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188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MicrosofInerneEx环评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桦甸市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建设单位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守华联系人潘海群通讯地址吉 林 省(自治区、直辖市) 桦 甸 市(县)联系电话15981223052传真 邮政编码132400建设地点桦甸市北外环路(吉桦公路至光明路段)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822-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工程建筑占地面积(万平方米)1.15绿化面积(平方米)3900总投资(万元)530.8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6.2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8.71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截洪沟是山区城

2、市所必有的排水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是控制城市水污染和水灾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它的作用就是及时可靠地排除城镇区域外产生的降水,使城市免受暴雨积水之害,从而给城市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和生产环境,使城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改善水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几年桦甸市经济大踏步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远不及人们对生产及生活水平需求提生的速度,特别的部分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地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更是相对滞后。桦甸市北外环路原有道路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早已破损严重,并严重缺乏配套的市政排水设

3、施。北外环路区域内排水设施也比较落后,雨水完全靠自然散排,生活污水也没有排水管道,多数排入天然河道,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由于没有健全的排水系统,每到雨季,区域内水流成河、内涝成灾,雨水汇流后冲刷路基,使本来就已损坏严重的道路病害更加严重。恶劣的交通和生活环境给区域内的生产单位、居民的交通运输、生活出行都来了严重不便和困扰。为了解决北外环路区域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桦甸市政府于2014年修建了桦甸市北外环路(吉桦路省道205至光明路段)。由于工期原因,目前已经修建完成了北外环路西侧1km道路,其余路段的路基已经铺设完毕。在道路建设的同时,需要配套市政排水设施,因此北外环路建设所配套的截洪沟工程需要

4、马上进行建设。通过对北外环路截洪沟的建设,可有效的将桦甸市北外环路区域的雨水进行导排,防止洪水冲击路网和泥沙淤积,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北外环路区域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工程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本单位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有关资料,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在报告表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桦甸市环保局、桦甸市环境监测站及建设单位的积极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2

5、、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8)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10)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11)原国家环

6、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2)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13)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T/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5)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的决定(2013.2.16);(16)环发200628号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7、,2006.2.24;(17)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1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年修订)(2009.8.27);(19)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2013.11.29;(20)吉林省吉林市防洪条例(2003年1月1日)(21)桦甸市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12; (22)桦甸市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吉林市博元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桦甸市水利勘察设计室编制,2014年12月。3、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桦甸市北外环路截洪沟防洪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本项目管网工程位于桦甸市北外环路(吉桦路省道205光明路路段)

8、。桦甸市北外环路(吉桦路省道205光明路路段)于2014年修建,目前已经修建完成了北外环路西侧1km道路,其余路段的路基已经铺设完毕。北外环路道路总宽度为24.5m,双向4车道。本次截洪沟工程全长为1701m,收集北外环路北侧的雨水。北外环路北侧(从西至东)为桦甸中恒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巨恒管业有限公司、山坡;北外环路南侧(从东至西)为清水河、农田、桦甸市油页岩厂、桦甸市程远蛋白饲料公司;吉桦路省道205与火龙河之间的工程用地为荒地,此施工段内吉桦路省道205与火龙河之间距离约为110m。本项目周围300m内无居民区、学校、医院及重要的政府机构等事业单位,距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目标位为道路南侧

9、约350m处的桦甸市合乐屯和项目北侧310m处的跃进房村。本项目截洪沟工程建设于北外环路道路红线内的规划绿化带上(即道路规划用地),不占用其他土地,无征地拆迁。施工结束后,截洪沟上恢复绿化带,绿化面积3900m2。北外环路位于桦甸经济开发区北区内。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截洪沟位置见附图2、附图4,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见附图3,火龙河、清水河水系情况见附图5。4、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工程总投资为530.8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9.71万元,其他费用81.79万元,基本预备费39.32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5、建设规模本项目新建截洪沟1701m。其中截洪沟第一段在北环路桩号0+000-0+8

10、40处,布置在北环路北侧绿化带上,明渠断面1.01.0-2.02.0m,总长度850m;第二段在北环路桩号1+220-1+890处,总长度662m,布置在北环路南侧,承接北环路三处涵洞的雨水,首尾两段为矩形明渠,各长260m、138m,断面尺寸2.01.5m,此段所收集的雨水排入清水河;第三段为过吉桦路涵洞,该涵洞布置在吉桦路电力走廊南10m处,总长度189m。包含引水明渠、过路涵洞及出水暗渠三部分,最终将第一段截洪沟收集的雨水排入火龙河。6、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平衡(1)占地情况本项目占地情况见表1。表1 项目占地情况 单位:hm2 名称项目占地分类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

