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026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斯兰教简介6967952343.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与犹太教、基督教同属亚伯拉罕系。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其使者为先知穆罕默德。“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非洲以至澳洲等地区迅速传播。西欧有些国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观,比如法国,穆斯林人口已经达到了总人口的10%。英国和德国也有比例可观的穆斯林人口。美国大约有穆斯林800万左右。现全球约有信徒13亿,占世界总人口19.2%。 1 概述 2 历史 3 创始人 4 起源 5 发展 6 传播 7 教义 8 六大信仰 9 流派 10 节日 11

2、 近代伊斯兰思潮和运动 12 伊斯兰教在中国 o 12.1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o 12.2 宗教自由基本政策 13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教派 14 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15 伊斯兰教如何对待宗教误解 伊斯兰教 - 概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四方割据,战乱频繁。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自然物体,并且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

3、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 - 历史伊斯兰教伊斯

4、兰教的历史,从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之年算起,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分布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论在什么地方,穆斯林之间都互称兄弟,或叫“朵斯梯”,彼此见面出“色俩目”,或简称道“色兰”,以示问候。色俩目或色兰,阿拉伯语意作“安色俩目尔来库姆”,即“愿安拉赐给你平安”,回答时说“瓦尔来库姆色俩目”,意思是“愿安拉也赐给你安宁”。从公元七世纪初直到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曾经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 莫沃尔王朝、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帝国;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教”

5、却始终没有陨落;它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成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尔后又成为一种宗教、文化、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发展着。据史书记载,唐朝时,高宗皇帝于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曾在京城长安接见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首领哈里发派来中国的使节;来使谈及本国建立的经过、社会风习和宗教信仰,故中国学者一般均认为这一年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在中国,伊斯兰教曾被称为“清真教”,穆斯林用来礼拜的场所叫“清真寺”,还有清真学堂、清真幼儿园、清真书店、清真商店等等。一些留日学生还组织有“留东清真教学会”。在穆斯林聚居的地方,“清真”一词更是随处可见。究竟在什么时候,中国穆斯林选定“清真

6、”为自己信仰的专名,至今还不能确考。南京净觉寺内有一块明太祖御制至圣百字赞碑,其中有“教名清真”一语,所以坊间也有一说,以“清真”命名伊斯兰教的当从明太祖开始。从明人普遍以“清真”称伊斯兰教的情况推知,由于明太祖的百字赞而使“清真”二字遂成为伊斯兰教的专名。“清真”作为中国伊斯兰信徒的标志,非常精妙地传达了中国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操持。伊斯兰教对人的日常生活安排得尤其细致,在礼拜、工作、交际、婚姻、饮食等等各方面都提供了规则和方法。单就食品而言,要求穆斯林要食用佳美的食品,不饮酒,不食猪肉,不食非诵真主之名宰杀和自死的动物,不食动物的血液等。所以穆斯林对饮食非常讲究,因为这也是信仰的具体体现。伊

7、斯兰教 - 创始人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阿拉伯文:)是伊斯兰教的创复兴者,也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公认的伊斯兰教先知。中国的穆斯林普遍尊称之为“穆圣”,也被称作“马圣人”。按传统的穆斯林传记他约于570年出生于麦加,632年6月8日逝世于麦地那。他的全名是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穆斯林认为穆罕默德是亚伯拉罕诸教的最后一位先知。此外他还统一了阿拉伯的各部落,并以此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基础。同时,穆罕默德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名字之一,在足球等领域均有同名人物。伊斯兰教 - 起源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民族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宗教还处于多神教的自然宗教

8、状态。这对于解决阿拉伯民族政治上的分裂、社会秩序的纷乱和经济上的落后是很不利的。为了能把分散的、相互冲突的各个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民族国家,首先需要一个能统一民众思想的一神的宗教。当时,基督教已经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统治地区以及周围地区获得广泛传播,对于巩固罗马帝国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很好的作用。于是阿拉伯社会新兴封建领主和商业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表人物穆罕默德在学习了基督教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一神的适合于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采用类似神示的方式,通过历次“接受真主启示”的神秘活动,以“安拉的使徒”自命,把古莱氏人的部落神“安拉”奉为他的宗教的独一无二的“真主”。把基督教“旧约”的

