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的异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分析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的异同.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分析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的异同一、教育随笔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
2、,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随手: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随便: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
3、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随心: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要想写好随笔,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
4、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写随笔从字数、语言方面比较自由,但也不可以随便写,它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教学实录,它是反思后的结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随笔也不是日记,如果说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如果说某一天灵感不断,写它个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
5、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教学随笔格式不固定,结构多样化,立意要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实例要具体生动,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小中见大,读后既懂,又能学会用。只要每天、每周挤时间写一点,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每个人必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留下辉煌的篇章。二、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
6、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压力和挑战几乎占据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空间。现如今的教师很忙,尤其是一线的教师忙得似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然而你若能忙里偷闲,思考一下自己除了这样做老师,还可以怎样做并做得更好的话,那么或许就能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反思、相对成熟的教师。成熟而善于反思的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追求;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从来不轻易打发教育中发生的问题,而总是为自己保留一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心情;有了这份心情,教师就会在工作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尊重学生
7、的自主选择和师生间彼此发展的空间。因此,不仅教学而且思想,这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懈追求。如果能将自己怎样教学、怎样思想的故事说给自己的同事听,写给自己的同伴看,一篇篇好的教育叙事就这样诞生了。因此,教育叙事是一种最贴近教师需要的研究,是以教师本人为主体的研究,是教师人人都可参与的校本研究,它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三、二者的异同:教育叙事与教育随笔区别与联系1、二者概念的涵义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师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教育故事叙说来描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指以叙事的方式为主而开展的教育研究。教育随笔就是用叙事的方法和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感、所思、所悟。从内涵
8、和文本上来看,这二者是很容易混淆的。关于教育随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和界定;叙事是以记叙的方法叙述发生在自己身边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真实的教育事件,思维方式相同,目的一致。但从它们的文体结构,选材角度和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2、二者文本的对比(1)教育叙事“请您相信我一定坐过飞机”那年暑假,学校决定组织学生赴长江三峡参观游览,先乘飞机到成都。听到我宣布这个消息,学生们欢呼雀跃,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谈论着自己坐过飞机的经历和体验,有的还舞动着双臂表明自己乘坐过大飞机我开心地走出教室。 “老师,您等等!”一个男孩叫我。我停下脚步,“何飞,有事吗?”他扬着头,脸红红的,不停地搓着手说:“请您相信我一定
9、坐过飞机!”我心里一愣,直觉告诉我:他大概没有坐过飞机。本已坐过飞机的我立刻回答他:“老师没有坐过飞机。”他转身而去。 当天晚饭后,何飞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招招手示意有话对我说。我赶忙走过去。他捂着我的耳朵小声说:“请您一定相信我,我坐过飞机!”他又一次表白。“是吗?我还没有坐过呢。”他的脸又红了。“你能给我说一说坐飞机的感觉吗?”我也捂着他的耳朵神神秘秘地说。他支吾了一声,向教室跑去。 晚自习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大家都挺激动的,因为要去旅游了,老师和大家一样高兴。老师还没有坐过飞机呢,有些同学一定也没有坐过,这一次咱们共同体验一下腾云驾雾的感觉!”孩子们满心欢喜,流露出无限喜悦。“谁和
10、老师一样也没坐过飞机呀?”我率先举起了手,好几个孩子跟着举起了手,何飞也高高地举起了手。那几个平时喜欢取笑别人的孩子环视了一下同学们,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严肃神情。 (2)教育随笔 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 近日去听一节语文公开课,因临时有事,迟到了两分钟。轻轻地推开后门进去,发现教室里窗帘紧闭,一团漆黑,原来,老师正在用多媒体介绍作者与背景材料呢。我轻轻地带上门,灿烂的阳光被我关在门外 该听课文录音了,我想,这回应该拉开窗帘了吧。但是自始至终,窗帘就那么垂着,一堂40分钟的课下来,我的眼睛已经酸涩了,问问邻座的学生,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在课件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师“拉窗帘”行为几乎成了条件反射,
11、不管是否需要,只要使用课件,就进行“暗箱操作”,用厚厚的窗帘把阳光挡在外面,更有甚者,还会将课件进行到底,师生整堂课都在黑暗中度过。 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孩子的成长可能需要课件上的缤纷色彩与美妙动画,但更需要阳光,需要明朗清新的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岂能置学生的视力于不顾,只为课件的效果而拒绝阳光,让孩子们在昏暗的环境下读书学习呢?“以人为本”不是口号,它是从点点滴滴的教育细节中体现出来的。热爱课件的教师们,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让自己的课堂与阳光共舞吧。(3)教育叙事与随笔的区别从第一篇教育叙事请您相信我一定坐过飞机的内容来看,事件的起因是教师宣布暑假学校决定组织学生
12、赴长江三峡参观游览后,学生三五成群谈论着自己坐过飞机的经历和体验对发生的。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通过简洁朴实的语言和表情*孩子的心理。其实没有坐过飞机不是什么错误。小孩子有一点虚荣心,担心其他同学笑话也在情理之中,本已坐过飞机的教师似乎感到了什么,所以回答他自己没有坐过飞机,恰恰给这个男孩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点。第三自然段,当小男孩又一次向教师表白时,引起了教师的思考,这说明孩子们的议论刺激了他,教师应及早“平息”孩子们的议论。最后教师的处理,不仅何飞的自尊心得到了呵护,同时调整了调皮孩子的心态。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教育叙事文章,有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有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心理刻画,是一篇鲜活的、生动
13、的、完整的教育故事。我们再来看第二篇的教育随笔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是写一位听课教师在一节语文多媒体公开课上的听见、所思、所悟。不是纯故事的叙述,也不具备其完整性,没有细节的描写和刻画,有的只是对某一现象的概括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从对比可以看出教育随笔突出一个“随”字。既随时、随心、随意记下心中任何想写的文字。它可以借事说理、夹叙夹议;也可以就事论事,表达见解;还可以围绕某一个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以“随笔短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等。而教育叙事突出的是一个“事”,一个具体的事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教育故事比较有鲜明的研究性,能通过叙事显示对教育的诠释和理解,能够揭示某种规律,印证某种原则。二者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教育随笔写的是对某些教育现象和教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它是一个成果,或说是一个结果。而教育叙事关注的是一个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