11、地总占地截洪沟工程工程占地0.7300.390.031.15施工影响区*000.3400.34合计0.7300.730.031.49*说明:施工影响区是指施工占地和直接影响区域外扩2m的区域,在施工中无直接影响(即无挖、填方,堆土,车辆碾压等直接影响)。(2)土石方平衡本次工程具体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2。表2 工程土石方平衡 单位:m3分区分类开挖(万m3)回填(万m3)表土堆置(弃方)数量(万m3)去向工程建设区(1.15ha)土方1.081.08表土0.120.120.12绿化用土小计1.21.2合计土方1.081.08表土0.120.120.12小计1.21.20.12本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

12、为2.4万m3,其中挖方量为1.2万m3(含表土剥离的0.12万m3),填方量为1.2万m3,工程弃土量为0。表土临时堆放量0.12万m3,临时堆放表土用于绿化用土。7、工程内容7.1排水系统布置原则(1)工程必须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的总体规划并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2)工程方案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排水渠治理工程方案,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排水和行洪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与城市雨水、污水治理紧密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3)工程方案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

13、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现行规范、标准和规定。(4)就地取材,经济适用的原则。(5)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原则。7.2 截洪沟的防洪标准及工程级别根据桦甸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本次北环路截洪沟的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工程级别为4,临时建筑物工程等级为5级。7.3 桦甸市暴雨成因及洪水情况本项目流域洪水主要是由暴雨所致,造成该流域暴雨成因主要是气旋,冷涡和负高压的高空槽及河套倒槽形成的静止峰及台风等天气系统影响。暴雨多数集中在7、8两月。台风和气旋笼罩面积大,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一次降雨过程基本是三天左右,一天降雨占三天降雨5080左右,三天降雨占七天降雨量7090左右。 本项

14、目流域属山区性河流,大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份,洪水过程多为单峰,汛期洪水历时短,汇流快,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3d左右,基本是陡涨陡落。7.4 工程雨水截留量设计计算(1)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暴雨参数计算,采用吉林省水利厅1989年10月编制刊印的吉林省暴雨图集成果,成果见表3。表3 设计暴雨成果表时 段均 值CvCs/CvP(%)1251020H24(mm)67.00.573.5204.5178.1143.2116.790.2H3(mm)90.00.523.5254.2223.5182.7115.6119.9H7(mm)1280.483.0330.4295.1247.3210.0170.9H30(

15、mm)2600.382.5555.4508.9444.5392.3335.3(2)设计净雨设计暴雨的最大24小时的时程分配,采用吉林省水利厅1989年10月编制刊印的吉林省暴雨图集成果。暴雨径流关系,采用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84年暴雨径流分析配套地区综合成果。并且对以后发生的大水年份1985年、1986年、1995年及一些年份进行了验证。设计净雨表4。表4 设计净雨成果表站名 P(%) 1251020P(mm)204.5178.1143.2116.790.2R(mm)174.9150.1118.689.0159.3(3)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峰流量计算,采用罗氏法和水科所法分别进行洪峰

16、流量计算。罗氏法和水科所两种方法计算的成果接近,因罗氏法比较适合山丘区性河流,经实践认为在辉发河流域,采用罗氏法计算的成果比较合理.最后确认罗氏法计算洪峰流量罗斯托莫夫计算公式: 式中:径流系数;暴雨不均匀系数;i暴雨强度(mm/min);F控制集水面积(km2);植被系数(=0.34);土壤系数(=0.32)。流域特性值及洪峰流量计算见表5。表5 流域特性及洪峰流量成果表 截洪沟位置汇流面积F(km2)河道长度L(km)平均坡度J()设计流量(m3/s)道路桩号0+000-8400.601.425.65.18道路桩号1+220-1+890涵洞10.100.426.01.35道路桩号1+220

