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061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贵州民俗22 包装:栏目精品打造的前提23 民俗与音乐34 栏目的背景音乐44.1 音乐与包装44.2 贵州民俗音乐45 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该如何反映民俗访谈节目的特色55.1 节目主持人的特点65.2 作为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特点6结语6注释6参考文献8成果声明9致谢10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 杨倩(设计小组成员潘梅兰)指导老师:蓝东兴说明:本毕业设计由潘梅兰和杨倩两人共同完成,前期两人共同统一设计思路和策划方案,由潘梅兰一人具体实施完成,原本杨倩负责设计后期访谈节目的拍摄、录制等工作,但考虑到后期工作开展的难度之大、所需资金之高、设备要求之难等问题,最后杨倩

2、改为对设计作品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设计,分别为:1、 设计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中背景音乐的选择2、 设计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该如何反映民俗风格的特点。以上两点是杨倩的设计作品,其依托是和潘梅兰共同策划的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的推出皆在挖掘和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贵州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该栏目的包装上,如今电视包装越来越重要,电视业各栏目精品打造的竞争愈演愈烈。打造精品栏目已是必不可少且显得至关重要。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中涉及到的背景音乐的选择和主持人形象该

3、如何反映民俗风格的特色两方面的内容,均可视为是对电视节目包装的范围。笔者试对民俗访谈节目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和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这两方面内容进行粗浅设计。关键词:民俗 包装 音乐 主持人 正文: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民俗现象千差万别、种类繁多,各地的民俗都与人文相关联,深植于集体,民俗也可以说是由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所形成的。1 贵州民俗全国56个少数民族,而贵州就占了48个,贵州48个少数民族占了全省人口总数的37.85%,黔东南苗族的“游方”、安顺地戏和地戏脸子、奔放的苗族板凳舞、侗族饮食习俗等,形成了一股别具特色的贵州民俗风。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的推出,意在介绍宣传贵州多

4、姿多彩民族特色文化,而48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为该栏目的开办提供了足够的节目源。侗族的风雨桥、布依石头寨、苗族跳花、绮丽的蜡染等精湛的各具特色的民俗将通过电视这种最直观的媒介传达给观众,展现“多彩贵州”的神圣魅力。丰富的节目源为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的长期开办提供了可能,但打造精品栏目的要求不仅仅在“量”上,精品注定了对栏目的 “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精品和包装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包装,精品就无从谈起。2 包装:栏目精品打造的前提一般意义的包装是指对产品进行包装而言的。而之所以把包装拿过来用到电视上,是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它的定义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

5、整体形象进行策划。近年来,电视栏目日益增多,竞争也愈加激烈。各个栏目除了更加注重节目内容以外,也越来越注重加强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电视栏目包装是商品化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当今电视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提升电视栏目品牌化形象体系的有效途径,更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栏目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电视栏目包装的要素有形象标志、颜色、声音、主持人形象设计等。而声音则包含了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从新颖生动的栏目片头以及风格各异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字幕处理,乃至色彩、节奏、动感等等,无不体现包装的魅力。所以,包装不但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精致的包装可以使栏目锦上添花,而蹩脚的

6、包装会让栏目看起来不伦不类。为了把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打造为精品栏目,该节目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同样需要包装,包装要素涉及到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如节目画面的整体色调、演播室的整体风格、节目图标、节目背景音乐、主持人形象等。每一个包装要素在遵循节目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各自精致的策划。只有对各节目要素进行完美的包装才能实现节目的精品打造。电视栏目的包装,“应该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融欣赏性、文学性于一身,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创意出别致,打造出精品。” 包装不但使栏目的特色更加鲜活,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栏目内容也得到升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栏目的精品打造出发,贵州民俗访谈节目中涉及到的背景音乐

7、选择和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设计皆为笔者对该栏目的包装设计,笔者试就此两方面内容对贵州民俗访谈栏目进行粗浅设计。3 民俗与音乐中国的民俗音乐一般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其历史悠久。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最初的音乐是人们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往往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民俗音乐更是如此,各民族现在遗留下来的民俗音乐多用于民族节日、婚庆、祀神祈年、求

