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440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国学精彩讲座稿之一主讲人:赵玲玲各位同学,早安!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很意外的在这个教室里面我们找回了中国已经久违了的师道,我相信各位的这一声“老师”好”不是对我赵玲玲,而是对中国文化,我渴望这种文化在中国古老传统以后,在生命中找到中国人的骄傲,找到中国未来人的生命和以后的光荣。我想这一声“老师好”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我说实话,我很激动,我也真的是有相当大一份期待。我从大学毕业开始,我一直企盼中国人能够在世界上站起来,不是靠我们的金钱,不是靠我们其他卖老祖宗的东西,而是真正让中国人的智慧走到世界人的心灵里面去,20世纪的西方最缺乏的就是对人生的了解,在他们走完了整个

2、二十世纪之后,他们觉得他们最需要的是: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他们在十九世纪失落了自己的宗教,在二十世纪的时期专门发明了人的哲学。 他们说发明科技就能代表人吗?当电脑取代人脑,比人脑更精准,更快速的时候,人还能做什么?是被电脑带着走?是被电脑利用吗?当电脑支配人的时候,人又该如何?所以人毕竟还是人,人发明了电脑,电脑是被人用的,人永远不能被电脑操控。为此,西方人觉得在宗教之外找到人是上帝的影子,人必须跟着上帝走之外,人能不能找到人的主动地位,人还能不能够真正有人的尊严和人的神圣性?他们觉得,这句话在古老的东方,中国人长久的几千年文化里面,有着它真正的精髓,所以他们到东方来寻找。有借这个机缘,我们中

3、国文化的机会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然而这样的奇迹,这样的契机我们能不能真正的掌握、去关心中国文化的未来。我们要让我们中国文化成为一个向故宫博物院的那样,还是让中国文化活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我们的文化生命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有没有生命?我们要怎么样让我们的文化生命再重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面,在每个人的价值观里面真正的无时无刻不出现,而不只是在课程里面出来,而不是把它当成古老的东西来表现。我们的文化有没有生命就在我们中国人的身上有没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存在。从1898年,当时提出中国人应该是以中学为体系,我们中国人就已经变成了只是为体而已,中国实体可以不见了,用慢慢的替代了体,体不见了,因为到了199

4、8年黄仁宇提出了:你看看我们中国人穿着是洋服,吃的洋玩艺,婚姻的进行曲也是洋人的,尤其是看看中国人。我们看看古人的意识是什么?他们在孝堂的时候,儿子和女儿绝对分得清楚,大儿子、小儿子可以分得很清楚,因为他们站的位置、方向都是不同的。中国的文化是分的,我们的礼就是在分寸上掌握内外有别,每一人该尽的责任,都分的清清楚楚,我们现在都没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文化上已经看不到中国的影子,看不到我们文化的影子,那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我们就一定是这样下去,回不了头了,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看日本人,当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他要送到神社里面取名字,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成人礼是那么的庄重,像我们中国以前的礼一样

5、。爸爸妈妈往哪里坐?没有了,永远是孩子最大了,孩子过生日,结果你给他买回来一个蛋糕,孩子说蛋糕不够大哭着和你闹,然后你还的说妈妈给你出去再买两个。更可怕的是我们的伦理不见了。现在成了我们要跟孩子做朋友,所以各位经过了时代的考验,经过了时代的潮流,我们的中国的文化是不是真的活在我们心中,是不是真的展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是真的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深思,好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不是纸上点兵,不是工作之余拿来和时尚书一样等量混谈。不是说我现在读了易经、道德经我就有学问了,不是这样的。千万不要把中国文化变成了知识,让我讲出来,那样中国文化是不会复活的。中国文化不只是在书本上,所谓的文化包含几个层面,第一个

6、是属于我们日用的,叫做文化;第二个是属于制度层面;第三个是属于价值观层面;你觉得什么是你最值得的?这三个层面都包含在文化里面,我们的器物文化里面有没有中国人的影子?比如我们坐的车子,在台湾的时候非常感叹,我们玉龙的车子就没有那个味道,怎么看也看不出来。你看日本人的车子很小,就是那个小鼻子小眼。美国人的车子很大,德国人的车子很结实、很壮。我们台湾的玉龙车我觉得看不出什么了,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的车,一看就知道中国的味道是什么!你知道中国人的味道是什么?我们的器物现在用外国人的,我们的制度用外国人的,我们的价值观用外国人的,所以自从经济挂帅之后,一切以经济为主,有钱的人就是有价值的人,有钱的人就是有