17、-1+890涵洞2+30.130.456.01.76(4)水力计算及断面确定断面水力计算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流量:Q=A(m3/s)流速:=R2/3i1/2/n(m/s)水流断面:A(m2)湿周:X(m)水力半径:R=A/X(m)粗糙系数:n0.0225,浆砌石;n=0.015,混凝土。水力坡降:按实际地形取值。根据以上计算方法,水力计算如表6。表6 水力计算成果表 截洪沟位置设计流量(m3/s)渠底宽(m)水深(m)坡度流速(m/s)道路桩号0+000-8405.182.01.50.0031.73道路桩号1+220-1+890涵洞11.352.01.00.00150.90道路桩号1+220-

18、1+890涵洞1+2+33.112.01.00.00151.60过吉桦路涵洞5.182.501.00.0062.107.5截洪沟布置路线北外环路截洪沟布置在区域北端的北外环路上,防止北部山体雨水进入区内,截洪沟根据地形分为两段。截洪沟第一段在北环路桩号0+000-0+840处,布置在北环路北侧绿化带上,总长度850m;过吉桦路涵洞也是北环路排水的一部分,因为北环路第一段的雨水过2.02.0m涵洞后为散排,需要建该涵洞承接北环路第一段的雨水,将其排入火龙河。第二段在北环路桩号1+220-1+890处,总长度662m,布置在北环路南侧,承接北环路三处涵洞的雨水,首尾两段为矩形明渠。中间段地面采用矩

19、形暗渠,排出口为清水河。截洪沟布置路线见表7,具体布置见附图6-1至附图6-6。表7 截洪沟布置路线表序号线路名称桩号走向长度(m)备注1第一段0+000-0+840东西850第二段1+220-1+890东西662含3处涵洞工程2吉桦路涵洞吉桦路东西189含通过北外环路工程7.6截洪沟设计方案截洪沟第一段在北外环路桩号0+000-0+840处,布置在北环路北侧绿化带上,明渠断面1.01.0-2.02.0m,总长度850m,沟壁采用浆砌石结构,沟底干砌石结构,排出口为北环路与吉桦路交汇处2.02.0m涵洞。过路时采用D600-D1600涵管。第二段在北外环路桩号1+220-1+890处,总长度6

20、62m,布置在北环路南侧,承接北环路三处涵洞的雨水,首尾两段为矩形明渠,各长260m、138m,断面尺寸2.01.5m,沟壁采用浆砌石结构,沟底干砌石结构。中间段地面高采用矩形暗渠,断面尺寸2.01.5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出口为清水河。过路处采用涵洞,断面尺寸2.01.5m。过吉桦路涵洞也是北外环路排水的一部分,因为北外环路第一段的雨水过2.02.0m涵洞后为散排,需要建该涵洞承接北环路第一段的雨水,将其排入火龙河。该涵洞布置在吉桦路电力走廊南10m处,总长度189m。包含引水明渠、过路涵洞及出水暗渠三部分,其中引水明渠长53m,矩形断面2.501.50m,采用浆砌石结构。过路涵洞长28

21、m,矩形断面2.501.50m,钢筋混凝土结构;出水暗渠为盖板涵,矩形断面2.501.50-2.53.0m,钢筋混凝土结构。7.7 截洪沟工程量本项目截洪沟工程量见表8-18-8。表8-1 明渠工程数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浆砌石m7895MU40/MU102干砌石m5903碎石垫层m455表8-2 暗渠工程数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钢筋混凝土m410C30F1502混凝土垫层m65C15表8-3 过路涵洞工程数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钢筋混凝土m120C30F1502混凝土垫层m25C15表8-4 盖板涵工程数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钢筋混凝土m215C30F1502混凝土垫层m35

22、C153钢筋混凝土盖板m104C30F150,长2900,宽1000表8-5 D1200过路涵管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浆砌石m20MU40/MU102碎石垫层m33D1200排水管m16III级管,橡胶圈接口4混凝土基础m17C20F1005中粗砂垫层m95表8-6 D1600过路涵管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浆砌石m40MU40/MU102碎石垫层m53D1600排水管m16III级管,橡胶圈接口4混凝土基础m25C20F1005中粗砂垫层m150表8-7 600过路涵管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浆砌石m18MU40/MU102碎石垫层m33D600排水管m16III级管,橡

