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102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 分类号U D C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学 位 申 请 人: 黄梦婷学科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 吴卫华教授二一二年五月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the Degree of Master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On the Postmodern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 Wens FilmsGraduate Student:Major:Superv

2、isor:Huang Mengting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Prof. Wu Weihua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 /.naMay, 2012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日期:三峡大学

3、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摘要姜文电影在中国具有独创性意义,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如此。他拍电影不是按常规出牌,而是选择不同方式出牌。四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均不同程度展现后现代电影特性,运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以及碎片式的镜像表达消解元话语和元叙事,从题材、文本到影像、人物,无不彰显后现代一符多音的荒诞气质。本文试通过对姜文电影后现代性进行文本、影像等方面的解读,结合审美批评,了解“后现代主义”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导演创作的文化心理。本文以姜文导演的四部电影为材料和线索,文本细读为基准,在影视文学、心理学、比较文学等多学科领域展开研究。通过对其电影风格细究,展现其内蕴的独特文化视角

4、,及其在大众文化潮涌中的不羁姿态和对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对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特征进行界定,并对姜文及其导演的电影进行总体阐述。第二章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电影主题、题材、人物三方面分析姜文电影文本的审美内涵和其蕴含的后现代特征,第二部分则是对姜文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进行详细解读。第三章是对姜文电影进行的文化思考,分别从姜文电影的后现代症候、后新时期趋向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关键词:姜文元叙事荒诞后现代主义II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Jiang Wen movies are ingenious in Chinese film e

5、ven in the world. Discardingconventional pattern, he usually shots the film in various ways.His four well-knownworks In the Heart of the Sun, Devils on the Doorstep, The Sun Also Rises, Let the BulletsFly feature the postmodern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degrees, employing a large numberof metapho

6、rs and symbols as well as fragmental image expression to dispel themeta-discourseandmeta-narrative,whichdemonstratepostmodernistabsurdityeverywhere - from contents to texts, from images to characters. By analyzing thepostmodern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 Wens texts and film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f

7、iguredow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modernism”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of Jiang Wen duringhis creation. Taking Director Jiangs four films for materials and clues, this thesis is basedon textual close reading and analyzing to undertake the research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fields of film and television

8、literature, psychology,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howing hisunique intrinsic cultural perspectives, uninhibited attitude to popular cultural andsignificant references to the new era Chinese film creation by examining cinematic style ofhis film canvass carefully.Apart from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

9、ion, there are thre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chapteron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postmodernis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akes an overviewof Director Jiang Wen and his films. Chapter two is subdivided in two sections. Firstsection mainly analyzes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s of Jiang Wens films a

10、nd their impliedpostmoder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me, content and character. Secondsection tries to explore cultural reflection upon Jiang Wens films from aspects of theirpostmodern features, post revolutionary atmosphere and their trend of post new era.Key Words: Jiang WenMeta-n

11、arrative AbsurdityIIIPostmodernism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引言1第一章后现代主义与姜文电影. 6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及基本特征6第二节 姜文及其电影创作. 7第二章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10第一节 姜文电影文本的审美内涵10第二节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 23第三章对姜文电影的文化思考29第一节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症候 29第二节 姜文电影的后新时期趋向32结语 35参考文献. 36后记 38附录 39IV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一、研究背景就西方而言,20 世纪的文化逐步产生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向。这种转向是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

12、型的产物。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必然地反映在最大众化、最科技化的电影艺术之中,于是在西方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后电影艺术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可以说,后现代电影的缘起、全球性的发展以及进入世界主流电影界的步伐几乎是与“后现代”的发展亦步亦趋的。后现代电影不是一个流派,它仅仅用来泛指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以来,因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渗入电影艺术领域而产生的与现代电影迥异其趣而彼此之间又具有共同或相似元素的电影形态,即体现了后现代思维模式、表达策略、批判策略、审美风尚等的电影。它是后现代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实践,并且是后现代主义在文艺中实践的急先锋。挑战各种僵化的程式化的电影

13、陈规和禁忌的后现代电影浪潮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创新的实验运动,也是电影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美学革命,标志着世界电影史的断裂和延续。它具有的颠覆性意味的创新力重塑了我们的电影思维和观影体验。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掀起了文化热,人文知识分子希图文化、政治强国,其举措就是引进西方的各种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伴随着“后学”的兴起,一些具有类后现代因素的电影作品也陆续出现。但到目前为止,在众多的电影研究领域对中国的后现代电影研究还是缺乏系统的一块,而姜文的电影文本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充斥着强烈的后现代特征,如消解深度、颠覆崇高、嘲讽英雄等,本文则是希冀通过对姜文电影