9、历史,也就是犹太教的历史全部接受为新宗教的历史,也把犹太人的祖先亚拉伯罕尊为祖先。新宗教宣扬“一切顺从安拉”,即为“伊斯兰”教,信教者称为“穆斯林”。当时,新的伊斯兰教提出的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广大中、下层民众的要求,所以伊斯兰教很快得到下层民众和新产生的商业贵族阶级的接受。同时,也受到信奉多神教的奴隶主阶层的反对。经过多次战争较量,代表先进思想的新宗教终于赢得了胜利。穆罕默德用宗教的力量使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得到了初步的统一,成为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和宗教首领。此后,四大正统“哈里发”又在二三十年中彻底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征服了叙利亚、埃及、波斯等大片土地

10、,使伊斯兰教由一个沙漠游牧民族的宗教向世界性宗教转化。到伍麦叶王朝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又扩展到整个北非、西班牙、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中亚乃至印度河流域,伊斯兰教在亚、欧、非三大洲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伊斯兰教在世界各地有广泛的信徒成为世界第二大宗教,甚至在很多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作为国教与宪法、法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古兰经的经义不仅规范穆斯林的宗教生活,而且也规范国民的全部社会生活。在伊斯兰国家内宗教和政治,教会和国家,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都无法截然分开。伊斯兰教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除了伊斯兰教很符合人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宗教的基本特性以外。伊斯兰教教义的明确性和教规的简单,其宗教圣

11、典古兰经的通俗的说教、动人的语言、容易记颂也可能都是成功的原因。另外,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极少数从建立起就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又是穆斯林社团的政治领袖,其后又是伊斯兰阿拉伯帝国的皇帝。与基督教不同,伊斯兰教内部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政权与教权的矛盾,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就是穆斯林国家的政治领袖,这一体制形式一直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延续下来,所以伊斯兰教也随着这些国家的政治范围的扩大而顺利地传播。而且,伊斯兰教在宗教宽容方面也比基督教、犹太教等要做的都好的多。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按照社会发展需要而创建起来的宗教,不仅对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

12、而且对于伊斯兰教地区的文化发展,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对人类科学文化有巨大影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与伊斯兰教的影响和推动分不开。伊斯兰教的成功也很好地说明了一种好的宗教思想,加上完善的宗教传播方法可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对人类社会可以起到很好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类似,在历史上伊斯兰教也由于宗教的非科学性,而产生反社会行为。伊斯兰教是为阿拉伯游牧民族而创立的宗教,征服和抢掠是古代游牧民族求生的重要手段,世界古代史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游牧民族不断向农耕民族进行征服和抢掠的历史。伊斯兰教是适应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一种宗教,它在阿拉伯封建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中起到

13、了巨大的作用。伊斯兰教的扩张与征战倾向在古兰经和圣训中都有比较多的说明,如:9章29节:当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经的人,你们要与他们战斗,直到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规规矩矩地交纳丁税。9章73节:先知啊!你当对不信道者和伪信者战斗并严厉地对待他们,他们的归宿是火狱,那归宿真恶劣!9章111节: 真主确已用乐园换取信士们的生命和财产。他们为真主而战斗;他们或杀敌致果,或杀身成仁。 33章25节:真主使不信道者末能获胜,忿忿而归;真主使信士不战而胜。真主是至刚的,是万能的。33章26节:他曾使帮助他们的那些信奉天经者,从自己的堡垒上下来,并且把恐怖投在他们

14、心里,你们杀戮一部分,俘虏一部分。33章27节: 他使你们继承他们的土地、房屋、财产和你们尚未踏过的土地。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等。这些伊斯兰教的扩张与征战倾向使得古代阿拉伯人建立起地域庞大的帝国。虽然,历史上伊斯兰教国家有过辉煌的时期,但今天世界上,伊斯兰教国家没有一个成为发达国家,大部分仍处于欠发展的经济水平。这种状况与伊斯兰教国家的宗教状况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些国家中宗教力量过于强大,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在民众中的影响和宗教意识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阻碍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所以伊斯兰教也面临着宗教改革的要求。 伊斯兰教 - 发展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

15、、政治和宗教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6世纪末至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半岛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居民主要是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分成许多氏族部落,各氏族部落各据一方,彼此之间经常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而发生战争,血亲复仇盛行。连年战争使社会动荡,生产停滞,氏族内部阶级分化加剧,部落贵族应运而生,他们占有大量绿洲和草地,拥有许多奴隶和牲畜,而大批游牧民濒于破产。半岛沿红海海岸的希贾兹(汉志)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业要道。坐落在古商道南北交通中心的麦加,因受过境贸易之利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镇。麦加古莱什部落的

