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399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权威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铁画文化翻译图式研究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铁画艺术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特色鲜明,艺术风格清新、自然、洒脱。铁画文化作为徽文化的标本,其文化价值和深远意义应当“走出去”与其他文化接触、碰撞、沟通、交融。翻译是铁画文化对外交流的媒介。本文借助图式理论,探讨铁画文化翻译策略,为徽文化翻译提供启示和视角。 关键词:铁画 徽文化 图式理论 文化翻译 G64 A 1672-3791(2014)07(c)-0196-02 铁画(又称铁花),是安徽芜湖著名的工艺美术品种,徽派艺术代表之一。铁画之所以被称为“一绝”正是在于它突破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利用铁的柔韧延展和坚韧挺拔来表现中国传统

2、国画的意境和韵味。然而,铁画的对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虽然铁画作为芜湖一绝,并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范围有限。在流行文化泛滥的今天,国外关注铁画的受众人数有限,而且对于铁画的认识和理解不充分。因此,铁画的对外宣传与发展亟需予以关注和调整。铁画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接受、理解和欣赏离不开翻译的牵线搭桥,以促成文化的交流和沟通。鉴于铁画外在形式和内在内涵的特点,本文将图式翻译理论引入铁画文化翻译过程中,兼顾翻译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以图式搭起不同文化间的译桥,传递讯息,交流文化。铁虎文化外宣翻译不仅仅实现源语到译语的转变,更像一座桥,沟通两端的不同习俗风尚和语言文化。 1 铁画

3、文化 铁画以中国画为表现内容。传统的中国画注重写意,尚简,尚空,重意,重象征。中国画创造出的黑白世界是一种文人喜好,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经济。所以在铁画艺术发展初期,其生存土壤为农耕经济,并为之服务。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铁画在当时特定的年代中很好地发挥了它的工艺美术的功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铁画产品或铁画艺术本身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文化底蕴,如悠久历史传奇、制作技艺、精神象征、产生的原因被称作铁画的有效信息。对于铁画文化底蕴的了解可以激起大众对铁画的兴趣,帮助其更深入地品位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 2 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由英国心理学家Frederick Bartlett 于1932

4、年在其著作Remembering中提出。他认为人脑对于语篇的记忆是解释性的(constructive),而不是直接复制。记忆是语篇信息和与之相关的过去经验(组织好的,可驾驭的)一起构建的思想表达(mental representation)。1这一块状的结构即为“图式”。Cook 将图式定义为语篇过程所必需的思想表达(a mental representation essential to discourse processing) 2。张怀建、黄建滨认为,图式可以比作一个庞大的档案系统,它把个人的知识经验分门别类贮存在大脑中。大脑接收一个新的信息后,便会设立一个新的文件夹(或先验图式),或把

5、新的信息输送到现存的先验图式之中。3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4 图式是介于源语解码和译语编码之间的“居间存在”。在对语言、形象,意蕴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中,如果说言为意的中介,那么,在这种中介和目标之间,还有一种中介,即象。5在翻译的理解阶段,“象”是译者结合源语符号的表征(representation)意义和记忆中已有的对应图式而产生的形象思维。在翻译的表达阶段,译者站在译语读者的角度,运用

6、译语读者已有的对应图式透视“象”,并兼顾符号及作者意图,致力于符号意义的再生。图式贯穿言象意和意象言翻译过程。 3 铁画文化图式翻译策略 (1)铁画历史图式翻译:铁画传奇而悠久的历史在外宣翻译中的处理应该围绕两个关键因素展开,即历史重现的形式和受众的理解度。现挑选关键词“新安画派”阐释图式翻译法在铁画历史翻译过程中的诠释作用。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一批生活在徽州(今黄山地区)的画家所创造的具有地域性绘画风格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新安四家(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等。新安画派深受“元四家”绘法技法影响,师法自然,笔法简淡淋漓,气质孤傲脱俗,冷峻淡漠。他们擅长绘画家乡徽州山水,特别是黄山之景。新

