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470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见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看见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看见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看见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见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见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看见了,感受了,成长了 柴静看见读后感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大学时期的课堂上,班长买了一本看见,在班里传阅着,可我一直没机会拿到它,于是慢慢的就没了兴趣。直到今年暑假,我在书店又看到它,才决定好好的阅读。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本书的封面,莫名的有种亲切感。一张照片,柴静和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还有一个孩子。一幅很温馨的画面,让人没有任何不安的感觉。翻过来是柴静的简介,寥寥几句就概括了她的工作简历,不像许多名人出书时那样,会在简介一栏写下所获得大大小小的奖项。书名看见二字,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但是仔细揣摩下,就会发现这两个简单的字,需要囊括的东西太多,包含的感情太多,所以,其实它并不简单。柴静,是个记

2、者。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许有人会认为,记者只是政府、官方的发言人,永远流利的背诵着那些格式化的条文,在他们眼里,记者不过是政府雇佣的“宣传组织”罢了。但是,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着敬佩,他们走在社会的最前沿,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需要宣传社会的好风尚,有时还需要用犀利的言语来抨击社会的某种现象,这种敢做敢说的职业,难道不应该敬佩么?对于这本书,我并没有看的很快,因为我想,有深度的东西是需要慢慢回味的。读着柴静的书,对于一些曾经并不甚了解的新闻热点,此刻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多年的非典时期,此时仿佛也出现在我的眼前了。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我,是在小学。虽然每

3、天上学时都要带着口罩,喝过板蓝根,但总觉得那时候非典距离自己很远。柴静的那一段段文字,仿佛又让我回到了那个时期。我不知道她当时怎么有那鼓勇气,能够带着队伍,深入被感染的医院进行采访。从那里开始,我开始佩服这个有点倔强的女记者。双城事件,开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会把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是现在我渐渐理解他们了,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坚持的东西。是的,十二、三岁的年纪,开始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事情,不愿意和长辈们提起,总觉得不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记得那个时候的自己,也会因为自己的玩伴有了新的伙伴而生气、不开心。在十二、三岁的孩子的世界观中,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会比其他任何新鲜事物都重要

4、。也许这种事情在长辈们看来,是一件再幼稚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几个花一般的年纪的孩子,连续服毒自杀,责备自然是需要的,但是我想,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宽恕。等他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知道,没有其他事情会比得过生命了。同性恋,这样尖锐的字眼,你怎么看?或许有人觉得恶心,但当我们不再无知,当我们认识性取向是由基因决定的时候,我想很多人是会理解他们的吧。我想我能理解。当文中的妻子,得知自己的丈夫是同性恋时,她做的,是给了丈夫一个拥抱。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的眼眶湿润了。对于很多事件,也许我们一辈子不会遇见,但是这些事情确实真真正正的发生过,也许就在我们周围。许多事,许多人,我们不能理解,

5、但我们却无法干涉他的存在。诸多文章中,无能的力量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总觉得这是整本书的核心,琢磨透了这篇文章,就能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读完之后,我只有两个感受:第一,为什么有些观念,我们要经过历经千辛万苦、要遇到合适的人、要读到合适的书才能够形成,而这些观念在一个德国人卢安克的世界里近视如此稀松平常和理所当然。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外国人,自然而然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做他们觉得寻常的事情,为什么到了我们眼中就变成了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呢?看来,我们对于“寻常”的理解,早就在社会形势的造就下,错位到一种离谱的程度了;第二,任何事情都是共通的,就像新闻和教育。既不可以为了印证自己想好的主体去采访,也不要想象

6、应该拿什么样的“规范”去影响孩子的发展;新闻归根结底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性,教育也是为了让人的心活得更生猛活泼而不是向我们现在做的那样“让心死去”。我们来说说卢安克吧。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吸引我的不是柴静的文字,而是柴静附加的照片。照片中的卢安克很瘦,很高,有点驼背和营养不良,一件假冒的湖人队篮球服晃晃荡荡的挂在身上。看着这组照片,不禁眼眶就湿润了,说不出缘由的。卢安克,这个来自德国的志愿者在中国广西的小村子里裹着清道夫似的生活,陪伴着村小的孩子们,守护着他们的纯真。他在广西算是支教,却没有工资拿,因为他不愿意做一个为提高分数而教学的老师。他的收入来源仅仅是翻译书籍的些许稿费,他也没有除温饱以外

