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纪录片的美学视角探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147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论文纪录片的美学视角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美学论文纪录片的美学视角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学论文纪录片的美学视角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论文纪录片的美学视角探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纪录片的美学视角探究 一、审美沟通模式及其转变 李泽厚认为“美”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审美对象,第二层:审美性质,第三层则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美”的含义发生了改变,机械复制将承载美的物质符号化,人们不得不以符号为中介来研究美。王一川认为:美学是一门运用概念分析和体验方式去研究审美沟通的人文学科,美学的主要问题正是审美沟通。从这个意义上,审美沟通与语言的沟通行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研究沟通行为的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论述了有关言语沟通六要素,并指出它们是任何言语沟通行为都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课堂中的审美沟通行为受特定环境影响,与一般意义的审美沟通有所差异。首先,

2、审美生产与审美消费两端的所指范围缩小。在课堂中,审美沟通的两端是教师(传者)与学生(受者)。教师在一端承担选择的功能,即对审美生产中的影视作品进行选择而提取出所需的审美文本。另一端的接受者为学生,他们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反馈力量的群体。其次,审美语境被固定于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固定,双方在知识范围上有一定的差距。最后,审美媒介固定。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这门课程的教室大多选在使用投影仪等设备的多媒体教室。 教师选取影视作品或其中的段落作为文本,并且向学生介绍其中的审美代码的影像形态和造型手段。教师将影视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引起学生对影视文化的敏感性。虽然审美体验

3、是主观感受,但是审美体验的方法及形成各种体验的原因仍需教师作指导和分析。学生之间存在互动,针对审美文本、审美代码,以文 字或影像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调整后再次传授,达到优化循环。 二、课堂审美沟通模式分析 (一)审美文本与审美代码 审美文本指审美沟通中可以激发审美体验的符号形式与意义系统,课堂语境下的审美文本只能是影视作品。有针对性地选取几类文本代码,确保学生完成影视术语与其对应的影像代码表现方式的对接。学生们不但要理解、记忆这些代码,而且要掌握他们的功能。笔者认为教师在选取文本或其中的代码时应注意“精”“拙”均衡。大多院校的影视赏析课名称前都要加上“精品”二字,学生们对于国内外的著名影片

4、也是如数家珍,但是这种精品式的审美教育是不健全的。 (二)审美体验 影视媒介利用声音和画面的基本传播方式,将一系列影像符号组织成虚拟现实。精神分析研究认为,观众通过全神贯注的亲和式审美可以完成身份认同、窥视、受虐等一系列审美体验。但是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间离式的审美方式,形成间离式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方式引自电视的审美状态。由于电视屏幕的面积小,观看环境明亮,观众行动自由,所以观众只能对它进行间离式的审美,形成间离式的审美体验。与之相对的是电影院中的全神贯注的审美状态,观众可以对影片进行亲和式的审美,这种审美体验被称为亲和式的审美体验。将这种审美状态引入课堂教学,是为了将被观赏的“影片”转换

5、为被审视的“文本”,使其成为学习工具。它要求学生客观地审视文本,不跟随它的节奏、人物的情感行进;能够划分出单个镜头,而且能清楚地分析镜头的运动方式、编辑方式,画面的色彩、意象、构图等影视语言。影视研究者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电影的基点之一是:电影观众处于黑暗的环境下,一闪一闪的银幕对观众构成催眠效应。实际上这种效应也是由影视艺术本身的艺术手段构成的:当情节矛盾集中,所有悬念高度集中的时候;当快节奏的音乐与画面相伴的时候;当优秀的剪辑师组接武打动作的时候,要逃离这种“催眠”是很难的。这种审美方式也是有缺陷的,即审美体验的间断性,学生可以看到每个镜头间的“跳”,无法形成流畅的亲和式审美体验。这就影响

6、学生们去体会由镜头组产生的情感和影像张力。因此学生应对课堂中的文本进行多次审美。在形成亲和的审美体验后,再运用间离式的审美方式去解构影像艺术手段,学习它们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三)审美文化 课堂语境下的审美文化完全针对影视文化,但这并没有打破审美文化的多元性。字幕技术、各种电视节目内容间的相互兼容帮助影视文化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将各种文化融于自身并通过影像表现出来。因而通过赏析文本来学习文化的影像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影像创作的文化素质。首先,影像文化和影像风格是凝聚在一起的,通过学习影视文化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影像风格甚至是创造一种影像风格。当学生们准备拍摄的时候,需要考虑“拍摄内容”和“表现

7、形式”,“拍摄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影像风格决定着它的表现形式。例如,用DV拍摄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拉斯冯特里叶提出的“DOGMA95”宣言,提倡必须现场摄制,不得使用道具,声音不能与影像分离等。而另外一部分创作者则采取加大光比创造细腻质感等办法,用DV拍出电影效果,并用MTV式的剪辑,创造碎片感,追求“炫”的动感。其次,通过分析影视文化发展史,掌握影视文化新要素。从节目学的角度来说,从事电视编导的工作人员要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因而,加强文化敏感性才能保持自身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75页。 王一川.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