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1128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总论11.1 项目的由来与评价目的11.2 评价依据21.3 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21.4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31.4.1 主要环境敏感点31.4.2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31.5 评价工作等级41.6 评价范围41.7 采用的评价标准5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62.1 建设项目概况62.1.1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单位62.1.2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投资62.1.3 建筑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72.1.4 施工水电供应72.1.5 建设工期72.2 工程分析72.2.1 建设方案与工程内容72.2.2 征地拆迁与移民282.2.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93 项目周围环境概

2、况323.1 自然环境概况323.1.1地理位置323.1.2 地形、地貌323.1.3 气候、气象323.1.4 水文及水文地质323.1.5 地质333.2 社会环境概况333.3 区域环境质量概况35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6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64.1.1 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364.1.2 监测断面布设364.1.3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374.1.4 监测结果374.1.5 现状评价374.2 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84.2.1 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384.2.2 监测点布设394.2.3 监测项目监测时间与监测分析方法394.2.4 监测结果394.2.5 现状

3、评价404.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4.3.1 现状监测414.3.2 现状评价42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4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45.1.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45.1.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455.1.3 施工废水与垃圾的影响分析495.1.4 施工开挖回填土方对环境的影响505.1.5 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505.1.6 施工对当地交通的影响分析525.2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5.2.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525.2.2 声环境影响预测645.2.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15.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25.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35.2.6 移民

4、环境影响分析736 选线、选址合理性分析766.1 项目可行性分析766.1.1 项目提出背景766.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766.1.3 项目建设条件796.2 选线合理性分析816.2.1 道路工程816.2.2 管道工程836.2.3 管道综合836.3 混空站选址合理性分析846.3.1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846.3.2 城市总体规划与承载力846.3.3 工程条件857 风险分析867.1 燃气工程风险分析867.2 电力工程事故风险分析878 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898.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898.1.1 施工大气污染防范措施898.1.2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898.1.3

5、 施工废水防治措施898.1.4 施工期土方挖掘、弃土处置措施908.1.5 施工占地及植被破坏的防治措施908.1.6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908.1.7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918.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918.2.1 废水治理措施918.2.2 噪声防治措施929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949.1 环境管理计划949.1.1 环境管理的总体目标949.1.2 环境管理机构职责949.1.3 环境保护管理内容959.2 环境监控计划959.2.1 制定目的、原则959.2.2 环境监测计划969.2.3 监测报告制度9710 总量控制9810.1 总量控制原则9810.2 总量控制因子98

6、10.3 总量控制目标9810.4 总量控制措施100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211.1 项目总投资及环保投资10211.2 经济效益分析10311.3 社会效益分析10311.4 环境效益10312 公众参与105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10512.2 公众参与的方式10512.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0513 结论与建议1081 总论1.1 项目的由来与评价目的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南,由省直辖,吉林市代管。改革开放以来,桦甸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辐射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我省中东部比较重要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目前,

7、该地区已形成了人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区域集散中心和商品加工基地。为了适应撤县建市新形势发展需要,2002年在桦甸市政府组织下,由吉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桦甸市建设局共同协作,于2002年末,新编制完成了桦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并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新一轮编制的桦甸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把桦甸市建设成为以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特色,实力较强的中等规模的城市,并结合生态省的建设和桦甸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使桦甸市经济建设发生跨越式发展。同时,对城区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进行了调整。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桦甸市政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时提出了加强实施城市基础设

8、施建设项目。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出后,由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由该公司投资并担任建设项目法人;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负责立项、可研、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主要材料设备的招标、预算审查、工程承发包等项工作。受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于2004年8月3日编制 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3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该项目应在可研阶段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受桦甸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

9、评价工作,根据该项目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备案表的要求,在调查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工作方案,经吉林省环保局审核后,通过现场调查、环境监测、资料分析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桦甸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了本项目的现场监测工作。通过本次环评,将对该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为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使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1.2 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61号文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

10、通知;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GBHJ/2.1-2.3-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桦甸市城市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1.3 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本项目包括道路及附属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与电信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各项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都将产生一定环境影响,以施工期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由于各项工程均有较多的土石方工程量,其挖方、供