16、商业贵族执掌着多神崇拜的中心克尔白神殿的管理大权,每年从克尔白祭祀庙会的集市贸易中,谋取巨额收入,垄断了麦加的商业贸易。城镇中的商业贵族伙同游牧部落的贵族,通过经营商队、贩卖奴隶、放高利贷等手段,牟取暴利,对城镇贫民和农牧民进行高利贷盘剥,大批中小商人破产,沦为商业贵族的债务人,造成阶级对立加剧,社会经济危机四起。 外来的侵略和传统商道的改变,加剧了半岛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和控制阿拉伯商道,对半岛进行子长期的掠夺战争。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庭的支持下派兵侵占也门。570年埃塞俄比亚驻也门总督亚布拉哈率兵进犯麦加;途中因遭瘟疫而退兵,但战乱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生活

17、。575年,波斯出兵逐走埃塞俄比亚人,在也门确立了统治。频繁的战争和掠夺,使阿拉伯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灌溉工程被毁,道路淹没,商旅不前,人口锐减,使富庶的也门地区迅速衰落。同时,波斯为了垄断东西方贸易,废止原由也门经半岛西部红海岸到达叙利亚的商路,另辟一条经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变,造成了半岛南部和西部经济的衰退,麦加、麦地那等城镇的过境贸易急剧衰败,商业贵族收入骤减,许多靠商队谋生的贝都因人和城市居民生路断绝,从而加深了社会危机。伊斯兰教兴起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盛行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精灵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

18、。其中拉特(即太阳神)、乌扎(即万能神)和默那(即命运神)三大女神尤受崇拜。麦加城中心的克尔白神殿供奉有360多尊各氏族部落神的偶像,向其祭祀、祈祷、献牲。信奉一神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早已传入半岛,在也门地区及一些城镇和农业区流行,其一神观念、经典、传说、礼俗对伊斯兰教有显著影响。因犹太教和基督教不适应阿拉伯社会变革的需要,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在阿拉伯社会变革和一神教观念的影响下,阿拉伯人由多神信仰向一神教信仰过渡,产生了一神倾向的哈尼夫派。他们承认独一神,反对偶像崇拜,相信天命、复活、惩罚和报应,注重个人隐居修炼,过着禁欲的生活。哈尼夫思想成为伊斯兰教思想的先驱和中介。阿拉伯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外

19、族的不断入侵,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觉醒,社会各阶级都在寻求出路。阿拉伯贵族为维护其统治,企望打破氏族壁垒,夺取新的土地和重新控制商道;广大的下层人民和奴隶要求和平与安宁,渴望摆脱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改善自己的贫困地位。伊斯兰教的兴起,正是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改变社会经济状况和实现政治统十的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穆罕默德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创传子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儿童伊斯兰教的创传人穆罕默德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历史人物。生于麦加城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和伯父抚养。早年失学替人放牧,12岁时跟随伯父及商队,曾

20、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地中海东岸一带经商,并广泛接触和目睹了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地区的社会状况,了解到半岛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的情况,为他后来的传教活动提供了大量社会知识和宗教素材。25岁时他同雇主麦加富孀赫蒂彻结婚,婚后生活富裕安定,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后他受哈尼夫派思想的影响,经常隐居潜修,思索和探求阿拉伯民族摆脱困境的出路。相传,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起初在麦加是秘密传教,一些至亲密友成为最早的信奉者。612年,穆

21、罕默德转为公开向麦加一般群众传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安拉;谴责多神信仰给阿拉伯人带来的愚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宣讲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观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归顺安拉,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到惩罚,堕入火狱,归顺安拉者将在后世得到奖赏,进入天园。他还提出了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为兄弟,应联合起来,消除血亲复仇,并提出禁止高利贷盘剥,行善施舍赈济贫弱孤寡和善待、释放奴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主张,受到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许多人纷纷归信伊斯兰教。由于穆罕默德所传教义从根本上动摇了部落传统多神信仰的地位,触犯了