7、尊严的人,可是我们大家发了财的人才发现,原来好象不是这样!西方人现在在他们的科技文明、在他们经济挂帅之后,他们现在要找人的价值,人是不是靠有钱才有价值?风水轮流转,人老了之后可能会退休,从有事业到失业,人到一定时间肯定是没有钱,是不是这样的人就没有价值了,这样的人生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面临的。我将从有价值走到没价值,从有尊严走到没尊严,那是每一个人的归宿。我该怎么办?因此,有很多已经很成名的人就怕变成一个没有价值,没有尊严的人。他及早的了解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非常有名的人最后自杀了,比方许多得到诺贝尔奖的像海明威这样的人都自杀了。他们成名了、有钱了,为什么自杀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再

8、不能写小说了,再也不能写出最好的了,他是因小说而成名,因小说而有价值,我人的价值在哪里?我的小说有价值,可是我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自己来到世上,我可以创造很多价值,可是我的价值在哪里?所以人生为什么如此?我们都知道托尔斯泰,他自己写了一本书人生为什么而活他就是要探讨人到底怎么样?我应该为什么活着,为了赚钱吗?为了写一本好书吗?好书之后我还有什么价值呢?在西方的文化里面,没有能够找到答案,中国文化里面有答案,可是大家都不看,中国文化里面早就给我们答案,我们中国人跟着洋人一步一步走,我们现在突然间也是觉得没有答案。因此我今天谈的文化就是易经的思想跟人生的智慧,也就是我们一起来找答案,这个答案跟每个人

9、都有关系,跟我们每个人的本质都有关系,也就是说跟我们人要走到尽头都能够掌握在手里的宝有关系,所以西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宗教家提出,你只要活的够老,你就会发现,有一天你所有的东西都将离你而去,而只有一个东西一直跟着你,那就是你自己的人,这个人一直跟着你。所以我跟各位谈谈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这个"生"我不管到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的时候我都活得很好。这个要靠智慧,不是靠潜藏,绝对不是靠机遇,机会好,运气好。所以1998年,黄瑞民先生写了中国人在中器物上、制度上、乃至价值观上越来越细化的时候,而这个态势、潮流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中国人必须体会到一个新的状态,那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王

10、抚军先生在他的文章里面特别提到,民族的生命在于他的文化生命,我要讲的是延续他是狗续金貂,我说文化的生命在于有生命的文化。各位,一个没有生命的文化,那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一个古董,摆在博物馆里面让大家参观,可那是没有生命的。民族的生命在于她的文化生命,文化的生命在于它有生命的文化,他生命文化的本身必须是一个有生命的文化,有生命的文化必须是这个民族的人在她的生活、言行、所有的日常里面都是念之、善之、行之。这也是孔子在他的春秋里面谈到"华裔职别"我们心中有礼仪之教,就是礼。所以论语里面才会说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要有这些东西,必须靠你的文化,靠你的智慧超过他,所以他佩服你,所以他的

11、困难你给他解决了。我们说父道乃师道也,所以父亲要给儿子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你骂他,那就不是父道。说明子不孝父之过。父道如果做不到,就有亏父亲的职责,父亲还不仅仅是孩子的朋友,不只是跟他一起玩,那就不叫父亲。所以我说,因此我们说中国文化里面确确实实是有它根本的道理存在。父亲要让孩子佩服,要让孩子无怨,这才叫父道,不是只是单纯让孩子听父母的话,孝道里面特别告诉你,如何能够使得上下无怨,所以孝道可以治家、治国、治天下。所有的关系不外乎一个上下的关系,无外乎一个管人和被管的关系。不管是在上,在下,都要让彼此无怨,那才是孝的精神,无怨的精神就是和的精神,也就是我们中庸里面的位置和也不是要让儿子听爸爸的

12、不是那样的,儿子不要让爸爸怨你,爸爸不让儿子怨你。你看我们每一个灯管底下是一个家,每一个家里面是彼此互相抱怨,因为每一个家里的人到了后来是跟外人很好,跟自己家人却不好。尤其是一个灯光里面住着两个不说话的人,这是都是怨呀。而且一数就是30年的,就是抱怨多。所以中国文化是非常复杂的人性的文化,放到哪里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个无怨的文化。有怨就有恨,有恨就有仇,这个当中又产生了斗争,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伤害,能够无怨就是和,能和就是乐,能够乐了之后就能够和。所以我们中国人要知道,心中不平之气出来之后,就不和了。要心平才能气和,彼此要相知,你要知道上下之间位子不同,很自然就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想事情,所以就

13、是异地而出。才能和,和了之后大家都乐,乐了之后才可以和,所以中国人天合一,人我合一,靠什么?靠和之后才有可能。这个和靠“无怨”这就是孝的观念,也就是自然的观念。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在我们中国人当中,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么能够用中国文化里面这些原则,方法,每一个诸子百家告诉你方法,而这个连带原则加上方法,最可贵的源头就是易经,就是我们今天跟各位一起来研究的易经思想。所以我今天要跟各位,第一个开宗明义的同各位立一个志愿,我们要让中国文化活起来,让中国真正的“无怨”文化活留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行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 我们需要的是中学为体,中体为用,好好的把中国文化真正的生命找回到我们的身上,让我

