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936407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的隔离与防护,一、传染病房布局,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传染病房的隔离措施。,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2.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3.分别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4.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5.患者戴外科口罩,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病房内。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传染病的隔离,传染病房内的区域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1、清洁区:设医护人员更衣室、值班室、仓库、休息室、洗澡间、配药室,清洁区,清洁区:未与病人接触、未被病原菌污染的区域。如值班室、配餐室、会议室等隔离

2、要求:1、病人和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2、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穿 隔离鞋进入清洁区。,传染病房内的区域划分及隔离要求,2、半污染区:设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内走廊、挂号室、收费处、化验室、药房等,半污染区,传染病房内的区域划分及隔离要求,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内 走廊、医生和护士办公室、治疗室等。隔离要求:1、工作人员进入半污染区时一般不穿隔离衣以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2、病人不得进入半污染区。3、治疗室内消毒的器械、药品及其他清洁物品 要与污染的物品严格区分放置,由病室携带 回的物品应先消毒后放入室内一定位置。,3、污染区:设门诊、病室、污物间

3、、外走廊、病人入院处置室、出院处置室等,污染区,传染病房内的区域划分及隔离要求,污染区:常与病人接触、经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的区域,包括病室、病人洗浴间、厕所等。隔离要求:1.工作人员在进入污染区时需按要求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穿隔离鞋。2.离开污染区时按操作规范脱掉防护用品,严格消毒双手。3.污染区的一切用物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送入半污染区,放在指定位置。,传染病房布局,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二、传染病的隔离,隔离的概念,将传染病人或带菌者,在传染期间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隔离单位进行治疗,以便和健康人隔开,暂避免接触。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品等集中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

4、散称为隔离。,传染病的隔离,隔离的种类1、呼吸道隔离:适用于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麻 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相同病种同住一房间,床与床之间距离为2米。(2)接近患者时应戴口罩,必要时加穿隔离衣、戴手套。,呼吸道隔离,(3)病人鼻咽分泌物、与分泌物接触过的物品需进 行消毒处理。(4)病人一般不能外出,如要到其他科室检查时需 戴口罩。(5)病室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通风 每日不少于3次;地面擦洗每日2次;室内保持 一定温度和湿度。,隔离的种类,2、消化道隔离:适用于消化道传染病,如伤寒、细 菌性痢疾等。(1)不同病种病人最好分房收治,如条件不允许不 同病种也可同居一室,但每个病人之

5、间必须实 行隔离,床边挂上“床边隔离”标记。(2)密切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对不同病种病 人进行查房时要更换隔离衣。接触病人后要 严格消毒双手。,消化道隔离,(3)病人的食具、便器要专用,用后要消毒。病人 的呕吐物及排泄物也应进行消毒。(4)病人之间不能交换用物、书报等。(5)病房设纱窗、纱门,做好防蝇、灭蝇及灭蟑螂 工作。,隔离的种类,3、严密隔离 适用于甲类传染病,如霍乱、鼠疫和某些传染性强的传染病。,严密隔离,(1)病人应住单人房间,最好为负压隔离病。无条件时同类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严禁使用中央空调。房门上标明“严密隔离”标记。(2)病房内设备固定、专用,室内物品须经严密 消毒处理后方可

6、拿出室外。(3)工作人员进入严密隔离病房需另戴帽子、口 罩及穿隔离衣、围裙,换隔离胶鞋(鞋套)。,严密隔离,(4)病人食具、便器、排泄物、分泌物均按不同的 处理方法严密消毒处理。(5)病人禁止出病室,禁止探视和陪住。(6)病室每日需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其病室必 须进行终末消毒。,空气流向:从办公区 走廊 缓冲间 隔离病房。,隔离的种类,4、虫媒隔离 适用于以昆虫作媒介的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病室应有防蝇设备,经常检查纱门、纱窗 是否完好,并应喷洒灭蚊药物。(2)由虱传播的疾病,病人入院时要做好灭虱 和卫生管理。,隔离的种类,5、接触隔离 适用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皮肤或粘

