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255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题目 “爱 的 哲 学”-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姓名 xxx 学号xxxxxxxxxxx 专业年级 汉语言文学(本科)2010 指导老师 xxxx 职称 fujiaoshou 20xx年 xx月xx日【内容摘要】冰心的早期散文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母爱,童心,自然是冰心童年时代就储存、蓄积的最富有的宝藏。以母爱、童真、自然之爱构成的“爱的哲学”,约定俗成地成为对冰心早期创作基本主题的归纳。“爱的哲学”这个概念的提出,高度概括冰心早期创作的精神本质。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这一精神本质。【关键词】冰心

2、“爱的哲学” 母爱 童贞 大自然目 录内容摘要、关键词 2写作提纲 4前 言 5本论 5 一、“爱的哲学”的生成基础 5 1、特殊家庭环境的熏陶 5 2 、基督教教义的熏染6 3、 诗人泰戈尔的影响6二、“爱的哲学”的诞生8 1、“爱的哲学”的孕育 8 2、“爱的哲学”的提出 8 3、“爱的哲学”的影响 9三、“爱的哲学”的构成9 1、母爱9 2、童真10 3、自然之爱11四、“爱的哲学”的意义13结语14致谢14参考文献15“爱 的 哲 学”-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写 作 提 纲前言冰心是我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散文以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率真、感情的纤细幽

3、深打动读者。而最属于她个人的、最能显示她艺术个性的还是她唱出的动人的爱的颂歌,亦即学者们概括出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爱的哲学”。母爱、童贞、大自然,这三者构成了她爱的世界。“爱的哲学”是开启冰心作品的一把钥匙。她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她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本论 一、“爱的哲学”的生成基础 1、特殊家庭环境的熏陶 2 、基督教教义的熏染 3、 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二、“爱的哲学”的诞生 1、“爱的哲学”的孕育 2、“爱的哲学”的提出 3、“爱的哲学”的影响三、“爱的哲学”的构成 1、母爱 2、童真 3、自然之爱四、“爱的哲学”的意义结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女

4、作家廖若晨星,而且有的像春花,几番风雨,匆匆凋零;有的似彗星,才华初露,瞬息即逝。而冰心却是从一颗巨星永远闪着万点银光。她的创作生涯,仿佛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 “爱 的 哲 学”-浅析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 前 言冰心是我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她的散文以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率真、感情的纤细幽深打动读者。而最属于她个人的、最能显示她艺术个性的还是她唱出的动人的爱的颂歌,亦即学者们概括出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精神本质-“爱的哲学”。母爱、童贞、大自然,这三者构成了她爱的世界。她赞美母爱,曾深情地说,“这样浓深,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爱情啊!愿天下一切有知

5、,都来颂赞!”她认定,母爱可以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靠着它,便能建造一个“个个自由,个个平等”的世界。她赞美童贞,描绘儿童稚气娇憨的情态,欣赏他们的智慧聪颖。她觉得,大人的世界充满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无邪、互爱互怜的,她多么希望人类能再观这美好的童年。同样,冰心倾心自然也表现了一种追寻,希望在自然的清新里,平息人间的恶斗,融化人类的怨嗔。为此,她常常徜徉于大自然,流连忘返,与大海为友,与湖泊作伴。春风、秋云、碎雪、微雨、明月、星晨,无不倾注她美好的情思和善良的祝愿。她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她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一、“爱的哲学”的生成基础冰

6、心的散文,尤其是早期散文,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这些浸润着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爱,孕育于她的成长历程,受益于家庭的熏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者说是中外文化熔炼与她心田的结果。1、特殊的家庭环境的熏陶3Rn 冰心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官僚家庭,拥有一个深受父母呵护的天真无邪的幸福童年。她的父亲谢葆璋是我国第一批海军军官之一,很早就接受了系统的现代科技与文化教育。他对幼小的冰心很是理解和尊重,从不用封建礼教那一套旧思想,不约束冰心的个性,不让她扎耳朵眼,不强求她学针线、搽脂粉,而是带着着男装的冰心骑马、打枪、参观军舰,甚至连紧一点的鞋子也不让她穿,宁愿让冰心长成一对“金刚脚”。因为这个,冰心曾自称