14、们的“道”跟“我”的人合二为一。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做到,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让我们找回自己文化的生命性,从我这里开始,我想晋豪华人文学社有这个豪气,山西人也有这个骨气。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文化靠五千年孕育到现在,但是毁灭只要一代。这是王夫之在清朝的时候就开始担忧了,今天我们看不到中国文化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在我们的声音里面,而我们只看到中国文化在我们的书本上,中国文化在我们的讲坛上,出了这个讲堂,大家还是大家。所以我们先谈一下,为什么今天的题目定名为易经的思想与人生的智慧,我是希望我今天所讲的不会让大家失望,更希望我今天所讲的有一点投石问路的效用性存在,也不枉费崔先生的心意。不管怎么讲,共

15、同对我们中国文化有一个寻求它,认识它同时接受它,最后让它指导我们成为我们生活里面的主宰。我们现在从人生奋斗的问题里面说起。我们从诗经说起,诗经是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经历,人人都讲君子,人人都是窈窕淑女,所以上天我觉得这一点是最好的,让每对都配上对之后,所以每一个人都窈窕淑女,每一个人都是君子好逑。但是不外乎讲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耶稣、释伽牟尼、孔子、颜回都有自己的幸福,他们有他的幸福,可是我们是凡人,我们没有他们的德横,我们不是神,我们有很多的缺点,我们有很多人性的欲望,由于一些是自然的,有一些是人心里面造出来的欲望,这些欲望我们还有很多的

16、欲望,是火烧起来的欲望。很不幸福。所以老看这些书,告诉我们,首先释伽牟尼、耶稣、孔子、颜回你看他们多幸福,我们除了心向往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所以释伽牟尼告诉我们你就好好修吧,这辈子不行下辈子吧。耶稣告诉我们你们等来世吧。我们中国人最聪明,告诉你你只要观念,方法正确,你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所以凡人的幸福是可以找到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不是遥远的等待未来的来世,而是你今生今世就可以拿到的,但是你得有智慧,你得好好学。所以要学,要问。学人家怎么做?问人家该怎么做?这个东西让你去行,所以论语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要去学这个东西,我要问道,所以我们说学问是学什么?是问道,我们该怎

17、么走?然后呢?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凡人的理念,因为我不会,我要学,去问,去求,求完了之后回来我就努力的实践,去做。在诗经当中,特别谈到我是凡人,我要的只是凡人的幸福,凡人的幸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是我碰到困难,也有解决之路,而不是奢望没有困难,完全没有困难不可能,而是有了困难如何解决,有了困难之后,我用我的能力、用我的学问去解决,可是当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是我没有能力解决的。像论语里面提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怎么办?“安置若无”,我们天生有很多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在我们基本的心上可以找到,心是人生命里最大的器官,而心本身是人对自己生命最能掌握的部分。因为修心也罢,养心也罢,都是针对这个

18、“心”字,你能找到这颗心,那么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心所显现出来最重要的部分。 这里面还有一个与生俱来的那一部分,即喜怒哀乐的那一般这是情。所以这份情大家都应该有一份经历,请问各位,你所回忆你小时候在你心里留下最深刻的东西是什么?各位,你3岁的时候玩过什么玩具还记得吗?你三岁的时候你曾经拥有过的东西记得吗?三岁的时候谁照顾你?这个记得吧,那就是情。东西你会忘掉,情你不会忘掉。所以我才会跟现代的女性常常呼吁:你的孩子一生只有一次一到三岁,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跟他相处,你就不可能跟他有情。你把他交给保姆,交给幼儿园,他绝对不会对你有情。所以情是人人都有,我们常说我把本性恢复到最初,就是要恢复到赤

19、子之心,赤子之情,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东西。“情”跟“心”安顿好你的情,安顿好你的心,就可以找到人生的幸福,如果安顿不好,找不到,你就找不到幸福。在诗经里面谈到凡人的幸福,我告诉你那是可不简单的,西方人一直到文艺复兴才出现,出现了西方人你看在希腊神话故事当中的神是非常超人的,他们所向往的都是神怪的、超人般的,他们最让人向往的就是特洛伊木马里面的海轮,特别美。这是跟中国最大的不同,中国的最大不同是让凡人寻找幸福。所以这里面就提出凡人有哪些问题?我请教各位,你觉得凡人有哪些问题,我们在“生”上解决我们的问题,生产与幸福,表现出来的是心,它的内涵是情,所以我们是喜怒哀乐之道,所以中庸就要做到这个,中