14、后现代性的分析研究,挖掘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的民族深意和在此基础上中国电影独创性发展的新出路。二、姜文电影研究的界定姜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中国当代影坛的“多面手”,他除了在表演艺术上的独特造诣外,在导演、编剧等领域都表现出其卓然超群的不俗才华。本文主要从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切入,来探讨其电影的后现代性特征,从而指出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为避免造成混淆,本研究拟对“姜文电影”做出概念上的界定。“姜文电影”指的是姜文执导的几部电影,而不包含他只作为演员参与的电影,也不包含他监制的电影,主要指的是目前为止他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这四部作品。作为一个低产的电影导演,姜文

15、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姜文电影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这四部作品都是由他本人参与改编,注重影片故事的内涵,在电影中更多地倾注了他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1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文献述评1、主要研究论文自从姜文处女作问世以来,学术界也将姜文纳入研究范围,中国期刊网上收录研究姜文电影的论文将近 300 篇,其中优秀硕博论文共有 7 篇:首都师范大学的陈英秋的姜文电影的接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董丹妮的“作者”视阈下的姜文电影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贾美兰的论姜文电影的叙事形式与风格、西南交通大学柯小君的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上海戏剧学院吕直彦的论姜文导演电影的历史叙事、河北大学王

16、二军的论导演姜文的电影世界、苏州大学张春雨的“作者电影”观照下的姜文电影研究。至于期刊论文,则是集中于该导演某一部电影的细致分析。综观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从叙事学的研究角度对电影的文本、风格进行分析姜文,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个体现象。他与第六代电影导演同龄,在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影片中成长,从芙蓉镇、本命年、红高粱里的男主角华丽转身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的天才导演。对于同样的历史题材,姜文不同于第四代的常规的“现实主义”手法以及第五代的集体记忆和宏大叙事,仅凭借其个人的记忆和想象完成了对文革、抗日等历史时期的本能地、

17、主观化的电影写作,也铸就了自成一派的姜文式电影叙事风格。多数研究将视角放置到姜文电影的后现代风格的叙事中,如吕直彦的论姜文导演电影的历史叙事,通过对电影文本和主题的分析,推论出“姜文电影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将历史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只是一种充满个人记忆和想象的叙事的这一新的主观化的历史观带入到了中国电影之中”的观点。胡竞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电影叙事学解读,则是将其叙事结构定义为非典型的因果式线性结构。陈旭光的叙事实验、意象拼贴与破碎的个人化寓言?评太阳照常升起的创新与问题,焦点放在姜文对一种他从未用过的“分段叙事”结构的运用的研究上,他认为分段组合的电影叙事中,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独立的甚至是对立和

18、互否的。所以,分段叙事结构背后的主体意识应该是以偶然、无常、悖谬、存在主义式的荒谬、荒诞,因果链条的断裂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为依托的。贾佳的浅析鬼子来了里的“小叙事”中结合影片中的具体人物、情节,分析小叙事日常化、个人化的特点是怎样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又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2)、从解释学与接收美学的角度对姜文电影进行解读1995 年,中国电影业长期萧条萎靡,大众几乎“抛弃”影院,中国电影也几乎己经失去最后的亲和力。此时问世的阳光让中国大众眼前一亮,即刻被广泛接受。2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但从当时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可以看出,阳光的个性化其实己经挑战了部分观众的接受极限。2000 年,姜

19、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遭禁映。随后该片一直于网络和盗版中“地下流行”,并逐渐被誉为经典。鬼子的接受情况看似充满矛盾,却在情理之中。因为在大众面前, 鬼子犹如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题材熟悉但故事陌生,情节亲切但“语气”陌生,视觉黑白胶片亲切但却把大众引入完全陌生的思考。在国家“一刀切”的审映标准下,在以往大量经典“抗战影片”营造的语境中,该片从遭遇的主流抵制,到引发相当一部分大众的关注和争论,其实理所当然。2007 年, 太阳的问世,正逢中国大片的发展进入相对成熟的“高概念”时代。此时,太阳的大众亲和力,遭遇了高浓度的“视听盛宴”的消解,已经变得不再“亲和”。影片的个性化,也因此显得愈加突兀,引起

