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056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闽南民间信仰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以闽南地区的一些宫观庙宇为例张晓松 民间信仰在闽南地区根深蒂固而源远流长,迄今在闽南的社会及乡村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影响。民间信仰的宫观庙宇大大小小分布于闽南的城镇乡村,以上万计。仅漳州地区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的宫观庙宇就达4245座,泉州的亦数以千计。信仰的神灵多达五、六百种,其中影响较大的外来神灵有玄天上帝、关帝、妈祖等,本地神灵有保生大帝、开漳圣王、三坪祖师等。下面试以其中的一些宫观庙宇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寻民间信仰在闽南社会中的作用:一、闽南的民间信仰在当今的社会教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德的教育、社会风气的引导、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都不是抽象、空洞的

2、理论说教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有具体的载体,一种能让老百姓信服和易于接受的载体,才能普及社会、深入人心。而民间信仰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与精神,它所祭祀的神灵大多代表着爱国、爱民、孝道、忠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对后人有极强的教育劝善作用。它以各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散着影响力,有较强的社会感召力,是一种能让百姓信服、接受的载体。它以传说、故事、戏剧及各种仪式等通俗易懂、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民心,引起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的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教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1.宣扬爱国、忠诚的有长泰的普济岩与漳浦的湖西三王公庙。它们祭祀的都是忠诚爱国的民族英雄。长泰普济岩。位长

3、泰县岩溪镇圭后村,始建于唐代。在其天井西厅供奉着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的神像,当地人称为“三公”,两边对联为:“协力驱蕃激扬浩然正气,同心报国更见殷后三仁”。圭塘本为叶氏家族的聚居地,其开基祖在南宋末为文天祥等抗元义军督办粮饷时殉职,其子又在抗元战争中牺牲。明弘治末年(约14991505),由两位曾在广西任县令的叶氏裔孙叶玭、叶仪倡仪重修普济岩,从近处的塔寨山迁建于今址。为了弘扬文天祥等及其先祖的气节精神,特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入庙崇祀。普济岩也由原来的佛寺成为民间信仰的庙宇。长泰普济岩为了纪念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以及其先祖的民族气节和忠诚精神,弘扬先祖的浩然正气,历代以来,每年的农历正

4、月十七日,都在庙前的水塘举行一场独具特色的“下水操”,由村中小伙子用神轿抬“三公”神像游淌过水塘,据说是模仿当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殉国之情景。远近村民皆往观看助威。漳浦湖西三王公庙。位漳浦湖西畲族乡丰卿村坑仔尾社,祀宋末三位抗元勇士柳信、叶诚、英勇。他们在宋亡后隐居湖西,为村民治病除疫,清除兽害,调解纠纷,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元军清剿抗元义士,三勇士寡不敌众,同时牺牲在坑仔尾狮球山麓。村民们十分哀痛,将三勇士收葬狮球山麓,墓前立庙祭祀,称为“三王公”。现三王公庙位狮球山半山腰,庙为三开间大殿,殿中祀三王公塑像,大殿左后侧为三王公墓。漳浦的三王公庙 历代香火旺盛,漳浦及邻县各地的人都来朝拜,每年

5、农历十一月十五相传为三王公寿诞(其实为三勇士死难日,民间误将忌日为生日)更是祭拜者如潮,十分热闹。倡行孝道的则有漳州长泰的正顺庙与泉州诗山的凤山寺,两庙供奉的都是孝子神。漳州长泰县的正顺庙,位长泰县城南门。是纪念邑人、孝子神陈耸的。庙始建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现已成为孝行的教育基地,近年来该庙特地在右前方建了一座孝子阁,为六角形亭阁式建筑,亭内立有石碑,上刻弘扬美德同修南岳正顺庙记略和孝经。该庙还身体力行,每年拿出一笔费用用来扶老助困,以倡行尊老、敬老之美德。倡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的则有漳州云霄的云山书院、芗城的姜太爷庙。云霄云山书院又称太史公庙,祀漳州乡贤、明代太史林偕春。林偕春曾在明