23、胶圈接口4混凝土基础m8C20F1005中粗砂垫层m80表8-8 工程量材料合计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浆砌石m7973MU40/MU102碎石垫层m4663 钢筋混凝土m745C30F1504混凝土基础m50C20F1005中粗砂垫层m3256干砌石m5907D600排水管m16III级管,橡胶圈接口8D1200排水管m16III级管,橡胶圈接口9D1600排水管m16III级管,橡胶圈接口10钢筋混凝土盖板m104C30F150,长2900,宽100011混凝土垫层m125C20F1008、公用工程本项目截洪沟工程施工期有给水、排水、用电情况产生,而运营期项目不涉及给水、用电及供热等公用工

24、程,但截洪沟内会有截留雨水排放。本项目施工人员约为20人,施工期约为120d。(1)给排水给水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少量施工用水。施工人员生活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统一供给。由于施工场地为室外,其给排水设施较少,所以施工人员用水量以每人10L/d计,总用水量为0.2m3/d(24m3/a)。排水本项目排水施工过程中只产生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无施工废水产生。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排水量以用水量的80%计,总排水量为0.16m3/d(19.2m3/a)。项目施工时采取设置移动厕所来收集生活污水,经桦甸市环卫部门负责定时清运。(2)供电本项目施工用电由场外就近接入。(3)材料运输本项目施工材料主要采

25、用公路运输方式。由于拟建项目北临北外环路,西临吉桦路,交通便利,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期间材料运输要求。施工材料包括碎石、片块石、砂、石灰、水泥、钢筋等。大多产品为桦甸市地产,可以满足工程建设之需。钢材、管材、木材也都可以在长春、吉林等邻近市场采购供应。9、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施工人员约20人。工程施工期约120d,一班施工,施工时间约为10h/d。10、工程实施进度本工程建设期为一年,具体规划安排如下。2014年12月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报审和审批工作;2015年1月至3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工作;2015年4月至6月,完成工程设计工作,包括施工图设计和技术交底,并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2

26、015年7月至10月,实施并完成截洪沟工程施工;2015年12月完成工程验收。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南,地处龙岗山脉北侧,第二松花江上游,东界敦化,南临靖宇、抚松、辉南,西接磐石,北与永吉、蛟河毗邻。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距磐石67公里,北距吉林市110公里,距省会长春市240公里。东西长119.4km,南北宽101.7km;绝对地理位置为东经1261612745,北纬42344

27、329。桦甸市幅员面积达6624km2,是吉林省幅员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本项目建设地点桦甸市北外环路(吉桦路光明路)位于桦甸经济开发区北区内,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工程位置见附图2、附图4。2、地形、地貌与地质桦甸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前缘,地势两翼高,中间低,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倾斜,桦甸市大小山峰共119座,其中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14座,最高山为北部与永吉交界的南娄山,海拔1405m,最低处为东北部桦树林子乡松花湖沿岸,海拔仅为249m,相对高差1155m。松花江、辉发河纵贯全境,全境明显地分为山地、低山丘陵、沟川沟谷平地三部分,总的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桦甸市城区位于辉

28、南盆地西南河谷盆地的河滩阶台。城区四周环山,地形呈西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海拔在263m左右。桦甸市地层属于第四系全新统上部冲击层,上覆杂填土层及耕地层,下覆第3系桦甸组泥页岩。受地形地貌、地层岩层、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灰棕土壤,约占幅员面积的83%,多分布于山区;冲击土壤,约占幅员面积的8%,集中分布于辉发河、金沙河等流域内;白浆土,约占幅员面积的5%;草甸比较少。桦甸市地层主要有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以新生代第四系为最新,其次是中生代白垩系和侏罗系,太古代下太古界龙岗群四道砬子组地层为桦甸最古老地层,大于35亿年,分布在红石砬子会全线、杨家店及夹皮沟三道沟一

29、带。市域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区和小于度区。3、气象、气候桦甸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严寒漫长。年平均气温3.9,最热在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72年,为36.3;最冷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1970年,为零下45。10以上活动积温多年平均2731,日照多年平均为2379小时,日照率为54%。年平均降水748.1毫米,且多集中在7至8月份。初霜多在9月下旬,山区9月上旬即可见霜,终霜期一般在5月中旬,山区有时延迟到5月末或6月初。无霜期一般在125天左右,山区110天左右。一年之中降雪长达6个月,最大冻土深度197厘米。