20、大众接受的“不适”或“抗拒”。2010 年让子弹飞再次显现在消费时代电影创作对大众文化的靠拢,高票房体现了大众接受的广博性和层次性的提升。从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姜文电影则成了研究所趋。李有光的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为例在解释学的学术层面上,从观众的理解和阐释的视域出发,充分揭示这种超现实视觉文本所具备的充沛的接受张力和巨大的解释学空间,以此来彰显太阳的先锋意义和实验内涵。马潇的鬼子来了的互文隐喻与其他从国民性的对比与历史的颠覆和超越两角度切入,对抗战沦陷区中国农民麻木愚昧形象的表现是在与顽固、愚忠的异族强盗对比下完成的。繁复叙事、黑白影像、方言俚语、隐

21、喻互文的表现手法则是其研究重点。李鲁宁的电影叙事中的隐喻美学阐释?以姜文近作太阳照常升起为例,从隐喻的巧妙应用角度对其电影主题进行分析。(3)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对姜文电影进行解读从 1994 年开始,姜文每隔几年都会拍出一部惊人之作, 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每一部都拒绝重复与平庸。正所谓与大历史相伴的一直有一条民间的历史,而只有这条个人体验的历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姜文虽然习惯于把作品设置在带有公认伤痕的历史中,但他所要表现的却是个人成长记忆中的另一种历史形态,而那些属于个人印象中的场景片段又并非是完整统一的,需要在梦的作用下才能完满起来。于是一些对姜文电影的研究便集

22、中到精神分析这块。文春梅的疯子做梦,傻子解梦?精神分析视野下的太阳照常升起借助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了影片所蕴涵的多层意味:特殊时代下人性的压抑与诉求、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历程、人类共同的命运以及作者饱满的激情与信念。林瑜的为姜文释梦?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之解析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关“俄狄浦斯情结”、梦与释梦的著名论述、拉康的主体理论,通过对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表象系统进行层层地揭示来完成对作品较为深入的解析。周宇宾则是从青少年精神分析角度3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解读阳光灿烂的日子,对青春期心理进行了深刻研查。(4)从美学角度结合后现代特征解读姜文电影一部分研究视角放在了电影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电影画

23、面、声音、色彩从非传统性的后现代性特征的表达方式角度进行探究。此种探究大多是针对作为单独个案存在的电影文本,将姜文电影后现代性因子进行统合研究的却并未发现。如陶存堂的太阳照常升起的后现代色彩,陈晓芬的狂欢欲望的景观化表演?浅论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赛人、王晶的梦的缺席以及伪狂欢的继续:让子弹飞等论文。2、主要研究论著目前关于姜文执导电影作品的专著目前已出版三部:1997 年 10 月,由姜文等人撰写的阳光片电影一记录出版,名为一部影片的诞生,该书除对阳光一片的诞生、获奖、发行做全面一记叙和总结之外,还收录了姜文所著阳光灿烂的日子文学剧本及完成台本,2005 年 8 月该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再版,

24、增加了该影片更详细的图文资料,可作为姜文电影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但本书只是对该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历程做了描述性记录,以及收录了参与电影的演员和包括导演及制作人员的创作感言,并没有论述性内容,所以本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1998 年 10 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汉子姜文,李尔威著,该书以人物传记的形式介绍了姜文的生平,记录了他从孩童到成年的成长之路和如何走上表演道路。该著作的后半部分涉及姜文执导处女作阳光到筹拍第二部鬼子的大概历程,由于该书出版时间在 1998 年,当时鬼子尚未完成,因此没有鬼子的发行状况的记录。与第一本著作类似,该书也非电影研究著作。2007 年太阳少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由上海人民出

25、版社出版,该书由苏牧教授在北京电影学院讲授影片分析课程的课程记录整理出版,整书对阳光片分主题、段落、场景、镜头等进行了详细读解。其中包括了阳光片的主题思想分析,美学风格分析,电影的叙事技巧,配乐分析等,是一本详尽生动的电影文本解读著作和文本分析演示的教科书,可以为本题提供大量的资料和研究方法参考。另外,本书附录中收录了两篇姜文访谈录、阳光的剧本以及一些代表性的网络评论,可以为本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三部著作除苏牧教授的著作对阳光电影文本系统精道的研究外,其他两部都是以纪录文献形式呈现的。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姜文电影置于后现代的宏大语境下,从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精4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