11、方、填方过程中堆土、取土、弃土、以及占地、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扬尘等问题的产生,将对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施工机械噪声将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是土石方施工环境影响将作为评价重点,运营期道路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是本评价的重点。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1。 主要环境问题一览表表1-1时段施工期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1.施工期堆土及粉尘物料产生的扬1.道路车流量增加,尾气排放对环尘及车辆尾气、沥青烟排放对环境境空气的污染。空气的影响。2.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3.施工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2.交通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4.工程占地造成的

12、土壤、植被的破3.排水泵站、给水泵站、热力中继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泵站、混空站内的水泵,空压机等5.堆土、弃土、取土对地表土层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动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4.燃气工程事故产生的风险影响。6.征地、拆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1.4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4.1 主要环境敏感点 临街的学校,主要有一中、二试验小学、三中、桦郊中学; 临街的医院,主要有人民医院; 临街的主要机关单位,主要有市政府等; 主干道两侧的集中居住小区分布。1.4.2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控制施工扬尘及物料粉尘污染,减小其影响范围,特别要加强施工区周边敏感点(医院、学校、居民区等)的保护,使其环境

13、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 控制施工废水无组织排放,以及运营期混空站等生活污水排放,保护辉发河水质,使其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水域标准; 合理选择料场、弃土场、拌合站及取土场位址,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合理处置弃土,使其综合利用,加强堆土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控制施工期和运营期机械设备噪声源强和影响范围,使之符合施工场界和厂界噪声标准要求,特别是加强对敏感点的保护。 控制主要交通道路汽车尾气排放,使之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1.5 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不涉及可对环境空气产生明显影响的锅炉等点状污染源。主要污染产生于施工期施工扬尘和运营期由于车流量增加而增加的尾气排放

14、量。其影响范围有限,并且有时限性,工作等级参照大气评价三级工作等级进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有少量施工废水(含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运营期配气站等有少量生活污水排放,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地表水评价只进行一般性分析。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在施工期有机械噪声产生,噪声源强在90-110dB(A),但影响不连续并有时限性,运营期泵站、换热站、混气站有设备噪声产生,噪声源强在85-95dB(A),道路建成后,车流量增加,交通噪声有所加大,由于噪声源多处于市区内,周边环境较为敏感,故工作等级确立为二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有一定占地和农田征地,使原有

15、植被和土壤造成破坏,由于有较大量土石方工程,有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本项目完成后,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故只作一般性评价。1.6 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老城区范围,面积为8.9Km2 地表水评价范围本项目纳污河流为辉发河,评价范围自辉发河城区段上游(内河上游)1Km,至城区段下游2Km,全长10Km。 噪声评价范围老城区主要道路周边及拟建混空站址厂界。 生态评价范围老城区范围,面积为8.9Km2 。1.7 采用的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域标准; GB3096

1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按不同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执行1类、2类、3类标准。 排放标准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按不同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执行所在区的标准;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为主、部分改造。 建设单位:桦甸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1.2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投资 建设地点:桦甸

17、市城区、老城区。 建设规模:为桦甸市老城区8.9Km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建设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共计12条,全长28.35公里)、给水工程(本工程道路下的给水管服务区域面积为8.6平方公里)、排水工程(本工程道路下的污水管服务区域面积为8.6平方公里,负责截流本服务区域内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电力与电信工程、热力工程(主要是辉发河以北,桦甸站至磐石铁路以东,渤海大街以南范围内的供热管网干线及换热站改建工程),燃气工程。 投资:工程估算总投资为57545.18万元,其中:道路及移民工程投资:36363.65万元,占总投资的63.2给水工程投资:1656.81万元,占总投资

18、的2.9排水工程投资:5260.20万元,占总投资的9.1电力工程投资:4083.90万元,占总投资的7.1电信工程投资:2851.06万元,占总投资的5.0热力工程投资:3567.23万元,占总投资的6.2燃气工程投资:2991.03万元,占总投资的5.2铺底流动资金:771.31万元,占总投资的1.32.1.3 建筑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桦甸市区建筑材料丰富,主要建筑材料除沥青与钢材需要外购,其余均自产。桦甸市的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外购材料如沥青、钢材等以汽车运输为主。道路工程路基填方土料由现孙家屯取土场供给,本工程不建取土场。砂砾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取自本市料场,拌合在料场进行,施工现场不设拌合

