一文首次尝试对这一批评流派的几年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叶舒宪的破译与重构——原型批评的发展趋向则评述弗莱之后原型批评在欧美批评界的新

13、动向,介绍了约翰•怀特的现代小说中的神话—原型预示技巧研究和神话小说与阅读过程,葛尔德的现代文学中的神话意向,维克里的金枝的文学影响和神话与本文,斯洛科的神话诗艺:文学经典中的神话模式等一批成果。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会刊中国比较文学也自1992年起增设“神话原型研究”专栏。这些主题集中的学术栏目起到了承前启后、沟通中外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原型批评的中国化进程。1995年8月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弗莱与中国”国际研讨会,有30多位中外学者出席该会议,首次对弗莱这位原型批评宗师的理论遗产展开中西间的理论对话。会后成立了“弗莱研究丛书”编委会,至1998年初,共出版了弗莱研究:中国与西方、弗莱文论选集、伟大的代码、批评的道路等论著和译著,为原型批评和文化批评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理论参照。在中外学者的要求和支持下,第二届“弗莱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于1999年在内蒙古大学召开,对原型批评的世纪成就与得失作全面的回顾和清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