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梅花 苏轼和朝云.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483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江月梅花 苏轼和朝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江月梅花 苏轼和朝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江月梅花 苏轼和朝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江月梅花 苏轼和朝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江月梅花 苏轼和朝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江月梅花 苏轼和朝云.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江月梅花苏轼和朝云玉骨那愁瘴雾, 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 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 苏轼和朝云 王朝云,字子霞, 钱塘人, 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 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宴饮时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 爱,娶她为妾,此时的东坡已经四十岁了。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在苏 东坡的妻妾中, 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 一次, 苏东坡退朝回家, 指着

2、自己的腹部问侍妾: “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 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 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元丰六年,王朝云为苏东坡生下了 一子,取名遂礼。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又被召 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 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又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

3、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夜 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冈。两年之后,苏东坡再度被贬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非常爱戴他。此后苏东坡又先后出任颖州 和扬州知府。宋哲宗用章敦为宰相,政见不同的苏东坡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 阳县),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追随。苏东坡感叹作 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 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 相继辞去,独

4、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东坡生下一子,取名干儿,产后身体虚弱,不久便溘然长逝,年仅三十 四岁。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 筑六如亭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才三十岁出头,而当时苏东坡已年近花甲。眼看主人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苏轼身边的侍儿姬妾都陆续离去,只有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 越岭到了惠州。苏轼十分感动,刚到惠州不久,就为朝云赋诗一首:“不似杨枝别乐天,恰 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

5、。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 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这首诗还有这样一个序言:“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 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当初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深受其宠的 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诗“春随樊子一时归”。朝云与樊素同为舞妓出身,然而性 情迥异。朝云的坚贞相随让老年苏轼备觉安慰。没有想到的是, 造化弄人。 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女人并没有陪伴老迈的苏轼走完他的人 生之路,反而先于苏轼离开尘世的喧嚣。绍圣二年七月五日,朝云突然得了一种瘟疫,不治 身亡。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握着苏东坡的手,念着金刚经上的谒语:“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6、、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意思是:“世上一切都为命定, 人生就像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像闪电,转眼之间就永远消逝了,因此没必要过于在 意。”这番话不只是朝云对禅道的彻悟,其幸惨潘僦帐倍远碌奈蘧摇?br> 八月三日, 按照朝云的心愿, 苏东坡把她安葬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 朝云安息之所是一个僻静的地方, 黄昏时分可以听到阵阵松涛和禅寺的钟声。 附近寺院的僧 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就是“六如亭”,用以纪念朝云。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亲自撰写的 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副亭联不仅透射 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 更饱

7、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 这副联已经损毁 在漫长的岁月里。 现存的朝云墓和六如亭是清朝伊秉绶任惠州知府时重修的, 亭柱的石刻楹 联是陈维所书:“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 湖月冷梅花。”楹联形象、真切地概括了东坡与朝云当年贬谪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反映出千 百年来朝云墓带给后人的阴冷、凄清的感觉。为纪念苏轼侍妾王朝云修建的六如亭。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 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生平 朝云生 平 浪漫初遇 浪漫的初遇欲把西湖比西子 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 班中,为西湖名妓。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载:

8、“燕石斋补谓朝云 乃名妓,苏轼爱幸之,纳为常侍 。” 王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 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 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 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 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 特别引人注目。 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 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 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 而黯淡的心。此时,

9、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天气突变,阴 云敝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 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 的感受。朝云时年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 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 随东坡先生终身。朝云与苏轼的关系很奇特。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 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岁月,但一直没 有苏轼夫人或妻子的名号,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

10、为侍妾。 红颜知己 知心知意的红颜知己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东坡似乎与王姓颇为有缘,原配夫人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 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化为苏东坡感 情极深处的悲思。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苏东 坡为她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记梦: 不思量, 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东坡续娶了王闰之,是前妻的二堂妹,她性情温 顺,对王弗的儿子苏迈视如己出,是一位贤妻良母,也深得苏东坡敬重。 王朝云的地位虽不能与王闰之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