19、点,拌合后直接运至现场使用。路面沥青混凝土由市沥青材料厂生产,直接运至施工现场铺设。2.1.4 施工水电供应工程供电可从市区就近引入。工程供水可从市区就近引入自来水至施工现场。2.1.5 建设工期2004年完成项目前期、勘察、设计、征地、拆迁、场地平整。2005年施工招标、设备材料招标、给水泵站、变电所、热力中继泵站、管线工程、道路工程。2006年施工招标、设备材料采购、排水泵站、液化气混空站、管线工程、道路工程。2007年管线工程、道路工程、开闭所。2008年给水泵站、排水泵站、液化气混空站,设备调试运行。2.2 工程分析2.2.1 建设方案与工程内容2.2.1.1 道路工程1.建设规模与技

20、术标准 建设规模本项目道路工程建设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共计12条,全长28.35公里。其中:建设主干路4条,长9.94公里,机动车道面积为6.35万平方米,非机动车道面积8.2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6.09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路灯8盏。次干路4条,机动车道面积为10.2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3.46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2.31万平方米,路灯6盏。支路4条,长10.92公里,机动车道面积为6.08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4.27万平方米,路灯5盏。工程包括的原有道路,如路面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保留,并进行加宽和改造,损坏严重的路面重新建设。 技术标准根据桦甸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按照建设部颁

21、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的规定,道路采用如下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次干路、支路采用级标准。设计车速:主干道50Km/h;次干道40 Km/h;支路30 Km/h。设计使用年限:15年。设计轴载4:BZZ-100。最小坡度:0.35。最大纵坡:3.0。2.路网布设本工程的路网布置方案是根据桦甸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桦甸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确定的,路网为方格网结构。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见道路布置图(图2.2-1)。主干路为:渤海大街、桦甸大街、新安大街、西环路次干路为:长胜街、西环路、金城路和光明路;支路为:大兴街、沿江西路、莲花路和振兴路。3.道路横断面横断面设计充分

22、考虑城区道路网规划和各种管线规划,尽可能使各种管线布置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下。根据桦甸市城市总体规划。拟建道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与三幅路三种横断面。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40米、36米、34米、30米和20米。单幅路的道路为:长胜街、大兴街、沿江西路、金城路、莲花路和振兴路。双幅路的道路为:光明路。三幅路的道路为:渤海大街、桦甸大街、新安大街、西环路。道路规划表见表2.2-1。4.路面结构综合比较,本着就地取材、利于养护、降低造价的原则;结合道路多年的习惯做法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当地筑路材料和近年工程建设经验,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这种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钢度

23、比较适当,抗拉强度高,水稳性与抗冻性好,施工方便而且可以就地取材。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计算,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对基层、底基层进行弯拉应力计算,并考虑抗冻要求,确定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结构组合。工程数量见表2.2-2。 道路路面工程数量表表2.2-2序号道路名称长 度(Km)红线宽度(m)道路等级横 断 面机动车道面 积(万m2)中央分隔带 面 积(万m2)两侧分隔带 面 积(万m2)非机动车道 面 积(万m2)人行道面 积(万m2)1渤海大街1.93845主干路0.211.162.711.942长胜街2.65430次干路

24、3.901.951.463桦甸大街3.12140主干路0.860.220.670.564大兴街3.91420支 路3.221.265新安大街2.60040主干路3.540.922.762.30 6沿江南路3.40620支 路1.571.217西环西路0.84436次干路2.410.848西环路2.28340主干路1.740.702.091.299金城路1.48530次干路2.730.3710莲花路1.74320支 路1.221.1811振兴路1.85420支 路0.611.1112光明路2.50334次干路1.960.360.89合 计28.34522.630.364.958.2314.275