7、安画派深谙艺术的辩证法,即自然与精神的关系,通过艺术表现情感。画家的人品如同他们的画品一样,以画明志,拒绝与权贵同流合污。因此,“新安画派”这一概念的翻译要兼顾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译语受众的文化环境和理解程度。所以图式的建立可以帮助译语受众理解其含义。译语受众比较熟悉的有威尼斯画派(Venetian school)、纽约画派(New York school)。所以新安画派可译为Xinan School,但是文化图式并没有建立,译语受众并不知道Xinan School所谓何物。此时需要加以补充:“a group of painters in Hui Zhou between

8、 Ming and Qing Dynasty,who helped create the local style of painting and advocated natural simplicity and free from vulgarity in their pantings and living style.这样一群提倡自然简朴,反对奢靡的画家形象跃然于纸上。译语语境读者对新安画派画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图式翻译关系到源语的理解和译语的表达两个方面。外宣翻译尤其需要注重译语表达环节,通过文化图式的建立对源语进行诠释,让译语融入译语文化环境,实现源语顺畅的过渡和转换,尽可能地缩

9、小文化异域性。 (2)铁画名称图式翻译:铁画作品的名称立意巧妙,内涵深远,独具象征性和文化性。名称翻译在源语理解阶段不能只局限于其表面含义,应该充分挖掘其图式象征意义,考虑其文化特征。同时在译语表达阶段,充分阐释其源语语境的文化特征,兼顾译语文化,可适当予以调整。现以铁画作品迎客松和牛郎织女笑开颜为例,阐述图式翻译过程中文化语境的建立和源语文化语境在译语文化中的归化。 1959年为建国十周年献礼而打制的巨型铁画迎客松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和贵宾,成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交往的象征。如果仅仅将其译为“Guest-greeting Pine”则忽略了其象征意义。更应该注意到国外受众可

10、能没有去过黄山,所以他们对迎客松的图式是缺省的。鉴于此种情况,迎客松的翻译首先要勾勒出其独特的外形图式,进行图式的建立,可译为:“Guest-greeting Pine is the symbol of Mount. Yellow,the branch of which stretches outward just like a welcoming gesture.”然后需要对迎客松的象征意义予以添加:“It symbolizes the friendship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ward foreign guests.”这样,迎客松的外形和意义融入译语文化语境中,

11、填补了译语受众迎客松文化图式的空缺。 铁画牛郎织女笑开颜1959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及在法国巴黎世界和平理事会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牛郎和织女美丽而凄惨的爱情故事为源语语境读者所熟悉,但是对于译语受众来说几乎是没有现成图式的。所以牛郎(the Cowherd)、织女(the Girl Weaver)仅仅是符号,需要在翻译中予以解释和说明,即赋予其意义。“The romantic yet miserable story of the Cowherd and the Girl Weaver is to some extend similar to

12、the story of Romeo and Julia except that Niu Lang and Zhi Nv are allowed to get together only on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annually.”文化图式的建立对于译语受众理解铁画牛郎织女笑开颜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铺垫作用。 4 结语 铁画文化作为徽文化的标本,其翻译策略立足图式理论,通过勾勒出“居间存在”图式,对源语和译语进行解码和编码,达到传神达意的表达,全面揭示铁画艺术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展现铁画艺术的形式美和功能美,让现代国外受众接触铁画艺术,欣赏铁画艺术,重视铁画艺术,让

13、铁画艺术中丰富的文化营养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经验。以促进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对徽文化翻译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 Cook,Guy.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 张怀建,黄建滨.背景知识与阅读教学J.外语界,1995(4). 4 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8(4). 5 朱志荣.中国文学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文档资料:铁画

14、文化翻译图式研究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阅读相关文档:如何做好书库管理与读者服务工作 如何让课堂简洁、高效、思绪飞扬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规避策略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刍议 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和矫正探讨 高校二级单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初探 多方向人才培养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的应用 不同车型和油品质量柴油车毒物排放特征 从跨文化交际浅析针灸术语的翻译 从美学角度解读健美操的魅力 高校公寓内寝室文化的建设探讨 分析和探讨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 古典西方园林艺术在我国居住区的应用 国际体育迁移理论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ActionScript3.0游戏设计实验环境构建与配置 空中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