6、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官,为官时刚强耿直、勤政爱民;归隐乡里后同情民间疾苦、为民请命,尽力为乡人办好事,百姓感其恩德、在林偕春去世后塑其像于文昌宫拜祀。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云霄缙绅倡建“云山书院”于今址,后经多次修葺,始成今日规模。芗城姜太爷庙。原在芗城区厦门路中段,现迁至新华南路威镇阁南侧。该庙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初名遗爱祠,后改姜公祠,民间尊称为姜太爷庙,祀明成化年间漳州知府姜琼。姜琼,浙江嘉兴人,明成化十五二十一年(14791485)任漳州知府,清正廉明,他在任时发廪赈贷,除盗安民、疏渠筑堤,减轻百姓负担,为漳州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所以离任后尚未去世,漳州百姓即立生

7、祠,称“遗爱祠”以纪念之。姜琼去世后又转为死祭,改名姜公祠。云山书院、姜太爷庙这些庙宇本身就是倡行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丰碑,也是为官的一面镜子,它昭示的是只要热爱百姓、以民为本,老百姓将永远怀念在心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应该说,每一座稍县规模、有一定影响的民间信仰的宫观庙宇的存在,对于本区的社会风气的改善与社会矛盾的缓解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东山博物馆馆长陈立群先生告诉我们:由于关帝信仰在东山深入人心,所以全岛民风淳朴,极讲信义。在海边订造渔船或订购鱼货的交易中,预付几万、几十万元,不要任何收条字据,仅凭一句口头承诺即可,也从不曾发生赖帐行为。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虔诚的信众,问及他们为

8、何信神时,有的言敬神犹如敬长辈,而做人敬长辈是本分;有的言信神觉得心里踏实、安宁,同时家人也不反对,因为吵架、争执少了,心平气和,家庭气氛自然祥和;有的言信神后生意好转了,因为心态好、注意讲诚信等等有信仰始有敬畏,有敬畏才会相信善恶有报,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在漳州地区,由于民间信仰的盛行,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艺术芗剧才得以传承发展。漳州民间活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芗剧团,他们是专业的剧团,但既无编制、挂靠,又无官方的拨款,基本上依赖于大大小小的宫观庙宇生存。漳州地区只要稍具规模的民间信仰庙宇一般都在庙前建有戏台,每逢节日庆典,都要演上几天甚至十几天的芗剧,由庙宇联系请来芗剧团,费用、报酬由信众

9、自愿承担,有的承担一天,有的几天。演出内容涉及历史、家庭关系等各种题材。一般剧团都有二、三十个剧目,宣传的大多为善恶有报的故事。演出时观者如潮,以老人小孩居多。漳州民间信仰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庙宇不仅维系了芗剧团的生存发展,构成了乡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部分,而且通过芗剧团的演出,把忠孝节义、积善积德、安分诚信等观念灌输给民众。二、闽南民间信仰已成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影响广大、信徒众多,所以民间信仰庙宇的经济实力也不小。民间信仰庙宇的管理,由管委会承担,管委会一般由信众推选,是自愿、义务服务,不领取报酬。在我们的调查中,管委会人员都认为庙宇收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收入除

10、了用于庙宇的日常开支、维修外,每年大约有十分之一以上用于公益事业。如漳州德进庙、正顺庙,泉州花桥慈济宫等。漳州芗城区岳口街的德进庙,是原德进庙与东岳庙、广济祖师庙三庙合一庙而成的。德进庙规模甚大,为三主殿一配殿的仿明清式建筑。整座庙宇儒、释、道三教合一,共祀大小神象三十多座。是个较典型的民间信仰庙宇。德进庙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约二万来元。大致有以下几项:助学,逢年过节给本区的贫困小学生包红包、送东西。抗灾,全国性抗灾的捐款或本地天灾的捐助。整治本区环境,如铺路、疏通水沟等。给本区关工委、妇联等捐款。以上项目也是大多数民间信仰宫观庙宇所经常从事的公益事业据了解,漳州市芗城区民间信仰的宫观庙宇一年捐助