20、庸就是这个喜怒哀乐,让他能够正常的出现庸者乃是平常人。不是什么不得了。中国人讲的古人之道是每个人都可以作出的,而不是少数人才可以做到的。中国人讲的是自然之道,中国人讲的道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中国人的道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认可的自然之道。我们今天讲的也是一个大家都可以做到的道,因为大家都可以做到,我们才希望大家做到,只有做到,我们才知道这个就可以做到。我们常常讲中国有很多读书人,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所以到了宋代要讲"知行合一"。所以才会所谓的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变成我们中国现在的伪君子很多。说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我不承认,我今天要用诗经做开场白,因为告诉我们是

21、凡人的幸福,是人人都能办到,都能行道的。所以中庸,庸就是平常,普通人都是这样,而不是像西施这样的,中国从古代到现在就一个,包括圣人也是只有一个,出不来第二个。所以"命"是时之所遇也,我所碰到的叫命,每个人碰到的都不一样,所以叫"命运"。我为什么会碰到这个,有人说这叫定数,有人说叫命定论,有人喜欢去算命,算是什么命。有人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实际上这个命是操纵在自己手里吗?它可以转动吗?可以换吗?这是我们很大的问题,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我能不能掌握呢?我可以操控我自己的命运吗?这是很重要的,所以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知道。因此凡人不幸福的原因在哪里?在

22、于不知生,不知命,特别是我们所谓的“时”这个“时”包含了你的自然环境,这叫“天时”,包括所谓的“地利”,这是你的自然环境。这个“时”也包含所谓的社会环境,就是我们所谓的“人和”。天、地、人在影响你的命运,你要怎么去操控它,假如你对天不知道,对地不知道,对人不知道,那你就不能预测,既然不能预测就不能防范。所以易经里面说到怎么有能够有"无咎",它是有捕过,有捕的智慧,不怕有过,就怕有过捕不过来。凡人是一点有过,碰到很多事情是事前不知,事后诸葛亮非常多,我怎么能够真的亡羊补牢,我怎么能够达到"无咎"的状态,所以我们说学到老,才能活到老。你不学到老你就活不到老。

23、因为你碰到难题处理不了,就是死路一条。在诗经里面有三大段,凡人的不幸福在于只爱自己,不爱别人,这是凡人不幸福的原因。因此你就可以看到,孔子不断告诉你,什么是仁?仁者,爱人也!这个人是爱别人,不能只爱自己,在诗经里面不断的提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心中有爱的人的时候,你有爱着你的对象,不然你的对象是什么?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只有心有所爱,活在爱人的心中,你要有爱人的心,这个时候你才有爱的幸福,所以我们的道家、墨家等都是告诉你如何去爱别人,常常告诉你婚姻的幸福之道在哪里?在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幸福了。如果你忍不下去了,最后留下一只眼睛,只看他得优点,不要看

24、他的缺点,在婚前的时候是睁大两只眼睛看,婚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你说想再找一个的话,还是这样的,因为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所以诗经告诉你活在爱人的心中,你可以爱很多的人,爱孤儿、爱穷困的人。第二,凡人不幸福就是来自被陷害;许多的人都被别人诬陷,这就有了恨,这个恨如何派遣。我可以给大家讲个故事,第一是蜡烛的故事。托尔斯泰小说里面提到的,有一个农庄里面,在复活节的时候,别人都可以休息,结果这个农场主很坏,他不让大家休息,大家心里就有怨气,都想怎么报复管家。所以大家在劳作的时候动作故意都很快,故意来熄灭这盏蜡烛。结果在劳作的时候别人的蜡烛都熄了,只有他的蜡烛不熄,别人就问你的蜡烛为什么不熄?他

25、说因为别人心中有怨气,我心中没有怨气,我以一个平常的心来看待,虽然今天是复活节,别人去过节很开心,但我感觉在这里劳作一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所以我的蜡烛不会熄灭。所以在个过程当中,一面气一面恨,想到把管家制服,结果没有把管家制服,反而被管家制服了,他说我一面看着我的蜡烛,一面跟上帝讲话,一样过了我的复活节。所以你一定要想办法改变问题,他还说借助这个烛光,我跟我的上帝还在对话。所以人生也有很多的无奈,不能让你制造一个让你感觉不足的环境,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把蜡烛点上,我不是只看一二,我只看八九,我还是做到了,还是跟上帝谈话了,还是过了我的复活节。这是就看你如何创造自己,实践你自己