7、的其他物质需求。他跟他的学生打成一片,他爱她么,依着他们,任由他们发展自己天性,学生们和他在一起比跟父母在一起亲密自在很多。他没有做出任何成绩,也没教出一个“拿得出手”的学生,但是他的故事,他的经历,他任由天性发展的“无能”状态,却时刻在颠覆你的常识和价值观。正如柴静所说,“卢安克并不是要打翻什么,他只是掀开生活的石板,让你们看看相反的另一面”。卢安克的存在,有一种让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他给社会一种思考,他在用无声的方式,抽离我们内心的浮华,正视真实的自己,让我们回归到最初始的状态。书中引用的飞跃疯人院的片段,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里。我感叹时光的流逝,感慨别人的人生,构想自己的未来。当现实与幻

8、想并存,只能感慨现实是在太骨感。巨大的空虚充斥着内心,内心的浮躁导致精神界的荒芜。正如同书中所说,“空虚只会导致消费和破坏,只有当人们能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不会与别人去比较,不会因为钱,因为外界的压力感到被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归属。”2010年的时候,药家鑫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那时候的我,刚刚步入大学校门。当宿舍一群伙伴讨论这件事情时,大家的共同感触就是:药家鑫是个恶魔。也许当时我的想法和观念还仅仅是凭着新闻媒体的报道而产生的,可是四年过去了,看着柴静的文章,再来回顾这件事情,我想我现在会说,药家鑫不是恶魔,他只是个病人。读过这篇文章,就可以发现,药家鑫的父亲是一位及其严厉的父亲,从不

9、会给药家鑫任何鼓励,也经常打击他的自信心。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素质和读书的多少没什么关系,而是和家庭教育紧密挂钩。孩子的成长与父亲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当父亲用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时,还在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必然也是暴力;当父亲对受欺负的孩子漠然置之时,孩子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在一部电视中听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黑白分明的,而绝大多数都输处于灰色地带。不像小时候听到的童话故事,只分为完美无缺的白雪公主和残忍恶毒的侯马两种人,世界上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也并不是要我们握紧拳

10、头去站在什么的对面。这令我感慨,很多实例我们总是一味的早早下结论,如虐猫事件,药家鑫案件,征地事件我们轻易的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评判了对错,却难能以宽容的心境去做到客观公正。从这本书里我开始思考和意识到,没有人是愿意去当一个彻彻底底的换人,即使在任何一种恶劣的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以另一种角度重观整个事件。虽然造成的结果是令人痛苦的,但是痛苦不是财富,反思痛苦才是财富。看见,也许我们看见的是柴静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的一些事件片段,但是柴静看见的是“人”,是一个个在事件背后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人,无论他是非典中夫妻双双离世的高级干部还是小城中一个个服毒自杀的小学生,无论是他们是征地事件中大言不惭的企业家

11、还是女监中杀夫入狱的温顺妻子,无论他们是说出“我只是讨厌屈服”的公益律师郝劲松还是备受谩骂的虐猫事件女主角,他们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成行轨迹、人生路程,他们或有别无选择的痛苦,或有水到渠成的过失,或有身不由己的江湖感言,他们是多面的、矛盾的、扭曲的大众中的一员。人生是一种没有定律的节奏,我们喜欢变化无常,但我们也厌恶这份毫无规律,卢安克说:“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我开始慢慢体会了知道和感受到是两个概念这句话的意思了,感受不是欲望和情绪,没有要达到什么的动机,只是诚实和持续不断的对事物平静观察。强大不是征服过了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这句话给我感受很深,或许这才是强大真正的本义,它不像坚硬的钢,更像是无言的雨,细密的淋下来,拥有渗透万物的力量。通过卢安克,我明白要让自己从固有的社会经验里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自己。有时候别那么着急,慢一下,再慢一些,何必急于求成原地打转无理取闹呢?强大,不是征服过了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