26、文神分析学等角度通过其电影表层意义场(主题、文本、结构、视听影像)至核心意义场(作者的意识形态、存在语境、风格)的分层渲染分析,推动理论创新和跨界融合。姜文一直是中国电影界地位颇高但又颇具争议的一位导演,他作品不多目前仅四部,但已经拥有多个国际奖项的殊荣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他的作品题材敏感,几乎每次公映都要百转千回。其创作手法独特多变,目前的电影研究很难依照他和他仅有的四部作品将其归类到任何现有的电影流派和导演代系,因而对其进行整体且系统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为数并不多。从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所作的研究大多是对姜文某一部影片的个案分析,尤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北京电影学院苏牧教授的专著太阳之子,从视

27、听语言的角度介绍并解读这部影片。姜文也和参与这部影片的工作人员共同写了一本诞生,主要介绍了该片的制作过程,以及部分工作人员的感受。至于上映不久的让子弹飞,更鲜有人研究。有关姜文导演的专著很少,而关于姜文的访谈和叙述文章则很多。其中包括程青松等人著的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中专门有一章姜文的访谈录,新电影记者尚可的关于姜文的访谈等。2007 年太阳照常升起公映前后,姜文在锵锵三人行上的电视访谈,以及看电影、大众电影、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关于姜文的专题。搜集到的相关文章一百余篇,以及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及上海市文献图书馆合作的网站“绿土地”上“人物全纪录”提供的有关姜文的访谈及相关文章近两百篇。纵观其电影研究

28、,叙事学、作者论、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影像重构均以独立的姿态呈现,这些单项的研究无不与后现代性有着各种牵连,单一角度的呈现无法展示出姜文电影的整体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后现代的宏大论题,将姜文电影置于中国类后现代电影整体论述中,凸显其作品在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独特论述性以及其后现代创作风向对于新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5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第一节后现代主义与姜文电影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及基本特征一、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934 年,当时它主要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发生的运动。此后这个词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末,后现代主义成为流行欧美地区并波及整个世界的一场思

29、想文化运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福柯、利奥塔、德勒兹等人。后现代作为一种思潮,最先表现在文学领域,在七、八十年代它又蔓延到哲学、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属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1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相对应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的表现。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它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呈现下列三种理解形态: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

30、对立、相对抗,也就是后现代要与现代主义的理论、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呈现相反的姿态。现代主义之后:“后”指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在时间上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指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和更加完善了的现代化。所以,后现代主义从形式上讲,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的批判与结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

31、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和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纠正与反叛中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和矫枉。16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后现代主义理论特征第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语言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坚持否认本来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否认本体论,否认“基础”、“原则”等问题。传统哲学假设人的认识又是通过语言来进行,认为语言可以反映对象,表述对象,人们也可以通过认识者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语言表达去认识和了解事物。后现代主义认为,这是一种元叙事,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是必须打破的。第二,否认整体性、同

32、一性。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否认同类事物之间具有同一性,而是认为其具有碎片性和相对性。认为事物的意义是相对的,事物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第三,反中心,寻找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中心的存在就意味着有非中心的存在,意味着本质决定现象,内决定外,中心决定非中心。后现代主义强调非中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以随意散播所获得的零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原。第四,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现代性、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和压抑的根源,却又设置了新的一轮奴役和压抑,设置了新的“权威”、“本质”、“中心”,因而,后现代主义呈现反权威、反理性、反本质的理论特质。第二节姜文及其电影创作一、姜文其人姜文,原名姜小

33、军,1963 年 1 月出生于河北唐山。在中国当代电影界,他既是一名出色的演员,又是一名优秀的导演,姜文可以说是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人物。1984年,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参与演出的有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记等戏剧。1985 年,他第一次涉足影坛,参演电影末代皇后,塑造了经典的“末代皇帝”溥仪这一角色。此后,他长期活跃在电影领域。作为演员,他在 1980 年代先后主演了谢晋导演的芙蓉镇,饰演右派人物秦书田;主演了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饰演剧中的“我爷爷”;主演了凌子风导演的春桃,饰演刘向高;主演了谢飞导演的本命年,饰演李慧泉。1990 年代至今他主演了大太监李莲英、秦颂