25、.路基 路基标高确定拟建道路位于老城区内,路基标高受到城市两侧建筑物的制约与限制,无大填方工程,大部分为挖方工程。当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时,应对其处理,使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20Mpa。 路基施工技术路基填料应选用级配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基底部;当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当用细粒土作填料时,当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自理;当路基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85;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时,

26、基底压实度不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当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压实。另为减小病害在绿化带和车行道路基之间增设一层防水土工布,以避免绿化带的灌溉水渗入路基内。路基在填土时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6.道路施工工艺流程见流程图扬尘填方取土场路基标高确定基底处理路基分层填土分层压实路面结构确定砂砾填筑路床处理水泥稳定砂砾填筑粗粒沥青混凝土铺筑中粒沥青混凝土铺筑压实挖方弃土扬尘弃土生态噪声挖方弃土噪声沥青材料厂沥青烟沥青烟噪声料场扬尘噪声拌合场噪声扬尘图2.2-2 道路施工工艺流程 道路照明按照公路等级分别确定主干路照明标准,平均宽度为1.0cd/m2,次干路与支路照明平均宽度为0.

27、5cd/m2。灯具造型采用截光型,以钠灯为路灯具,功率为150250W。照明线路敷设采用铜芯电力线穿PVC管直埋敷设,埋深0.7m。 道路绿化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向的两侧分隔带种植灌木和草坪。 交通设施按照相关规定,道路和桥头两侧设置标志和标线。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设交通岗亭。7.附属工程附属工程包括: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设施等工程。道路排水详见排水工程雨水部分。2.2.1.2 给水工程 建设范围及工程内容本工程道路下的给水管服务区域面积为8.6平方公里。工程内容为配水管网改造,由于本服务区域为老城区,无大型企业。因此给水管道主要服务区域内的居民和企业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不包括大

28、的集中用水量。本次道路给水工程分几种情况: 对现有给水管道管径通过管网平差进行校核,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不能保留的换管,重新铺设。 在新建道路下,根据管网平差结果确定的管径,铺设新管道。 现有管线损坏或腐蚀严重的换管,换掉的金属或塑料管件回收利用,水泥管件,建议用于开发区低洼地回填。 供水现状及规划桦甸市现有两座净水厂,一水厂供水能力5000m3/d、二水厂供水能力15000m3/d。一水厂水源为地下水,二水厂水源为关门砬子水库,根据规划,远期扩建关门砬子水库水源地,新建三水厂50000m3/d,第二松花江引水及中水回用等措施满足远期城市及本服务区域的用水量增长需要。 服务区域需水量预测及工程规

29、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年限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配水管道按远期需水量铺设,服务区域内需水量预测见表2.2-3。服务区域内需水量预测表 表2.2-3 年限项目200520102020居民综合生活水量(m3/d)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L/人.d)160170190人口(万人)151722供水普及率()909598需水量(m3/d)261002745540964工业水量(m3/d)需水量递增率6%6%6%水量(m3/d)5050675812102未预见水量(m3/d)(以上水量总和的25,包括浇洒绿地道路和管网漏失)7788855313267总需水量(m3/d)389

30、384276666333注:2000年实测工业用水量中采用市政供水为4000m3/d,其余为自备水源。根据以上水量预测,确定本服务区域近期2005年需水量为39000m3 /d,中期2010年需水量为43000m3/d,远期2020年需水量为66000m3/d。给水管径按远期66000m3/d计算、铺设。 管材选用 结合目前国内管材生产和实际使用情况,可用于配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的主要管材有球墨铸铁管、钢管、小口径PE塑料管。管径300mm以下的管材选用PE管,大于300mm的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 工程设计配水管网管径计算,采用LOOP管网平差计算程序,其水力计算模型为海森-威廉公式。最不利点水压

31、为0.24MPa,消防时最不利点水压为0.10MPa。消火栓设置间距小于120米。管道平均埋深2.0米。 管道敷设敷设工程数量见表2.2-4。工程数量表 表2.2-4序号管材管径管长(m)1球墨铸铁管DN60030502球墨铸铁管DN50040903球墨铸铁管DN40042204球墨铸铁管DN30051305PE管DN20034002.2.1.3 排水工程1. 城市污水 工程范围及工程内容本工程道路下的污水管服务区域面积为8.6平方公里,负责截流本服务区域内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污水管道现状及规划桦甸市区现有排水管道为合流制,采用的是d500d1000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