8、爱等各种生活方面。民俗音乐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有单独的器音,如苗族的芦笙,也有单独的声乐,如侗族的侗族大歌,而更多的为声音和器乐的相结合,如苗族的跳花,就是声乐和器乐的结合即芦笙和山歌的结合。音乐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当我们把它放进人类文化背景中时就会发现,,无论是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还是音乐作品的创新和传承,都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间社会生活中,音乐与民俗的关系重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民俗里有音乐”;其二是“音乐反映民俗”。“民俗里有音乐”,是指某些民俗活动中包含了民俗事象,或者说音乐是某些民俗事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民众迎神拜社的各种仪式,还是民间婚丧嫁娶

9、的礼俗,音乐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此外,有些风俗活动,如民间歌会、节日歌舞等,本身就是围绕着音乐活动进行的。而“音乐反映民俗”,是指民间音乐中反映了民俗,或者说某种民俗通过音乐而得以展示和体现。音乐是“感于物而生于心”的一种精神文化,因而,有什么样的民俗心理和民俗行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间音乐。地方民间音乐的产生,正是为了歌当地人之“所好”,咏当地人之“所为”,因此,他们的所好与所为也就反映在他们的音乐之中了。“民俗音乐按体裁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民间器乐和民间戏曲五大类。除此以外,考虑到民俗音乐所包涵的实际内容又可分类为口传民俗音乐、行为传承民俗音乐即主要指民间器乐。”

10、许多民俗音乐最初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它们的娱乐性,它们是人民工作和劳动之余的一种放松和休息。但是实际上在各种民俗事项的娱乐功能后面,包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意义。许多民俗事项的娱乐功能是发展到后期的产物,娱乐的目的并不是人民最初创造这些民俗事项的初衷。综上所述,音乐与民俗,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总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民俗里有音乐,音乐反映民俗。而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背景音乐的选择的衷止正是基于此。4 栏目的背景音乐“突然间袭来生命的危险,还来不及完成春天的心愿,突然间牵挂在聚散之间,只有爱的乐章告别思念”相信2008年汶川地震中,这首直到永远的背景音乐穿插着国殇的张张画面曾让多少国人潸然泪下,背景音乐的征

11、服力不仅仅渲染了氛围,更是让内容得到了升华。4.1 音乐与包装在好的电视包装中,音乐应和形象设计、色彩搭配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在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设计过程中,音乐的选择要根据各期节目的特点,从所宣传民俗的风格出发,选择反映该民俗特色的音乐做为节目的背景音乐,让人闻其音乐便能感受到节目将推出的内容。从心理上就首先让观众有亲切感。比如当某期节目介绍到贵州苗族的跳花时,背景音乐可为悠扬而欢快的芦笙,时而独鸣时而群奏;介绍到侗族的传统节日时就有可能将侗族大歌的某些部分作为其节目的背景音乐等等。要做到这一点,在设计时要符合栏目定位,力求达到高质量;音乐也是栏目包装中文化底蕴的体现。虽然现在的节目越来越

12、多了,但是大家可以感觉到好节目好音乐越来越少了,就象现在的很多古装剧无法取代当年首版的射雕英雄传等经典电视剧的背景音乐一样。好的电视栏目的音乐形象,还应注意突出地域、民族、人文特色,注意汲取多年流传的音乐精华,这点对于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对于贵州各形形色色的民俗来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俗所蕴含的音乐的风格和蕴意是不同的,所以在背景音乐的运用过程中,要抓住最能反映该民俗的音乐特点,力求在音乐上突出该民俗所包含的地域、民族、人文等特点。其次要注意使音乐的节奏与节目的风格相统一。民俗音乐还有表达信息的功能。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常用对歌或唱情歌等方式向各自的对方表达爱情的信息,

13、比如布依族的吹叶之歌,就是男女通过吹叶来传送爱情的表现。4.2 贵州民俗音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历来丰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民俗音乐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风格,除了服饰,音乐成为最能表达各民族风俗文化的载体。同时,不种民族之间的音乐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听到由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且拖腔突出的音乐,我们就知道是侗族的侗族大歌,听到整齐的芦笙伴随着较悲凉的拖腔山歌,我们就大概猜到是安顺的苗族。各不同民俗的音乐在对应的民俗节目中的播放可以使得节目达到其他形式无法达到的效果,不仅使栏目反映民俗文化的原滋原味,还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之所以强调背景音乐在节目中的重要性,是因为对于很多民族而言,音乐能最大