30、4、水文、地质境内有第二松花江、辉发河、金沙河、公别河、发别河、木其河等河流。著名的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及相关的红石、白山两大电站均在境内。桦甸市的三大水系(二道松花江、第二松花江、辉发河)连接着251条中小河流,水系发达。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可划分为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两类。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1.00-4.50m,水位标高258.90-260.60。水位随季节变化,水位年变幅1.00-1.50m。截止2013年,桦甸市已建成大小水电站14座。其中白山发电厂、红石发电厂总装机容量大200万千瓦,还有超过两百万千瓦的抽水蓄能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辉发河自西向东从桦甸市城区南部蜿蜒穿过,火龙河、清水河、

31、欧力河、西依汗河自北向南穿过城区流入辉发河。桦甸市区主要河流概况:(1) 辉发河辉发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全长300km,流经梅河口市、辉南县、桦甸市,是第二松花江的一条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4897km2,在桦甸市下游30km处汇入第二松花江,占丰满水库控制面积的36%。辉发河桦甸大堤位于辉发河左岸,西起大头山(0+000),东至城东的南朝阳沟(12+670),全长12.67km。该段堤坝是丰满水库的配套工程, 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承担着保护整个桦甸市城区的防洪任务。(2) 土龙河土龙河位于规划新区南侧,河道全长24.1km,流域面积为77.68km2,河道比降为6.7。河底宽度40m

32、,边坡1:2-1:2.5,河道深2.5m左右,平均流量3.0 m3/s。土龙河汇入辉发河。(3) 火龙河火龙河是辉发河左岸支流,它发源于桦甸市北台子乡新兴屯北,在桦甸市桦郊乡东南汇入辉发河,河道全长18.3km,流域面积为44.5km2,河道比降为8.7。河底宽度10-15m,边坡1:2-1:2.5,河道深2.0m左右,平均流量1.5 m3/s。(4) 清水河清水河是辉发河左岸支流,它发源于桦甸市北台子乡宝山屯北,河道全长7km,流域面积为10.72km2,河道比降为18.2。在市区北部汇入辉发河故道。河底宽度5m,边坡1:2,河道深2.0m左右,平均流量0.9 m3/s。(5) 欧力沟欧力沟

33、是辉发河左岸支流,它发源于桦甸市北台子乡北沟屯西南,河道全长7km,流域面积为8.7km2,河道比降为16.5。在市区东北部汇入辉发河故道。河底宽度10m,边坡1:2,河道深2.0m左右,平均流量1.4 m3/s。(6)民有河民有河是辉发河左岸支流,它发源于桦甸市北台子乡西依汗屯北北大岭南,河道全长9.1km,流域面积为24.73km2,河道比降为14.8。在市区东北部规划区外汇入辉发河故道。河底宽度5m,边坡1:2,河道深2.0m左右,平均流量0.9 m3/s。流域内主要是山地,树林生长比较茂盛,植被较好,多灌木、杂草多为次生林。流域内多为壤土。(7) 辉发河故道辉发河故道位于老城区内和老城

34、区东侧,呈两个U形,终点在浑河大堤末端处。按高程及区域分成三个蓄水池,一蓄水池位于城区南端,长度3500m,平均宽度250m,岸边及水位较高,一蓄水池水位263.10m。二蓄水池位于城区东侧,长度5500m,宽度100-200m,岸边及水位较低。三蓄水池位于最末端,是一片洼地,长3400m,宽2100m,主河道与洼地分界仍明显。桦甸市市区部分河流特征见表9。表9 桦甸市市区部分河流特征表河流名称起点讫点走向长度(km)底宽(m)底标高(m)河口宽(m)堤顶标高(m)边坡河流水面标高(m)河流流量(m3/s)最高平均最低最大一般最小清水河宝山屯大胜屯东北南5.15071.81:21.20.40.

35、180.90.15欧力河西依汗岭西侧贾家屯东北南17.51002021:21.20.40.2201.50.18民有河西依汗屯西侧贾家屯东北南8.41001521:21.40.40.15150.80.16火龙河吕家屯北大头山消力池北南17.51501021:2.51.50.50.2301.50.35、矿藏资源桦甸市金属矿产以金、铁、钼为主。黄金探明储量6千万克以上;铁探明储量1.2亿吨以上;钼探明储量1.3万吨,远景储量2万吨以上。此外,铜、锌、镍、锑等有色金属资源业较为丰富,总储量超过500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较大的有方解石、霞石、硅石、硅灰石、石灰石、钾长石、钠长石、瓷石、黏土等。截止2

