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016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案作者潘倩倩单位通州市金沙中学电子信箱tzpqq联系电话13912872987适用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课时2中国传统节日节徽的设计的教学设计5.1.4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通州市金沙中学 潘倩倩 【教材分析】数字化图象的简单合成,是.1“图象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运用Photoshop进行图象合成,并对合成图象修饰美化。在教材中,该节内容仅有两页,但却包含了图象的简单合成、合成图象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而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来分析,本节的目标就是要对图象进行合理有效地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应用操作进行客观分析和

2、评价.其课型属于“实验操作课”类型。【学情分析】: 小学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都很熟悉(如鼠标操作及对应术语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及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象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象编辑能力;通过对“图象的加工”一节的学习,掌握了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色彩调整、旋转、滤镜、关闭等操作;学生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对美的认识,什么样的图象才是完美的)。且学生热衷于西洋节日,故设计了中国传统节日节徽的设计的活动。【课程标准】2.1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加工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教学

3、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图像的独特魅力,尝试理解图像所体现的主题和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上网检索与民族节日相关的信息,能够选择并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为传统节日设计节徽;并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工具,将节徽图案所表达主题和其中所传递的中国民族元素内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课题的要求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了解从为传统节日设计节徽的需要出发,规划、搜索相关信息;设计、制作或者加工图像的一般方法;选择恰当工具表达制作思路;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为节日设计节徽的制作与评价,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

4、趣以及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并且通过传统节日节徽的设计,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爱国主义的行动教育,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重点】通过网络搜索,将搜索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用绘图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编辑 与加工,并把图案所表达的主题和内涵用图文并茂=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学难点】能够看懂图像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一些内涵,并根据给定的主题设计图案。【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准备专题教学网站挂在学校网站)【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准备】1、学生已经学会了从网页中下载图片和

5、文字2、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图像制作软件制作图像的基本方法。3、制作专题教学网站(做好相关资源链接和视觉文化、民族元素的介绍,教学设计、评价量规、作品上传等方面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导入新课给学生展示一幅画,请学生说出看到此图所想到的。学生可能会回答这圣诞老人,圣诞节,圣诞礼物,过圣诞节的情景启发学生说出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说现在的青年对热衷于过洋节日,冷淡了中国传统节日,这说明了什么。这一方面说明外国人善于传播他的民族文化,进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没有采用有效的手段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各种洋节日日益盛行的今天,春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式微,尤其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

6、端午节,却被韩国抢先申报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时候,保护好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成了我们的一种责任。本次活动旨通过为传统节日设计节徽,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继承,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珍惜与爱护之情,来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新课教学一、 为什么要采用图像的方式来达到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呢?因为图像有独特的优势。1信息丰富,形象直观:图像是二维的平面媒体,具有信息密度大,内容生动、感性等特点,易为人们所接受。2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人们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要求学生重温第86页相关内容)由此图像能融入民族的元素,达到传播文化的作用。赏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2003年8月3日,2008年北

7、京奥运会会徽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举行的仪式上隆重揭晓。会徽图形为中国传统印章图形中的一种“肖形印”,其正式名称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用红色寓意北京人民的热情和热烈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徽“京”形印章图形寓意举办城市是北京,又像一个舞蹈中的人形,寓意开放的中国人民喜迎奥运盛会。还有“Bei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案图。会徽中部的字母和数字大胆地用中国传统的书法来书写,进一步突出民族特色。整幅图案和谐、简洁、美观,较好地表现了北京奥运的时间、地点、主题、文化特色。“京”字的载体是印章。印章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花人秦始皇起,将皇帝之印称为玺印,臣下之印称为宝印。“奥运徽宝”所

8、有尺寸都有特别寓意。徽宝边长11.2厘米,代表从1896年到2008年现代奥运112年;徽宝台面高2.9厘米,具有第29届奥运会的含义;徽宝纽高9.6厘米,象征着中国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徽宝总高13厘米,代表13亿人民心向奥运。材料中的人口、领土是构成国度的要素。会徽,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图腾,它伴随着现代奥运会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从早期复杂的招贴画式会徽到今天简约抽象的艺术性会徽,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举办国的文化传统,为帮助学生理解图像的独特优势,请学生自学教师网站上相关介绍和链接,也可直接上网浏览奥运会火炬设计的内涵。参考网站:北京奥运会

9、火炬设计尽现民族元素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接力官方网站 首页 形象元素火炬样式二、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组织学生讨论,讨论后要求学生看教师网站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和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或直接上网浏览,参考网址为:三、有哪些元素能够传递中国民族节日的信息以春节为例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同学之间讨论、上网检索,师生讨论形成共识。参考网址1. 2. 3中国春节网. 4.除夕介绍: 5.春节传说: 6.春节习俗: 7.春节食俗: 8.少数民族的春节: 9.中国年画:10、春节百度百科四、设计作品评价量规什么样的设计是好设计呢?教师给出作品的部分评价量规,师生共同完善

10、评价量规。等次项目优良中有待改进改进意见作品是否美观作品结构是否简洁作品是否抓住观者的注意力作品能否准确地传递春节信息作品中能否体现了民族文化,五、学生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选择一个节日并初步构思节徽图案。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四个节日中选择一个节日,并由此组成春节节徽组、端午节节徽组、中秋节节徽组、重阳节节徽组,教师对人员多的组再根据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等水平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然后选出各组长。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职责和任务的分工。(一)、要求两人合作设计一份民族节日的节徽,并用文字处理软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撰写设计说明;组内

11、评比至少推荐一个设计到班级交流评比;没有被本组推荐出来交流的作品,也可以自荐参加交流评比。(二)、组内交流相关资料和图案设计构思,改进和完善设计构思(教师参与各组讨论)。(三)、利用绘图软件进行图像的制作。(对于绘图软件学的不好的同学,不仅可以请教同学,还可以询问老师,也可以上教师学习网站看相关软件的教案或上网寻求帮助)。注:可能有的学生课上不能完成,课后可继续完成(学校机房星期天下午向学生开放)。第二课一、组内交流设计作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交流)二、修改设计图案三、撰写设计说明。四、学生上传作品(作品名为班级学号姓名甲学号姓名乙)五、没有上传作品的学生继续制作。六组内评比,选出参

12、与班级交流评比的作品(控制在5分钟内)。七、作品交流评比(至少30分钟)评价内容总得分小组自评分小组互评分教师评价分八、登录本课学习评价网页,让学生填写对本次活动的评价1、通过本次活动,我学会了 。2、我不太理解的内容有 。3、我还想学习 。4、本次活动,对我启发最大的是 。5、我认为传播民族文化,还可以通过 途径。九、师生共同总结拓展练习有兴趣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再选择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七夕节、登高节等)为其设计节徽图案。如有创作请将作品上传学校中国传统节日节徽设计栏目。【教学反思】学生的作品可能受各方面水平的限制显得有些稚嫩和粗糙,但在我与学生共同制作的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敢于大胆地尝试和创新。由此我认为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创新的能力,而是教师没有给他们发挥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多创新,多设计的一些能让学生发挥其潜能的课;在与学生共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我与学生一起再一次地受到民族文化的洗礼,民族精神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