14、限度地展示各民俗的意蕴,以仡佬族为例:如果节目要介绍仡佬族的习俗如依饭节,“依饭节是仫佬族的一个宗教节日,其是为纪念先祖开基立业的功德,以教育后代勤俭持家、传承祖业,同时也包含有祭神、驱灾、还愿、祈福等含义。” 其依饭音乐是由师公演唱的一种歌舞音乐,祭祀程序中可以与场外观众对话,观众可参与伴唱、帮腔,音乐气氛比较热烈活跃。整个活动表现为民歌、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舞蹈的综合形式。在介绍依饭节的节目中,就应该选择依饭音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来作为节目的背景音乐。而如果是介绍仫佬族的“走坡”,“即仫佬族历来通过对歌自由恋爱的习俗,“走坡节”里,仫佬山乡没有对象的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三五成群地打着

15、花伞,不约而同的聚集在风景优美、花草繁茂的山坡,对唱山歌”走坡对的歌,其体裁有“随口答”和“口风”两类。“随口答”。 没有固定的歌词,根据需要临时编唱,其内容极为广泛,如节目在对该习俗介绍的过程当中,背景音乐就可以为男女青年的随口对歌音乐,根据对歌过程中青年演唱者所表露出来的精神状态,即使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对歌的音乐一开始,观众也能大概猜到节目将介绍的习俗与青年恋情有关。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意在对省内外电视观众宣传贵州丰富的民俗风情,48个少数民族的不同民俗足以满足该栏目的节目源,而打造一个精品栏目除了需要具有丰富的差异化节目源外,对每一期栏目的精心包装已经成为决定栏目质量的重要砝码。而背景

16、音乐担当着这砝码中重要但似乎又偏向隐形的角色,对于该电视栏目在各期对不同民俗介绍的过程中,其所应用的背景音乐应该是能反映该民俗或者该民族特色的音乐,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零零散散无法构成完整背景音乐的民俗音响,要在节目策划过程中收集这些零散的音响,并重新处理成节目所需的背景音乐,让其在节目应用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该习俗蕴含的文化风貌。5 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该如何反映民俗访谈节目的特色 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新闻工作手册有较完整的定义即在广播电视中,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是电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化”, 节目主持人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 “

17、主持人化”已经成为各电视台竞相采取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标。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化,使得观众在欣赏到各具特色的节目的同时,也欣赏到了各具特色的节目主持人。5.1 节目主持人的特点节目主持人不等于一般的播音员,播音员的职责主要在于完好地、准确地将既定的内容予以播出,而节目主持人则需要将整个节目作为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加以完成,同时还要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因而,当节目主持人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栏目时,就需要确立一定的形象基调。同时也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效应。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节目主持人的形象也是如此,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节目是枯燥的和乏味的,是难以获得

18、公众认同的。主持人的个性是融注在电视节目的共性要求之中的,同时,其个性又是通过共性的表现而凸现出来的。”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包括其气质、思想情感与审美倾向、语言风格。5.2 作为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特点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具备主持人所必需的素质,其形象还应反映出民俗访谈栏目的特色,在该贵州民俗电视访谈节目策划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具个性的表现,笔者认为,民俗文化不同于大众的娱乐文化,也区别于快速流畅的新闻播报形式,而是类似于讲述性的形式。这就要求主持人首先要具有亲和力,只有具有亲和力,观众才能在情感上容易接近主持人以及主持人所表达的内容。除此之外,考虑到该栏目涉及到的

19、内容复杂,例如民族节日中, 有布依族的“四月八”、“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斗牛节”等,同时各个民族在婚嫁、丧事、祭祀等方面的习俗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主持人风格在保持和栏目总体风格相符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角色的转换.主持人的形象既不能像新闻节目播报那样千篇一律,也不能像大众娱乐节目的主持似的在追求时尚上下工夫,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的主持人要求气质儒雅,端庄,幽默而不失严谨.具有广博和丰厚见长,在主持过程中能如行云流水,具有应变能力,时常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其主持语言既不乏生动、含蓄与深邃,又口若悬河,娓娓动听。主持人的气质,有时又具有交叉和互融的特点,即一个人可以兼居两种或更多的气质特点,