7、为是“父亲的野孩子”。母亲杨福慈则是一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以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德匡护着丈夫和孩子,把无私的爱交给他们,其温良贤淑的品性对冰心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母亲给予冰心良好的教育和伟大的爱,使冰心深深地感到母爱的神圣与珍贵,在她看来,母亲就是世界上真善美的代表,是人类之爱的化身。于是冰心把母爱作为了自己“爱的哲学”的重要基础。在这样一个父慈母爱,既具有民主气息又保持着许多传统色彩,充盈着父母之爱的中国式的和美家庭中,冰心的内心自然充满了爱。她曾在寄小读者中这样描述她的生活“我的生命只有花和光和爱,我生命中只有祝福,没有诅咒。”父母的爱心是冰心“爱”的哲学形成的重要因素。2 、基

8、督教教义的熏染 早在1934 年,茅盾先生就在评论冰心的文学创作时很有见地地指出:“外来的思想好比一粒种子,必须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够生根发芽;而此所谓适宜的土壤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冰心的豆蔻与花季年华浸润在浓郁的基督教氛围中冰心的幼年是在福州度过的,20世纪初的福州城里基督教的氛围已相当浓郁。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基督教随即大规模地传入福州及其邻近地区。据冰心回忆,她总是与基督教会有着一定的联系。冰心出生时,其父亲请来教会医院的女医生给她接生;她的二伯父当时即在福州英华学院(教会学校)教书,书院里的男女老师都是传教士,曾来家中做客,给冰心留下过很深刻的印象。

9、1914年秋,冰心考入了在北京的美国卫理公会的贝满女中读书,四年后,考入一所私立的教会学校华北协和女子大学,之后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也转入该校继续深造。从出生到之后的学习,长期的基督教教义的熏染,影响了冰心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及自身的哲学观念。冰心把基督教当作“人”来崇拜,化基督教中“神性至爱”的思想,为她的以“母性至爱”为核心的“爱的哲学”。她的“爱的哲学”就是将基督教的神性爱世俗化,投射于现实社会的结果。3、 诗人泰戈尔的影响B 2 泰戈尔是冰心“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塾弟子”。冰心在“五四”时期接

10、触到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的作家作品。这时,她从同乡郑振铎那儿,读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泰戈尔,这位哲人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对她的“爱的哲学”和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ZC#_ 泰戈尔的哲学、美学与诗学的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她的小诗繁星与春水之中,对大海、对星光、对日月、对大自然深深的礼赞,对父亲、对母亲、对弟弟们的眷爱,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成了这两部小诗反复咏叹的基调。.0L 在繁星与春水中,冰心“爱的哲学”基本确立,母爱童心大自然。二三十年代的论者早已指出了这一点,而真正使她的“爱的哲学”丰富起来,不仅仅是哲理的诗句,而是体现在书写的人物与情感之中,体现在

11、她的小说集超人和留美通讯集寄小读者之中。,U3g0 从创作的时间而言,繁星、春水、超人为同一时期,寄小读者稍迟,还有在美国写作的往事等,这些作品虽有先后,但可视为同一创作期。超人中的何彬是个冷血动物式的人物,从小失去母爱,性情孤僻冷淡,厌世,不爱与人交往,甚至很少说话,他坚信着尼采所说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后来,他在禄儿的温暖和感动下,悟出了许多爱的道理,就是世界上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人类是互相牵连而不是互相遗弃的,何彬抱着禄儿送来的花篮,走出了那种厌世和虚无人生的阴影。悟中的星如,可以说是延续了何彬的形象,在这篇小说中,冰心道出了爱的根源,爱创造了宇宙,调整

12、着万象,那么,爱便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坚守的精神之源。到了寄小读者中,冰心则以自己的人生感悟与经历,证实了人类这种爱的精神价值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一个病中的女学生,她以自己纤弱的情感,体验病中他人的问候与关怀。同时,在湖与青山的怀抱中,在母爱的记忆里,感受精神之源对现实生存的价值。所以,她在致小读者通讯第十九中写道,病痛教会了她怎样爱人和怎样被人爱,人世间许多宝贵的东西,是她在病痛中学会的,原来认为,自己的爱是必得的,没有把它看得那么珍贵,这一病,教会了她许多的东西,她庄重地写道:6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迷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

13、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这些成为她一生的座右铭。%s=二、“爱的哲学”的诞生冰心的大学时代虽是她的人生观逐步凝聚构建的重要时代,但追根溯源,冰心的“爱的哲学”人生观的“元素”早在她的童年时代的心灵中已经孕育:母亲既严格又温存的爱心,潮汐云霞变幻无穷的自然,天真无邪的童年,都是这“爱的哲学”的人生观的重要元素。母爱,童心,自然是冰心童年时代就储存,蓄积的最富有的宝藏。茅盾在冰心论中说:“一个人的思想被她的生活经验所决定,外来的思想没适宜的土壤不会发芽。”这话是用来说明冰心之所以受到基督教等思想的影响,取决于她那充满爱的家庭生活经验。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冰心明确地说:“又因着基督教

