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383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 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一、引言 隐喻是修辞学中一个古老的命题,历代学者都在研究它,有许多的理论都在阐释它,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是把人们所不熟悉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当作人们所熟悉

2、的、比较具体的事物来体验,从非相似中洞察相似。英语中的Metaphor相当于汉语修辞格的“隐喻”或“暗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迹,是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可称之为浓缩的明喻;它常常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所以它的修辞效果更加肯定、有力,所强调的相似点也更加鲜明和突出。因此,隐喻一向受到诗人们的青睐被广泛运用于诗歌中。 二、诗歌隐喻的意义形成 与一般语言交际不同的是,诗的语义结构是多层的。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诗是一种多度的语言。我们用以传达消息的普通语言是一度的语言。这种语言只诉诸听者的理智这一度是理解度。诗歌作为传达经验的语言说,至少有四度。它为了传达经验,必须诉诸全人,不能只诉诸他的理解部分。诗不只

3、涉及人的理解,还涉及他的感官、感情与想象。诗在理解度之外,还有感官度、感情度、想象度。”既然隐喻是一种词语转义使用现象,也总是把两个不同的语境叠加在一起,那么,其语义基础是两物“相似”,但这种“相似”不是词语本身具备的,而是作者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对其含义的理解必须借助上下文。换句话说,是上下文促成了隐喻意义的形成,同时又帮助人们正确理解隐喻。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往往很难明了其真实所指:忽略上下文或不正确理解上下文,必然导致对隐喻的错误理解。所以,不论是作者的创造还是读者的诠释,对诗歌隐喻的理解需要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等于头脑的空想,其根源应追溯到现实世界的社会经历,正是由于这种

4、社会经历,我们才得以知道哪些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来表达情感是诗歌创作艺术形式的唯一途径,世界万物也因诗人心灵与生命的加入,变得生机勃勃且息息相关。 诗歌语言中运用隐喻是其语言建构的突出特点。隐喻语言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意象,意象的巨大潜力在隐喻。意象属于深层审美现象。对意象的理喻因作者而异,因读者而异,因时代而异,因地域而异,常常难有定论。意象贵含蓄,正是要求诗人不要把话说得太直、太露,而是要把意思隐藏起来,不是字面上的简单言传,而是言外之意须使人心领神会。同时,意象含蓄令人觉得有一种朦胧感,似可作此解,亦可作彼解。不过,这种朦胧亦并非是毫不可解,在大多数的

5、情形下,其大意还是可以为读者把握住的。要欣赏诗歌的含蓄意象美,主要不在于欣赏诗歌意象的所谓深刻性,而是欣赏该意象被诗人巧妙表达的方式,即表示一种一语道破的、直露的表达方式,而是一种隐晦曲折的、婉转的、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在传达情感意念时,诗人的天才常常体现在隐喻的创造上。诗歌中的意象之间一旦构成隐喻结构,其意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极强的暗示性,但意象的表现力会受读者现实联想和心理感受制约,一般有较确定的含义,如“月亮”是团圆的意象,“逝水”是时间意象,“红烛”是喜庆的意象等等。隐喻的表达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根据喻体的呈现程度,有喻体直陈式、喻体半隐式和喻体全隐式。通常,一个完整的隐喻往往由“

6、本体”和“喻体”构成。在诗歌隐喻中,喻旨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意念,喻体是用来表达这些情感意念的意象。诗歌隐喻通过激发人们的想象,把喻体与喻旨联系起来并进行类比。使人们似乎看到喻体具有喻旨的某些特征,或者赋予喻体某些与喻旨有关的情感特征。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诗歌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就是喻旨发生关联的过程。诗人使用隐喻时,首先要发现自己要表达的情感意念这一喻旨与自己要采用的意象这一喻体之间的某些特征的相似性,然后把自己的情感意念信息输入到意象中去,并通过意象投射映象出来。而读者则对诗中的有关意象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想象和推理,把喻体与喻旨联系起来,从对喻体信息的理解转到对喻旨的领悟,从而使关联的认知原

7、则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例如美国诗人EmilvDickinson的其中一首诗中这样写到: 一艘很小、很小的船 摇摇晃晃出海湾 一个很殷勤、很殷勤的海 召唤着小船向前! 一片很贪婪、很贪婪的波涛 把小船轻轻诱离海岸: 从未想到在这伟大的航行 我的小船一去不还! 在诗歌隐喻的形成过程中,两种本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的联想,换言之。它们有某些特征是共同的,于是人们用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去解释、评价、表达相对陌生的事物。虽然人们已经意识不到它们是隐喻,然而正是这些无意识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诗歌语言体系里面的隐喻认知。关联理论提出的理解过程

