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017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黄羊城遗址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书 设计人员: 雷晓青编号:1115220141日期:2013.12.16目录景区简介 :-第二页景区项目策划的背景分析:-第二页景区项目策划及可行性分析 :-第七页景区项目预算:-第八页景区项目建设进度表:-第九页附录:-第九页黄羊城遗址景区简介 第一节 黄羊城遗址景区项目策划的背景分析一、 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国内外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旅游业持续增长,旅游业对社会的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2011年全国旅游预

2、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二)、省内外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周边省对比)全省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5%,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红色旅游接待人数5620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28.8%和30.2%,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省发展较快的旅游经济新亮点2、榆林市旅游业发展榆林市旅游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从“十五”开始,但“十五”期间尚处于接待市场为主阶段。“十一五”以来,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在景区建设、资源梳理、规划设计、服务体系建

3、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3、黄羊城遗址景区1986年,神府煤田考古队,1987年,陕西省文物普查队,1991年陕北考古队曾进行过数次调查、测绘、发掘。1988年7月,被神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1992年1月12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现今黄羊城遗址正在保护开发中,其文化价值不可小觑。二、黄羊城遗址景区发展环境分析(国-省-市-景区)(一)、政策:国-省-市-景区一是旅游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得到加强。2005年至今,陆续完成了榆林市旅游总体规划及黄河沿线旅游策划等五个专题策划的编制及评审工作。各县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完

4、成或正在进行,为我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旅游生产力网络布局已经拉开。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已形成红石峡镇北台、白云山、红碱淖、统万城、李自成行宫等骨干景区(点),这些景区(点)已列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序列。中端旅游景区(点)姜氏庄园、杨家沟等浮出水面,逐步得到保护、开发和建设。成功启动了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拥有星级饭店3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2家)。有旅行社42家,(其中国际社2家,国内旅行社40家),普通话导游人员223名;有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3A级景区3个,有门票收入的旅游景点

5、15个;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数5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万人。四是营销促旅逐步升温。重视参与埠外旅游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了“陕北旅游文化艺术节”、“白云山论道”等专题活动。制作了旅游交通图、榆林之旅等宣传图册。特别是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成功演出,对宣传榆林、促进榆林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经济:1、景区发展资金来源榆林市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能源资源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榆林的知名度在国内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为发展旅游业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2008年,全市已实现GDP产值1008亿元,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0.5亿元,增长32.6%

6、;财政总收入21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197元,增长37.8%,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增长29.8%,今年的各项统计指标会有大幅上升。同时,榆林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雄厚的民间资本,形成了榆林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市场支撑。2、客源市场(需求及消费潜力)分析榆林地处晋陕蒙宁甘接壤地带,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部,接近全国消费中心和经济重心区,并成为京津-呼包银榆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同时榆林是晋陕蒙宁甘旅游圈的中心,存在着巨大反差市场。榆林容易通过大区域级交通干线与周边的旅游资源串

7、点成线、连线成网开发,形成后发优势,形成大区域旅游板块,成为晋陕蒙宁甘大区域旅游集散地。(三)、社会文化: 1、游客旅游需求与偏好近几年随着神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对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文旅游景区的需求更加广泛。2、游客对本景区知名度、文化认同度等看法据清道光二十一年神木县志载,俗传杨继业妻佘氏曾居于此,故又称“王娘城”,隋代为“连谷镇”,唐置“连谷县”。贞观年间已属胜州,天宝元年割隶麟州,宋政和四年废(公元1114年)。神木县志载:宋横阳城,位于麟州城北7.5公里处,南有小沟及黄羊沟,宋时称横阳川,宋大中详符(公元1009年)置,今名黄羊城,盖因横阳与

8、黄羊间讹故。1984年,在黄羊城内发现残碑一角,有“向者隋侍横阳复持节一时之盛事”等字,可以证明,该城址即宋时与麟州互为犄角的“横阳城”无疑。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吸引着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的追寻。(四)、生态:景区生态环境(旅游容量等)黄羊城遗址位于店塔镇东北3.5公里处黄羊城村山梁上,城墙沿山势而筑、南北面均为石沟、东边为沙梁、西北亦为自然冲涮石沟。城址呈不规则形,水土流失严重,总占地约8万平方米。景区面积虽大但环境恶劣,可容纳的人数有限,旅游环境容量不大。(五)、人资技术:1、景区人力资源:人资市场概况(招聘对象的社会储备量、学历技能能水平等)旅游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市旅游业的管

9、理人才、经营人才和服务人才都相当匮缺。特别是职业经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一线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现有旅游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仅有4人,注册导游仅有200余名。各景区(点)包括经营者在内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受过较为系统的旅游专业培训(目前我市尚未建立旅游培训机构和人才库)。旅游人才的短缺,直接制约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人资政策(是否有专项扶持政策)及社会综合培训、企业培训等状况1、借鉴延安、华阴等地市的先进经验。赴旅游发达地区引进优秀旅游人才,其中重点引进旅游管理、规划与创新、旅游投融资、旅游企业管理、会展组织、旅游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创造一个事业留人、待遇