14、义的影响,潜隐地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K0 “爱的哲学”这个概念是30年代初黄英首次提出,用以概括冰心早期创作的精神本质。早在20年代初期,批评者们就已经敏锐地抓住了冰心创作以爱救世的特质。但对此作出较为完整概括的是阿英,他从“母亲的爱”、“伟大的海”、“童年的回忆”三个方面界定其内容。“爱的哲学”这个概念因为其精炼性,后来一直被评论界沿用下来,以母爱、童真、自然之爱构成的“爱的哲学”,约定俗成地成为对冰心早期创作基本主题的归纳。 冰心从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出发,呼唤着一种她认为可以使世界平衡和安定的互爱,她认为这个世界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缺少了一种人类基本的精神爱!甚至在她的一些反对封建的小

15、说中,都蕴含着这种人文精神。 但是当时冰心的“爱的哲学”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冰心曾通过小诗表达了她对批评的看法:“他的周围只有光和爱,人们举着需要的旗子,逼他写血与泪,他只得欲笑的哭了。”冰心觉得她作不出那种别人需要的文字,只能写作她周围熟悉的生活,那光与那爱,但是,这种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由于民族矛盾的日益突出和激化,她的民族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上升,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北平,踏破燕园平静的校园生活的时候,她感到周围的光与爱不复存在了,在民族矛盾与斗争的面前,冰心写出了血与泪的文字,但是,这些基本可说是一时的激愤之作,在思想的深处仍然珍藏着她的母爱,她的童心,她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眷

16、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写出了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将母爱的描写推到了极至。在冰心这一时期的写作中,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分量却是很重,这与她内心深层的珍藏与坚守有着极大的关系。 1946年冬季,冰心作为眷属来到战败后的日本。当她看到东京被轰炸被毁坏的情景,看到战争给日本的妇女和儿童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时,冰心认为:战争的原因是缺少了爱,以武力抗争是一种方式,而以爱来制止战争也是一种方式。冰心在二十几前曾经高举过的“爱的大旗”,信奉过的“爱的哲学”,在经过战争的苦难后,当她站在战争废墟的另一边时,毅然地再次举起“爱的哲学”这面旗帜。2c!三、“爱的哲学”的构成 “爱的哲学”是开启冰心作品的一把钥匙,

17、而冰心作品中的“爱的哲学”是有她自己的体系和逻辑的。母爱、儿童、大自然就是她的三大组成部分。对这三大主题的不厌其烦地反复描述和宣扬,正表明了冰心眼中多么渴望世界由充满着“爱”的心灵者驾驭,那么人类就会幸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好愿望,怎样的一份爱心,怎样的一种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在她自己一生的创作中,始终坚定不移的把“爱”作为她创作的文学母题,价值尺度和文学归宿。以爱心为文心,以布爱为天职,在黑暗的现实中为苦难的人撑起了一方光明与希望的碧波。1 、母爱+ 在冰心爱的哲学里,母爱是她的中心的话语。冰心把母爱作为了自己“爱的哲学”的重要基础。冰心笔下,母爱是伟大的、圣洁的,是她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

18、。超人是冰心传达爱的哲学一篇重要作品,作者通过一个叫禄儿的小孩向世界宣誓了自己爱的哲学。住在公寓里的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相信“爱和怜悯都是恶”。公寓里的小杂工禄儿生病呻吟打动了何彬的心,他拿出十块钱让禄儿去治病。禄儿出于对他感恩之情,联想到慈母的爱,由此得出“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的结论,何彬由此顿然悔悟,并以禄儿的结论为前提,得出新的人生观:“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 ,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的。”超人前两部分创造了两个“何彬 ”的形象,前一个是被否定的何彬,后一个是被肯定的何彬,两个何彬都是冰心内心世界的一个逻辑转化过程,是她关于母爱的

19、发现与期望。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往事七)文章明写荷花荷叶,暗写骨肉之情,借荷叶与红莲的关系,抒发了对母亲的崇敬,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崇高。古往今来,以荷叶为题的文字数不胜数,但捕捉荷叶覆盖莲花这一细节比喻母亲之爱儿女,却是冰心的发现、独创,使文章不落俗套,有了新意。冰心是一位极为至诚的母爱讴歌者,她有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无论在游戏的童年,还是踏上人生征途的岁月,她都时时刻刻得到母亲的爱抚。这种对母亲的爱与敬一直深深扎根于她心灵上,使她陶醉,使她感激涕零。2、童真在冰心“爱的哲学”世界里,童真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她对生命认识的表