8、恰巧适用于诗歌隐喻意义构建的解释,如诗中的“小船”“年轻人”,“大海”“社会或世界”,“波涛”“社会的一切诱惑”。诗人与读者对诗歌认识是截然不同的,每读一遍都会陷入一种情境,领会一种感觉。由此可以推理,读者在为寻找期待关联而放宽语意义的理解时,可能构建起一个新的意义,这也便是诗歌隐喻的意义。如果读者能够解读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年轻人走向社会的复杂情感意念时,他就找到了期待的关联。那么,这时喻体与喻旨发生了关联,诗歌隐喻的意义构建就完成了。 三、诗歌隐喻的诗意效果 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诗从本质上讲,只是一种感受,诗在诗意中体现出来。其实,对于稍纵即逝的诗思诗意,有时连诗人自己都难以说清,好不容

9、易表达出来,也未必都在字面上。诗只存在于语言的背后,在词语的缝隙间以不可视与不可言说的状态隐含着。诗中那些捉摸不定的情绪。需要捉摸不定的语言来表达:那些无法穷究的奥秘,只能寻找无法穷究的隐喻来曲达。通常,诗作者用其魔幻般的文笔把一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和内涵转嫁于另一事物之上,触动读者的心弦,在读者身手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隐喻又是极其难理解的,其中涉及到词汇的创造运用,还要求读者具备较宽的知识和较丰富的经历,对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作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但诗歌读解活动却是在审美欣赏中进行的。从关联理论中,诗歌隐喻的诗意效果可以得到新的解释人类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准则,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

10、。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推理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最大关联是指交际中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the greatest possibleeffects 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而最佳关联则是指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iustifiableeffort)。为了确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听话者需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根据关联理论,话语的意义有两大层次:明示意义与隐含意

11、义。所说的明示就是说话人明白无误地把意图表示出来,提供关联性最大的信息,而听话人则挑选关联程度最大的假设做出逻辑推理,获得最佳关联性。明示行为可以促进和强化关联。非明示传达的假设是话语的隐含意义。隐含是话语发出者为了使话语明显关联而有意使话语接受者明白的语境暗含。话语发出者对话语接受者选择语境假设的限制越严格,话语的隐含就强,反之则弱。诗歌隐喻对读者选择语境假设的限制比较松,所传达的隐含也比较弱。诗歌隐喻正是通过许多弱隐含来达到关联的隐喻 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

12、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关联理论与诗歌隐喻探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强隐含有助于读者寻找符合关联原则的话语释义,弱隐含有助于读者体验话语的诗意效果。诗歌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强隐含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弱隐含的过程,其诗意效果就产生于这一过程之中。隐含越多越弱,隐喻就越有诗意,也就越会产生诗意效果。因此,听者或读者要投入更大的想象和推理去挖掘这些弱隐含,才能领悟隐喻的意义,并体验诗歌的诗意效果。例如Emily Dickinson的另一首诗: Essenti

13、al Oilsare wrung The Attar from the Rose Be not expressed by Sunsalone It is the gift of Screws The General Rosedecay But thisin LadysDrawer Make SummerWhen the Lady lie In Ceaseless Rosemary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的强隐含,如: 1.香油(Essential Oils)是人工制作的精品。 2.“太阳们”(Suns)是自然中存在的东西。 3.精品不只是由自然存在的东西产生出来的。 4.挤转(Screws

14、)是人工劳动。精品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5.香油是女士(Lady)用玫瑰制作出来的。 6.玫瑰腐烂了,女士躺倒了,也就是说,她去世了。 在对“玫瑰”、“香油”、(女士)等这一系列隐喻意象的想象与玩味当中,我们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弱隐含,从而找出符合关联原则的释义,由于我们对意义的领悟始终离不开这些感性直观的形象,我们也体验到了诗歌隐喻所产生的诗意效果。 四、结束语 隐喻是一复杂又神奇的语言现象,其产生和理解都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形式和策略进行选择的过程,是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产物。隐喻对诗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关联理论为诠释诗歌隐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诗歌隐喻是诗人为追求与其情感意念最佳关联而采用的

15、模糊性表达。隐喻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诗歌隐喻通过传达一系列语境信息,让读者明白有关的语境假设,但对他选择语境假设的限制甚松,促使读者作出极大的努力,进行想象和推理,不断挖掘诗中的弱隐含。读者挖掘的隐含越多越弱,诗歌隐喻的诗意效果就越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也就越符合作者期待的关联。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1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17、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

18、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