10、留人、感情留人的发展环境。2、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或管理精英莅榆授课,每年分期分批输送旅游管理部门、景区景点和旅游企业(旅游社团)骨干人员到市外著名高校、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和知名旅游企业深造或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榆林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3、整合和挖掘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教育学院等院校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对旅游新业态的研究,增强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建立榆林市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大对旅游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当前要重点培训一线旅游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4、设立“专家库、人才库

11、”,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景区发展相关技术解说系统旅游生态解说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生态兼容、景观兼容、系统实施、人文关怀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核心功能是教育和自然保护,还应包含基本信息和导向,帮助旅游者了解和欣赏旅游资源以及建立旅游者与目的地互动交流平台的功能。电子商务企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可以使传统管理、经营方式得到信息化、现代化改造,使企业跟上信息化潮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污染监控及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将比较全面的解决我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健全水污染控制的支撑体系,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

12、能力,建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及设备产品体系,带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示范,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基于RMP的神木黄羊城遗址景区的业绩分析(一)、 黄羊城遗址景区RMP分析(与周边景区对比)1、R资源分析(类型、品位、文化内涵、开发程度)黄羊城遗址景区属于历史文化类景观,是一座古城遗址,历史上又称“王娘城”,该城址即宋时与麟州互为犄角的“横阳城”。2、M市场分析(客源、数量、特征、需求偏好)神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对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13、人们对人文旅游景区的需求更加广泛。3、P产品分析(景区现有项目运营情况)景区正处于规划开发阶段,客源主要以周边县市内游客为主。(二)、黄羊城遗址景区业绩分析:接待人次、收入(如能列表或绘图最佳,文末附上原始数据)接待人次尚不明确,规划开发中,没有正式营业。四、黄羊城遗址景区地图及旅游配套设施分析1、 景区发展史1986年,神府煤田考古队,1987年,陕西省文物普查队,1991年陕北考古队曾进行过数次调查、测绘、发掘。1988年7月,被神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1992年1月12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2、 游娱资源(有

14、多少单体,品味等级如何)初步规划开发中,主要以古城游,狼烟,烽火,赛马等为主。3、 行交通(附图)景区外部、内部游径地图:交通(可进入性)多条公路交汇,交通通达度好,可进入性强。4、 食宿农家饮食独具特色,种类齐全,可发展农家乐。5、 购物基于产业链的周边配套食宿、娱乐购物设施景区外围空间较大,可利用空间较大,因此可修建众多购物场所,销售各种当地特色产品,手工艺品,民间工艺品等。6、 金融、通讯、医疗等综合条件众所周知,神木经济发达,资金量大,通讯的条件便捷,医疗设施设备齐全,医疗水平政策较好,是全省的示范县之一。第二节景区现有项目分析现有项目运营情况古黄羊城遗址初步规划设计中,并未对外营业,

15、管理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第三节 黄羊城遗址景区项目策划及可行性分析(不少于三项)项目一:古城古游娱乐村功能描述:古城古游娱乐村集现代与传统文化于一身。在这里可进行赛马、观看狼烟、欣赏古城风貌,享用古城农建饭菜等活动。客源定位:男女老少、青年儿童、不同行业、不同文化水平、五湖四海、国内国外游客皆可。选址建议:古城遗址外围,与景区相适应。具体策划(不少于500字)见PPT资金来源:招商引资、政府或企业投资、景区自筹、社区集资等,多方面融资。可行性分析-利益相关者态度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等高度重视,多项有关旅游政策法规的文件实行,对景区开发奠定基础。同时神木经济发证较好,资金资源丰富,随着教

16、育水平提高,游客对古迹的追寻越来越明显。黄羊城遗址景区项目预算项目项目一: 项目二:项目三:交通建设与维护修建宽阔便捷又与景区相协调的道路,定期维护和保养学习和采用先进技术,参考相似景点建设在独特中追求卓越,以优求优景区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具有特色的设备追求高效环保的设施设备,建设绿色环保景区定期更新设施设备,掌握客源市场的动向人力资源与技术重用当地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提高和培养人才素质培养长远和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生态修复与保持注重当地原有环境保护绿化现有景区,协调景区环境采用先进技术,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景区景区宣传与营销制定营销策略,现已当地客源为主加大选出力度,采用电视、媒体等依托电子平台。网络营销,制定长远目标黄羊城遗址景区项目建设进度表项目时间建设内容与进度项目一: 2013年开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2013-2020年特色品牌,优秀项目建设项目三:2020年以后创新项目,客源拓展附录:(参考资料)景区资源调查与评价(详细)榆林市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 2010-4-16 10:01:03 来源: 榆林政协网景区经营业绩(接待人次与收入):暂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