36、013年,远景总储量达16亿吨以上。此外,桦甸市页岩资源丰富,总储量达10.2亿吨,平均含油率10.81%。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处张广才岭(俗名长岭)西侧,龙岗山余脉北侧,松花江上游。东邻敦化市、蛟河市,西接磐石市,南靠靖宇、抚松两县,北与永吉县毗连。至2013年,桦甸市共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街道、6个镇、3个乡,市政府驻桦甸市桦甸大街36号。全市总户数13.08万户,人口44.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城区人口14.6万人。桦甸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前缘,地势起伏,城区四面环山,东南西北高、中部低,是典型的半

37、山区。境内有第二松花江、辉发河、金沙河、公别河、发别河、木其河等河流。著名的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及相关的红石、白山两大电站均在境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利水能与生态旅游资源。境内长白山西缘低山丘陵与“三湖保护区”森林茂密,覆盖率在75%以上;林下生长着600余种药用植物,50余种长白山特有可食用植物,20余种观赏植物,40余种密源植物。黄金储量丰富,素有“北国金城”之称,油页岩、钼、铁矿等储量可观。2013年末,桦甸市生产总值实现298亿元,增长9.7%(同比,下同);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9.9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15.7亿元,分别增长14.5%和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

38、增长2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亿元,增长18.6%;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336亿元,增加值实现139亿元,分别增长16.2%和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5.5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200元,分别增长8%和10.3%。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近两年,桦甸市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桦甸市最大的发展优势是储藏量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利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林下特产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另外,桦甸市位于我省中东部,地理区位上联“长吉省域城镇发展核心区”,下接“长白山西缘自然资源区”,对应生态省建设,桦甸市为吉林省中东部重点水资源保护与特色产业

39、生态区,潜在的物流、人流、资金流、科技流、人才流构成的商贸集散优势,而且会随着市域经济发展而更加明显。同时,随着阿尔山至长白山一级公路的建设,它的潜在交通区位优势,也会因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而日渐显露出来。吉林桦甸经济开发区情况:吉林桦甸经济开发区是2002年11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享有省政府赋予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权限。桦甸经济开发区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充满了活力。吉林桦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36.2平方公里。依托资源优势整个区域按功能划分为陶瓷工业、油母页岩能源、综合工业和商贸生活四个区。其中:陶瓷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油

40、母页岩能源工业园区14.81平方公里;综合工业园区13.43平方公里;商贸生活区2.96平方公里。目前,重点发展的是陶瓷工业园区。开发区先后投资29235万元,用于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供水、供热、通讯等方面建设,特别是陶瓷工业园区在边建设边引入项目的前提下,取得较快发展,仅2006年一年,基础设施建设就投入资金1.5亿元,初步形成“七通一平”条件,为项目快速入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陶瓷园区共引入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达8.44亿元。其中陶瓷项目6个,新建15条生产线,总投资4.25亿元,已有日晖陶瓷项目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陶瓷工业园区已被确定为吉林市陶瓷工业园区,并被省政府区定

41、为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填补了全省陶瓷产业的空白。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为节约环评工作时间,加快环评编制速度,本次环评采用桦甸市近期环评项目的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本次环评环境空气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桦甸市城市道路维修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现状监测数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采用桦甸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监测数据。区域内无新增大型污染源,因此该监测数据可以反映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合理可信。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1)监测布点监测点布设情况详见表10和附图4。表10

42、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序号监测点名称方向备注1#客运站南侧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2#天客隆超市南侧(2)监测项目NO2、SO2、PM10共三项。(3)监测时间及频次桦甸市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8月4日8月6日进行现状监测。监测频次为:监测4时段/日。(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选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5)评价方法采用污染分指数法对各监测点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Ii=Ci/Si式中:Iii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 Ci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6)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结果及评价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见表11。表11 环境空气监

43、测结果 单位:mg/m3测点项目SO2NO2PM101#浓度范围(mg/Nm3)0.0030.0050.0080.0750.077超标率(%)000最大浓度占标率(%)26.6751.3超标率0002#浓度范围(mg/Nm3)0.0030.0050.0080.0770.084超标率(%)000最大浓度占标率(%)26.6756超标率000标准值(mg/Nm3)0.150.120.15由评价结果可知:1#环境空气监测点的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分别为2%、6.67%、51.3%,各时段均无超标浓度出现;2#环境空气监测点的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分别为2%、6.67%、56%,各时段均无超标浓度出现。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的SO2、NO2、PM10浓度均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