22、麦加古莱什贵族和富商掌管克尔白的宗教特权和经济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迫害,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麦加难以立足。 622年9月,穆罕默德同麦力口穆斯林迁徙麦地那,标志着伊斯兰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进行了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改革。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兰教作为统一和团结的思想旗帜,号召穆斯林“顺从安拉和使者”,并派出门弟子到麦地那各阿拉伯部落传教,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很快归信了伊斯兰教。他制定了作为穆斯林和犹太人在处理内部民事和对外关系中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在信仰自由和结盟的基础上同犹太人各部落达成某些协议,实行和平共处。在实现了麦地那的统一后,以伊斯兰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

23、缘关系,建立了以“乌玛”(意为“民族”、“国家”)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成为麦地那宗教、政治、军事和司法的最高领袖。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及部分著名的圣门弟子组成上层领导集团。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下,将迁士和辅士团结在乌玛的周围。穆罕默德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完成了伊斯兰教义体系及各项制度的创建。他完整地确立了以信奉独一安拉为核心的五大信仰纲领;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天命功课及仪则;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规、民事、刑事、商事、军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确定了以止恶扬善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准则。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在“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号召下,于

24、624627年间,他领导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了著名的白德尔之战、吴侯德之战和壕沟之战等三大战役,打击了麦加贵族的锐气,从此,穆斯林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觐为由,率军至麦加近郊,麦加贵族被迫妥协,同穆罕默德签订侯代比亚和约,决定双方休战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战时机,向邻国和半岛上的千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节,携带国书,向其国王和部落首领宣传伊斯兰教,以扩大影响,同时派出武装讨伐海巴尔等地聚居的犹太人,以扫除反对势力的侵扰。630年,穆罕默德以麦加贵族违背协议为由,率领一万多人的穆斯林大军,进逼麦加城下,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被迫请降,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

25、,麦加全城居民宣布归信伊斯兰教。进入麦加后,穆罕默德下令捣毁克尔白殿内全部偶像,只保留黑色陨石,并改克尔白殿为清真寺,宣布克尔白为禁地。从此,麦加克尔白成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觐的中心。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基本上实现了半岛的政治统一。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一次经过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穆罕默德亲自确立了朝觐的一系列仪典,成为尔后穆斯林朝觐所遵循的范例。他发表了辞朝演说,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宣布伊斯兰教创传的胜利,“我已选择伊斯兰作你们的宗教”,强调穆斯林之间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性。同年1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

26、至此,伊斯兰教已形成在半岛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成为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支柱,揭开了阿拉伯历史新篇章。伊斯兰教 - 传播伊斯兰教儿童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师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服,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史称“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661年起,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帝国时期,历经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经济和学术文化得到空前的繁

27、荣和发展,史称“伊斯兰教发展的鼎盛时期”。13世纪中期随着异族的入侵,帝国境内东、西部诸多地方割据王朝的独立,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史称“伊斯兰教第三次大传播的时期”。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兰世界各国人民在“圣战”和教派运动的旗帜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斗争,给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伊斯兰国家相继独立,大致形成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格局。伊斯兰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63

28、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由他的最亲近的门弟子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先后继承他的事业,称“哈里发”(意为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四大哈里发执政的30年间,对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艾布白克尔执政期间,平息了也门南部、叶麻麦、哈达拉毛及巴林东部以伪先知图莱哈、穆赛利迈、赛贾赫(女)等为首所发动的武装叛乱,征服了变节者,重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巩固了麦地那政权。同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对外征战和扩张。欧麦尔执政时,乘波斯、拜占庭连年战争力量削弱之机,先后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并采取凡归信伊斯兰教者免交人丁税的政策,吸引被征服地的居民多改奉伊斯兰教,使伊斯

29、兰教发展成世界多民族信仰的宗教。他初步确立了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土地制度和年俸分配制度。他还制定了伊斯兰教历,以622年7月16日作为纪年元旦,以纪念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麦地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奥斯曼执政时,继续西进征服北非,攻占伯尔克、的黎波里、迦太基;在东部征服亚美尼亚,重新平定了波斯和呼罗珊地区的叛乱,远征军在中亚到达巴尔赫、喀布尔和伽色尼,并促使这些地区的众多居民改奉子伊斯兰教。为统一伊斯兰教思想、指导宗教活动和立法,在艾布.伯克尔时所辑录的古兰经原抄本的基础上,经再次搜集、反复对照、核订和考证、编纂成奥斯曼定本古兰经,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向世界的传播提供了经典依据。