26、需要的梦,不是靠你自己的智慧去做,而不是别人给你一个环境等你去做。第二个故事,大家知道西方的哲学到了近代哲学的时候,有分欧洲大陆理性派,德鲁斯是欧洲大陆理性派,大家知道那个时候在欧洲是不允许的,因为上帝是不允许被怀疑的,是不允许被大家研究的,他就带着理性的心去研究了,他被开除,他的家族也把他开除了,他没有办法,说教会把他开除了教籍,家族也把他开除了,外人开除我也就罢了,家人也把他开除了,因为他家里很有钱,但是他走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给他,他在这样的环境也不恨。然后他开始读他的书,选择孤独来过日子,换句话说,人的生命是在自己心中有爱的情况下,不在乎外面对他的好坏,外面就算没有爱,我也是有爱,外面有

27、风雨,我内心也有自己的安宁。在诗经里面特别喜欢谈生死的问题,生死离别的问题,人跟人的相处包括跟自己所爱的人,包括自己所要的东西,都有相处和分离的问题。诗经说,我想要的终究可以不可以分离,分手之后是不是有机会回去信守他的承诺,兑现他的承诺,完成他们彼此之间当年契约,我们常常有一些心理的担忧,我小的时候理念在现在有没有机会实现,我对别人的承诺有没有机会实现,我对这许许多多,我对自己的理想有没有时间实现。这个要如何形成?要如何解决?人生苦短,但是人的机会只有一次,在人生苦短当中,我们选择权很多,但是只能选择一个,换句话说要放弃很多,放弃掉我的想要,是非常痛苦的事,可是人生就只能选择一次,你今天只能选

28、择坐在这里,你就不能做别的。所以我们中国人的约会经常是毁约的,因为有更大的官来的我得陪他。今天我最喜欢的事要做所以没有办法,中国人毁约的理由非常多,我们说每次开一个学术研讨会,外国人可以两年前就开始筹备,中国人就不行了,最后造成了自己很多的痛苦。在选择中我们经常是两难,我们常常是选择了一个,失落了另一个,结果痛苦更大,我们选择了现实,失落了理想,选择了理想,失落了现实痛苦更大。这个选择本身是跟放弃有关,跟你得到没有关系,你得到了也不会快乐,你放弃了让你不快乐,你怎么能够在你放弃了是让你不快乐的原因。这是中国人在诗经当中讲的凡人如何寻找幸福的原因之一。在易经里面也讲了,易经告诉你方法,易经为什么

29、要卜卦,是帮助你去经营,帮助你做决断。人生很难的事情就是决断,到底这样做对还是那样做对,说老师我还是当企业家对还是当官员对?当官的时候就有很多约束,不到北京你不知道自己官小,很多官员都不愿意去北京。人生最难的是决断。 还有人说,老师我觉得很欠缺,可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读书,我每天忙得要死。这是你的选择,跟我没有关系,易经可以帮助你,它怎么帮助你?它给你一个卦,告诉你下面会变成什么样?根据下面的变化你可以再来判断我如何做选择,选择的对还是不对,所以易经之道最开始的时候是以占卜,是以卜辞为起点,是有很多选择。我女儿最近很苦恼,选择学校,有两所,一所如同北京大学、一所如同清华大学,他们的关系地位就如同北

30、京大学、清华大学,到底是如何选择呢?它们都给我机会,清华大学给我的条件比较好,可以让我三年毕业,直接拿到博士。北大条件差一点,要求多一点,可是北大名气大,但是清华大学名气也不小。在选择的时候不只是选择名气大小,还有一个以后的发展,你要想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这是你当下很难决断的,所以我们只从个人的当下角度去判断的经常会犯的错误,易经就是给你一个卦,给你一个主动性的判断,可以使你多角度的去了解。所以各位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道家理念老子开始就告诉你"千万要无为,不要有为,什么叫"无为"就是不先顾而为也",当吉凶不能掌握,你没有办法的时候,你才可以掌握你的福祸。当

31、你福祸也判断的时候,就可以掌握"无咎",吉凶是靠占卜出来的,福祸是靠易经给你易理来断。所以易经之道包含甚广,一开始就知道可能出现的变化,这些一开始就在你的掌握之中,然后吉凶在外,福祸在哪?有咎在心。这也是人生的选择。所以易经的思想跟你第三个问题,我如何做选择,人生这么短,我如何面对这个自然环境带给我们的一切,以及社会环境给的诱惑、陷井,以至于社会环境带给我的很多误导,我要如何抗拒这些,这就是选择的问题,选择的问题在易经当中清清楚楚的给我们提了出来。所以易经讲了人哪里才是归出的问题。人在生下来之后,他不会给你探讨你怎么生,但是它要探讨你如何死,为此这个在易经思想里面重视的是知