32、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管道,最后排进内河。按照总体规划桦甸市在远期要实现雨污分流,因此本服务区域改造按雨污分流考虑,原有合流管道如果经过计算管径合适,考虑单独作为雨水管,新铺设污水管。见配水管道工程平面布置图(图2.2-3)。 服务区域污水量预测及工程规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年限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管道按远期污水量铺设。根据总体规划,本区域污水量按需水量的80计算,详见表2.2-5。区域污水量预测表 表2.2-5 年限项目200520102020总需水量(m3/d)390004300066000排水系数0.80.80.8污水量(m3/d)3200034400528

33、00 管材选用本工程对新建污水管道均采用PE管。接口 热熔连接或承插连接。对管道过江时仍采用钢管。 工程内容 管道设计本次工程污水管网设计为桦甸市污水管网的一部分,最终要集中汇到总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根据总体规划中污水厂的位置,并根据本区域的地势,最终污水汇成一根污水管过江,过江后管道埋深约6m,因此设污水提升泵站,将本区域污水提升后和其他区域的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管道起点埋深-2.0m,最深处埋深-5.8m,平均埋深-4.0m。铺设见污水管道工程平面布置图(图2.2-4)。管道敷设工程数量见表2.2-6 工程数量表 表2.2-6序号管材管径管长(m)1PE管d3009800

34、2PE管d40050103PE管d50027904PE管d60035205PE管d8008606PE管d9005507过江钢管DN900320 污水提升泵站设计在桦甸大街附近设提升泵站一座,占地0.3公顷,设计提升能力为Q52800m 3/d。选5台潜污泵,该泵的设计参数为Q650m3/h,H10m,N30km,为矩形泵站。污水提升泵站主要工程数量表表2.2-7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潜污泵Q=650m3/h H=10m台5其中一台备用2配套电机N=30KW台5其中一台备用3回转格栅B=1000,b=20台2其中一台备用4圆形闸板DN1200个15手动启闭机T=4.0吨台12.道路雨水 设计

35、范围及工程内容本工程道路下的雨水管服务区域面积为8.6平方公里,负责收集本服务区域内的雨水,利用现有雨污合流的排水口,将雨水就近排入内河。 雨水管道现状及规划桦甸市区现有排水管道为合流制,采用的是d500d1000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管道,最后排进内河。现有建成的内河排水口共有四处。按照总体规划桦甸市在远期要实现雨污分流,因此本服务区域改造按雨污分流考虑,原有合流管道如果经过计算合适,考虑单独作为雨水管,新铺设污水管。埋深为2.0m。 管材选用本工程对新建雨水管道管径在500mm(包括500mm)以下的管道采用PE管,大于500mm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工程

36、设计根据服务区域的地势及面积,在原有5个合流排水口的基础上,新增2个雨水排水口,将本区域划分为7个雨水排水区块。雨水通过管道和排水口排向内河。见雨水管道工程平面布置图(图2.2-5)。敷设工程数量见表2.2-8工程数量表 表2.2-8序号管材管径管长(m)1PE管d40061202PE管d50097403PE管d60058104PE管d80036005PE管d100018406八字出水口d10002个2.2.1.4 电力与电信工程1. 电力工程 电力现状桦甸市城市送电源为来自磐石一次变的220KV高压送电线路(磐桦线)和来自红石电站的220KV高压送电线路(红桦线)及来自桦甸热电厂的66KV送

37、电线路(桦热甲乙线)。城区现有变电站现状见下表:桦甸市变电所现状容量一览表表2.2-9变电所名称主变容量(KVA)电压等级(KV)备注桦甸一次变19万220区域枢纽变电所桦西变电所1266市区供电永安变电所22万66市区供电宏伟变电所11万66市区供电(部分)石门变电所1815066市区供电(部分)2000年桦甸市市区用电量17300万KWh,市区现状人口15.89万人,最高用电负荷4万KW,人均用电量1090KWh/人年。市区供电线路12条,全长61km,正在运行的市区配电变压器184台,容量4.305万KVA。 电力工程建设方案 根据桦甸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5,远期