30、阿里执政时,因伊斯兰教上层领导集团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进一步激化,导致了穆斯林之间的内战,发生了骆驼之战、隋芬之战和纳赫拉万战役,出现了彼此对立的政治派别,此后,伊斯兰教在政治和宗教思想上陷于分裂。661年,阿里被刺后,四大哈里发时期结束,继之而起的是以家族掌权的王朝时代。伍麦叶王朝(661750)时期.661年,由伍麦叶家族出身的穆阿维叶(600680)所创建,定都大马士革。王朝在稳定局势并残酷镇压了异己力量的反抗后,从7世纪中叶起,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在东部,沿波斯前进,先后占领了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继而征服了外高加索,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势力直达帕米尔高原。在西部,首先占领迦太基,后征

31、服了马格里布地区,消灭了拜占庭在北非的残余势力,柏柏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711年,以柏柏尔人为主力的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占领比利牛斯半岛大部分地区,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732年,阿拉伯军队袭击高卢(今法兰西共和国)西南部,战败后撤回比利牛斯山以南,伊斯兰教向西方的传播,遂到此为止。8世纪中叶,其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界咸海,南至尼罗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政治上;改哈里发的选举制为世袭制,使哈里发国家成为一个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在经济上,游牧的阿拉伯人开始迁徙新征服的地区,由游牧转入定居;从事农耕和经商。分封土地、统一币制、完善税收,

32、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在文化上,王朝法定阿拉伯文为官方和各地通用的语言,促进了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吸收被征服地区,包括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地的先进科学与文化,开始形成多民族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宗教上,采取减免人丁税,招募军队等政策,鼓励异教徒改奉伊斯兰教。在各地兴建庄严的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和教育的中心,著名的有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凯鲁万的欧格白清真寺等,并附设有宗教学校,赐封有大量瓦克夫土地。以古兰经和圣训立法,向各地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主持司法和宗教活动。反映政治和宗教思想斗争的各种派别相继出现。什叶派等派别形成。王朝末期,统治者横征暴敛,宫廷生活腐化

33、,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多次举兵反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750年王朝被呼罗珊艾布穆斯林领导的起义所推翻。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后裔艾布阿拔斯夺取了哈里发地位,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7501258)时期。750年,由艾布阿拔斯(722754)所创建,定都巴格达。在政治上,哈里发自诩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奉行宗教和世俗并重的政策。承袭波斯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哈里发为最高领袖。由于任用波斯人担任首相,使波斯人取得了实际的统治地位。以哈里发为首的官僚体制,代替了阿拉伯的贵族统治。王朝在最初的100年间,因对外大规模征战的结束,出现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生

34、产力有较大的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繁荣。国内主要城市商旅云集,对外垄断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随着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各族穆斯林共同创造的伊斯兰文化蓬勃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王朝在各地创办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哈里发马蒙创办巴格达“智慧馆”掀起集体翻译运动的高潮。广罗各族不同信仰的学者,收集、保存、翻译、研究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古典科学文化著作,取得杰出成就。这一时期,在医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哲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语法学等方面,成就辉煌,穆斯林人材辈出。在宗教上,王朝已经完成了征服地区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

35、地位的宗教,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变成穆斯林的社会生活方式。伊斯兰教的宗教学术如教法学、古兰经学、圣训学、凯拉姆学、苏菲学等都有较大发展。逊尼派、什叶派已由早期的政治派别转变为宗教派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教义和学说。穆尔太齐赖派得到很大发展,在马蒙统治时期其学说被奉为国教。艾什尔里派教义逐渐发展成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学说。以安萨里为代表的教义学家将苏菲派思想引入正统信仰,成为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的一种形式。9世纪中叶后,由于王朝实行封建分封制,各地总督和封建主割据一方,帝国逐渐四分五裂。10世纪时,北非、埃及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9091171)、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7561031)同阿拔斯

36、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945年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哈里发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进入巴格达,哈里发成为塞尔柱素丹手中的傀儡。继之而来的是十字军东侵(10961291)和蒙古人的西征,阿拔斯王朝终于在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所灭亡。奥斯曼帝国(12991922)时期。13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中亚细亚兴起。1299年,其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称素丹,正式建立奥斯曼国家。1453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5世纪末,帝国已占领整个小亚细亚及巴尔干半岛,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地区。16世纪是帝国的强盛时期,先后占领了亚