32、来,知这个来要顺这个往,要知道这个过去和未来。所以知、顺、往的过程是配合知来,这是指你如何走到未来,如何走得更好、更幸福的问题。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你老是问我过去如何,你能改变过去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是你要掌握的,你觉得别人为什么那么好,我不好的时候,佛家会说,这是你上辈子种的因,所以你这辈子就受这个果吧。所以易经的思想是积极的,是面对未来的,所以易经的思想是告诉你,人怎么样掌握生命的智慧之学。它可以解决你如何处理自己的选择性,断你的卦,断你的吉凶,这就是福祸在你自己的手中,如果你心中没有一把尺可以平衡,你就不知道。 这是断吉凶,可以断福祸。在中国殷商时代没有仁、义、礼、智、信。只有

33、“吉凶福祸”。所以我们讲避祸趋福。我们经常是四个字“祸、福、无、咎”。避祸比求福更重要。然而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去由无咎。整个易经上下文里面非常清楚告诉你,在它的卦里面,在卦辞、爻辞里面很清楚的告诉你“大命终始”,上面写的是始终。中国文化是倒过来的,一件事情由开始到结束就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有始有终,一个人一辈子,乃至一世是由终到始。结束了再开始,就叫生生不如,祸过去了就有新的开始,因此易经要研究的是终始之间的道理,不是研究始终。易经的思想不是谈始终之道,易经的思想是谈终始之道,从前面的一段到后面的一段,从结束到开始创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化”,有化才能有变,化繁为简,这

34、个化就是易经教给你得如何变,“变化莫测,神也”,你要学习变化,因为未来是不可测的,不可测在当中我如何行我的变成之道,所以易经名字叫“易”易者,变也。变不是让你变坏,是变好,本身他也可以变坏,如果你智慧不足,你心不好,肯定变坏。变化之后要神,神是让聚经,我们凡人不幸福就是有这三个问题。 下一节我们讲一下道家思想,以及在托尔斯泰的理念里面,有什么样的不同?各位,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在诗经整部经里面探讨凡人的幸福,也就是我们大家的幸福,换句话说人人可得的幸福真是人间天堂的必要的努力方向,人间能成为天堂,就是人人有人人可得的幸福。在诗经中告诉我们凡人不幸福的三大问题;第一、就是只爱自己,不爱别人。第二、

35、遭到环境或者小人的诬蔑,我们遭到许许多多认为不该发生的事,我心中感觉到无奈,感觉到无力,感觉到不知如何是好,那一份孤独,那一份痛苦是我们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权力叫选择权。人,生而自由,自由在哪里?就在于我如何选择,老天爷不管。但是在一个时间,一个空间只做一件事。小孩和成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成人之所以是成人,就是因为懂得选择和放弃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你不懂得选择和放弃所用的东西你就是小孩,就是不成熟,就是自寻烦恼的人。人的主观其实是有障碍的,所知是一个障碍,知道的知识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障碍,因为我知道了,我以此为惧。我总是选择认为对我有利的,但是什么是我所需要的,我就不知道了。我用托

36、尔斯泰的故事给讲,他在他的人为什么而活这本书里面谈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开始就提到的故事,他说有一个穷的马夫,在圣诞夜经过教堂门口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不穿衣服的人,在那个冬天圣诞夜的晚上一个不穿衣服的人在墙角,本来是想帮帮他,但是再仔细看看自己,自己也很穷,也是出来找工作的,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结果。于是他是想把自己身上的破皮裘卖掉换点钱回家,但又看到那个不穿衣服的人觉得好奇了。走过去,又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人关我什么事;就继续往前走,又走了几步,他觉得应该帮他就回去了,并把这个人带回家了,这个人穿着丈夫的皮裘,妻子看到特别生气,因为外边特别冷丈夫身上也只有这件皮裘,而且家里剩下的菜已经不多了

37、,只够一个人吃,她老婆就进去了不理他了。过了一会儿,就想这个人到了我们家了饿死了怎么办?结果就把拿些东西给他吃,这个人吃了东西之后元气就恢复了,要不就这样吧,帮我们干活吧,因为他们是做鞋的,这个人学的很快,不久就掌握了做鞋的方法。然后有一天来了一个富人他说:你要帮我做一个漂亮的鞋子。这个人盯着这个富人看了半天,老板就给他说:你听明白了,他要什么鞋你去做吧。 结果这个人做了一个死人穿的鞋,老板说人家要的是一双漂亮的鞋子,是要去宴会穿的鞋子,你怎么给人家做了一个便鞋,但他还是继续做他的便鞋。结果到半夜的时候,富人家里来人了,说这个富人突然死了。要一双便鞋。老板很好奇就问他,你为什么知道他会死?这个