38、年平均增长率为5.5,用电负荷近期年平均增长率为5.5,远期年平均增长率为5。根据负荷预测:桦甸市域2005年用电总量为2.37亿KWh,市域最高用电负荷为5.23万KW。2020年市域用电总量为5.29亿KWh,市域最高用电负荷为10.87万KW。根据国家城市电力规划规范,桦甸市应属用电水平较低城市,按规划人均综合用电2000KWH/(人.a)计算,规划期末桦甸市人口为26万人,规划期末桦甸市城区年用电量为5.2亿KWh。因此确定桦甸市城区规划期末年用电量为5.29亿KWh,用电负荷为10.87万KW。 电力平衡与电源布局完善市域内枢纽一次变电所220KV电源线路双回路的建设,形成双电源保护

39、。根据负荷预测近期桦甸市区现有变电所容量可以满足负荷要求。远期市区变电所容量见下表: 桦甸市变电所规划容量一览表 表2.2-10变电所名称主变容量(KVA)电压等级(KV)备注桦甸一次变129万220区域枢纽变电所桦西变电所22万66市区供电永安变电所22万66市区供电宏伟变电所22万66市区供电(部分)石门变电所22万66市区供电(部分) 城市电网为有利于城网安全,经济运行及合理供电,采用分层分区供电,即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的供电原则,确定市区送电网采用66KV,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低压配电网为380/220V。220KV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沿高压走廊绿地敷设,线路下方留有宽45米的高

40、压走廊。66KV线路采用架空线路,供电半径控制在50KM之内,线路高压走廊宽度为25米,城区西部规划绿地部分采用架空线路敷设,线路下方留有宽20米的高压走廊。城区内所有10KV线路采用架空敷设与电缆直埋敷设相结合。沿城市道路东侧和北侧敷设。见电力工程平面布置图(图2.2-6)。2. 电信及有线电视工程 现状桦甸市现有桦甸市邮政局、电信局各一座,程控交换机总容量为60715门,市话普及率为10.8部/百人。现存在主要问题包括:市话交换机容量不足,邮政设施数量少,分布不均衡,传输速度较慢,通信网络缺少多种传输手段。 电信工程扩建方案以桦甸市电信局为市域中心电信局,邮政局为市域中心邮政局,近期新建一

41、个电信分局,一个邮政分局,装机总容量达到10万门,市话普及率达到20部/百人。远期增建一个电信分局,一个邮政分局,装机总容量达到20万门,市话普及率达到36.8部/百人。根据人口密度,合理布置邮政营业服务网点,使服务半径不过1公里。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方案 在市区的主要干道与电信共建地下管道,作为市区的骨干网。 在小区、公建区的中心建立分前端机房面积80平方米左右。并与主干道管道相联,再由分前端以星或树型联到每栋楼,小区内采用直埋。 有线电视的接入、连网接入和小区智能化布线系统要采用先进技术。 线路敷设电信及广播电视电缆敷设方式为塑料波纹管水泥包封,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敷设;过道路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保护敷设。信息网电缆同电信线路一同敷设。见电信工程这线工程平面布置图(图2.2-7)。市区内电信及有线电视根据容量统一建设线路,统一设置管道及检修井,几家电信及广播电视部门共同使用。2.2.1.5 热力工程1.工程建设范围本次建设范围主要是辉发河以北,桦甸站至磐石铁路以东,渤海大街以南范围内的供热管网干线及换热站改建工程,不包含热源改造及二次管网,热源改造工程项目另立。2.供热工程现状 热源:本区域内供热体系以热电厂供热为主,集中供热锅炉房为辅,现有中型热电厂一座,供热能力为30MW,供回水温度115/70;集中供热锅炉房13个,电厂及锅炉房产供热能力为179.8MW。现状供热锅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