34、、有话好好说、寻枪、天地英雄、绿茶等著名影片。他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角色的独特把握,获得了多项国内和国际大奖。作为导演,1994 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了自己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后他又于1998 年自编自导自演了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时隔多年之后他又在 2006 年自编自导了第三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并于 2010 年推出了他的第四部作品让子弹飞。7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他导演的电影作品,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几乎他的每部作品一问世,就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讨论的热点,他因此也被一些影评家称为中国的“鬼才导演”。二、姜文电影创作概说自演员之路起步进而转型成为优秀的电影导演,姜文的成

35、长历程与环境对其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形成颇具影响。出生于唐山,在姥姥家度过童年。回到父母身边后,其间所至贵州湖南,在其十岁时才定居于北京。其父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其母是名小学音乐教师,部队的特殊环境和辗转数地的迁居生活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姜文的社会阅历,开阔其眼界,为其雄浑奇幻兼具思维深度的电影创作风格的竖立奠定基础。末代皇后、芙蓉镇、红高粱、本命年、春桃和大太监李莲英等一系列精良制作加之姜文天赋的细腻表演将其演艺生涯推向高峰。对角色的敏感和独特的认知以及优秀演员具备的充沛的情感爆发能力将其别之于寻常的导演创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姜文电影满蕴的雄奇想象和荒谬镜语

36、无一不彰显其狂欢、消解和戏谑的后现代创作风格。1、阳光灿烂的日子:元话语的背离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不同于以往的文革题材苍凉式书写,其切入角度是以马小军为首的军队大院少年的激扬青春成长历程。人性淡漠和民族忧伤的年代,电影中呈现的却是另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四壁高墙下安谧的军队大院作为影片重要的场景设置,少年们远离政治的纷争,在无父辈们管束的小空间里探索青春的奥秘。理想与幻想交织,热烈与忧伤交融,影片将那个年代青春成长的梦、乐、伤、自由辅之轻快的音乐,以明艳色彩渲染。正如姜文自己所说的:“电影是梦,这群人已忘掉了自己融入了梦当中,我们的梦是青春的梦,那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国家

37、中的一群危险青年的故事,他们的激情火一般四处燃烧着,火眼中有强烈的爱和恨。如今大火熄灭了,灰烬中仍僻啪作响,谁说激情己经逝去?!”1影片中充斥着后现代主义特征,如对文革历史的戏仿、对老师等权威话语人物的嬉戏和对英雄主义的谬解等。2、鬼子来了:崇高革命的疏离电影鬼子来了改编自尤凤伟小说生存,讲述了一个非典型的抗日故事。马大三为首的一众村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抗敌英雄,为了生存优待且遣返俘虏,却惨遭屠村,激愤的马大三闯进敌营复仇,最终却被其优待的俘虏花屋小三郎处以极刑。影片中充斥着意料之外的喟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传统抗日电影中的民族大义、英18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雄儿女在此间皆不得树立,主流话语于是

38、消亡。后现代典型的解构手法在此影片中彰显,主流影像对受众树立的革命典型记忆也在此间打破,怕死的革命百姓、暴戾的八路军以及装孙子的武士道日军,影片对崇高革命的疏离尽显后现代主义的反叛气质。3、太阳照常升起:破碎的镜语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天鹅绒,在小说单线叙事的基础上,姜文大胆想象,将小说中的人物延伸情节扩张,影片最终以庞杂零碎的情节和错综复杂网状的人物关系形式呈现。在扩大影片视觉张力之余,也极大提升了受众的鉴赏难度。影片被设置为四个情节段落,具体为“疯”“、恋”、“枪”、“梦”四主题,讲述了疯妈、小队长、唐叔、唐婶、梁老师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人物在四个小故事里穿插出现,互相关联,表演

39、了一出出荒诞故事。影片的叙事顺序颠倒主题模糊意义断裂,呈现后现代式的荒诞镜语,无意义追寻的主题闪现哲学层面的光辉,生命的隐殁之后是生命的萌发,萌发后续的仍是消亡,轮回与延续。对或错,有或无,不再重要,因为太阳照常升起。4、让子弹飞:传统形象的颠覆电影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讲述了骗子、土匪和恶霸间的争斗故事。故事情节清晰明了,土匪张麻子在鹅城百姓的帮助下铲除了恶霸黄四郎,典型的英雄主义主题塑造。影片人物设置兼具精巧深意,在与恶霸黄四郎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从土匪过渡为革命英雄的张牧之却离开了那喧闹荣耀之地,开始了孤独旅程。整部影片节奏紧密,影像轻快明媚,土匪、骗子、恶霸等人物形象,充满着