37、美尼亚、格鲁吉亚、叙利亚、埃及、巴格达、美索不达米亚、的黎波里、阿尔及利亚、希贾兹和也门等国家和地区。伊斯兰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在帝国的控制之下。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从素丹赛利姆一世始,素丹自称哈里发,雄踞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地位。帝国奉逊尼派教义为国教,以哈乃斐学派教法为立法、司法的准则。制定了以伊斯兰教法为核心的行政、刑法、瓦克夫等实体法规,完善了伊斯兰立法体系。政府设“伊斯兰委员会”作为国家管理宗教的权力机构,起维护信仰和监督教法实施的职能和作用。帝国大力倡导和赞助伊斯兰教育和学术文化,在各地建有大量华丽的清真寺

38、、各类宗教学校、苏菲道堂、图书馆,并培养宗教学者和官吏。比克塔希教团和毛拉维教团等苏菲教团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17世纪,帝国随着统治者内部的腐败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日趋衰落。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展开了掠夺殖民地的斗争,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列强的角逐场。1798年,法兰西共和国拿破仑波拿巴一世率领的侵略军占领了埃及,欧洲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的激烈争斗,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彻底崩溃。1922年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国,废除了素丹和哈里发制。16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与奥斯曼帝国相抗衡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和印度的莫卧儿王朝。16世纪初在伊朗兴起的什叶派的萨法维王朝(1

39、5021722),其版图东至阿富汗,西达幼发拉底河,北抵阿姆河,南临波斯湾,立什叶派为国教。掀起了波斯伊斯兰文化的复兴。16世纪中期帖木儿六世孙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其领土达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北半部,确立了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伊斯兰教早期向世界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向外征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自10世纪后,伊斯兰教在非洲、亚洲和东南亚的广泛传播,以及伊斯兰化的过程,通常是通过商人的贸易活动、文化交流和传教师的传教活动而实现的。在东非,通过阿拉伯移民和商人,伊斯兰教沿苏丹和尼罗河渐渐向东传入内地,迄13世纪,索马里及东非沿海地区和海上许多岛屿的居民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西非和中非,穆斯林

40、商人、学者和苏菲传教师穿越撒哈拉沙漠,把伊斯兰教传入内地部族。13世纪末,定居中亚的蒙古人后裔改奉了伊斯兰教。14世纪后,苏菲派传教师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等地区。7世纪中期,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商人及学者,通过海陆的“丝绸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3世纪末,西印度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商人将伊斯兰教带入印度尼西亚群岛,17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尼和马来半岛占优势。1415世纪,伊斯兰教通过商人和传教师传入菲律宾南部。20世纪以来,通过穆斯林移民、劳工、商人和学者传人西欧和北美,并取得较大进展。伊斯兰教中国何时传入了伊斯兰教,中外史籍记载不一,众说纷云,看法如下:隋开

41、皇中(581600)、开皇七年、隋大业九年(613)、隋大业十二年(616)、唐贞观三年(629)、唐贞观六年(632)、唐永徽二年(651)、唐景云二年(711)、唐明皇(712755年)、唐宋代两宗(756766)等传入的说法。其中唐贞观年间传入之说,与历来民间传说及回回原来(西来宗谱)的说法相同。上述诸说大多数时间为唐初,而且唐代史籍与小说里都披露了这时穆斯林来华的蛛丝马迹,如旧唐书中的西域传赞“大蒙之人,西方之国贞观开元荣街充斥”,李世民开国初,长安街头满是西域商人,其中肯定有不少穆斯林;太平广记中叙述西域客商购买水珠的的故事,云“吾大食国人也,王贞观初通好”;唐会要卷100记载,贞观

42、三年(628)六月址六日太宗李杨民下令“诸蕃使人”将所娶汉族妇女带回蕃地。古人称西域穆斯林商人为“胡贾”、“蕃商”等,可见西域人娶汉女的婚姻于贞观二年就有了。同时考古发现也佐证伊斯兰教唐初来华,艰考古学家杨鸿勋在试论泉州“圣墓”的建造年代,兼及传说的真实性问题中:“可以判断,泉州圣墓石郎应为初唐时期所刨建”,那么阿拉伯传教士是“唐武德中来华”无疑了;还有1980年杨州唐代墓葬出的灰青釉绿色饰阿拉伯文“真主至大”之釉彩背水壶,是唐代穆斯林礼拜前用的汤瓶物证。简言之,伊斯兰教唐初经“番料之路”传入是可信的;后来中国西北的伊斯兰教徒,大都由陆地“丝绸之路”入华的。伊斯兰教简明词典云:“伊斯兰教于唐初

