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如果一个方程式看上去不美的话,那么理论一定是存在着问题的。”爱因斯坦提到创新这个词语,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当今社会急速发展的浪潮下,频繁地通过各种媒介进入人们的眼球。无论是大学教授、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几乎全都对“创新”津津乐道着。创新,即Innovation,缘起于拉丁语,其原意共有三种,分别为: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作为一种理论的创新在20世纪才开始形成,1912年首次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熊彼得引入了经济领域。对于创新的巨大作用,教科书上也曾经用非常显眼的篇幅集中介绍。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
2、、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这就是创新的内涵。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那么,如此重要的“创新意识”,与“文艺修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 文艺修养的内涵文艺,所指的并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它更多地是囊括了艺术的方方面面,体现着一种综合性的价值取向。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家,所仰赖的并不单纯是对艺术感知方面的天赋,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人风格。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艺术家,
3、因此我们通常所指的文艺修养,更多地是在强调要加强思想、文化、情感、艺术方面的综合素质。纵观人类发展的漫漫历史,但凡在科学上造诣颇深的大师,几乎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好地文艺修养。例如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就是其一。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学家,但他对历史、诗词、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十分喜好。再比如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但除了在学术上有非常深的造诣之外,她还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和学者。她的诗歌、散文、书信等文学作品在社会
4、上广为流传,曾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而艺术领域内的科学巨匠也是非常多见的,代表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他不仅对各种艺术无不擅长,而且对各种知识也无不研究,从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他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人文与科学的各个领域。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还可以称得上是雕塑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其在每一学科中,他都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最好的是达芬奇,可他并不是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文艺修养的重
5、要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提高艺术家的职业素养,它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走下神坛,并且与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精神越来越紧密地融为一体。二、 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
6、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创新,就意味着要发生改变,推陈出新,打破原有的已经相对稳定的僵局,寻找到更有潜力的突破口。但要做到创新,仅仅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创新型的人才,要在新领域、新思维模式下取得一定的成就,不仅要有非常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创新者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艺修养。这二者之间并不是互相矛盾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方程式如果看上去不美,那么它所代表的理论就一定是有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是在全新的领域内开辟全新的知识结构,尽管有前人的经验作为积累
7、和借鉴,但毕竟更需要的是创新者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斗志。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成果是需要通过文艺修养所形成的直观感受来推动和鉴别的。而创新所需要的灵感,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由文化艺术来提供的。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同样的,文艺修养对创新意识的促进作用,也不单单体现在学术方面。良好的文艺修养,能够强化创新者的感性思维,强化创新者的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科学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是有着高度关联的。高雅的艺术,良好的修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更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非常多的灵感。科学与艺术一样,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美。如果在科研中能够产生一些梦想,那就是最好的事情。文化艺术应当是搞
8、学术研究的同学的必修课,带来快乐的、对身心健康有益的素养。文艺修养有着开启智慧的作用,是协助人们接近这种最深奥义的美的桥梁。所有的人类发明,无论科学还是艺术,无论定理还是文化,都是对宇宙、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这种追问,显然既包括理性的科学体系,也包括感性的人文体系。客观观察和价值审美,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无论是科研还是文艺,都在同一个精神层面上,都是对世界本质的探寻、对生命真谛的拷问,并无高低优劣之分。 说到底,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对宇宙万物的惊讶心态和好奇导致的观察思考,不是确定性本身,更不是死板、现实、不容置疑的代名词。真正的大师,不仅需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需要在更高的文化追
9、求上占据一席之地。可能有一天,当我们真正理解了何谓科学,何谓科学精神时,我们就不会把空想仅当做娱乐消遣,不会把文艺当做消磨时间的工具。那时,也许我们就离诺贝尔奖更近一步,离造福人类的宏愿更近一步了。三、 目前我国对于文艺修养教育的缺憾科学巨匠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大学应该在教改方面,朝着有共性的个性化发展。社会责任感、核心价值观、利他主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他人,都是共性。但在学术和科研创造上,我们应该培养个性,要有自己的东西。我们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极具创造力的大科学家,真正的学者。但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让我想到2006年上映的一部非常叫座的美国影片录取通知。一
10、位接连被八所大学拒绝的高中生,被升学的压力挤到了死胡同里。这个整天处在混混沌沌之中的学子一直质疑美国的教育系统和社会法则是否合理,可是事到如今,他却不得不面对“另类”所带来的后果:没有一所大学肯向他敞开大门。如此可怕的现实令这个刚刚年满十八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倍感忧心,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可怜虫,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想招自救。于是他和三个同样被大学拒收的伙伴一起创立了“南哈蒙理工学院”,却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典型的“美国梦想”式的电影,折射出的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教育对孩子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扼杀。录取通知讲述了一个表面看似非常荒唐可笑的故事,然后荒唐背后,却是一群勇敢的年轻人不按常
11、理出牌,通过不同的大环境以及个人的智慧比拼,将社会标准和对未来的期望重新定义,改革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分、分、分,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看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生们都难以避免升学的辛苦和压力。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高考,经历过“黑色六月”和千军万马冲上独木桥的残忍和喧嚣。可是真正的学习不应该是这样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是发自肺腑的意愿,是头脑的充实和灵魂的饱满。而学习的目的,也并非仅仅是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那应该是激情和青春的碰撞,是为了丰富和完善自己而进行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制度,使得我们的学生在高中这三年中,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埋头于厚厚的试卷和参考书中,在漫天的题海里寻
12、求高考的金榜题名,却几乎没有人能够认真地思考自己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更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更遑论在课余的时间里提升自己的文艺修养。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同样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不但有可能会剥夺孩子们的创造力,还剥夺了他们从各方各面吸取知识的权力。问题恰恰就在这里。我们是一个非常讲究现实的民族,与现实和发展无关的,就会被认为是想象、娱乐,是消磨时间。但是科学是离不开想象力的,离开想象力的科学,就变成了教科书上死板的教条,失去了原本存在的生命力,甚至连可能的发展空间也被剥夺。成年人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科学理论、科学概念、科学假说,很多都是先有自由想象,再有后人经验论证。想象力是发明
13、的关键,没人会否认这个观点。可是以上熟得不能再熟的大道理,经过霍金事件的检验,只能让人感慨:原来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一套科学态度、科学规则,真的没把想象力放在眼里。四、 提高文艺修养,树立创新意识似乎没有更好的落点可以对我们所思考的这个问题进行更好的总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膨胀呈几何状上升的趋势,优胜劣汰的趋势必将更加明显,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必将变得更加白热化。如何在这样一个山呼海啸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求得发展壮大?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虽然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提出来,可它并不仅仅是一句空话,也不单单是一句口号,创新所包含的内容太过广泛,创新对人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所需要的就绝不仅仅是只会背书的掉书袋,也不是只会照本宣科的宣讲人。我们所需要的,是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创新者,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综合素质的新生代人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