40、后现代主义的颠覆意味,竞相散发艺术气息,电影貌似树立的英雄主义,也在充满麻将面具、诗意火锅和漫天飞舞子弹的这场营造浪漫却惨烈、血腥的革命中被消解。9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一节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姜文电影文本的审美内涵一、后现代主题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主题是一部作品内蕴的主体和核心表述,是创作者创作意图的再现。传统电影作品中扣人心弦高低起伏的情节架构和精巧细致的镜头组接下往往蕴藏的是创作者的主题设置巧思。大多数情况下,电影扮演的是教化和激励的角色,因而其主题需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占统治地位的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

41、念和哲学观念。任何类型的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一个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是占统治地位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一般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创作者都约定俗成的为其作品主题设置好相应的关键词,例如:张扬的青春、美好的爱情、崇高的革命等。积极、正面的主题定义都可以纳入主流意识形态范畴,在结合模板式宏大的叙事结构,达到一定的政治、文化效应。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认为里,现代主义的代表特征“主体性”、“同一性”等形成了思维的定式,于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为其使命所在。利奥塔认为,不应为后现代社会中意义的丧失而悲伤,因为它表明的是语言

42、的游戏多样性代替了宏大叙述性知识,地方主义代替了普遍主义。姜文的四部电影,同样将着眼点放置于这类主流的主题表述,不同之处在于其影片主题构建充满着强烈的矛盾色彩,在打碎观影者对此类主题的既有认知,将影片蕴含的主题深意削平的同时,并没有生成新的主题认知。破而不立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之一,不趋同于主流意识形态,并将其内涵的文化深意扭曲和抹平,达到去中心、无意义的表达。姜文执导的几部影片,其影片背景大多设置于战争和文革时期,如此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对电影主题的偏离和消解打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以及受众长久被迫形成的历史记忆,实现对人性真实的无限靠近,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开创了新的视角。1、青春

43、主题?荒芜的实质青春作为电影作品常见的主题书写,往往被赋予重要的教化寓意,在推进人类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中发挥作用。关于青春的界定,虽然在其发生的期间,鲁莽、冲动、茫然、无知等特性必定相伴存在,但其整体走向是美好且积极的。美好的建立是主流青春派电影的主要意图,因为美好是人类意识里最渴望的精神追寻,于创作者,于受众,都是在现实世界碰撞磨难后最柔软的精神宽慰,是最乐见的柏拉图式文化自欺。10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作者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此种观影氛围,维护着长久以来与受众间的精神默契,唯恐镜头的稍不留神,造成那片臆造美好的轰然倒塌,从此切断与观影者间曾亲密无间的文化脐带,以至于引起文化重建的漠然恐慌。而青

44、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时期,在青春里,个人意识和社会价值开始形成,从独立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由此开始。从懵懂的探索到成熟智性认知的获得,青春期经历的是成长的裂变。创作者时常将美好与青春相结合,将奋发向上作为青春的母题,由此来彰显青春的可贵和蕴藉。姜文曾经说过,“我们对过去的记忆,是一种经过取舍、重新构建的个人印象。在我们记住过去某些事情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忘记过去的另一些事情;随着记忆的积累和叠加,我们脑海里的事物还会出现断裂和错接。”1在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的后工业时代,人与物的分离造成了人的异化,处于庞大商品世界之中的人开始茫然失措,断裂、错接的不确定感顿生。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描述的是文革时

45、期的青春故事。影片主要书写的是文革间以马小军为首的部队大院孩子的青春成长史,切入点是主人公成年马小军的一段似有或无且模糊无序的成长记忆。 北京,变得这么快!二十年的工夫,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阵阵发黑”2文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段,由于社会秩序的混乱造成人们价值观的不确定,大人们投入了火热的“革命事业”,管束的缺失使得影片中少年们的成长更趋茫然,于是在影片的开始处,电影主人公的旁白就对这段即将讲述的青春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