43、传于中国。蒙古西征以后大批穆斯林东来。元代末年回回民族即早期回族形成。在中国新疆西部地区,十世纪中期开始有大批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据史料记载,中国截止1990年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阿尔克孜、撒拉、塔吉无、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族几乎全是穆斯林,共1700多万人;其中回族860多万人、维族210万多人、哈萨克族111万多人,其余各族百万以下。穆斯林多半居于新疆,其次是宁夏、甘肃、河南、青海、云南、河经、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其他各省市自治区与港台澳都有分布。这十个民族的历史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相差数百年,例如回族于七世纪末开始形成时就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于八世纪放

44、弃袄教、景教、佛教而改信伊斯兰教;维吾尔族由萨满面教改信摩尼教,十世纪中叶始皈伊斯兰教;东乡族是十三世纪进入河州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人与蒙古人,他们是融合回、汉等族逐渐形成的民族;从撒马尔罕地方迁到青海逐渐形成的撒拉族,于十五世纪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 教义伊斯兰教少女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为伊斯兰教教义中的五个基本信条。这五个信条是: 第一,信阿拉。相信阿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的主宰,是全能全知、大仁大慈、无形象、无所在又无所不在、不生育也不被生、无始无终、永生自存、独一无二的。第二,信天使,相信天使是阿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人眼无法看见。天使只受阿拉的驱使,只接受阿拉的命

45、令。它们各司其职,但並无神性,只可承信它们的存在,不能膜拜。天使数目很多,最著名的为四大天使,其中尤以吉卜利勒地位最高。第三,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阿拉的语言,是通过穆罕默德降示的最后一部经典。第四,信先知。相信自人祖阿丹以来,阿拉曾派遣过許多传布阿拉之道的使者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第五,信后世。相信人都要经历今生和后世,终有一天,世界一切生命都会停止,进行总清算,即世界末日的来临。届时所有的人都将复活,接受阿拉的裁判,行善者进天堂,作恶者下火狱。除了这五条主要信条外,各个教派又有自己的特殊信条,最主要的是五功。五功是穆斯林的五项宗教功课,是每个教徒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

46、宗教义务,亦称五大天命。五功具体为以下五者:一为念功,就是要念诵清真言,这是穆斯林对自己信仰的表白。阿拉伯语称为舍哈德(意为作证),其內容是用阿拉伯语念诵:“我作证:除阿拉外,再沒有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只要接受这一证言,并当众背诵,就可以成为正式的穆斯林。二为礼功,即作礼拜。一般认为这是接近真主的门路和阶梯。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每日五次的时礼,第一次称晨礼,在拂晓举行;第二次称晌礼,在中午1时至3时举行;第三次称晡礼,在下午4时至日落前举行;第四次称昏礼,在日落后或太阳的白光消逝前举行;第五次称宵礼,在入夜至拂晓前进行。聚礼又称主麻日礼拜,是

47、集体的公共祈祷,一般在星期五举行。会礼则在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礼拜的前提条件是身体清洁,礼拜前必须按规定作大净或小净。三为斋功,即斋戒。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为斋月,在斋月期間,教徒要斋戒一月,每天从日出前到日落要止饮禁食,以清心寡欲,专事真主。四为课功,又称天谭制度。穆斯林个人财产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应交納一种名为天课的宗教稅。教义认为,穷人是真主的眷属,把资財施舍給穷人,就等于納入真主之库,故名为天课。五为朝功,就是到麦加朝覲天房克尔白圣殿。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旅途平安,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覲一次。凡去朝覲过的,即被尊称为哈吉。除麦加外,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

48、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伊斯兰教 - 六大信仰伊斯兰教-六大信仰六大信仰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在我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又有六大信仰之说: 1、信安拉。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忠诚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99种德性),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2、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古兰经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来(Jibrail)、米卡伊来(Mikal)、阿兹拉伊来(Azral)及伊斯拉非来(Israfil),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掌管世俗时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 3、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古兰经是比其它一切经典优越的,古兰经是包罗其它一切经典的意义,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 4、信先知。古兰经中曾提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