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157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相对于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贾樟柯的叙事更为冷静,道德判断通过纪实性的风格展现出来;相对于现代虚无主义的基调,贾樟柯更专注于现实变化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比如对十六年前的买卖婚姻的重访凸显了一种真实的感情,又比如说对于一个婚姻的否定产生出来的是尊严感。这些真实的、真挚的东西无法落到实处,而只能寄托在人的主观的状态之中。这种主观状态的承载者不是英雄人物,也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普通人对生活的完整性的理解。贾樟柯的电影因此有一种对于肯定性、确定性的寻求的态势,这正好与他对生活的不确定性的挖掘相辅相成。&rd

2、quo;Tag: 贾樟柯 三峡好人 契诃夫 侯孝贤 小津安二郎 三峡 移民  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根据在汾阳中学三峡好人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将虚构置于纪实性中一个好的电影导演能够用自己的镜头语言产生自己的一个世界。我这里说的不是那些外加上去的风格特征,而是以独特的语言、形式、人物等等表达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思考。有些导演的电影语言很特别,但历史观完全是俗套,看起来炫奇斗巧,但其实没有自己的世界。贾樟柯的电影有自己的世界,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这个世界的变迁的意义,而不是重复那些自命深刻的套话。贾樟柯非常敏感,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构历史记忆,从小武到世界已经显示了这个特点,但三

3、峡好人与小武等等作品仍然有些不一样。小武以纪实的风格从一代人的感觉中揭示时代的氛围,我们多少感到有一种自叙传的味道;世界在更大规模上表达变迁,但对场景的运用上继续了传统电影的方式,纪实性是在虚构的世界中展开的。三峡好人这个片子也集中在一个地方,叙写两个寻找亲人的故事,但通过三峡、山西的勾连,不但展示出广阔的社会变迁图景,而且虚构性被置于纪实性的叙述之中了。这部片子是和纪录片一起套拍的,它们涉及的不是贾樟柯个人熟悉的生活,在广度和深度上超出了他先前的影片。很明显,贾樟柯在拍片的过程中花力气在研究中国社会。我先用几个例子做说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三峡大坝的建设与移民问题,中国不但有三峡工程,而且在全

4、国范围内,尤其是西南地区,水坝和水库的建设规模是世界罕见的。我这几年也卷入过类似的调查研究,不是用影像的方式,而是其他方式,因此对贾樟柯描述的准确性有点体会。过去几十年的移民安置,涉及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官方也承认大部分人的生活较迁移前下降了。移民生活的问题不仅是经济水准的下降,还涉及社区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化,这些在这部片子中都有准确的表现。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山西矿难不止,但我们从新闻中看到的是死亡的数字,而缺少从劳动者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表现。在这部影片之前,有李扬的盲井描写煤矿和打工仔的生活,票房不好,但已经是当代电影中少见的能够震撼人心的作品。三峡好人通过韩三明饰演的角

5、色这条线索,将山西矿工生活与三峡移民工程联系起来,将它们同时置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大变迁中。再一个例子是“小马哥”死亡与云阳机械厂的关系,我不知道贾樟柯是否调查过云阳的工厂改制过程中的案例,但看到这里的时候,立刻联想到了南风窗上有关那里一个曲轴厂的详细的报道。三峡好人开场时有“ 林冲夜奔”的川剧唱段,而后有“小马哥”贯穿起来的上海滩音乐,再加上情节中的各种因素,比如旅馆老板在遭遇拆迁时的愤语是:我还是有几个烂朋友的!这些要素显示“黑社会”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赵涛饰演的沈虹在王宏伟的带领下到刚刚建

6、成的大桥边的舞场找找丈夫的时候,先是满场黑暗,而后是那个大款对着大桥叫道:一,二,三!刹那间红色的大桥灯火通明,但桥的形状却让人想到那座倒塌的重庆綦江的彩虹桥。这和影片开头变魔术的场景倒有一种呼应关系。这些要素在作品中不仅是象征性的,而且更是写实性的,它们共同地为影片提供了内涵丰富的背景。 马戏表演:开头与结尾贾樟柯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非常好。佩里·安德森说贾樟柯是结尾的大师,那时候他还没有看到三峡好人。这部影片的结尾云中漫步是神来之笔:在废墟之上,一边是工人继续拆迁,一边是一个拿着横杆的人在两座废墟之间的高空中走钢索,而镜头是从韩三明和追随他一起离开三峡前往山西煤矿寻找

7、工作的打工仔们的角度展开的,前途渺茫。这个结尾和叙述完全是融合在一起的,韵味无穷。原先我对贾樟柯电影的开头没有特别多的注意,现在回想第一次看世界的时候,仍然记得嘈杂的后台的叫嚷着要创口贴的声音。三峡好人的开场是一大群人挤在一条船上,主角是韩三明扮演的去寻找十六年前离开他的妻子的山西人,他在这个群体中若隐若现他始终是群像中的人物,稍不留神,就会消失在群像之中。很快就进入了船舱中耍马戏的场景,钱币这个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东西首先是在马戏表演之后要钱的场面中出现的。这个场景让我联想到1933年鲁迅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童年时代关于“变把戏&r

8、dquo;也叫“变戏法”的事情。他说“ 这变戏法的,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是教一个猴子戴起假面,穿上衣服,耍一通刀枪;骑了羊跑几圈。······末后是向大家要钱。一种,是将一块石头放在空盒子里,用手巾左盖右盖,变出一只白鸽来;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鼻孔里冒出烟焰。其次是向大家要钱······ ‘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

9、;···Huazaa! Huazaa!’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的说。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的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果然有许多人Huazaa 了。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捡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鲁迅反复地描写了这个过程,最后说:“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这个题目是什么呢?让我们翻回到前面-现代史!我们突然明白了现代与“变把戏” 之间的关系,钱币在里面作为中轴支配了每个人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