20、达方式。因为只是童真爱才是最纯真、最无暇的爱,才是人类最纯洁的爱,是生命之花的开放: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冰心:繁星、三五) “天使”在冰心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在基督教文化中,“天使”是爱和美的化身,呈现出一种纯真的美;“天使”又是一个与孩童联系在一起的意象,呈现出孩童的无暇,而天使笑则是这种爱和美的最集体现。 如她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故国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飞扬的尘土呵,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而在返家的途中,她是那样欣喜若狂;“亲爱的母亲,我的脚已踏着了祖国的田野母亲,你是

21、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祖国的海波,一声声的洗淡了我心中个个的梦中人影。”(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对于“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她怀着深切的眷念之情。冰心将童真的爱与天使的圣洁融为一体,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仰首欲攀低首拜”的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串联着她所有的作品,赋予它们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因此,郁达夫评论道:“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象温泉水似的柔情。”同时,冰心总是用一种亲切细腻的叙述口气,娓娓道来,详略有致,充满了恳切的情意。这种叙述语气,是冰心散文的重要特色,加强了她作品的“温

22、柔”色彩。在冰心的观念中,童年是最纯真的,是真理的体现者与传达者。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她在面对黑暗现实、探索人生道路时,也在童年的回忆中建造起一个理想王国。她对成人世界的利欲争战,有着泰戈尔式的厌恶。因此她赞颂童年没有血腥的罪恶、残酷的杀戮和无情的疏隔;歌唱孩子的欢乐纯真、温柔相爱与伟大高尚。她向往童年的美好情操、善良品德和博爱的灵魂。冰心笔下的孩子充当着爱的天使,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

23、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3、 自然之爱在冰心心理世界和文学世界中,“

24、自然”也是母亲的化身,自然之爱是母爱的另一种体现,回归自然就是回归母体,就是回归生命。自然是美的和谐的,是生命的本源。冰心写自然并不是一般性地回归自然,而是把回归自然与歌颂母亲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母爱哲学升华为形而上的生命理解,成为冰心所看取的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读冰心的小诗,冰心总是试图融进她对人生的普遍性的理解和感受,写出超越现象与生活本身的哲学高度。如“人类啊!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冰心:繁星、一二)“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冰心:繁星、一四)。冰心笔下的母爱,自然之爱,童真之爱是三位一体的,是“爱的哲学”的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母爱就是自然的

25、爱,童真的爱也是自然的爱,而自然的爱有体现为母爱和童真的具体方式。一切都是在和谐状态中的极乐境界。“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霞) 在这里,冰心把“快乐”比作“一抹微云”,把“痛苦”比作“压城的乌云”,说它们“相生相成、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美丽的黄昏”。这就使

26、她的作品不再停留在以往那种纯理想主义的诗美人生的追求上,而直面生活的多种色调,正视人生的痛苦。与悲观主义者不同的是,在冰心的世界中,痛苦亦成为人生的一种景象,成为美丽人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体验意味着冰心正不断走向深邃。冰心如此倾心大自然表现了一种追寻,希望在自然的清新里,平息人间的恶斗,融化人类的怨嗔。为此,她常常徜徉于大自然,流连忘返,与大海为友,与湖泊作伴。春风、秋云、碎雪、微雨、明月、星辰,无不倾注她美好的情思和善良的祝愿。她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她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在冰心的创作中,有不少篇章把大自然的美和爱当成疗救人生痛苦的良药,但回响在

27、自然爱的乐意中的主旋律却是要借自然的爱和美好创造高尚独立的人格。这正是冰心积极探索人生的结果。在她看来,要改造这个正成为罪恶渊薮的现代社会,必须培养新的人格。所以她说:“主义救不了世界,学说救不了世界,要参与那造化的妙功呵,只有你那纯洁高尚的人格。”而纯美真爱的大自然正是炼铸这种新人的洪炉。因此她祈求上苍“藉着无瑕疵的自然,造成了我们高尚的人格”。冰心的描绘自然,从不用浓妆重彩的手法,她不过是轻轻地揭开自然的簾儿,让读者看到自然的本色的美,冰心的散文不过是去“发现”自然的“本色美”,使你在她的淡淡的画幅中惊叹地道出了人所未道的深微的自然美。四、“爱的哲学”的意义冰心的“爱的哲学”便应运时代的要