7、膜而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狂犬病等。(1)不同病种应分室收住。(2)接触病人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接触不 同病种病人时需更换隔离衣并洗手。(3)为病人换药时应戴胶皮手套,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密消毒或焚烧。(4)病人出院或死亡,病室应进行终末消毒。,隔离的种类,6、血液和(或)体液消毒 适用于血液、体液及血制品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1)同病种病人同居一室。(2)若病人的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需戴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3)医疗器械应进行严格消毒,有条件时可使用一次性用品。工作中避免损伤皮肤,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放入利器盒内。(4)被病

8、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销毁或装入污物袋 中,做好标记,送出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或焚烧。(5)当触摸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要认真洗手后再检查其他病人。,三、传染病的防护,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所采取的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措施:1、洗手 2、手套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4、隔离衣 5、隔离室 6、其他,手的清洁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简单、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当医务人员的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3.接

9、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4.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5.处理污染物品后;6.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7.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8.接触伤口前后;9.护理特殊病人前后;,手的清洁消毒,手消毒方法1.洗手: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卫生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3.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4.外科刷手: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

10、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3/4/2023,视频,1、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但是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防护用具,手套的应用指征,1.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2)接触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2.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1)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2)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3)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3 一次性手套应一

11、次性使用。不同患者采样时 要更换手套!,无菌手套戴脱方法,1、戴手套的方法(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2、脱手套的方法(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戴手套注意事项,1 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要必须更换手套。2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

12、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3 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4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一副手套只能用一个病人 清洗手套会增加渗漏的机会,防护用具,2、口罩、护目镜和围裙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口罩;在进行有可能血溅的操作时,应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预计操作有可能血溅时,(手术时),穿隔离衣和围裙。,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形同虚设 不如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

13、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医用防护口罩(N95)佩戴方法,(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戴口罩注意事项,(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

14、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2)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6)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作为个人防护用品。(7)不要滥用医用防护口罩,只有发生空气传播可能时才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摘口罩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4.切记必须在安全区域

15、 摘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防护服应用指征,防护服可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的棉布隔离衣。1 有可能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2 对病人施行保护性隔离时,如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骨髓移植病人以及大创面换药时。3 对感染性病人如传染病人、特殊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等

16、实施隔离时。,穿隔离衣流程多次使用后再消毒的布制隔离衣,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勿触及面部,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穿隔离衣流程多次使用后再消毒的布制隔离衣,4.扎好袖口,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穿隔离衣流程多次使用后再消毒的布制隔离衣,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脱隔离衣流程多次使用后再消毒的布制隔离衣,3.解开颈后带子,1.解

17、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2.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脱隔离衣流程多次使用后再消毒的布制隔离衣,5.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6.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7.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测污染面向里,4.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脱隔离衣流程一用一消毒的布制隔离衣,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2.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3.消毒双手后,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4.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5.左手捏住右侧衣领内侧

18、下拉使右袖脱下,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清洗消毒后备用。,穿防护服流程,无论是联体还是分体防护服,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链。,脱分体防护服流程,1.将拉链拉开,2.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3.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4.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脱连体防护服流程,1.将拉链拉到底,2.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3.从上向下边脱边卷,4.脱下衣,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鞋套,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

19、室时应穿鞋套。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一般防护,穿工作服,穿戴防护用品的程序,穿防护服,戴手套,穿鞋套,戴护目镜,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防护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防护,切忌随意穿连体防护服、戴医用防护口罩。2.穿戴防护用品,不比速度,讲究防护到位;切忌穿得很快,但一动就破绽百出。3.口罩是防护的核心,要正确选择,合理穿戴,不能随意摘除。4现场需要两人合作,尤其是脱卸防护服时,要随时提醒,并帮助进行手消毒和污染物品的回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