20、这当然更可以突出主持人的风格。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的风格基调是轻松但不同于大众娱乐节目,严谨但又别于新闻的沉闷,比如民俗中包含的丧事、各种法事、祭祀等较严肃的话题,可以用严谨但又不沉闷的方式来表现,而诸如节庆日、婚嫁等喜事,节目则可以表现得轻松愉快,加上愉悦的背景音乐,节目的内容和氛围才得于升华,只有追求高质量的栏目打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视栏目领域抓住观众的视线。其次就是个性特征的鲜明凸显。目前哪怕一个电视台,开设的新闻、专题、综艺栏目等都有很多个,而观众可接收到的电视频道多达几十个,粗略算来,观众每晚可选择的栏目近百个。就此看来,一个毫无个性的栏目,就像一个毫无特色的人,扎在人堆里就找不到

21、,因为没有代表自己特色的东西。所以要想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夺人眼珠,凸显个性的包装也就至关重要了。概而言之,主持人的个性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体现与浓缩,它与节目的质量与活力息息相关。为此,电视主持人个人应当注重自身潜质的开掘和对于基本素质的训练,以及对于自身个性特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应使主持人的个性体现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即,不论是在节目的准备阶段,还是录制阶段,或是剪辑阶段,都应让主持人参与,使之个性特色得以体现。这样,才能使节目具有新颖的和鲜明的特色。相反,如果让主持人仅仅在录制阶段出现,既不参与节目的策划与构思,也不进行节目的剪辑与制作,就会使节目的个性特色大为削弱,而难以以鲜活

22、及生动的特色赢得公众的认同与好评。为了使主持人能够更加熟练地驾驭各民俗习俗,参与节目的准备阶段和录制阶段成为必然,也是打造精品栏目的基础.总之,贵州民俗电视访谈栏目的整体风格要和谐统一。 即以上涉及到的节目背景音乐、主持人形象要和节目本身的定位相统一,和栏目本身浑然一体。只有总体和谐、完整、协调,播出后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所以栏目的包装是整体形象的统一,是一个栏目完整化、一体化的需求,也是得到观众视觉认可的首要条件注释: 张小荣.浅谈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J.艺术之家,2010年1月12日 吴才珍.仫佬族风情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何宜,唐克政.仫佬族民间音乐z.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23、文化局参考文献:1 张小荣.浅谈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J.艺术之家,2010年1月12日2 吴才珍.仫佬族风情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3何宜,唐克政.仫佬族民间音乐z.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局成果声明本学位论文成果是本人在贵州民族学院读书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论文成果归贵州民族学院所有,特此声明。 签名: 日期:致 谢论文终于到了最终定稿的时刻,并没有预想中的松一口气尘埃落定的感觉,更多的是担心和焦虑。回想起撰写此设计的全过程,从陌生到初步了解,从了解到主动去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论文的完成却突然掠起几分遗憾。因为设计并没有自己当初想象中可以做得那么完美,回想做该设计的整个过程

24、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归根到底是自己学习期间不够努力, 是我的指导老师蓝东兴老师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悉心指导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本设计从选题到写作直到定稿的全过程,我的指导老师蓝东兴老师始终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在此,我谨以最朴素的语言向蓝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还记得刚刚入校时初出茅庐的幼稚,还记得学校预改名前的热闹,还记得本科生严谨的熄灯制度,还记得晚归时楼门保安阿姨的愤怒,还记得当初的文传学院周围一圈绚烂的樱花。而一篇后记又怎能说尽青春尾梢的沉思和惆怅。一篇论文后记将青春的大门在我身后悄然关闭,永不复开。又要说感谢的话了,不得不落得一俗套,因为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示我的感激。对这4年里所有鼓励并且帮助过我的人说声谢谢。感谢所有教过我的文传学院的老师们,虽然我没有完美的出勤纪录,学习成绩也一般,但是我心底里深深地敬重你们。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蓝东兴老师,感谢您的谆谆教导和严格要求,由于一直在外实习时间受限,导致论文的粗糙一定惹您生气了,我诚恳地向您鞠躬,并说一声“老师,对不起”。虽然我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感谢蓝老师和所有曾经教授过我的民院老师们,祝福所有同门的兄弟姐妹,我忘不了和你们同窗四载的美好时光和珍贵情谊,愿我们永相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