11、公益事业的数目大约为五、六十万元。 漳州长泰县的正顺庙,多年来一直坚持有计划的助学、助困和扶老。从1998年2006年每年拿出上万元用于扶助老人、资助贫困学生。正顺庙每年的香火收入也就四、五万元,每年能拿出上万元来参与公益事业,很难能可贵。漳州西街王爷公庙。位芗城区瑞京村西街教苑,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以后历多次修葺,主祀朱府王爷。西街王爷公庙每年为本区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发放400元的补助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为创建“平安小区”,每年出资1.5万元,弥补小区经费不足;还出资对小区道路进行修缮、疏通整修水沟;为改善老人活动环境,又出资征用一亩土地以供修建老人活动场所,并为之

12、添置娱乐活动器材;每年夏天则为小区群众及过路行人提供免费凉茶。据该庙管委会统计,近年来,该庙为希望工程、抗灾救灾、敬老助残、扶贫助学及城市创卫等公益活动事业出资100多万元。参加公益、慈善事业比较典型的是泉州花桥慈济宫。泉州花桥慈济宫,祀保生大帝吴夲、吴真人。位泉州城关中山南路西畔花桥亭,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据称当年真人曾在花桥悬壶行医,济世惠民,于是泉人在此立庙祀之,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从清光绪四年(1878年)始,花桥慈济宫在宫中成立“泉郡施药局”,开始接受献药赠资及自己制药,赠送给那些患病无钱医治的贫困人家,至抗日战争时期又设义诊,迄今已历130年,实为中国慈善

13、事业之奇迹,世所罕见。花桥慈济宫所赠送的药物,有海内外义捐的,有由宫中采购赠送的,还有宫中自制的。宫中自制的为中成药,多时达一百数十种。义诊由宫中聘请义诊医生,一般多为离退休的、较有名气的医生。科目有中西医、内外科、骨科、妇科、小儿科等。一般为每周一到周六上午,免费看病,而看病病人所需药物凡宫中有的则免费赠送。来看病者多为退休老人、下岗工人或较为贫困的家庭。据该宫统计,每年有二万多患者受惠。此外,据该宫董事长黄德鹏先生介绍,花桥慈济宫每年还组织2-3次下乡送医活动,到边远农村、山区为贫困患者送医、送药、送爱心。花桥慈济宫的这种孜孜不舍、坚持百余年的慈善义举,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被誉为“花桥精

14、神”。黄德鹏董事长告诉我们,他们的口号是:“服务社会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弘扬真人文化,光大花桥精神”。三、民间信仰在维系、加强台胞与海内外侨胞的联系,加强民族认同感上起着重要作用。闽南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当年他们漂泊异乡他国时,往往带上家乡的神灵,以为精神的寄托。此后虽然一代代新人换旧人,但神灵依旧,神缘永在。东山铜陵关帝庙。东山铜陵关帝庙位东山铜陵镇岵嵝山下,依山面海。始建于明初,明正德四年(1509年)扩建,历三年而成。清初迁界时原庙被焚毁,复界后依庙原样重建,以后历朝屡有修葺。东山关帝庙与台湾关系密切,现台湾172座关帝庙大多与东山关帝庙有渊源关系。原来因为人为的阻隔,咫尺天涯,神缘难续。