38、A就说,其实我是一个天使,我就是不听上帝得话,我上帝让我去收了这两个女孩的妈妈,我觉得太可怜了,有没有收,结果上帝就把我的羽毛拔了。而且还让我了解三件事,说这三件事你都懂了才可以回来,结果我就下来了。这一件事是:1、人心里到底有什么事,怕什么?2、人不能知道什么?3、人到底依靠什么才能活下去?这三个问题我现在都得到答案了所以我现在开始回天上去了,我告诉你三个答案:第一、个人心里有什么,第一天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光着身子你原本要走,你怕上帝惩罚你,所以你回头了,要不是怕上帝惩罚你,你就不管了,走掉了。人有所畏惧,不管你怕什么,你总怕一样东西;中国人是天不怕,地不怕,只怕一样东西,怕自己活不下去。所

39、以你就敢什么事都做。洋人怕什么?怕上帝,怕死的以后受审判;所以他们的自律就来自于对上帝的恐惧。我们中国人不怕,什么神,什么鬼,我都不相信,我怕谁来着,我既不怕官,也不怕管。第二、人到底不知道什么?那个富人订一双鞋,当这个富人进来这个门的时候,我已经看到我的同伴,我的同伴说我今天要把这个人的命抓走。所以我就做了一双便鞋。这个富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人一生要的是荣华富贵,可荣华富贵能帮你好死吗?多少人有钱、有地位的人能够好死的吗?二十四史里面的故事看了就知道了,皇帝权高位重有几个是好死的。第三、个人是靠什么而活?我当初就是怕这个孩子活不下去,没有想到娘死了这两个孩子还是活下来了,就是靠爱。如果没

40、有那个妇女,把自己的奶喂了孩子,孩子能活吗?那两个小女孩就如同我们每个长大的人是一样,我们要的东西常常不是自己带来的,我们需要别人爱我,给我活命的条件,给我活命的机会,给我活命的环境,没有别人养活我们,没有社会养活我们,我们能活吗?没有老天养活我们,我们能活吗?我们要爱自己,就像那两个婴儿,如何爱自己。如果你只爱自己,你就会觉得这个人不给你机会,那个人挡着你,你会觉得他们都是障碍。所以一个只爱自己,爱自己为先,作为条件的,他自然而然让你养成一个心态,就是你再也不会爱别人,再也不可能爱别人,因为在你的眼中,你都是爱自己的障碍。所以在易经里面告诉我们,人有很多的念头,不是成心要坏,成心要自私,可是

41、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是一点点自私的。各位,你的孩子为什么对你怨,为什么现代心理学家告诉你,父子之间有代沟,你把他一手养大,何来的沟?他所有的想法,当年我们自己也经历过,难道忘光了吗?可是我的经历孩子不知道,他不知道我所领略到的成败得失,我回过头想,只告诉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于是孩子就觉得你就是管着我,限制我,不知道我要什么,小孩子什么都要,他不知道所要的东西里面有矛盾性,他不知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当你长大了,有很多愿望是冲突的,是贵夫就不能是贤妻。所以人要与时俱进,在丈夫困顿潦倒的时候一定要帮他,到他成功的时候你便成为一个小女人,在社会学里面你要随着你的角色改变你所有的习惯,你才可以成功。人有

42、惯性,所以女强人常常回家还是很强,对丈夫很强,对公婆很强,结果就僵了。现在的女人婚姻常常是相当大得不幸,这个不幸来自于没有掌握你的位置,你的位置没有掌握好就容易出问题。托尔斯泰为什么提出这三个理念,人心里有什么?我们的心里有什么、怕什么?中国人只怕活不下去,活不下去的问题成了我们最大的问题,只要我能活下去,没有什么我不能做的。为什么中国成了礼仪之邦,就是告诉你有所约制。我们的"礼"就是节制的意思。你不但要活下去,而且还要活的有意义,有道德心,那就叫成人。成就你成为一个人。有一个学者到日本讲学,一个日本人对他说:我们日西洋人心里只有上帝,怕上帝,怕死后到地狱里去,所以西方的道

43、德告诉大家,好好去掉你的恶,去恶为善,就是人最重要的。怎么能够去掉恶心,能够真正做好事。在西方人来说,整个宗教就是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罪人,所以人活一生的目的是为了赎罪。赎罪就是把有那份想做坏事的心控制住。人有自然的冲动的欲望去做坏事,怎么样能够靠上帝的力量约束你?让你在没有做坏事之前告诉自己不可以做,不该做。用这个力量来约束自己,朝应该的方向,把不应该的控制住。这是西方让西方人用赎罪的观点来约束人,这也是一个成人的方法。在印度没有这个观念,印度人讲,人不断把心思往外抛,所以人过了一生之后,这一生是白活了。你如何掌握好自己的一生,必须专心致志的了解自己,所以人必须回到内心寻找自己,找那个本身的自