28、求而生。冰心所处的是一个急风暴雨的时代,社会处于历史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爱的柔和,温情特征,在五四这个时期显然是不太和谐的音调,但是也正是这种急风暴雨的时代特点,那些生活与其中的青年更需要一种遮护,需要一种关爱。她用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感知与理解,用对人类的爱心,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在冰心那里,爱是人类和一切,是人类的生命,对人类进行爱的启示,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一种爱意、一点慰藉,可以消灭丑恶、战争、肮脏,在心灵的净化中实现人生的完美境界.在冰心看来“我们都是自然的

29、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冰心:繁星、一四)因此,她真诚的希望“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冰心繁星、春水一二)。这种爱的呼声中暗含着冰心对人类的冷漠隔膜的关注,对国民精神中缺少的爱的关注的忧虑,但冰心不是像鲁迅那样走向精神剖析之路,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不愿意再在人们受伤的心灵上撒把盐,而是如一位满怀慈爱之心的大姐一样用热切的眼光看你,慰问你,让你理解并接受这种爱,并且在爱的关怀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融化自己的心灵,使心中的怨恨得到化解,并把这种爱撒向人间. 慈悲的冰心以一个母亲般的爱和一个女性作家的温柔,用轻生细语呵护着青年们,让他们在经历了风雨后,哪怕是得到一丝丝的爱的

30、安慰,也会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冰心试图用爱来调和一切矛盾,消解一切痛苦,冰心的意义也就在这里。 .冰心“爱的哲学”也体现冰心创作的一种特别关怀。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的地表称冰心是位“长不大的女儿”也就是少女时代的情感特征和心理特征,这使冰心以儿童般的眼光看待社会,也以一种超越性别的心理观察人生。所以,冰心不太注重使用女性作家常常着力表现的爱情题材,不去构造曲折复杂的故事,而往往在简单的人、事和叙述中完成“爱的哲学”的书写。在母亲面前她永远是一个女儿,在朋友面前她永远是一个信的过的大姐姐,作为母亲的女儿,冰心感受到的是爱,作为朋友她给予的也是爱;母亲的爱转化为她对朋友兄弟的爱,

31、而这种爱是超越世俗超越现实的,母亲的爱“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母亲赋予我的灵魂和肉体,我就以我的灵魂来探索人生。”在冰心的写作世界里,她既是作为女性性别而存在着,这时她的爱具有母性特征,她又是超越性别的,这时她的爱是抽象的、哲理的,由母亲“爱的哲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冰心不仅通过“爱的哲学”解决了青年一代的现实心理问题,而且将人们的感情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认识,把一些现实的问题通过抽象的方式予以解决。悟宣扬爱的哲学的“神圣无边”的思想。星如神智慌乱冒雨出走,抱病七日后终于有所悟,理解了“宇宙的爱的图画”,认为天地间“一切只为着爱”的人生哲理。但冰心爱的哲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慰藉

32、那些心灵受到伤害的青年们,将青年从现实的痛苦拉回哲学的世界里,在爱的哲学中得到灵魂的安慰,在灵魂的安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有冰心自己对爱的渴望。在冰心的童年世界里,她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父爱,而母爱相对薄弱,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更需要在作品中补偿一种“母爱”。所以渴望中的父母之爱与她生活环境的自然世界以及冰心自然天性合为一体,构成她的世界主体,成为冰心爱的哲学的主要成因。结语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常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这是宋人赞扬玫瑰花开放季节长的诗句,用它来比喻冰心的创作也是很相宜的。她的创作生涯,仿佛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致谢 在本文的选题论述中,

33、本人参阅了范伯群、王喜绒、汪文顶等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论著,在此向各位前辈、大师深表敬意!在论文的构思和写作中,仙桃电大的向传清老师自始至终,不厌其烦,给了我精心的指导,多次为我进行精细的修改,为我的论文顺利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衷心表示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范伯群. 冰心研究资料 北京出版社, 1984.2曾华鹏 .冰心评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3卢启元. 冰心作品欣赏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2.4汪文顶 .冰心散文的审美价值 文学评论,1997,(5).5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 开明出版社, 1943.6万平近、汪文顶 .冰心评传 重庆出版社,2000.7茅盾. 冰心论、冰心论全集(上)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0.8王喜绒. 应该重新思考的另一种歌唱冰心创作新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4) 9陈恕. 冰心佳作选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杜, 2005,7.10王欣 .冰心创作“五期论” 海峡文艺出版杜,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