15、改革开放后始交往。1988年8月,高雄市文衡殿率先到东山岛,举行谒祖进香挂匾祭典。1990年7月,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炳南教授和台南财团法人、学甲慈济宫董事长周大围先生亲临东山岛考察,证实了东山关帝庙与台湾诸多关帝庙的渊源关系。随后,台湾关帝庙到东山来寻根谒祖的络绎不绝:1990年8月,台中、高雄、台南、花莲等地十一个宫庙代表联袂前来东山举行“两岸关帝信仰文化交流筹备联席会议”;1990年11月,桃园大溪普济堂等七个庙宇126人前来东山祖庙挂香过炉;1991年 4月,台北信徒476人浩浩荡荡来到东山祖庙参拜祭祀。自1992年以来,东山关帝庙已经连续16年成功地举办了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并随

16、着影响的扩大,从2006年升格为省旅游局与漳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还有象漳州芗诚西街王爷公庙。改革开放后,有来自台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各种进香团、祭祖团到西街王爷公庙谒祖进香。1989年台湾高雄青龙宫组团到漳进谒祖庙,此后又连续7次组团进香,并捐建了青龙亭及钟鼓小楼。 此外,台湾凤山、桃园、台北、屏东、台中、台南、高雄、彰化、新竹等地以及新加坡等都先后多次组团来进香并赠谢匾旗。因为台湾、东南亚等台胞华侨来此进香的络绎不绝,西街王爷公庙特地建立了全市较早的村级三胞接待站,以便迎候接待海内外宗亲的莅临。而龙海白礁慈济宫自2002年至今,已接待了的来自台湾、东南亚的154个进香团,人数达

17、近万人。泉州富美萧太史宫,自1998年以来,接待了来自台湾的213个进香团,人数少则几人,多者达400多人。同时,该宫董事会成员还应邀于1993年12月回访台湾的分灵寺庙,台湾媒体纷纷报告,影响很大。 1995年12月还在泉州举办了首次泉台萧太傅学术研讨会,来自台湾云林、新竹、彰化、苗栗、台北、马祖等地的代表3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据我们调查、闽南民间信仰庙宇中大多数均与台湾或东南亚有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后双方的交流活动频繁,极大地促进和加强了民族与文化认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从2006-2007年,仅漳州举办的比较大型的活动就有:2006年10月30日第三届乌石马祖文化节、2007年3月29

18、日首届中国云霄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节研讨会、2007年4月18日第二届保生慈济文化节、2006年、2007年第十五、十六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2007年7月18日举办了海峡两岸三坪祖师文化旅游节等等。民间信仰不仅是神缘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有力纽带,更成为促进海峡西岸与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促进民族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例如:2007年6月27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在东山举行,得到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美国国际日报、泰国新中原日报、台湾东森电视台、新华网等80家新闻媒体竟相报道。应邀出席庆典的海峡两岸与海

19、外嘉宾共2000余人,与会民众达十万以上。关帝文化搭台,两岸经贸合作唱戏。27日上午,东山有总投资21.8亿元人民币的4个大项目奠基和开工。在下午举办的投资说明会项目签约仪式上,来自台、港、澳、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及厦门、浙江、江苏、深圳等地的企业家,当场签约合同项目16个,总投资3233万美元和2.405亿元人民币。漳州市政府与泰国芭堤雅市政府签约两市旅游友好合作协议、漳州市旅游协会与台湾省旅游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签订漳台旅游合作协议;东山县旅游局与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订东山岛与澎湖岛旅游对接合作协议。这次举办的首届闽台水产品博览会,重点突出闽台海洋与渔业合作发展成果,有闽台50

2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参展,展出100多种名特优新水产品。由上述可见,民间信仰在闽南社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对民间信仰还有一个管理与引导的问题。只有正确的管理与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尽量防止其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参考文献:著作:1.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1993年 福建人民出版社2.郑镛、涂志伟漳州民间信仰2005年 海风出版社论文: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2007.1 P5-15作者简介:张晓松 男 1960年7月生 漳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副处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学史,道教与民间信仰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先后在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中国道教、漳州师院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丘处机大传及中国小通史先秦史、中国文化小通史先秦文化史等。通讯地址:福建省漳州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1338312885E-mail: zhangxs7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