44、我,用专心一意的方式来掌握自己,这就是佛家里面所谓的怎么民心见行找自己。印度人在训练的时候如何训练自己?说有一个师傅快死了,他要找一个接班人,他说我找的这个接班人要有能力,这个人的最大能力不是让他管别人,而是在管自己,你管别人容易,管自己难,管别人有方法,有诱惑的条件。你要管工人的话,给他钱就可以了。他要找一个有能力管自己的人。于是有一个人,其他人都说这个人很好,他说这些都不是条件。他说我们来考试,谁能够过关就用谁,靠的是什么呢?从东门到西门,你拿碗油,慢慢的走,路上不能洒下一滴。大家说这还不简单吗?结果旁边只要一有动静,这个油就洒下来了。有这样一个人对面马冲过来了,他也不看。对面着火了,他也

45、不看,有人拿棍子打他也不躲,只看着它的油,结果最后只有他成功了。师傅最后说,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心,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不受诱惑。你能吗?人最难的就是这个问题?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中国人要训练的不是这个。有一个爸爸,一天到晚偷东西,有一天他觉得他老了,觉得他的动作迟缓了,他爸爸就想,我死了以后,儿子怎么办?还不知道儿子能不能偷?所以我要训练他。他对儿子说,我来教你怎么偷东西,儿子想你偷了一辈子是神偷,我要好好跟爸爸学,结果他就把儿子带到一个有钱人家里。那个有钱人有一个保险箱,他爸爸手轻轻一动保险箱就开了,然后他就过去看,没想到的是他爸爸把他推了一下,就把他关到保险箱里面,里面很黑动也动不得,出也出不

46、去。他爸爸还在外面喊:有小偷了,抓贼了,很快这个有钱人家的佣人就过来了,听见有人在外边找,就是没有人来开这个保险柜,他就想我不能死在这里面,我得出去。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在里面装老鼠的声音,这个女佣人听到声音,女主人也听到了,最后他们听到是保险箱里面的声音,结果就在他们开到最后一下,他猛的一推门,把开门的人撞倒了,把旁边的人也吓到了,他就跑。所有的人就开始追他,他跑到一条河的前面,纵身一跳就进去了,最后是潜着水回家了。最后回到家里,看爸爸在家里喝酒,吃花生米。他爸爸说我总得考虑你有没有能力活下去了,现在你考验及格了,可以活下去了。我们看该学习什么呢?人心里到底有什么,你觉得重不重要?在易经里

47、面告诉你,你要成为人,人的生命都非常短暂,你我都一样,如果你一生都不能成就自己成为一个大人的话,你就与草木同朽,就白活了一次,就跟草木一样,无声无息,无嗅无觉。怎么成为大人,到别人的心中去,让别人记得你,要把你的生命扩大,人生命有限,如果活在人的心里,就不是一个人,我们今天心中都有孔子,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些为我们曾经做过奉献牺牲的人,时间长了,空间就大了。所以在易经里面说:一个人真正的心里有什么,要成为大人,通过自己的努能够让自己由小而大,由有限而无限,有无奈而成为有奈。因此易经思想最重要的思想是"造化之功"。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大人,看你自己的造化,变化你自己的气质,变化你自己

48、的原来的小我,成为一个大我,变成一个大人,能够成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大人。你要让自己生命不朽,成为别人心中的人,如果这样的话,你能只爱自然吗?如果只爱自己能走到别人的心中吗?你如何能成为大人?你只能成为一个小我,随着你生命的起伏而死亡。所以托尔斯泰谈到人的心里什么很重要,在易经里面人要成长为大人,跟天地同样不朽的大人,在时间上与天地一样长,在地位上与天地一样的重要,所以人可以参天地,人可以创造跟天地一样的创造功能。所以在易经的思想里面,从先秦到两汉到宋明之后,一直在教我们如何能够参天量地,所以事业不是用几个工人赚一些钱而已,那是职业,职业是有限的。你要成就自己的事业,你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拿来作为职业,学习一个技术,找到一个工作,这是每个人要思想的,我的生命价值能只是那个钱吗,我的生命价值能只是那个工作吗?在二十世纪的40、50年代,他们研究人到底是什么?他们发现人过去受上帝的制约,人就是上帝的子民,我以前都是上帝给我的,如果人的思想要主动性,不能只有被动性,这是西方人十四世纪的时候,托马斯所提出的,人要有主动的思想,而不是完全靠上帝,人到底要靠什么呢?到了现代的时候,人到底要看什么才能真正的有自己的尊严,这是西方人到现在还不断的探讨,40年的时候,人的价值是依托在工作上,有工作的人有价值,没有工作的没有价值,人一生的时间都被工作影响着,做什么事就有什么样的性格。人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